五言次韻和沖卿省直原文
省捨實褊迫,強分庭與軒。
君看午熱時,何異炊甑然。
內景雖屢清,外物苦益喧。
濁河不足滌,當尋昆崙源。
顧身無羽翼,大叫不得前。
卻圖須臾濟,雪散和冰丸。
嗟我江湖人,胡為投此間。
羨君富高興,尚堪吟詠煩。
詩詞問答
問:五言次韻和沖卿省直的作者是誰?答:沈遘
問:五言次韻和沖卿省直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沈遘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遘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2. 原作熟,據四庫本改
參考注釋
省舍
指中央官署。 宋 王安石 《寄吳沖卿》詩:“當官拙自計,易用忤流俗,窮年走區區,得謗大於屋。歸來污省舍,又繼故人躅。”
褊迫
(1).狹窄,不寬廣。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第宅》:“ 高宗 時,中書侍郎 李義琰 亦至褊迫。 義琰 雖居相位,在官清儉,竟終於方丈室之內。 高宗 聞而嗟嘆。” 宋 蘇軾 《和陶雜詩》之七:“ 藍喬 近得道,常苦世褊迫。”
(2).猶褊急。 宋 王安石 《上張樞密書》:“某蠢陋褊迫,不知所向。” 明 方孝孺 《送鄭淑貞之成都》詩:“況我褊迫士,志意早衰弱。”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漚寄生五古》:“先生靜者儔,涉世戒褊迫。”參見“ 褊急 ”。
分庭
(1).分處庭中,以示平等。《漢書·貨殖傳》:“ 子贛 結駟連騎,束帛之幣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隋書·盧思道傳》:“通人 楊令君 、 邢特進 已下,皆分庭致禮,倒屣相接。”《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五年》:“對罷,詣 王黼 第, 黼 欲令庭趨, 尼楚赫 不可,分庭而見。” 清 李漁 《蜃中樓·寄書》:“使君秉天朝憲節,寡人司水國微權,既辱分庭,只行抗禮。”
(2).指分處庭中。 南朝 宋 顏延之 《應詔宴曲水作》詩:“分庭薦樂,析波浮體。”
何異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毛 * 《向 * 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 * 。”
炊甑
陶製蒸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什物之具,隨時無闕。雖釜鑊斯用,而炊甑莫知。” 唐 白居易 《食筍》詩:“置之炊甑中,與飯同時熟。”
內景
戲劇上指室內舞台的布景;電影方面指攝影棚內的場景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慾功名之類。《莊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心神所以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宋 曾鞏 《救災議》:“先王之於救災,髮膚尚無所愛,況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
(2).謂超脫於物慾之外。《莊子·大宗師》:“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棄志,滌盪機變,忘富逸貴,杜遏勸沮,不恤乎窮,不榮乎達,不戚乎毀,不悅乎譽,道家之業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勞生愧 嚴 鄭 ,外物慕 張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於前,且補接既多,不可見移,亦恐外物或為異論,不審可有垂許送東府齋理不?”《梁書·陶弘景傳》:“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為務。” 唐 元稹 《贈樂天》詩:“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宋 陸游 《感懷》詩:“一窗修燈下,超然傲 羲 軒 。外物自變遷,內景常默存。”
濁河
混濁的河流。特指 黃河 。《史記·蘇秦列傳》:“天時不與,雖有 清濟 、 濁河 ,惡足以為固!”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紛虹亂朝日, 濁河 穢 清濟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河 水濁,清澄一石水,六斗泥……是 黃河 兼 濁河 之名矣。”《朱子語類》卷一三一:“是時已遣 王倫 以二十事使虜,約不稱臣,以 濁河 為界。此便是講和了。”
不足
(1)
不充足,不夠,滿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樂府詩集·陌上桑》
最愛湖東行不足。——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沒有
信心不足
(3)
少於,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5)
不值得,不必
顧身
謂顧及身體。 元 張翥 《感興》詩:“從來豪傑願風塵,奮臂干戈肯顧身?”
羽翼
(1) 比喻輔佐的人或力量
(2) 翅膀
大叫
(1) 號叫,呼喊,發出大聲的叫喊或呼叫,通常表示強烈的感情(如激動、痛苦或害怕,高興或快樂)
這兩個小孩怕得大叫起來
(2) 叫喊
看台上的觀眾高興地大叫大喊
不得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胡為
何為,為什麼。《詩·邶風·式微》:“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禮記·檀弓上》:“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漢書·黥布傳》:“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顏師古 註:“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宋 蘇軾 《鄭州別後馬上寄子由》詩:“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畫夢錄·扇上的煙雲》:“你這些話又胡為而來?我一點兒也不能追蹤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為;任意亂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著實有名有譽的,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駡,飲恨而終。”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由他閒戲,任你胡為。”《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寳釵 聽著這話,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該給他行禮,但只老太太去世,咱們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為。’”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蓋 中國 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 歐洲 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於胡為,於是畸形怪相,遂瀰漫於畫苑。”
此間
此地
此間已有傳聞
高興
(1) 愉快而興奮
見到你我很高興
(2) 喜歡做某事
你不高興去就甭去了
(3) 高雅的興致
青雲動高興,幽事亦可悅。——唐· 杜甫《北征》
吟詠
亦作“ 吟詠 ”。1.歌唱;作詩詞。《詩·周南·關雎序》:“吟詠情性,以風其上。”《晉書·郗鑒傳》:“躬耕隴畝,吟詠不倦,以儒雅著名。”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至 六朝 時乃略有詠之者,至 唐 而吟詠滋多。”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 於庭 先生兼工吟詠,曾贈余詩四章。” 巴金 《一顆紅心》:“他在黑暗中閉目吟詠,摸索著寫下四十多首詩。”
(2).有節奏地誦讀;吟誦玩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 唐 杜甫 《至後》詩:“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淒涼。”《雲笈七籤》卷一○四:“﹝ 杜沖 ﹞閒居幽室,吟詠《道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女﹞拾得舊箋一折,上書《惜餘春》詞……女吟詠數四,心悅好之。” 柯靈 《三十八年前的一張舊報》:“我有了再次吟詠 小川 同志的舊作的機會。”
(3).指詩詞等韻文。 唐 劉禹錫 《董氏武陵集記》:“寓其情懷,播為吟詠,時復發笥,紛然盈前。”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書生窮眼,偶值聲伎之宴,輒不禁見之吟詠,而力為鋪張。”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吾之吟詠,無不為宗邦神往。”
見“ 吟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