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原文
秋成奏實系農功,合省例當計以通。
順廣雨遲因致歉,北南時若可稱豐。
益廑兩府艱應恤,總逮八分稔尚中。
幸近忘遙夙為戒,先憂後樂永殷衷。
詩詞問答
問:直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直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直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六十八
2. 前據梁肯堂節次奏直
參考注釋
秋成
(1).秋季成熟。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寧為天覆地長,復與雨露相滋,秋成春發,必如暄寒無爽。”
(2).收穫;收成。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萬家相慶喜秋成,處處樓臺歌板聲。”《元史·李元禮傳》:“時當盛夏,禾稼方茂,百姓歲計,全仰秋成,扈從經過,千乘萬騎,不無蹂躪。”《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這秋成的時候尚且如此,若到了冬春,這些飢民若不設法救濟,必定半個不存。”
(3).指秋季成熟的莊稼。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賦》:“薦秋成於八穀,務春採於扶筐。”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復之 ( 胡復之 )有莊,與 馬士英 之莊鄰,田甚腴。 士英 令其子以三千金強買之……未幾國變,田仍歸 胡 ,官價半原值耳,田中秋成已熟, 馬氏 之工本也。”
時若
四時和順。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雨表》:“臣聞聖明在上,刑政葉中,則天地氣和,風雨時若。” 宋 蘇軾 《春祈諸廟祝文》:“願疾沴之不興,庶風雨之時若。”
兩府
指行使宰輔權的兩個重臣及其所在的機構。如 漢 代的丞相和御史, 宋 代的中書省和樞密院等。《漢書·翟方進傳》:“故事,司隸校尉在司直下,初除,謁兩府。” 顏師古 註:“丞相及御史也。” 唐 韓愈 《送張侍郎》詩:“司徒東鎮馳書謁,丞相西來走馬迎,兩府元臣今轉密,一方逋寇不難平。”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蓋樞密使 唐 制以內臣為之,故常與內諸司使、副為伍。自 後唐 莊宗 用 郭崇韜 ,與宰相分秉朝政,文事出中書,武事出樞密,自此之後,其權漸盛,至今朝遂號為兩府。事權進用,祿賜禮遇,與宰相均。”《續通志·貳臣傳一》:“蓋自 唐 迄 明 之初,身都兩府而不能扶危定傾,廟鼎已移,台鉉再辱,則有 李琪 。”
八分
漢字的一種字型,跟“隸書”相近。這種字型,一般認為左右分背,勢有波磔,故稱“八分”
封面上印著兩個八分體的字《鐵流》。——《魯迅回憶錄》一集《一面》
幸近
寵幸親近。《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次公 父 隆 ,輕車武射也。以善射, 景帝 幸近之也。”
先憂後樂
(1).謂先憂苦而後得安樂。語本《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 錢基博 《辛亥江南光復實錄》:“枵腹從公,人情所難,職不分文武,階無問大小,上自都督,下至走卒,一律日支錢二百五十文,以供飯食,同甘共苦,以底於成功;而後酌量經帑,制定薪津,亦先憂後樂也。”
(2).謂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語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宋史·范仲淹傳論》:“然先憂後樂之志,海內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雜論》:“其(指 范仲淹 )先憂後樂之義,前人所未發。” 潘飛聲 《壬子新歲作》詩:“先憂後樂何人識? 老阮 狂來酒正中。”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直原文_直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