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熱原文

白帝司初令,祝融戀餘景。

三庚有婪尾,赤目騰煜炯。

梅潤生柱礎,炎颸盪露井。

翻覺九夏寒,誰信履霜冷。

躊躇驗訊息,妙契忘言境。

全水乃不濕,是山豈見嶺。

逭暑在暑中,安用逃禪靜。

詩詞問答

問:熱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熱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七

參考注釋

白帝

(1).古神話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 唐 賈公彥 疏:“五帝者,東方 青帝 靈威仰 ,南方 赤帝 赤熛怒 ,中央 黃帝 含樞紐 ,西方 白帝 白招拒 ,北方 黑帝 汁光紀 。”《史記·封禪書》:“ 文公 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 鄜衍 ……於是作 鄜畤 ,用三牲郊祭 白帝 焉。”《晉書·天文志上》:“西方 白帝 , 白招矩 之神也。” 清 曹寅 《巫峽石歌》:“或疑 白帝 前, 黃帝 後, 灕堆 倒決 玉壘 傾;風喣日暴幾千載,旋渦聚沫之所成。”

(2).“白帝子”的略語。 唐 李白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詩:“ 赤精 斬 白帝 ,叱吒入 關中 。”參見“ 白帝子 ”。

(3).古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奉節縣 東 瞿塘峽 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江 水又東逕 魚復縣 故城南,故 魚國 也…… 公孫述 名之為 白帝 ,取其王色。”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詩:“朝辭 白帝 彩雲間,千里 江陵 一日還。” 清 《蟂磯孫夫人廟》詩:“悲銜 白帝 生睽隔,恨切 蒼梧 死別離。”

(4). 東漢 公孫述 曾改 魚復縣 為 白帝 ,後因以為 述 的代稱。 清 顧炎武 《大漢行》:“ 隗王 白帝 何為平, 扶風 馬生 真丈夫。”

初令

新出的法令。《史記·商君列傳》:“令行於朞年, 秦 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 司馬貞 索隱:“謂 鞅 新變之法令為‘初令’。” 宋 王安石 《謝賜元豐敕令格式等表》:“趨變以制宜,或非初令,則取新而垂裕,宜有成書。”

祝融

(1).神名。 帝嚳 時的火官,後尊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為火或火災的代稱。《國語·鄭語》:“夫 黎 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呂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誘 註:“ 祝融 , 顓頊氏 後, 老童 之子, 吳回 也,為 高辛氏 火正,死為火官之神。” 唐 張說 《蒲津橋贊》:“ 飛廉 煽炭, 祝融 理爐。” 清 趙翼 《八月二日天寧寺旁巽宮樓火》詩:“趨觀乃知此樓燬,剎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龍 而辯於東方,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漢書·揚雄傳上》:“麗 鉤芒 與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顏師古 註:“ 祝融 ,南方神。”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考於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號為 祝融 。”

(3).傳說中的古帝。 漢 王符 《潛夫論·五德志》:“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 伏羲 、 神農 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與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據《路史》雲, 祝融 葬 衡山 之陽,是以名之。 唐 韓愈 《謁衡岳廟》詩:“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 宋 楊萬里 《送劉子思往衡陽》詩:“ 洞庭 昨夜起霜風,翩然欲登 石廩 與 祝融 。”

三庚

(1).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之始。 唐 曹松 《夏日東齋》詩:“三庚到秋伏,偶來松檻立。”

(2).三伏。 宋 黃昃 《酹江月·夜涼》詞:“西風解事,為人間洗盡,三庚煩暑。”

婪尾

(1).酒巡至末座。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今人以酒巡匝為婪尾。” 唐 無名氏 《河東記·申屠澄》:“有頃,嫗自外挈酒壺至,於火前煖飲,謂 澄 曰:‘以君冒寒,且進一杯,以御凝冽。’因揖讓曰:‘始自主人。’翁即巡行, 澄 當婪尾。” 清 朱彝尊 《冬夜同諸子集杜司空齋中》詩:“揚眉且作 吳 下語,婪尾笑卷樽中波。”

(2).最後;末尾。 宋 楊萬里 《八月朔曉起趣辦行李》詩:“雨後晨先起,花間濕也行。破除婪尾暑,領略打頭清。” 清 譚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懷》之四:“無端歌哭因長夜,婪尾陰陽賸此時。”

(3).指芍藥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 沉初 ﹞有《揚州篠園看芍藥》詩云: 篠園 北達 蜀岡 偏,婪尾今看奪眾妍。”參見“ 婪尾春 ”。

赤目

指紅眼病。患急性結膜炎時,眼白髮紅。 宋 梅堯臣 有《依韻和吳正仲赤目見寄》詩。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主治二·赤腫》:“黃連:赤目痛癢,出淚羞明,浸雞子白點。” 穆湘玥 《藕初五十自述》:“余適患赤目,醫治數月未愈。”

梅潤

謂梅雨季節的潮濕空氣。 唐 皮日休 《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奇魯望》:“梅潤侵束杖,和氣生空獄。” 宋 林逋 《夏日即事》詩:“石枕涼生茵閣虛,已應梅潤入圖書。”

柱礎

承柱的礎石;柱下的基礎。《淮南子·說林訓》:“山雲蒸,柱礎潤。”《晉書·四夷傳·秦國》:“琉璃為牆壁,水精為柱礎。” 唐 岑參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詩:“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 清 黃景仁 《初夏命仆刈階草》詩:“梅雨穿老屋,柱礎苔氣溼。”《考古通訊》1956年第3期:“柱礎就是柱下的基礎。它主要的功用是將柱身中的荷重載布於地上較大的面積。”

露井

沒有覆蓋的井。《宋書·樂志三》:“《雞鳴高樹顛》……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 唐 陸龜蒙 《野井》詩:“朱閣前頭露井多,碧梧桐下美人過。” 宋 翁元龍 《齊天樂·游胡園書感》詞:“便梅謝蘭銷,舞沉歌斷,露井寒蛩,為誰清夜訴幽怨。” 明 夏完淳 《青樓篇與漱廣同賦》:“風簷不動新歌扇,露井橫飄舊舞衣。”

九夏

(1).古樂名。《周禮·春官·鍾師》:“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裓夏》、《驁夏》。” 鄭玄 註:“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此歌之大者,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九夏樂章》:“九夏皆門庭之樂也。《周禮·大司樂》:‘王出入則令奏《王夏》;屍出入則令奏《肆夏》;牲出入則令奏《昭夏》。’出入,謂出門入門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祀九宮貴神樂章》:“金奏九夏,圭陳八薌。”

(2).夏季,夏天。 晉 陶潛 《榮木》詩序:“日月推遷,已復九夏。” 唐 太宗 《賦得夏首啟節》:“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行樂》:“九夏則神耗氣索,力難支體。”

(3).九州華夏。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回:“前因民軍起事,各省回響,九夏沸騰。”

履霜

(1).踩踏霜地。《詩·魏風·葛屨》:“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晉 潘岳 《寡婦賦》:“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踐冰。”

(2).謂踏霜而知寒冬將至。用以喻事態發展已有產生嚴重後果的預兆。《新唐書·高宗紀》:“ 高宗 溺愛袵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 鄭藻如 《<盛世危言>序》:“嘗讀史,盱衡千古,窮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嘗無人焉。”參見“ 履霜堅冰 ”。

(3).謂霜降時節懷念親人。語出《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鄭玄 註:“為感時念親也。” 宋 蘇軾 《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勝悽愴之意。”

(4).指《履霜操》。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宋中道見寄》:“我懷炳炳何日忘,半夜攬琴彈《履霜》。”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 范文正公 喜彈琴,然平日止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 范履霜 。”參見“ 履霜操 ”。

躊躇

(1) 猶豫不決

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 。——《三國演義》

(2) 思量,考慮

他兩個眉來眼去,不由我暗暗躊躇,似這般啞謎兒怎猜做?——元· 關漢卿《魯齋郎》

(3) 停留;徘徊不前

蹇淹留而躊躇。——宋玉《九辯》

(4) 得意的樣子

躊躇滿志

(5) 痛心;心情不愉快

望西都,意躊躇。——張養浩《山坡羊》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妙契

神妙的契合。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形容》:“風雲變態,花草精神,海之波瀾,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塵。” 宋 秦觀 《和程給事贇闍黎化去之什》:“早因妙契窺 曹洞 ,竟以清芬繼 肇生 。” 明 唐順之 《登孫登嘯台》詩:“清浄同 河上 ,沉冥異 竹林 ,坐超惟默理,妙契守雌心。”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逭暑

猶避暑。《新唐書·張說傳》:“後逭暑 三陽宮 ,汔秋未還。” 清 王韜 《游晃日乘序》:“時方盛夏,謀逭暑所。” 柳亞子 《浙游雜詩》:“逭暑蓮邦昔未曾,乘風破浪我何能。”

逃禪

(1).逃出禪戒。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 蘇晉 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仇兆鰲 註:“逃禪,猶雲逃 墨 逃 楊 ,是逃而出,非逃而入。”

(2).指遁世而參禪。 唐 牟融 《題寺壁》詩:“聞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學逃禪。” 明 無名氏 《四賢記·邂逅》:“端恐路途未穩,學逃禪雲外,覓個親人。” 胡懷琛 《送亞子歸梨里》詩:“商量偕隱謀非錯,檢點逃禪事亦難。”

詩詞推薦

  • 送洪區邱先生教諭長清

    王鉞明代〕白髮焉能逐隊行,一官獨冷稱長清。遺民自識康成草,博士家傳伏氏經。瘦馬骨高疲遠道,古槐根出枕荒城。應憐
  • 拜林和靖墓

    高翥宋代〕玉函香骨老雲根,占斷孤山水月村。薦菊泉清涵竹影,種梅地冷帶苔痕。生前已自全名節,身後從誰問子孫。惟是
    熱原文_熱的賞析_古詩文
  • 和梁轉運判官韻

    袁說友宋代〕古括人豪醉墨鮮,一樽寧怯酒如船。新詩磊磊珠璣落,不記梅花在眼前。
    熱原文_熱的賞析_古詩文
  • 新月

    乾隆清代〕非初盈亦非初缺,似眉細復似眉顰。千古月更千古節,一年新見一年春。佳辰不改便娟景,綺席難逢伉儷人。擬向
  • 懷古題雪十首陶谷茶雪

    方鳳宋代〕馮夷翦水飛九垓,瓊花萬樹先春開。玉堂學士愛清味,取雪烹茶真快哉。堪笑嬌娥党家妓,歌舞但知趨富貴。豈知
  • 薊城路戲題二首·其一

    乾隆清代〕昔此薊城路,謂有江南意。乃從想像得,曾未親嘗味。今此薊城路,謂有江南意。斯則兩經巡,得想於攬轡。昔想
  • 夜雨六韻(閏三月十九日)

    乾隆清代〕傍午岩雲布,入宵春雨零。未希欣有繼,感極轉無寧。澄慮思霶霈,冥搜擬色形。山寒擁衾試,檐響隔窗聽。破曉
  • 過擔石湖

    竇叔向唐代〕曉發漁門戍,晴看擔石湖。日銜高浪出,天入四空無。尺寸分洲島,纖毫指舳艫。渺然從此去,誰念客帆孤。
  • 柳二首

    易士達宋代〕平生家住灞橋邊,別恨離愁總被牽。輕薄老來猶不減,落花時節尚飛綿。
    熱原文_熱的賞析_古詩文
  • 暮立

    白居易唐代〕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腸斷是秋天。
    熱原文_熱的賞析_古詩文
  • 贈明講師二首

    白玉蟾宋代〕豈謂東吳得再逢,二俱老盡少時容。來從上國鶯花里,墮在輞川圖畫中。
  • 游耔餘同年自鎮沅卸事歸省親送別

    牛燾清代〕花開陌上蝶初飛,瓜代三年緩緩歸。洱水春晴舒晝錦,南雲采映舞斑衣。青氈宦味君嘗好,白首窮途我願違。小立
  • 寄雪竇寺生書記

    印秋海元代〕清泉白蘆八月秋,寬鞋瘦策十日游。石床風冷夜不寐,冰絲繞指白雪流。身名杳杳雲間鵠,世事紛紛蕉下鹿。雨晴
  • 江村

    陳鎰元代〕景物佳如此,游觀意自如。白雲生島嶼,紅日下村墟。水闊漁歌遠,天長雁影疏。偶同江叟語,端欲此移居。
  • 示延平日者

    胡寅宋代〕萬物森然播大鈞,一言鉤決妙通神。捲簾與客談忠孝,袖手觀時任屈伸。燕石勒名應有日,凌煙圖像果何人。且從
    熱原文_熱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唐寅松溪獨釣即用其韻

    乾隆清代〕松下科頭把釣居,任呼漁父任呼魚。因之識得魚兒樂,不在蒙莊一卷書。
  • 詠懷

    阮籍魏晉〕昔年十四五,志尚好書詩。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開軒臨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岡,萬代同一時。千秋
  • 十一月二十二日朝辭

    李復宋代〕朝辭承明殿,暮下金馬門。伏讀明詔意,仰思聖主恩。蠢彼獯鬻氏,禮數乃弟昆。帝初為息民,繒帛代更屯。嗣皇
  • 棲雲閣

    佚名宋代〕倚天危閣貼重岡,細路縈紆石磴長。曲磵碧流疏宿雨,夾山紅葉助斜陽。
  • 湘南登臨湘樓

    元稹唐代〕高處望瀟湘,花時萬井香。雨餘憐日嫩,歲閨覺春長。霞剎分危榜,煙波透遠光。情知樓上好,不是仲宣鄉。
熱原文_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