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楊隱君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壽楊隱君原文

翠竹津頭渡,青門郭外村。

林疑濠濮想,溪似武陵源。

樂道唯耽隱,忘機豈避喧。

一經韋相業,數畝仲長園。

玉種三株樹,霞餐九節根。

瑤編窺寶籙,雲笈授真言。

曲水羅瓊饌,秋花撲羽尊。

三山遙在望,紅日俯天門。

詩詞問答

問:壽楊隱君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壽楊隱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壽楊隱君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元韻

參考注釋

翠竹

綠竹。 南朝 齊 謝朓 《游後園賦》:“積芳兮選木,幽蘭兮翠竹。” 唐 鮑溶 《雲溪竹園翁》詩:“硠硠雲溪里,翠竹和雲生。” 明 何景明 《過馬溪田村居》詩:“宛宛清河曲,團團翠竹村。” 葉聖陶 《線下·金耳環》:“綠意瀰漫的原野在兩旁平轉;時時有一叢深樹或翠竹一閃而過,標識著那裡有村落。”

津頭

渡口。 唐 王昌齡 《送薛大赴安陸》詩:“津頭雲雨暗 湘山 ,遷客離憂 楚 地顏。” 清 金農 《將游楚中於真州江上登舟》詩之二:“月初缺處津頭別,髣髴 湘 煙 楚 竹愁。”

青門

(1). 漢 長安城 東南門。本名 霸城門 ,因其門色青,故俗呼為“青門”或“青城門”。《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 長安 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 霸城門 。民見門色青,名曰 青城門 ,或曰 青門 。門外舊出佳瓜, 廣陵 人 召平 為 秦 東陵侯 , 秦 破,為布衣,種瓜 青門 外。”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昔聞 東陵瓜 ,近在 青門 外。”

(2).泛指京城東門。 宋 王禹偁 《送榮禮丞赴宋都序》:“青門曉晴,皇華啟行。”

(3).泛指退隱之處。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系》:“ 青門 豪邁, 終南 瀟灑,心驚賓雁雙翰,目斷孤雲一帶。” 清 汪懋麟 《送高念東少司寇予告歸里和司農公韻》之二:“不畏西風更障塵, 青門 回首得閒身。” 沉礪 《感懷》詩之八:“忘機 白社 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種瓜。”

(4). 漢 青門 外有 霸橋 ,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見《三輔黃圖·橋》。後因以“青門”泛指遊冶、送別之處。 南朝 梁 何遜 《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詩:“ 金谷 賓游盛, 青門 冠蓋多。” 唐 鄭嵎 《津陽門詩》:“ 青門 紫陌多春風,風中數日殘春遺。” 宋 趙令畤 《清平樂》詞:“去年紫陌 青門 ,今宵雨魂雲魂。” 清 方文 《留別吳錦雯》詩:“ 青門 有垂柳,煩爾寄相思。”

(5).猶東郭,東郊。古時為叢葬之處。語本《孟子·離婁下》:“卒之東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餘。”因借指墓地。《梁書·昭明太子統傳》:“五月庚寅,葬 安寧陵 ,詔司徒左長史 王筠 為哀冊,文曰:……背絳闕以遠徂,轥青門而徐轉。” 唐 王渙 《悼亡》詩:“今日青門葬君處,亂蟬衰草夕陽斜。”

(6).指 宋 時 杭州 東青門 ,俗呼 菜市門 。 宋 姜夔 《念奴嬌·毀舍後作》詞:“獠女供花,傖兒行酒,臥看 青門 轍。” 夏承燾 注引 潛說友 《鹹淳臨安志》:“城東 東青門 ,俗呼 菜市門 。”

(7).曲名。 唐 李賀 《黃頭郎》詩:“玉瑟調《青門》,石雲濕黃葛。” 王琦 匯解:“《青門》,疑是曲名。” 姚文燮 註:“《青門》,曲名。”

武陵源

(1).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載: 晉 太元 中, 武陵 漁人誤入 桃花源 ,見其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男女老少怡然自樂。村人自稱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遂與外界隔絕。後漁人復尋其處,“迷不復得”。後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隱居的地方。 唐 宋之問 《宿清遠峽山寺》詩:“寥寥隔塵事,何異 武陵源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 武陵源 。” 宋 王安石 《即事》詩之七:“歸來向人説,疑是 武陵源 。”亦作“ 武陵灘 ”、“ 武陵川 ”。 唐 汪遵 《東海》詩:“同作危時避 秦 客,此行何似 武陵灘 。” 唐 皇甫冉 《酬包評事壁畫山水見寄》詩:“寒侵 赤城 頂,日照 武陵川 ;若覽名山誌,仍聞《招隱》篇。” 明 唐順之 《廣德道中》詩:“倘遇 秦 人應不識,只疑誤入 武陵川 。”

(2).亦作“ 武陵溪 ”。 東漢 劉晨 、 阮肇 入 天台山 迷不得返,飢食桃果,尋水得大溪,溪邊遇仙女,並獲款留。及出,已歷七世,復往,不知何所。後成文人經常援引的典故。見《太平御覽》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唐 王之渙 《惆悵詞》之十:“ 晨 肇 重來路已迷,碧桃花謝 武陵溪 。”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多管為殘花幾片,悞 劉晨 迷入 武陵源 。” 元 曾瑞 《留鞋記》第一折:“有緣千里能相會, 劉晨 曾入 武陵溪 。”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尋夢》:“為甚呵, 玉真 重遡 武陵源 ?也則為水點花飛在眼前。”

樂道

喜歡談論

他總津津樂道地談論這件事

忘機

指沒有巧詐的心思,與世無爭

陶然忘機

避喧

見“ 避喧 ”。

亦作“ 避諠 ”。謂避離喧囂的塵世。 南朝 梁 沉約 《酬謝宣城朓臥疾》詩:“從宦非宦侶,避世作避諠。” 唐 皇甫冉 《贈鄭山人》詩:“避喧心已慣,念遠夢頻成。” 宋 王安石 《寄孫正之》詩:“友中惟子長招隱,世上何人可避喧。” 明 何景明 《雨後溪園即事》詩:“開徑徒懷侶,臨流且避諠。”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山語·端州山水》:“有洞有泉,卻暑避喧,允為佳勝。”

一經

用在動詞或表示條件的詞組前面,表示只要經過某種行為或某個步驟,就可以產生相應的結果,後面常有“就”、“便”等相呼應

相業

宰相的功業。亦喻巨大的功績。《宋史·陳堯佐傳論》:“ 堯佐 相業雖不多見,世以寬厚長者稱之。”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開讀有感》:“百年萬國奉王正,相業臺綱屬老成。” 清 黃景仁 《過賈秋壑集芳園故址》詩:“若論相業慙何地,便有仙居借自天。” 趙朴初 《周總理輓詩》:“相業史誰儔?丹心日許共。”

仲長

(1). 漢 末 仲長統 的省稱。《文選·任昉<竟陵文宣王行狀>》:“良田廣宅,符 仲長 之言。” 李善 注引《後漢書》:“ 仲長統 ,字 公理 , 山陽 人也。少好學,博涉書記。每州郡召命,輒稱疾不就,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嘗論之曰:‘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竹木周布,足以息四體之役。’”

(2).複姓。 漢 有 仲長統 。見《後漢書·仲長統傳》。

玉種

(1).傳說中玉的種子。《山海經·西山經》“ 黃帝 乃取 峚山 之玉榮,而投之 鐘山 之陽” 晉 郭璞 註:“以為玉種。”

(2).引申為對他人後嗣的美稱。 唐 魏徵 《唐故邢國公李密墓志銘》:“玉種逾潤,蘭芳不已。”

節根

臨近節日的日子(多指大的節日)

瑤編

珍貴的書冊。亦為書籍的美稱。 唐 李嶠 《為百僚賀瑞石表》:“考皇圖於金冊,搜瑞典於瑤編。”《宋史·樂志十四》:“玉璽瑤編,禮容畢具。” 元 陳樵 《東陽縣學暉映樓賦》:“積縹囊與緗帙,藴瓊軸與瑤編。”

寶籙

(1).道家的符籙。《丹經》:“説 玉皇 寶籙,三洞秘文。”

(2).指傳說中鳳凰先後授予 黃帝 和 帝堯 的圖籙。用以象徵天命。 唐 杜審言 《和李夫人嗣真奉使存撫河東》詩:“禎符龍馬出,寶籙鳳皇傳。”《宋史·樂志十五》:“寶籙降,飈游至,瑞命慶惟。”引申指皇統、皇業。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寶籙中興,實資羣策。”參見“ 寶圖 ”。

雲笈

(1).道教藏書的書箱。 唐 皮日休 《曉次神景宮》詩:“緑書不可注,雲笈應無鑰。” 宋 陸游 《記夢》詩:“一卷《素書》雲笈貯,數升松麨水機舂。” 宋 范成大 《寄題毛君先生蓮華峰庵》詩:“丹訣三千滿雲笈,往來且喜無交涉。”

(2). 宋 張君房 所撰道教著作《雲笈七籤》的省稱。亦泛指道教典籍。 明 陳子龍 《五游篇》:“《雲笈》傳吾道,《祕籙》署我名。”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之三四:“邇來《雲笈》傳抄貴,更寫鸞經拜 玉皇 。”

真言

(1) 真話

他說的句句都是真言

(2) 梵語“陀羅尼”的義譯,即“咒語”

口念真言

曲水

古代風俗,於農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 魏 晉 以後始固定為三月三日)就水濱宴飲,認為可祓除不祥,後人因引水環曲成渠,流觴取飲,相與為樂,稱為曲水。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詩:“曲水流觴日,倡優醉度旬。” 清 魏源 《岱麓諸谷詩·岱谷陪尾山源》:“人間曲水觴,竟忘仙鬼宅。”參見“ 上巳 ”。參閱 宋 黃朝英 《靖康緗素雜記·曲水》。

三山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里聽 張儀 。”

(2). 福州 的別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東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驛》詩:“ 廣陵 城裡別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 明 費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雲騅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詳“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 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主義日日新。”

在望

(1) 指好事情即將到來

勝利在望

(2) 遠處的東西可以望見

山頭隱隱在望

紅日

太陽。因其放射出紅色光輝,故稱。 唐 王建 《宮詞》之一:“ 蓬萊 正殿壓金鼇,紅日初生碧海濤。”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詞:“紅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獸。” 宋 晁補之 《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詞:“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 大江 東注。”

天門

(1) 神話傳說中天宮的門

(2) 帝王宮殿大門

(3) 指人額頭的中間

(4) 人的心(道士用語)

詩詞推薦

  • 代送徐侍郎赴召

    樂雷發宋代〕大廈誰堪任棟樑,試留齋艦問行藏。朝廷議論如春雨,吳蜀人才似夕陽。三漸何曾投砭劑,五寒今望起膏肓。
  • 鴛鴦

    吉師老唐代〕江島濛濛煙靄微,綠蕪深處刷毛衣。渡頭驚起一雙去,飛上文君舊錦機。
  • 絳都春(次韻趙西里游平山堂二詞)

    張榘宋代〕平山老柳。寄多少勝游,春愁詩瘦。萬疊翠屏,一抹江煙渾如舊。晴空欄檻今何有。寂寞文章身後。喚回奇事,青
  • 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九

    李賢明代〕力田不自給,聊以乾祿仕。軻書有成訓,為貧非枉已。乃知鄉里兒,折腰良可恥。因之抽吾簪,浩然返田裡。況今
  • 古劍行

    陳長方宋代〕不辨干將與莫耶,仗之使我心無邪。光芒紫氣射牛斗,知音今不乏張華。百鏈精剛鷗冶手,一仗尚能清九有。有時
  • 曠真閣

    乾隆清代〕閣在寢室傍,十年九不登。搆築何為哉,自問答弗能。今朝一拾級,曠覽真殊勝。心目總豁然,都契道之精。既而
  • 紫芝申之有月夜賡唱俾予續之

    蘇泂宋代〕樓高發興微,山水自清輝。有月略窺枕,無風時動扉。他生嫌火食,投老羨空飛。安得余盧趙,相從去不歸。
  • 次韻酬徐仲元

    王安石宋代〕投老逍遙屺與堂,天刑真已脫桁楊。緣源靜翳無魚淰,度谷深追有鳥頏。每苦交遊尋五柳,最嫌尸祝擾庚桑。相看
  • 南堂五首

    蘇軾宋代〕山家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畝蔬。更有南堂堪著客,不憂門外故人車。
    壽楊隱君原文_壽楊隱君的賞析_古詩文
  • 祫享觀禮二十韻

    梅堯臣宋代〕卜惟陽月吉,孝享禮方修。齋幄嚴宮殿,群臣奉冕旒。北風先集霰,夜雪競侵幬。羽仗天街立,龍笳象魏流。翌朝
  • 讀杜詩

    乾隆清代〕我讀杜詩亦已屢,每一開編興會殊。與造物游不知窮,柳州所言謂是乎。衙官屈宋徒自詡,律驚神鬼誠無如。尋章
  • 題鬼門關

    陶弼宋代〕朝過鬼門關,虎跡印玄室。暮過鬼門關,猿聲嘯蒼壁。朝暮悲行人,森然增慘栗。駐馬看飛雲,蠻煙不見日。回首
    壽楊隱君原文_壽楊隱君的賞析_古詩文
  • 十八日上壽退賜坐十九日貢院錫宴二十一日紫

    魏了翁宋代〕蹴鞠尋潼列廣庭,吹絲按竹布前榮。卿郎雜殿常無見,只聽時時萬歲聲。
    壽楊隱君原文_壽楊隱君的賞析_古詩文
  • 旅中

    葉茵宋代〕節序幾循環,重來秋又殘。霜晴和酒熟,風冷袷衣單。未羨千鍾祿,寧求一枕安。白髮逢歲稔,憂國素心寬。
  • 含遠樓即景有會二首·其一

    乾隆清代〕書樓含遠目堪窮,無過田盤千里通。寰海幅員寧計數,由來存以寸心中。
  • 讀戚公恕進卷

    張耒宋代〕世方尚纖柔,子獨不可揉。人皆喜呶呶,子語不出口。巉然即之高,俗子競嘲詬。我嘗要之難,快使暴其有。乃知
  • 雨中山行至松風亭忽澄霽

    陸游宋代〕煙雨千峰擁髻鬟,忽看青嶂白雲間。卷藏破墨營丘筆,卻展將軍著色山。
    壽楊隱君原文_壽楊隱君的賞析_古詩文
  • 次君時韻

    彭汝礪宋代〕牙弦不願世人知,末路論心有子期。萬物參差為我與,三人邂逅得吾師。更貧未乏揚雄宅,已會誰悲墨子絲。欲說
  • 和程秀才望五老峰

    彭汝礪宋代〕憶步靈芝望翠巒,扁舟今入望中山。沾濡曉霧仙衣濕,點綴春苔鶴髮班。幽谷靜聞寒布落,重崖晴見暮雲還。世途
  • 鷓鴣天

    石孝友宋代〕屏障重重翠幕遮。蘭膏煙暖篆香斜。相思樹上雙棲翼,連理枝頭並蒂花。敧鳳髻,嚲烏紗。雲慵雨困興無涯。箇中
壽楊隱君原文_壽楊隱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