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調名·草頭霜冷原文
草頭霜冷誤中年。誤中年。
先須學取禮儀全。誓願莫歸還。
脫卻皮裘蕃漢國。蕃漢國。
多應養馬上胭脂山。淚眼仰青天。
詩詞問答
問:失調名·草頭霜冷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失調名·草頭霜冷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補遺
參考注釋
草頭
(1).草端。 元 薩都剌 《酹江月·登鳳凰台懷古用前韻》詞:“遙憶 王 謝 功名,人間富貴,散草頭朝露。”
(2).也叫草字頭。漢字的偏旁。如芋、苗等字,頂端作“卄”者,概稱草頭。《新華文摘》1981年第4期:“他又說,這筆名‘矛盾’一看就知道是假名,如果 * 方面有人來查問原作者,我們就為難了,不如‘矛’上加個草頭,‘茅’姓甚多,不會引起注意。”
(3).草寇的頭領。《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蛇無頭而不行,就有個草頭天子出來……羣盜從之如流,嘯聚至十餘萬。” 元 尚仲賢 《三奪槊》第一折:“苦相持一萬陣,惡戰九千場,全憑著竹節鞭,生併了些草頭王。”《水滸傳》第一一七回:“不是這四員將來 烏龍嶺 廝殺,有分教: 清溪縣 裡,削平哨聚賊兵; 幫源洞 中,活捉草頭天子。”
(4).萬位數的隱稱。舊時往往用以代“萬”字。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么,我先打一個電話找 陸匡時 來,--謀事在人;我們化一個草頭,也許可以提前兩天。”
(5).我國有些農村地區對苜蓿的俗稱。《農諺選》:“稻、麥、草頭輪流種,九成變做十成收。”
中年
(1) 人生的一個時期,一般指40—65歲,也有指35—55歲
人到中年
(2) 中期
學取
學得;學著。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懷》詩之八:“小於 潘岳 頭先白,學取 莊周 淚莫多。”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何必要鍊丹砂學取那 松 喬 壽。” 明 劉基 《次韻和王文明絕句漫興》之十一:“誰能散髮空山里,學取 希夷 石山眠。”
禮儀
禮節和儀式
誓願
立誓時表示的心愿
歸還
把人或物送回原主、原地
把它歸還給圖書館
脫卻
脫掉。 唐 王建 《從軍後答山友》詩:“愛仙無藥住溪貧,脫卻山衣事 漢 臣。”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我脫卻伊緑衫,便與紫著。”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上大人》:“脫卻著肉汗衫。”
皮裘
毛皮的衣服。《詩·豳風·七月》“為公子裘” 唐 孔穎達 疏:“絲麻不足以禦寒,故為皮裘以助之。” 葉聖陶 《校長》:“微薄的俸給差不多皮裘的一根毛,增不了多少溫暖。”
漢國
漢 朝。亦借指其他漢族王朝。《漢書·翟方進傳》:“天休於安帝室,興我 漢國 。”《後漢書·安帝紀》:“今以侯嗣 孝和皇帝 後。其審君 漢國 ,允執其中。” 唐 荊叔 《題慈恩寺塔》詩:“ 漢國 山河在, 秦 陵草木深。” 唐 張說 《奉和送金城公主》:“戎王子壻寵, 漢國 舅家慈。”
多應
大概,多半是。 唐 李宣古 《聽蜀道士琴歌》:“人間豈合值仙蹤,此別多應不再逢。” 宋 曾慥 《類說》卷四九:“定知我死在汝後,多應汝死在我前。” 元 劉庭信 《粉蝶兒·美色》曲:“説甚么芳卿性純,秋娘丰韻。多應他懶住蟾宮,潛下仙階,謫降凡塵。”《水滸傳》第四二回:“多應這廝走入村中樹林裡去了。” 清 李漁 《憐香伴·聞試》:“探偵人已歸,探偵人已歸。看他兩頰笑容堆,多應有機會。”
馬上
(1) 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電影馬上要開映了
我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在馬背上
馬上比武
胭脂山
亦作“臙脂山”。1.即 燕支山 。古在 匈奴 境內,以產燕支(胭脂)草而得名。 匈奴 失此山,曾作歌曰:“失我 燕支山 ,使我婦女無顏色。”因水草豐美,宜於畜牧,向為塞外值得懷念的地方。 清 納蘭性德 《滿江紅》詞:“ 代 北 燕 南,應不隔月明千里,誰想念 臙脂山 下,悲哉秋氣。”
(2).古代 閩中郡 北 蓮花峰 下的一座小山,因土色紅如胭脂而得名。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 閩中郡 北 蓮花峯 下有小阜,土色殷紅,俗謂之 胭脂山 ,相傳 閩 越王 女棄脂水處也。”
淚眼
含著淚水的眼睛
淚眼模糊
青天
(1) 蔚藍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