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藻樓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振藻樓原文

堂高秀起名,樓敞振藻額。

而其秀與藻,同一靜非飾。

起之及振之,造物天然得。

設曰心所會,猶覺費人力。

降堂偶陟樓,夫豈勞揀擇。

秀藻竟付誰,崇山無厭斁。

詩詞問答

問:振藻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振藻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

參考注釋

高秀

(1).卓越。 晉 王獻之 《保母磚志》:“在母家志行高秀,歸 王氏 柔順恭懃。”

(2).高雅清秀。 宋 陸游 《天彭牡丹譜·花釋名》:“其花閒談高秀。” 金 元好問 《寶嚴紀行》:“大似塵外人,眉宇見高秀。”

(3).高峻秀麗。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七年高秀,拂層漢以非遙;六月雄圖,擊長波而未遠。”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感遇》:“望遠山者,高秀可挹,入其中而不覺也。”

起名

(1).取名號;命名。《漢書·高帝紀上》“ 高祖 , 沛 豐邑 中陽里 人也,姓 劉 氏”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張晏 曰:“《禮》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 漢 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儒林外史》第二回:“開蒙的時候,他父親央及集上新進 梅 朋友替他起名。” 蕭紅 《生死場》十三:“對!招集小伙子們,起名也叫‘革命軍’。”

(2).得名;獲取名望。 晉 伏義 《與阮籍書》:“若棄聖背賢,必不離乎狂狷;凌榮起名,則不免乎窮辱。”《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後 汪大尹 因此起名,遂欽取為監察御史。”

振藻

謂顯揚文采。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昔 仲宣 獨步於 漢 南, 孔璋 鷹揚於 河 朔, 偉長 擅名於 青 土, 公幹 振藻于海隅。”《晉書·皇甫謐傳》:“方今同命並臻,飢不待餐,振藻皇途,鹹秩天官。” 唐 權德輿 《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樓感懷》詩:“夫君才氣雄,振藻何翩翩。”

同一

(1) 相同;同樣

同一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結束在同一的命運里

(2) 一致

造物

(1) 創造萬物,也指創造萬物的神力

(2) 指運氣;造化

天然

(1) 自然賦予的;生來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氣

天然港灣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瑞豐覺得假若 冠先生出頭和 東陽競爭,他天然的應當幫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心所

佛教語。心所有法的簡稱。亦名相應行法、心數。謂此類法皆依心王而起,與心王相應。如:觸、作意、受、想、思等,共六位五十一種。 章炳麟 《駁神我 * 說》:“且心所有五徧行境,人與禽獸所同也。”

人力

(1) 可動用的勞動力;可動員的人員

人力資源

(2) 人的勞力;人的力量

愛惜人力物力

揀擇

挑選;挑揀

崇山

(1).高山。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晉 陸機 《從軍行》:“深谷邈無底,崇山鬱嵯峨。”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七章:“大地雖大,崇山大河雖多,深林邃谷雖奧,不數百年皆化為都邑焉。”

(2).引申為崇高,巨大。《晉書·慕容垂載記》:“宜述修前規,終忠貞之節,奈何棄崇山之功,為此過舉!”

(3).山名。相傳 舜 放 驩兜 之處。《書·舜典》:“流 共工 於 幽州 ,放 驩兜 於 崇山 。” 孔穎達 疏:“蓋在 衡嶺 之南也。”按,據 清 王夫之 《孟子稗疏》、 王鳴盛 《蛾術編》卷四六,當在 唐 驩州 境內, 泗城 之南(今 廣西 凌雲縣 和 西林縣 一帶)。 唐 沉佺期 《從崇山向越常》詩“朝發 崇山 下,暮坐 越常 陰”,即其處。舊說或謂在今 湖南 大庸縣 境,見《太平御覽》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及《通典·州郡十三》。

(4).山名。即 嵩山 。《國語·周語上》:“昔 夏 之興也, 融 降於 崇山 。” 韋昭 註:“ 融 , 祝融 也。 夏 居 陽城 , 嵩高 所近。”

(5).山名。 狄山 的異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歷 唐堯 於 崇山 兮,過 虞舜 於 九疑 。” 張守節 正義引 張揖 曰:“ 崇山 , 狄山 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瓠子河》:“《山海經》曰:‘ 堯 葬 狄山 之陽。一名 崇山 。’”

無厭

(1).不滿足;沒有限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貪,求欲無厭。”《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鄒陽 ﹞乃從獄中上書曰:‘……﹝聖王﹞封 比干 之後,修孕婦之墓,故功業復就於天下,何則?欲善無厭也。’” 唐 屈同仙 《燕歌行》:“ 昭君 遠嫁已多年,戎狄無厭不復和。” 梁斌 《紅旗譜》八:“他貪得無厭的性子,隨著年歲的增長,更加殘忍了。”

(2).不厭倦;不厭煩。《荀子·非相》:“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之言,樂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無厭。” 楊倞 註:“無厭倦也。”《漢書·王莽傳上》:“﹝ 高皇帝 ﹞樂善無厭,班賞無遴,苟有一策,即必爵之。” 宋 蘇軾 《出峽》詩:“幽尋遠無厭,高絶每先上。”

不要壓迫或逼迫。厭,通“ 壓 ”。《老子》:“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高亨 註:“《説文》:‘厭,笮也。’‘笮,迫也。’厭即壓迫之壓。”

詩詞推薦

振藻樓原文_振藻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