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

作者:馮璧 朝代:宋代

原文

性理諸方巳遍參,歸來一錫駐東庵。

山中蓮社舊招隱,旅舍阿戎新對談。

詩筆如君僧有幾,文章愧我老無堪。

綾書大字拈香疏,須趁微之酒半酣。

詩詞問答

問:《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的作者是誰?答:馮璧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馮璧的名句有哪些?答:馮璧名句大全

原題

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遊歷嵩少諸藍禪師汴公方事參訪每相遇輒揮毫賦詩以道閒適之樂今猶夢寐見之兒子渭近以公故抵任城禪師附寄詩以敘疇昔未幾駐錫東庵因造謁間出示裕之數詩醉筆縱橫亦略道嵩游舊事感嘆之餘漫賦長句二首·其一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覃韻

參考注釋

性理

(1).謂生命之原理、規律。《後漢書·趙咨傳》:“ 王孫 裸葬, 墨夷 露骸,皆達於性理,貴於速變。”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若能杖藥以自永,則稻稷之賤,居然可知。君子知其若此,故準性理之所宜,資妙物以養身。” 宋 司馬光 《初見白髮慨然感懷》詩:“萬物壯必老,性理之自然。”

(2).情緒和理智。 晉 葛洪 《抱朴子·酒誡》:“是以智者嚴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宋書·謝述傳》:“ 述 有心虛疾,性理時或乖謬。”

(3).人性與天理。指 宋 儒性理之學。 宋 陳善 《捫虱新話·本朝文章亦三變》:“ 唐 文章三變,本朝文章亦三變矣, 荊公 以經術, 東坡 以議論, 程氏 以性理,三者要各自立門戶,不相蹈襲。” 明 李贄 《與友人書》:“﹝ 利西泰 ﹞凡我國書籍無不讀,請先輩與訂音釋,請明於‘四書’性理者解其大義,又請明於‘六經’疏義者通其解説。” 孫犁 《秀露集·關於兒童文學》:“他們有時教子弟性理之學。”

諸方

(1).各地方。《晉書·何劭傳》:“每諸方貢獻,帝輒賜之,而觀其占謝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誌》:“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書·百官志二》:“大朝會,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

(2).猶諸道。 宋 蘇軾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諸方人人把雷電,不容細看真頭面。”

(3).別的方位;別的地方。《太平廣記》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見聞·韓伸》:“又或雲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諸方縱人牽之不去。”《景德傳燈錄·池州南泉普願禪師》:“僧辭,問云:‘學人到諸方,有人問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審如何祇對。’”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蓮社

佛教淨土宗最初的結社。 晉 代 廬山 東林寺 高僧 慧遠 ,與僧俗十八賢結社念佛,因寺池有白蓮,故稱。 唐 戴叔倫 《赴撫州對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階》詩之二:“高會棗樹宅,清言蓮社僧。” 明 何景明 《懷葉時華》詩:“客皆蓮社友,人是竹林賢。”

招隱

(1).徵召隱居者出仕。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幸逢明盛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 明 楊慎 《春興》詩:“難教遲暮從招隱,擬把生涯學醉歌。” 清 周亮工 《與王啟伯總戎》詩:“ 小山 有賦人招隱,大樹無心世任看。”

(2).招人歸隱。 唐 駱賓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詩:“聞君招隱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詩:“珍重故人招隱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楊承憲 《三姝媚》詞:“拂拂空香,引訪秋騷客,來歌招隱。”

旅舍

旅館

阿戎

(1).稱堂弟。《南齊書·王思遠傳》:“﹝ 王晏 ﹞及拜驃騎,集會子弟,謂 思遠 兄 思微 曰:‘ 隆昌 之末,阿戎勸吾自裁,若用其語,豈有今日。’ 思遠 遽應曰:‘如阿戎所見,今猶未晚也。’”《資治通鑑·齊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晉 宋 間人,多謂從弟為阿戎,至 唐 猶然。” 唐 杜甫 《杜位宅守歲》詩:“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清 朱彝尊 《己巳二月自古藤書屋移寓槐樹斜街賦詩》之三:“阿戎秋去又春殘,遠信封題萬里難。”

(2).指 晉 王戎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王戎 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 戎 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 遂為早慧的典型。後因以“阿戎”稱美他人之子。 唐 王維 《送李員外賢郎》詩:“借問 阿戎 父,知為童子郎。” 唐 李端 《送單少府赴扶風》詩:“叨陪丈人行,常恐 阿戎 欺。”

詩筆

(1).詩和散文。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君王比賜書翰,及寫詩筆,殊為佳手。” 王利器 集解:“ 六朝 人以詩、筆對言,筆指無韻之文。”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至午後詩筆俱成,得七千餘字。”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辭筆或詩筆對舉, 唐 世猶然,逮及 宋 元 ,此義遂晦。於是散體之筆,並稱曰文。”

(2).寫詩的筆。 宋 王安石 《贈老寧僧首》詩:“閒中用意歸詩筆,靜外安身比 太山 。” 金 元好問 《示崔雷詩社諸人》詩:“江山自許供詩筆,糜粥猶能到酒杯。” 清 秋瑾 《題<瀟湘館集>》詩之二:“千尋翠色供詩筆,一派湖山作畫圖。”

如君

妾的別稱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無堪

猶言無可人意處,無可取處。常用為謙詞。 北周 庾信 《為閻大將軍乞致仕表》:“ 太祖文皇帝 扶危濟難,奄有關河,臣實無堪,中涓從事。” 唐 杜甫 《絕句漫興》之六:“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仇兆鰲 註:“無堪,無可人意者。” 唐 元結 《請節度使表》:“臣自以愚弱無堪,遠跡江湖,全身之外,無所冀望。”

大字

用毛筆寫的大的漢字

寫一篇大字

拈香

指燒香敬佛

半酣

指已喝了一半程度,還未盡酒興的樣子

酒至半酣,越發想喝

詩詞推薦

  • 和景仁

    韓維宋代〕平池旋漲西山雨,密竹頻驚北戶風。垂箔屢銷檀炷紫,出門時看杏梢紅。酒成豈見甘而壤,花在須知色即空。只怪
    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原文_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的賞析_古詩文
  • 鹹通十四年成都謠

    佚名唐代〕鹹通癸巳,出無所之。蛇去馬來,道路稍開。頭無片瓦,地有殘灰。
    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原文_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的賞析_古詩文
  • 曾幼度許過訪兩詩問訊

    張鎡宋代〕詩不能工張約齋,有人曾說訪渠來。病餘百拙慵開口,願聽晴空起怒雷。
  • 弄珠室

    乾隆清代〕水軒臨平湖,湖中泉噴珠。其數乃無萬,忽有忽復無。顆顆皆圓融,朗朗絕覬覦。信摩尼真寶,不藉鮫人輸。照乘
  • 大司徒畢堂翁老年伯蒙恩予告敬賦

    葉天陛明代〕錫命周常伯,辭榮漢大夫。津門先握節,戶貳遂懸符。兵餉權交巨,風霜塞更逾。天驕尋遠避,帝眷益旁敷。總憲
  • 鏡湖

    張惟中宋代〕昔年曾過賀家湖,今日煙波太半無。惟有一天秋夜月,不隨田畝入官租。
    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原文_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的賞析_古詩文
  • 讀阮籍傳一首

    劉克莊宋代〕言出勿令圭有玷,舌捫不及駟難追。阮公托醉勸進表,龐老無名受禪碑。
  • 靜夜吟

    乾隆清代〕地支十二各為司,晝動輪當夜靜時。莫謂山堂安寢便,萬幾九宇正縈思。
  • 小溪道中

    樓鑰宋代〕晚出城西門,循牆過南境。夏橋日沉輝,沈店月成影。納納川路遙,聒聒水聲冷。欹枕擁衾裯,樂此寒夜永。
  • 小園

    陸游宋代〕蕭散遺塵事,栽培得小園。土松花意活,林暖鳥言繁。餐酪供晨缽,葅芹薦晚樽。餘年君莫問,送老向孤村。
  • 古樂府

    釋斯植宋代〕青山叫子規,行人淚如雨。子規不肯歸,行人不能去。
    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原文_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的賞析_古詩文
  • 入湧泉道中

    程師孟宋代〕告老清朝分自安,從今榮悴不相關。有愁方見田家樂,無事才知釣叟閒。世故要看終始後,人生未免是非間。婦憤
  • 書感

    陸游宋代〕半世狂疏踐駭機,暮年持此欲安局?會憑香火消前業,已築茆茨訟昨非。薄俗慣看翻覆手,憂心空復倒顛衣。煙蓑
  • 晏殊宋代〕一年為客未歸去,笑殺城東桃李花。
    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原文_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的賞析_古詩文
  • 題陸敦禮山居伏牛潭

    張祜唐代〕伏牛真怪事,余勝幾人諳。日彩沉青壁,煙容靜碧潭。泛心何慮冷,漱齒詎忘甘。幸挈壺中物,期君正興酣。
  • 早朝六首·其四

    江源明代〕大明宮殿郁蒼蒼,繞仗偏隨鵷鷺行。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絢天光。千條弱柳垂青瑣,一朵紅雲捧玉皇。應嘆
  • 次韻和謝江陵楊縣丞投贈四首

    項安世宋代〕柴門密掩但如孫,白榻高縣偶似陳。皮骨久將梅共瘦,鬢毛難與柳爭新。卻思二十三年上,曾醉千岩萬壑濱。蘋月
  • 快雪堂即事

    乾隆清代〕年前每逢雪,積素尚鋪墀。豈得學書暇,能無即景詩。思人緬以古,玩物戒其私。聲應符嘉兆,忖量或有之。
  • 羽甫兄得還舊磬賦此誌喜

    李之世明代〕孤磬忽雲遠,迢迢抱韻歸。摩挲今再覿,清寂幸相依。燈影搖松月,窗光啟曙暉。主人心似水,來去本忘機。
  • 南巡歌八首次韻·其六

    王立道明代〕蒼梧雲深悲帝心,龍旟春向湘江潯。太史由來知聖孝,虞人何事獻官箴。
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原文_元光間予在上龍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與元雷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