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其二·用孫風山韻原文
岐路悠悠,看幾載、軟紅如簇。
算何似、一丘一壑,紆青拖綠。
脫卻塵衫烏納在,推開瓦枕黃梁熟。
只而今、立地便抽身,原非速。
甚不必,離騷讀。
大無謂,秋風哭。
但一周虎落,三間茅屋。
卻署休休名目好,試歌纂纂兒能續。
也勝如、側足走羊腸,邛崍曲。
詩詞問答
問:滿江紅·其二·用孫風山韻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祿
問:滿江紅·其二·用孫風山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祿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祿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參考注釋
岐路
(1).岔路。《列子·說符》:“ 楊子 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氏 之豎追之。 楊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閒,採桑岐路間。” 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事參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離別分手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別易會難,古人所重; 江 南餞道,下泣言離……北間風俗,不屑此事,岐路言離,歡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3).比喻官場中險易難測的前途。《後漢書·鄧彪等傳論》:“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 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三:“滿身沙蝨無防處,獨腳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憂岐路處風波。”
(4).不正當的途徑。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德裕 為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藝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將財物逞,則俺這潑岐路恩情似畫餅。”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軟紅
亦作“輭紅”。1.猶言軟紅塵。謂繁華熱鬧。 宋 蘇軾 《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之一:“半白不羞垂領髮,軟紅猶戀屬車塵。”自註:“前輩戲語,有 西湖 風月,不如東華軟紅香土。” 宋 高觀國 《燭影搖紅》詞:“行樂京華,軟紅不斷香塵噴。” 清 厲鶚 《夏日田園雜興》詩:“無事牽牛著涼處,輭紅十丈自然遙。” 清 龔自珍 《長相思》詞序:“軟紅十丈中,塵福易易,恐踐此約大難。”
(2).柔和的紅色。 宋 楊萬里 《雪後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後雪絕句》:“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里涌銀山。” 康白情 《別少年中國》詩:“今天我回望我底少年 中國 ,她還是碧綠和軟紅相間的。”
何似
(1).如何;怎樣。《北史·崔伯謙傳》:“朝貴行過郡境,問人太守政何似?” 唐 張九齡 《敕幽州節度張守珪書》:“卿比疹疾,今復何似?宜善將療,不得自勤。”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先生:在坐之友,比來工夫何似?”
(2).何如,比……怎么樣。 唐 聶夷中 《燕台》詩之二:“何似 章華 畔,空餘禾黍生?” 宋 劉克莊 《賀新郎·再和前韻》詞:“妃子將軍瞋未已,問 匡山 、何似 金鑾殿 ?休更待,杜鵑勸!”
(3).何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如。 宋 朱淑真 《愁懷》詩:“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4).何不,何妨。 明 高明 《琵琶記·乞丐尋夫》:“奴家自幼薄曉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畫取公婆真容,背著一路去,也似相親傍的一般?”
(5).什麼。 許地山 《命命鳥》:“佛問 摩鄧 曰:‘女愛 阿難 何似?’女言:‘我愛 阿難 眼;愛 阿難 鼻;愛 阿難 耳;愛 阿難 聲音;愛 阿難 行步。’”
一丘一壑
(1).《漢書·敘傳上》:“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後因以“一丘一壑”指退隱在野,放情山水。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明帝 問 謝鯤 :‘君自謂何如 庾亮 ?’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官準則,臣不如 亮 ;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一丘一壑,同 阮籍 於西山;一嘯一歌,列 嵇 康 於北面。” 宋 陸游 《木山》詩:“一丘一壑吾所許,不須更慕明堂材。”
(2).猶一山一水。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五四:“一丘一壑我前導,重話 京華 送我情。”
紆青
佩帶青綬。謂作高官。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及其達也,則 淮陰 投竿而稱孤, 文種 解屩而紆青。”參見“ 紆青拖紫 ”。
脫卻
脫掉。 唐 王建 《從軍後答山友》詩:“愛仙無藥住溪貧,脫卻山衣事 漢 臣。”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我脫卻伊緑衫,便與紫著。”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上大人》:“脫卻著肉汗衫。”
瓦枕
陶製的枕頭。 宋 蘇軾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詩之二:“暫借藤牀與瓦枕,莫教辜負竹風涼。” 宋 楊萬里 《題西湖僧房》詩:“書畫隨宜遮四壁,閒欹瓦枕小藤牀。” 明 徐應秋 《玉芝堂談薈·雞鳴枕》:“ 偶武孟 為 武崗州 幕官,因鑿渠得一瓦枕。”
而今
現在,目前
而今邁步從頭越。——毛 * 《憶秦娥·婁山關》
立地
站著
抽身
脫身離開;解脫干係
這時候想抽身,晚了
不必
無須,不一定,沒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唐·韓愈《師說》
離騷
(1).遭遇憂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 屈平 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類對》:“ 劉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長子,賢而能文。 建中靖國 間,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謝諸公云:‘晚歲離騷,旋招魂於異域;平生精爽,猶見夢於故人。’”
(2).離別的愁思。語本《楚辭·離騷》 漢 王逸 註:“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陳直徑,以風諫君也。” 唐 岑參 《送趙侍御歸上都》詩:“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 宋 方岳 《齊天樂·和楚客賦蘆》詞:“天豈無情,離騷點點送歸客。”
(3).牢騷。《北史·儒林傳論》:“ 孝籍 徒離騷其文,尚何救也。” 宋 蘇轍 《次韻子瞻見寄》:“ 賈生 作傳無封事, 屈平 憂世多離騷。”
(4).文體之一種。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體上》:“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 沉 宋 律詩。”
(5).泛指詞賦、詩文。 清 杭世駿 《<東城雜記>序》:“斯誠離騷之博徒,藝苑之別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彈離騷》:“一曲《離騷》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國恩 《楚辭概論·楚辭的名稱》:“﹝《離騷》﹞這個名詞的解釋,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離憂,也不是遭憂和別愁,更不是明擾,乃是 楚 國當時一種曲名。按《大招》云:‘ 楚 《勞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勞商’與‘離騷’為雙聲字,古音‘勞’在‘宵’部,‘商’在‘陽’部,‘離’在‘歌’部,‘騷’在‘幽’部。‘宵’‘歌’、‘陽’‘幽’,並以旁紐通轉,故‘勞’即‘離’,‘商’即‘騷’,然則‘勞商’與‘離騷’,原來是一物而異其名罷了。‘離騷’之為 楚 曲,猶後世‘齊驅’‘吳趨’之類。 王逸 不知‘勞商’即‘離騷’之轉音,故以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鮮卑’與《招魂》的‘犀比’是一件東西一樣。”
無謂
(1) 不具備意義或結果
甚無謂也。——《資治通鑑》
無謂的犧牲
(2) 毫無價值
耗盡生命活力的無謂的憂慮和煩惱
秋風
秋天的風
一周
(1).循回一遍。《管子·弟子職》:“受業之紀,必由長始,一周則然,其餘則否。”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槐柳楸梓梧柞》引《陶朱公術》:“種柳千樹則足柴。十年之後,髠一樹,得一載,歲髠二百樹,五年一周。” 宋 洪邁 《容齋五筆·人生五計》:“六十以往,甲子一周。”
(2).一圈。 巴金 《不能忘卻的記憶》:“我一個人繞著靈柩走了一周,以後又站了片刻。”
(3).一星期。 蘇曼殊 《碎簪記》:“餘一周之內,須同 四川 友人重赴 西湖 ,愧未能如子意也。”
(4).指一周年。《宋書·劉康祖傳》:“ 太祖 欲大舉北伐, 康祖 以歲月已晚,請待明年,上以 河北 義徒並起,若頓兵一周,沮向義之志,不許。”
虎落
籬落;藩籬。古代用以遮護城邑或營寨的竹籬。亦用以作為邊塞分界的標誌。《漢書·晁錯傳》:“要害之處,通川之道,調立城邑,毋下千家,為中周虎落。” 顏師古 註:“虎落者,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 王先謙 補註:“於內城、小城之中間,以虎落周繞之,故曰中周虎落也。” 唐 皎然 《從軍行》之五:“誓師張虎落,選將擐犀渠。” 清 黃遵憲 《將應順天試仍用前韻呈靄人樵野丈》:“眼看虎落環甌脫,心冀 燕 讎復 望諸 。”
茅屋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的簡陋房子
休休
悠閒的樣子
休休有容。——清· 張廷玉《明史》
纂纂
集聚貌。《文選·潘岳<笙賦>》:“詠園 * ,歌棗下之纂纂。” 李善 註:“古《咄喑歌》曰:‘棗下何攢攢,榮華各有時……’攢,聚貌。纂與攢,古字通。”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 桃源 迷路竟茫茫,《棗下》悲歌徒纂纂。”《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此二十裡間,棗樹最多,其實已纂纂矣。”
勝如
超過
她繼母對她非常好,勝如她的親生母親
側足
(1).側轉其足,形容周圍擁擠。《文選·班固<西都賦>》:“毛羣內闐,飛羽上覆,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 呂向 註:“接翼側足,言多也。”
(2).置足,插足。 三國 魏 曹植 《送應氏詩》之一:“側足無行逕,荒疇不復田。” 唐 李白 《梁甫吟》:“手接飛猱搏彫虎,側足 焦原 未言苦。” 明 李東陽 《送李士常》詩之三:“側足風塵間,長途畏中跌。”
(3).形容因敬重或畏懼而不敢正立。《東觀漢紀·吳漢傳》:“﹝ 吳漢 ﹞篤於事上……上未安,則側足屏息,上安,然後退舍。”《後漢書·杜喬傳》:“先是 李固 見廢,內外喪氣,羣臣側足而立,唯 喬 正色無所回撓。”《明史·佞倖傳·江彬》:“ 成國公 朱輔 為長跪, 魏國公 徐鵬舉 及公卿大臣皆側足事之。”參見“ 側立 ”。
羊腸
(1).喻指狹窄曲折的小路。《尉繚子·兵談》:“兵之所及,羊腸亦勝,鋸齒亦勝,緣山亦勝,入谷亦勝。”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詩:“路失羊腸險,雲橫雉尾高。” 清 陳維崧 《青玉案·移寓積翠閣用藝香詞韻》詞:“梯空架就羊腸路,領俊鶻,穿煙去。”如:羊腸小道。
(2).山名。《楚辭·大招》:“西薄 羊腸 ,東窮海只。” 洪興祖 補註:“《戰國策》注云: 羊腸 , 趙 險塞名,山形屈辟,狀如羊腸。今在 太原 晉陽 之西北。”《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山? 會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華 、 岐山 、 太行 、 羊腸 、 孟門 。”
(3). 羊腸坂 的省稱。《史記·魏世家》:“昔者 魏 伐 趙 ,斷 羊腸 ,拔 閼與 ,約斬 趙 , 趙 分而為二。” 隋 江總 《并州羊腸坂》詩:“三春別帝鄉,五月度 羊腸 。”參見“ 羊腸坂 ”。
邛崍
亦作“ 邛萊 ”。山名。 邛崍山 ,在 四川省 滎經縣 西。《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臣請處 蜀郡 嚴道 邛 郵” 唐 司馬貞 索隱:“ 嚴道 有 邛萊山 ,有郵置,故曰‘ 嚴道 邛 郵’也。” 宋 李劉 《水調歌頭·壽趙茶馬》詞:“萬里 碧雞 使,叱馭問 邛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