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蟆

作者:洪芻 朝代:宋代

蝦蟆原文

動物類含血,蝦蟆獨無之。

雙目但瞠也,一腹亦皤其。

龍變或托體,魚腹睹幽姿。

罕見三足蟾,詎減六眸龜。

向來奏贗瑞,背負輪囷芝。

坐謾皆下吏,膠車等兒嬉。

雖蒙黃金擲,荊卿空爾為。

或以白玉琢,形模妙工倕。

咄爾百醜質,詎辱五鼎脂。

浪號土底犧,雄誇水中雞。

何足污帝箸,但可充蛇飢。

作意一池鳴,和我五字詩。

詩詞問答

問:蝦蟆的作者是誰?答:洪芻
問:蝦蟆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洪芻的名句有哪些?答:洪芻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物類

(1).萬物,各類的物。《荀子·勸學》:“物類之起,必有所始。”《列子·周穆王》:“一體之盈虛訊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 傅尃 《變雅樓三十年詩征序》:“蓋以明達乎事情,周知乎物類,洞矚乎幽隱,而旁通乎民志。”

(2).物的同類,同類。 漢 東方朔 《七諫·謬諫》:“音聲之相和兮,物類之相感也。” 王逸 註:“言鳥獸相呼,雲龍相感,無不應其類而從其耦也。”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十:“ 郊 常池上彈蕤賓調,忽聞芰荷間有物跳躍出岸,乃方響一片。有知者識是蕤賓鐵也。指撥精玅,致律呂相應,物類相感耳。” 清 黃景仁 《啼烏仁》:“明知無益痛繫心,物類相類有如此。”

(3).物的種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縛喝國》:“土地所產,物類尤多。” 宋 歐陽修 《奉答聖俞達頭魚之作》詩:“吾聞海之大,物類無窮極。”

(4).物的類別。 梁啓超 《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及其傳略》:“ 達爾文 以前,雖有一二博物學者稍有見於物類蕃變之現象……而不知其變遷進化之所以然。”

(5).特指人或動物。 南朝 宋 張野 《與遠法師書》:“行不負於所知,言不傷於物類。”此指一般的人,猶言他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這般物類,教我怎不陰哂?”此貶稱他人,猶言東西。《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長老説道:‘因你念頭差了,故投落在物類。我特地喚醒你來,再去投胎。’”此指動物。

含血

(1).含有血液。形容人類或其他動物。《史記·律書》:“自含血戴角之獸見犯則校,而況於人懷好惡喜怒之氣?”血,一本作“ 齒 ”。 漢 王符 《潛夫論·邊議》:“ 公劉 仁德,廣被行葦,況含血之人,己同類乎?”《後漢書·文苑傳下·趙壹》:“使乾皮復含血,枯骨復被肉,允所謂遭仁遇神,真所宜傳而著之。”又指人及其他動物。 漢 王粲 《大暑賦》:“根生苑而焦炙,豈含血而能當?”

(2).猶吮血。吮吸傷口的瘀血。形容愛撫將士。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詩:“含血吮瘡撫戰士, 思摩 奮呼乞效死。”按, 李思摩 曾中弩, 唐太宗 親為吮血。

蝦蟆

同“蛤蟆”( háma)

獨無

猶言難道沒有。《漢書·王莽傳中》:“是時爭為符命封侯,其不為者相戲曰:‘獨無天帝除書乎?’” 清 趙青藜 《讀左管窺·晏嬰論》:“況 嬰 系本公族,世為列卿,獨無社稷責哉?”

龍變

(1).謂神奇變化。《史記·封禪書》:“今鼎至 甘泉 ,光潤龍變,承休無疆。”

(2).喻乘時興起。《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論》:“得攝尺寸之柄,其雲蒸龍變,欲有所會其度。”《史記·外戚世家褚少孫論》:“丈夫龍變。《傳》曰:‘蛇化為龍,不變其文;家化為國,不變其姓。’丈夫當時富貴,百惡滅除,光耀榮華,貧賤之時何足累之哉!”

(3).指羽化飛升。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先生噓吸沖和,吐故納新,蟬蛻龍變,棄俗登仙。” 宋 陳師道 《送姚先生歸宜山》詩之一:“ 鄭公 龍變不容親,猶有先生不絶塵。”

(4).機變,權變。《淮南子·人間訓》:“內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贏縮卷舒,與物推移,故萬舉而不陷,所以貴聖人者,以其能龍變也。” 晉 傅玄 《古今畫贊·楊阜》:“君構潛謀以龍變,應事機而虎發。”

托體

(1).猶委身。委託身體。《剪燈餘話·賈雲華還魂記》:“既然委身於君子,豈再托體於他人。”

(2).猶出身。 清 吳偉業 《思陵長公主輓詩》:“托體皇枝貴,承休聖善祥。”

(3).謂一切行動所依靠的根本。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雍也篇三二》:“將吝於施而鮮所濟者,亦可謂之仁與?亦失聖人之旨矣! 子貢 所云者,體不立而托體必小。”

魚腹

(1).魚的腹腔。《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 、 吳廣 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 陳勝 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南朝 梁 吳筠 《檄江神責周穆王璧》:“藏玉泥中,匿珪魚腹。”

(2).謂葬身魚腹,淹死。語本《楚辭·漁父》:“寧赴 湘 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明 夏完淳 《大哀賦》序:“三軍魚腹,雲橫 歇浦 之帆。”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阮龍光》:“迄今髑髏載土,念魚腹而心酸。”

幽姿

幽雅的姿態。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池上樓》詩:“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唐 白居易 《畫竹歌》:“幽姿遠思少人別,與君相顧空長嘆。” 明 唐寅 《惜梅賦》:“然生不得其地,俗物混其幽姿。”

罕見

很少發生或出現的;時間或空間相隔很長的;稀少的

沙漠中罕見的小塊綠洲

三足

見“ 三足烏 ”。

六眸

謂六目龜。古人視為神靈之物。《文選·郭璞<江賦>》:“有鱉三足,有龜六眸。”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今 吳興郡 陽羨縣 山上有池,池中出三足鱉,又有六眼龜。” 唐 劉禹錫 《楚望賦》:“雖三趾與六眸,時或加乎一目。”

向來

(1) 一貫如此

(2) 先前

向來之煙霞。——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向來不過籠絡耳。——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背負

(1) 用背馱

背負著衣包

(2) 承當;擔負

背負著人民的希望

輪囷

(1).盤曲貌。《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蟠木根柢,輪囷離奇。” 李善 注引 張晏 曰:“輪囷離奇,委曲盤戾也。” 宋 王禹偁 《送光祿王寺丞通判徐方》詩:“ 戲馬臺 荒春寂寞,斬虵鄉古樹輪囷。” 清 李必恆 《吳門徐昭法先生畫芝》詩:“壘坷輪囷態最工,披圖謖謖起清風。”

(2).碩大貌。《禮記·檀弓下》“美哉輪焉” 漢 鄭玄 註:“輪,輪囷,言高大。”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尤多荔枝,皆大本,輪囷數圍。” 清 厲鶚 《東城雜記·灌園生》:“夏果磊落,秋瓜輪囷。”

坐謾

犯欺騙罪。《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三年,侯 不虞 坐為 定襄 都尉, 匈奴 敗太守,以聞非實,坐謾,國除。” 司馬貞 索隱:“謂上聞天子狀不實,為謾,而國除。” 清 吳景旭 《歷代詩話》辛集二:“ 韓持國 寄兄 子華 詩云:‘移病暫休丞相府,坐謾猶著侍臣冠。’”

下吏

低級官員

委命下吏。——漢· 賈誼《過秦論上》

膠車

用膠黏合的車。膠車遇雨則解,故亦以喻分解。 漢 焦贛 《易林·遯之益》:“膠車駕東,與雨相逢,五楘解墮,頓輈獨宿,憂為身禍。” 漢 桓寬 《鹽鐵論·大論》:“諾,膠車倐逢雨,請與諸生解。”

兒嬉

猶兒戲。 宋 蘇軾 《蠟梅一首贈趙景貺》詩:“天工變化誰得知,我亦兒嬉作小詩。” 宋 陸游 《自詠》:“作箇生涯君勿笑,拄天勳業亦兒嬉。”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正月晦送窮故事》:“里俗相傳今已久,謾隨人意看兒嬉。”

黃金

(1)

(2) 銅

黃金折。——《戰國策·齊策四》

太傅齎黃金。

(3) 金

天作黃金色。——《廣東軍務記》

(4) 金黃色

黃金絡馬頭。——《樂府詩集·陌上桑》

(5) 見“金”

荊卿

(1).即 荊軻 。《史記·刺客列傳》:“ 荊軻 者, 衛 人也……之 燕 , 燕 人謂之 荊卿 。”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遯》:“ 聶政 感惠而屠葅, 荊卿 絶臏以報 燕 。” 北周 庾信 《詠懷》之十:“ 李陵 從此去, 荊卿 不復還。” 宋 陸游 《東屯高齋記》:“嗟乎,辭之悲乃至是乎! 荊卿 之歌, 阮嗣宗 之哭,不加於此矣。” 清 黃鷟來 《贈陳省齋》詩之四:“ 荊卿 適 秦 時,白虹貫陽精。”

(2).指行險之人。 梁啓超 《上粵督李傅相書》:“公試一自思,即盡其全力為若曹作 荊卿 ,於公何利焉?”

玉琢

用玉雕刻成。形容秀美。 宋 徐璣 《秋日登玉峰》詩:“玉琢孤峰壓富沙,人行峰頂步雲霞。”《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一對男女,如玉琢金裝,美不可説。”《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公子生得天庭飽滿,地格方圓,伶俐聰明,粉粧玉琢。”

形模

形狀,樣子。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一:“不審此星在何方面,形模若為?” 宋 范成大 《西瓜園》詩:“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妙工

(1).技藝精良的工匠。 南朝 梁簡文帝 《明君詞》:“妙工偏見詆,無由情恨通。” 南朝 梁 江淹 《扇上彩畫賦》:“ 臨淄 之稺女, 宋 鄭 之妙工。”

(2).擅長。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居寧》:“僧 居寧 , 毗陵 人,妙工草蟲。”

醜質

醜陋的身形。《敦煌變文集·醜女緣起》:“公主既聞此事,哽噎不可發言,慚見醜質,嚥氣淚落。”

五鼎

(1).古代行祭禮時,大夫用五個鼎,分別盛羊、豕、膚(切肉)、魚、臘五種供品。見《儀禮·少牢饋食禮》。《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 明 陸采 《懷香記·欽賜異香》:“莫把年華空斷送,整五鼎三牲脩供。” 明 沉受先 《三元記·辭親》:“前呼後擁,顯親揚名,也勝是死後三牲五鼎之祭。”

(2).見“ 五鼎食 ”。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但可

猶言只須。《三國志·魏志·鍾會傳》:“及 會 白 鄧艾 不軌, 文王 將西, 悌 復曰:‘ 鍾會 所統,五六倍於 鄧艾 ,但可敕 會 取 艾 ,不足自行。’”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 紅娘 曰:‘但可赴約,別有長話。’”

作意

(1).著意;加意。 唐 陸龜蒙 《幽居有白菊一叢因而成詠呈知己》詩:“月中若有閒田地,為勸 嫦娥 作意栽。” 宋 陳與義 《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詩:“君為邊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

(2).指故意、特意。 唐 杜甫 《江頭五詠花鴨》詩:“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鳴。”《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昨日又承他送些小菜來看我,作意備些薄禮,來日到他府中作謝。” 清 王士禛 《寄陳伯璣金陵》詩:“東風作意吹楊柳,緑到 蕪城 第幾橋?”

(3).注意。 唐 蔣防 《玄都樓桃》詩:“紅軟滿枝須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將。”《新唐書·李絳傳》:“帝每閲視,顧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為如此事。’”

(4).起意;決意。 唐 張籍 《寄昭應王中丞》詩:“春風 石瓮寺 ,作意共君游。”

(5).著作的本意。《漢書·藝文志》:“﹝《書》﹞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 郭沫若 《孔雀膽·後記》:“在寫作時當然也加上了一層作意,現代人所說的主題。”

五字詩

即五言詩。 唐 許渾 《贈閒師》詩:“ 東林 共許三乘學,南國爭傳五字詩。” 金 元好問 《濟南雜詩》之五:“只應畫戟清香地,多欠 韋郎 五字詩。” 明 邵璨 《香囊記·寄書》:“別離情況,愁斷河梁五字詩。”

詩詞推薦

蝦蟆原文_蝦蟆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