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韻樓原文
高樓萬山里,繪事擅神工。
清聽泉淙澗,仙聲岩落風。
真堪娛耳目,那更數青紅。
六法天然具,升堂王氏蒙。
詩詞問答
問:繪韻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繪韻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繪韻樓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六
2. 去聲
參考注釋
高樓
高層的住宅大樓或辦公大樓
繪事
(1) 繪畫之事
(2) 圖畫
神工
(1).神奇的造詣;非凡的才能。 南朝 梁 沉約 《到著作省謝表》:“路遙難騁,才弱未勝,而神工曲造,雕絢彌疊。”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 柳公權 ﹞親筆啟草云:‘藝奮神工,時推妙翰。’”《詩刊》1977年第9期:“披荊斬棘下 平 瀏 ,前敵運籌費神工。”
(2).指能工巧匠。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聚天下異木神工,得 崿谷 陰生之樹,其樹千尋,文理盤錯,以此一樹,而臺用足焉。” 宋 蘇軾 《海市》詩:“心知所見皆幻影,敢以耳目煩神工。” 傅尃 《瘞鶴銘》詩:“勝事流傳好事多,俗工刓鑿神工泣。”
(3).猶神人。 * 《過五台山》詩:“可有神工能掃霧,讓我放眼到 平西 。”
清聽
(1).謂耳聰善聽。《後漢書·申屠蟠傳》:“ 玉 之節義,足以感無恥之孫,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時,尚當表旌廬墓,況在清聽,而不加哀矜!”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若夫聆繁會之響而顧問於庸工,非 延州 之清聽也。”
(2).請人聽取的敬詞。 晉 陸機 《吳趨行》:“四坐並清聽,聽我歌《吳趨》。”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所謂乘可為之時,以竭愚夫之千慮,用以仰贊高深,非欲徒撰空言以瀆清聽。” 鄒韜奮 《萍蹤寄語二集·弁言》:“倘有所得,當再就‘萍蹤’所到,寫些‘寄語’出來,以擾好友們的清聽。”
(3).謂清越入耳。 唐 孟浩然 《宿來公山房期丁大不至》詩:“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耳目
(1) 耳朵與眼睛;耳聞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淺
耳目靈光
(2) 監視人或為別人收集情報者
使者以從事為耳目。——《後漢書·朱浮傳》
青紅
青色和紅色。常用以指代顏料、胭脂粉黛、彩霞、燈彩等。 唐 韓愈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粉牆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宋史·奸臣傳二·蔡攸》:“或侍曲宴,則短衫窄袴,塗抹青紅。” 宋 王安石 《梁王吹台》詩:“仰不見王處,雲間指青紅。”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久慙衰病承貂珥,乍眩青紅列只孫。”
六法
(1).謂規、矩、權、衡、準、繩。 北齊 劉晝 《新論·適才》:“規、矩、權、衡、準、繩,六法殊形,而各有任。”
(2).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謂繪畫有六法:一氣韻生動,二骨法用筆,三應物象形,四隨類賦彩,五經營位置,六傳移模寫。見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後以為 中國 繪畫的總法則和代稱。 清 姚鼐 《題句容學博馮墨香小照》詩:“君實精六法,自摹山水樂。” 林紓 《跋戴文節遺墨》:“ 文節 之精於六法,未必不有所授。” 郁達夫 《為靄民先生題經公頤淵畫松》詩之二:“六法通靈力有餘,暮年點筆勢凌虛。”
(3).佛教謂六法戒。其說不一,撮其要者有:(1)謂染心相觸,盜人四錢,斷畜生命,小妄語,非時食,飲酒;(2)謂不淫,不盜,不殺,不虛誑語,不飲酒,不非時食;(3)謂不尊敬佛,為尊敬法,不尊敬僧,不尊敬戒,不尊敬定,不尊敬諸善知識。
(4).佛教稱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為“六法”。 宋 沉遘 《章獻皇太后忌日齋文》:“伏願往憑六法,超脫五門。”
天然
(1) 自然賦予的;生來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氣
天然港灣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瑞豐覺得假若 冠先生出頭和 東陽競爭,他天然的應當幫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升堂
(1).登上廳堂。 唐 韓愈 《山石》詩:“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2).舊謂官吏登堂理事為“昇堂”。 清 翟灝 《通俗編·居處》:“《定命録》: 張文瓘 少時,曾有人相之云:‘當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脹痛。按,凡州縣臨廳事,今皆謂之昇堂。”
(1).登上廳堂。《儀禮·鄉射禮》:“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唐 顧況 《公子行》:“入門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階月。” 清 葉廷琯 《鷗波漁話》卷六:“升堂拜遺像,入室讀其書。”
(2).比喻學問技藝已入門。《論語·先進》:“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誡兵》:“ 仲尼 門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顏 氏居八人焉。”《雲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辭云爾。” 清 王士禛 《繪川書院詩為湯荊峴侍講賦》之一:“ 湯公 起 梁 宋 ,攝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學舌學得太不象,還是我大哥僅學了半年的 日本 話還沒有升堂,那樣的一句話完全沒有打響。”
(3).舊謂官吏登公堂審訊案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那 幽州 路總管 泰不華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隨牌進府,遞將狀子上去。”《檮杌閒評》第三六回:“ 許顯純 叫下了軟監,就將參本上道他侵挪十餘萬錢糧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惡狠狠的夾打一番。”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來此已是宣撫衙門,不免在廊下站立一會,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三:“縣衙的差役們……一齊放開那蒼老低沉的嗓音大聲嚎叫:‘大老爺升堂--!’最後這個‘堂’字,喊得長而且響。”
(4).見“ 升堂拜母 ”。
舊時官吏到公堂辦公,謂之“陞堂”。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鑾儀衛》:“儀猶相沿 明 制,凡冠軍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趨賀,悉如大部制,故其秩雖次領侍衛府,而威儀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