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煙澄處露山姿,恰合登樓霽景披。
點筆自應非襲舊,為他不類許渾詩。
詩詞問答
問:《題錢維城山水十二幀·其一·山樓澄霽》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六
參考注釋
秋煙
(1).秋日的煙靄。 唐 盧照鄰 《宴梓州南亭》詩:“長薄秋煙起,飛梁古蔓垂。” 唐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秋煙凝縹帙,曉色上璇題。” 唐 李紳 《宿揚州水館》詩:“輕檝過時搖水月,遠燈繁處隔秋煙。”
(2).比喻易於消失的事物。 爐魂 《對於張之洞死後之湖南人》:“區區電稟,徒為惡障狂浪所銷磨,百數十日間,孤誠熱血,悉化秋煙。”
恰合
正相符合。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二》:“凡有所謂國粹,沒一件不與蠻人的文化(?)恰合。”
登樓
(1).上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宋 戴復古 《無策》詩:“老覺登樓懶,心知涉世疎。”《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們何不登樓一望。’”
(2).指 漢 末 王粲 避亂客 荊州 ,思歸,作《登樓賦》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之五:“羣盜哀 王粲 ,中年召 賈生 。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為榮。” 宋 陸游 《秋望》詩:“一樽莫恨盤飧薄,終勝登樓憶故鄉。” 金 元好問 《鄧州城樓》詩:“自古江山感遊子,今人誰解賦登樓。” 元 戴良 《懷宋庸庵》詩:“ 祖逖 念時空擊檝, 仲宣 多難但登樓。”參見“ 登樓賦 ”。
(3).特指登上御樓,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儀式之一種。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三月》:“陛下還京,登樓肆赦,則天下之人,盡皆遷善遠罪。”《宋史·禮志二十》:“﹝御樓肆赦﹞其日,刑部録諸囚以俟。駕還至 宣德門 內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樓御坐,樞密使、宣徽使侍立,仗衛如儀。”《宋史·樂志一》:“今郊祀禮畢,登樓肆赦,然後還宮。”《宋史·樂志二》:“皇帝歸大次奏《定安》,登樓禮成奏《聖安》,駕回奏《采茨》。”
霽景
雨後晴明的景色。 唐 陳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詩序:“山河春而霽景華,城闕麗而年光滿。” 唐 唐彥謙 《蒲津河亭》詩:“宿雨清秋霽景澂,廣亭高樹向晨興。” 宋 石孝友 《點絳唇》詞:“霽景澄秋,晚風吹盡朝來雨。”
點筆
猶染翰。 唐 杜甫 《重過何氏》詩之三:“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宋 蘇軾 《次前韻送程六表弟》:“憶昔江湖一釣舟,無數雲山供點筆。” 清 鈕琇 《觚賸·湯素畹》:“畫軫文楸,藉以永日,偶爾點筆,輒亦悲艷。”
不類
(1).不善。《詩·大雅·瞻卬》:“不弔不祥,威儀不類。” 毛 傳:“類,善。” 孔穎達 疏:“威儀有不善。” 晉 劉琨 《勸進表》:“抗明威以攝不類,杖大順以肅宇內。”《舊唐書·德宗紀下》:“秉心匪彝,自底不類。兇狡成性,扇構多端。”
(2).作自謙之詞,猶不肖。《書·太甲中》:“予小子不明於德,自底不類。” 蔡沉 集傳:“不類猶不肖也。” 明 何景明 《六子詩序》:“六子者皆當世之名士也,予以不類,得承契納,輔志勵益者多矣!”
(3).不同;不象。《逸周書·官人》:“言行不類,終始相悖,外內不合。” 唐 韓愈 《石鼓歌》:“辭嚴義密讀難完,字型不類隸與科。”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水莽草》:“嗅之有異味,不類茶茗。” 郭沫若 《斷斷集·從典型說起--<豕蹄>的序文》:“這段故事既不類有心的揭發,也不類任意的調皮。”
(4).不及於,不包括。《管子·君臣下》:“其選賢遂材也,舉德以就列,不類無德;舉能以就官,不類無能。”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錢維城山水十二幀·其一·山樓澄霽原文_題錢維城山水十二幀·其一·山樓澄霽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