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陰那山

作者:李楩 朝代:明代

游陰那山原文

五峰青削瞰羅浮,咫尺嵐光凍欲流。

幽壑有天皆作瀑,痴雲無地不成樓。

石留蘚字還能讀,雨冷藤花覺易秋。

薄暮月鍾隨葉渡,遙同僧影靜山陬。

詩詞問答

問:游陰那山的作者是誰?答:李楩
問:游陰那山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游陰那山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2. 清張煜南《梅水詩傳》卷一

參考注釋

五峰

指五個手指。《全唐詩》卷八七九載《酒令·招手令》:“死其三洛,生其五峰。”《資治通鑑·後漢隱帝乾祐三年》“為手勢令” 元 胡三省 註:“五峰,通呼五指也。”

青削

青翠而陡削。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盤山》:“其懸崖前突兩小石,若承日附者,曰縣空石。石黏空而立,青削到地,如有神氣性情者然。”

羅浮

山名。在 廣東省 東江 北岸。風景優美,為 粵 中遊覽勝地。 晉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稱為“第七洞天”。相傳 隋 趙師雄 在此夢遇梅花仙女,後多為詠梅典實。 南朝 陳 徐陵 《奉和山地》:“ 羅浮 無定所,鬱島屢遷移。”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 南海 以竹為甑者,類見之矣,皆 羅浮 之竹也。” 元 張可久 《天淨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羅浮 ,黃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楨 《疏影》詞:“酒醒黃昏,看足香痕,好夢 羅浮 重省。”參見“ 羅浮夢 ”。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嵐光

山間霧氣經日光照射而發出的光彩。 唐 李紳 《若耶溪》詩:“嵐光花影繞山陰,山轉花稀到碧璕。” 宋 梅堯臣 《依韻和資政侍郎雪後登看山亭》:“更臨危樹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明 文徵明 《五月望日登望湖亭》詩:“嵐光浮動千峰濕,雨氣薰蒸五月寒。” 清 劉大櫆 《浮山記》:“春夏以往,嵐光照游者衣袂。”

幽壑

深谷;深淵。 三國 蜀 郤正 《釋譏》:“初升高岡,終隕幽壑。” 唐太宗 《出獵》詩:“怖獸潛幽壑,驚禽散翠空。” 宋 蘇軾 《前赤壁賦》:“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由寺右緣天梯而上百餘步,幽壑不可越。”

痴雲

亦作“痴雲”。停滯不動的雲。語本 唐 李商隱 《房中曲》:“嬌郎痴若雲,抱日西簾曉。” 宋 陸游 《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痴雲不散常遮塔,野水無聲自入池。”

無地

(1).沒有地方;沒有土地。《戰國策·趙策三》:“來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與,則是棄前貴而挑 秦 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淮南子·泰族訓》:“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2).沒有大地。 漢 揚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無天何生?無地何形?”

(3).猶言看不見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範圍廣袤。《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儵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張銑 註:“言閣高下臨,見地若無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臨著苦海,真是上徹重霄,下臨無地。”

(4).猶言至極;不盡。形容無限喜愛、惶恐、驚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若乃統體必善,綴賞無地;雖 楚 趙 羣才, 漢 魏 眾作,曾何足雲!” 唐 劉禹錫 《謝分司東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者,寵命自天,戰越無地。”《三國志平話》卷上:“ 曹操 讀罷書,歡喜無地。”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感激至於無地。”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石留

(1).見“ 石溜 ”。

(2).見“ 石榴 ”。

(3).樂府鼓吹曲, 漢 短簫鐃歌十八曲之一。《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漢鐃歌》 郭茂倩 題解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 漢 鼓吹鐃歌……十八曰《石留》。”

薄暮

傍晚

每薄暮下管鍵。——清· 方苞《獄中雜記》

加以薄暮逆夷又發火燒潮音街。——《廣州軍務記》

月鍾

神話傳說中的鐘名。形似偃月,故名。 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美人昔清興,重之猶月鐘。” 葉蔥奇 注引 朱鶴齡 曰:“《集仙録》:‘女仙 魯妙典 ,居山,有鐘一口,形如偃月,神人所送。’”

遙同

謂在遠處和詩。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毛西河 言:‘古人詩題所云‘遙同’者,即遙和也。 謝朓 《同謝咨議銅雀臺詩》、 盧照鄰 《同紀明孤雁詩》,皆是和詩,非同游也。’”

山陬

山角落。借指山區偏僻處。 明 高道素 《上元賦》:“洵山陬之寂寞,亦炎熱之喧填。” 清 李漁 《意中緣·赴任》:“料想那皇都,定不比山陬小邑。”

詩詞推薦

游陰那山原文_游陰那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