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 小春原文
晴皎霜花,曉熔冰羽,開簾覺道寒輕。誤聞啼鳥,生意又園林。
閒了淒涼賦筆,便而今、不聽秋聲。
消凝處,一枝借暖,終是未多情。
陽和能幾許,尋紅探粉,也恁忺人。
笑鄰娃痴小,料理護花鈴。
卻怕驚回睡蝶,恐和他、草夢都醒。
還知否,能消幾日,風雪灞橋深。
詩詞問答
問:滿庭芳 小春的作者是誰?答:張炎
問:滿庭芳 小春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滿庭芳 小春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張炎的名句有哪些?答:張炎名句大全
詩文賞析
1315 年(元紅宗廷祐二年),元朝入主南宋故土已住幾十年。為了取得漢人士族的支持,決定重開科舉。一些漢族青年,歡欣鼓舞。但張炎對此看待很清楚,借題發揮,揭開元朝統治的真實目的。
“小春”即“十月小陽春”。因十月天氣和暖如春,故名。恰值秋冬過渡之際,江南出現一種“返春”現象。但隨即冷氣南侵,蕭條的冬天會很快來臨。
“睛皎霜花,曉融冰羽,開簾覺道寒輕”,寫天氣轉暖。人們捲簾開窗,地上一片皎白。旭日東升後,冰霜被陽光掃盡,也帶走了絲寒意。以詞人飽經風霜的老眼看來,“寒輕”的感覺只是一種騙人的假象而已,因而隨即落筆為“誤聞啼鳥,生意又園林”。這體現在他所冠的一個“誤”字上。這裡並非講大家的感覺有誤,而是說這些啼鳥有“誤 ”。啼鳥越歡暢,以為春日來臨。越發讓人感到其無知之極。這裡透露出張炎對待元朝重開科舉所持的態度。
“閒了淒涼賦筆,便而今、懶聽秋聲。”既然天氣暫時回暖,不必再做《秋聲賦》,可以躲進一邊作短暫的休憩。詞情“頓挫”之處,它重新振起作了一點“ 休整 ”。繼而“消凝處、一枝借暖,終是未多情。”“消凝”是“消魂凝魄”表明一種感懷的精神狀態。園中偶爾開放的一兩朵花,不過是一種“借暖”而已,因此詞人“未多情”。
“陽和能幾許?詞情發生極大的轉折,在此憑空一轉。這一句“換頭”,筆力警峭空靈,起到了“轉接”作用 。“陽和”典出《 史記·秦始皇本紀 》: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這裡用它來比擬皇家的恩澤。“陽和能幾許”,暗示了元朝廷的“恩澤”只是騙人之舉。那輩稚嫩的孩童們是不可能理解的,他們紛紛出動,尋紅探粉,也恁炊人。笑鄰娃痴小,料理護花鈴。”“笑”字,表示他感到可笑,然而,幼童的無知還不足令人擔心 。“卻怕驚回睡蝶,恐和他、草夢都醒。”使之憂慮的是 :隱居蟄伏著的“遺民”可千萬不能去上當呀。
“還知否,能消幾日,風雪灞橋深?”這是詞人發出的警告。足以提起人們的警惕和深思。小春之後又將是北風猛吹、灞橋雪深的惡劣天氣了。“陽和”和“春意”又能何處尋呢!
這是一篇描寫“小春”時序風光的一首詠物佳作。“小春”天氣,冷暖不定。在寫景方面,如太陽的融冰化霜,小鳥之啼鳴,孩童尋幽探勝,以及將醒睡蝶之神態,極為傳神。作者在詠其物的同時,又給出了其生動的形象。借氣候之多變,喻指政治氣候之變化無端。以寫物之話語實言其志也。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大獵而後見善射,集議而後知能言宋濂、王褘《元史·列傳·卷五十》
- 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牆不見人。
-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 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陳子龍《點絳唇·春日風雨有感》
-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 無言暗將紅淚彈。闌珊,香銷輕夢還。
-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 兵者兇器,將者危任,是以器剛則缺,任重則危。諸葛亮《將苑·卷一·將志》
- 歸裝漸理君知否?笑指廬山古澗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