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秋月

作者:鄧伯凱 朝代:元代

石橋秋月原文

鞭石為梁枕碧流,山河倒照一輪秋。

三冬既免褰裳涉,五夜何須炳燭游。

玉兔長生寒影動,彩虹橫臥瑞光浮。

醉來脫帽思題柱,又恐嫦娥笑白頭。

詩詞問答

問:石橋秋月的作者是誰?答:鄧伯凱
問:石橋秋月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石橋秋月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鞭石

(1).《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於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似相隨而去。雲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猶爾。”後遂以“鞭石”為神助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宋 蘇軾 《兩橋詩·西新橋》:“岌岌類鞭石,山川非 會稽 。” 元 陳樵 《蔗庵賦》:“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謝娥 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貞 《太和即事》詩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鑿空懸。”

(2).相傳 難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兩塊大石,俗名陰陽石。陰石常濕,陽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調,百姓便進洞祈福。天旱則鞭打陰石得雨,雨多則鞭打陽石天晴。事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夷水》。後作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鞭石未成雨,鳴鳶不起風。” 唐 杜甫 《雷》詩之二:“暴尪或前聞,鞭石非稽古。”

碧流

綠水。 唐 孟浩然 《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詩:“洲勢逶迤遶碧流,鴛鴦鸂鶒滿灘頭。” 後蜀 顧敻 《河傳》詞:“碧流紋細,緑楊絲輭。” 宋 蘇軾 《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游西湖》:“雲山已作歌眉淺,山下碧流清似眼。” 應修人 《新柳》:“軟風吹著,細霧罩著,淺草托著,碧流映著--春色已上了柳梢了。”

山河

山嶺和河流,指國家的疆土

錦銹山河

一輪

(1).表數量。用稱圓月、紅日等。 唐 孟郊 《讀張碧集》詩:“高秋數奏琴,澄潭一輪月。” 元 馬致遠 《陳摶高臥》第三折:“臥一榻清風,看一輪明月,蓋一片白雲,枕一塊頑石。”《水滸傳》第八六回:“只見四面狂風,掃退浮雲,現出明朗朗一輪紅日。”

(2).表數量。用稱循環一次的事物或動作。《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 馬三爸 比我小一輪,屬牛的,今年七十一。”按:此謂小十二歲。如:籃球冠軍賽已經打了一輪。

(3).特指月亮。 唐 張喬 《試月中桂》詩:“影高群木外,香滿一輪中。”《景德傳燈錄·幼璋禪師》:“恁么即一輪高掛,萬國同觀去也。”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范小仙》:“如此良宵,若有燈戲看,庶不負此一輪。”

(4).表動量。猶一轉。 魯迅 《彷徨·祝福》:“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魯迅 《吶喊·阿Q正傳》:“ 趙太爺 肚裡一輪,覺得於他總不會有壞處,便將箱子留下了。”

三冬

冬季。三個冬天

不說風霜苦,三冬一草衣。——杜荀鶴《溪居叟》

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漢書·東方朔傳》

褰裳

(1).撩起下裳。《詩·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 溱 。”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褰裳以越滄海,企佇而躍九玄。”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又西建廳事臨水,窗牖洞開,使花、山澗、湖光、石壁褰裳而來。”

(2).相傳 公輸班 為 楚 設定雲梯,欲攻 宋 , 墨翟 聞之,“自 魯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說 楚王 。事見《戰國策·宋衛策》、《淮南子·修務訓》。 南朝 陳 徐陵 《讓散騎常侍表》:“昔 墨子 諸生褰裳救 楚 , 魯連 隱士高論卻 秦 ,況乎謬蒙知己,寧無感激。”後遂以“褰裳”為不辭勞苦,急於為國事奔波之典。 清 黃宗羲 《錢忠介公傳》:“時平則高洗耳,世亂則美褰裳。”

(3).謂帝王讓位。典出《竹書紀年》卷上:“﹝十四年卿雲見,命 禹 代 虞 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華已竭,褰裳去之。’於是八風循通,慶雲叢聚,蟠龍奮迅於其藏,蛟魚踴躍於其淵。龜鱉鹹出其穴,遷 虞 而事 夏 。 舜 乃設壇於 河 ,依 堯 故事。”《舊唐書·忠義傳上·蘇安恆》:“豈不思 虞舜 褰裳, 周公 復辟,良以 大禹 至聖, 成王 既長,推位讓國,其道備焉。” 清 唐孫華 《讀梅村先生<鹿樵紀聞>有感題長句》之五:“運終三百合褰裳,誰謂憂勤致覆亡。”

五夜

(1).即五更。《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六日不辨,五夜不分。” 李善 注引 衛宏 《漢舊儀》:“晝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黃門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唐 王建 《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之五:“仰頭五夜風中立,從未圓時直到圓。”《花月痕》第四一回:“五夜迢迢睡不成,燈昏被冷若為情。”

(2).指戊夜,即第五更。 唐 崔琮 《長至日上公獻壽》詩:“五夜鐘初動,千門日正融。” 清 姚鼐 《景陽鍾歌》:“萬鈞猛虡懸雲陛,五夜蒲牢驚翠幬。”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炳燭

(1).點燭。《法苑珠林》卷九二:“舉家走出,炳燭照之,亦了無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還齋炳燭,見琴橫案上。”

(2). 漢 劉向 《說苑·建本》:“ 晉平公 問於 師曠 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 曰:‘何不炳燭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長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後因以“炳燭”比喻老而好學。 清 錢謙益 《病榻消閒雜詠》之八:“白顛炳燭渾無暇, 魯 酒 吳 羹一味休。” 清 顧炎武 《與湯聖弘書》:“弟以望七衰齡,猶希炳燭。”

玉兔

(1)

(2) 月宮裡的兔

(3) 又指月亮

玉兔東升

長生

(1).永久存在或生存;壽命很長。《老子》:“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莊子·在宥》:“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 唐 杜甫 《月》詩:“入河蟾不沒,擣藥兔長生。”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三三:“且莫空山聽雨去,有人花底祝長生。”

(2).指道家求長生的法術。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詩:“ 淮南王 ,好長生,服食鍊氣讀仙經。” 宋 蘇軾 《過大庾嶺》詩:“仙人拊我頂,結髮授長生。”

(3). 唐 宮 長生殿 的省稱。 明 無名氏 《解三酲·詠馬嵬事》曲:“再不見鬭草龍池春晝暖,再不見私語 長生 秋夜迢。”參見“ 長生殿 ”。

寒影

給人以清冷感覺的物影。 唐 蘇味道 《詠霜》詩:“帶日浮寒影,乘風進晚威。” 宋 余靖 《西山》詩:“魚戲竹溪寒影碎,路穿松塢翠陰斜。” 元 程鉅夫 《送尹生歸江西》詩:“野岸曉光千棹急,平湖寒影數峯欹。” 清 張鑒 《夕陽》詩:“記得紅衫高骨馬, 九嵕 寒影繞 潼關 。”

彩虹

日光與水氣相映,呈現在天空中的弧形彩色光帶

瑞光

吉祥之光。 晉 王嘉 《拾遺記·方丈山》:“以龍膏為燈,光耀百里,煙色丹紫,國人望之,鹹言瑞光。”《法苑珠林》卷五三:“祥應荐臻,瑞光頻朗。” 宋 蘇軾 《和子由中秋見月》:“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元 王惲 《平湖樂·壽李夫人》曲:“見説仙家舊風度。壽星圖,瑞光浮動雲衢婺。”

脫帽

(1).表示認罪。《後漢書·耿秉傳》:“ 安得 惶恐,走出門,脫帽抱馬足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韓大任》:“白頭脫帽,身膺徽纆。”

(2).表示恭敬。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 王劭 《齊志》述 洛乾 感恩,脫帽而謝。”如:脫帽致敬。

(3).形容豪放,無所檢束。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 張旭 三盃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疏野》:“築室松下,脫帽看詩。” 宋 蘇軾 《送張天覺河東提刑》詩:“脫帽風流餘長史,埋輪家世本 留侯 。”

(4).謂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等經過改造而改變成分。因為原來定成分稱為“戴帽子”,故云。

題柱

(1).見“ 題橋柱 ”。

(2).相傳 東漢 靈帝 時, 長陵 田鳳 為尚書郎,儀貌端正。入奏事,“ 靈帝 目送之,因題殿柱曰:‘堂堂乎張, 京兆 田郎 。’”見 漢 趙岐 《三輔決錄》卷二。後遂以“題柱”為稱美郎官得到皇帝賞識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聞嘉公柳遐墓誌》:“ 魏侯 之見 劉廙 ,不覺斂容; 漢 主之觀 田鳳 ,遂令題柱。”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幾承題柱之恩;閒夜潔齋,惟有張燈之宿。” 唐 錢起 《和王員外雪晴早朝》:“題柱盛名兼絶唱,風流誰繼 漢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試》詩:“題柱名千里,登臺策萬言。”

(3).謂題寫楹聯。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儉約,始終不渝。於庭前題柱以示後人云:‘儉於己,可以不求於人;儉於官,可以不取於民。’”

嫦娥

(1) 又作“姮娥”。傳說中后羿的妻子,後從人間飛升到月亮。

羿請不死之藥於 西王母, 嫦娥竊之以奔月。——《搜神記》

(2) 後比喻美女

白頭

(1) 白頭髮,多指年老

少白頭

白頭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頭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兒)

白頭材料

詩詞推薦

  • 江神子/江城子

    張繼先宋代〕彩雲樓閣瑞煙平。雨初晴。月朧明。夜靜天風,吹下步虛聲。何處朝元歸去晚,雙鳳小,五雲輕。落花流水兩關情
    石橋秋月原文_石橋秋月的賞析_古詩文
  • 和丁大卿韻

    姜特立宋代〕久回俗駕向山中,無復詩騷見古風。方喜故人千里至,更容清夜一尊同。賓筵談笑知無敵,筆力追陪愧未工。自古
    石橋秋月原文_石橋秋月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

    劉應時宋代〕吟懷只恐負嘉期,不憚登高腳力疲。滿眼關愁淡秋色,長箋入手粲明璣。興來不省風吹帽,醉後何愁酒濕衣。欲和
  • 金陵

    胡仲弓宋代〕龍虎猶盤踞,前頭白鷺洲。為今形勝地,往昔帝王州。人物金陵古,風煙玉樹秋。六朝羅綺跡,分付大江流。
    石橋秋月原文_石橋秋月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 口貞居開得月軒 辛丑銷夏記卷四元俞

    俞和元代〕□□桃華,又一□、元都春色。彷佛記、主家陰洞,不多塵跡。竹里棋枰憎鳥污,人間鶴語無人識。□古風、遲暮
  • 和錢秘監與邊諫議南宮同直贈答

    徐鉉唐代〕筵上詩題共筆床,罇前酒興話高陽。心清自覺官曹簡,院靜先知節候涼。南國少年推貴重,東堂前輩讓賢良。好看
  • 歸宗石

    克符道者唐代〕雪彩霜威馬祖風,虎降高格氣如龍。誰人會得歸宗路,一鏃三關海內通。
  • 步步高

    佚名宋代〕三更里,銀漢星移淡。出戶將身探。月正南。二八嬌娥配童男。煉三三。手把天關撼。五明宮裡元辰聚。七寶山頭
    石橋秋月原文_石橋秋月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外舅楊崇慶以詩相招三首

    魏了翁宋代〕寄語荷郎且緩開,山中衣制要君裁。不隨褦襶勢去,待學山陰乘興來。
  • 南豐道中

    黃文雷宋代〕大村三伯輩,同此就天誅。銳欲取禾耳,那知暴骨乎。雲疑鵝鸛陣,風想虎狼都。掩骼行春令,毋令長媚狐。
    石橋秋月原文_石橋秋月的賞析_古詩文
  • 代文宣王答

    羅隱唐代〕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為武武尊文。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須讀典墳。釋氏寶樓侵碧漢,道家宮殿拂青雲。若教
    石橋秋月原文_石橋秋月的賞析_古詩文
  • 挽家友蘭二兄聯

    方浚師清代〕鉤緡耒耜,未遂歸田,展往復遺書,我傷昔者應散騎;孝友和順,見稱合族,壯生平篤行,公乃今之徐贊皇。
  • 武陵客居

    師嚴宋代〕浩蕩千年調,饑寒八尺身。不愁逢魍魎,可笑秒麒麟。殘雪江村路,空山澗水春。時違終遠去,道在豈全貧。
  • 同邢判官尋龍湍觀歸湖中

    孫逖唐代〕星使下仙京,雲湖喜晝晴。更從探穴處,還作棹歌行。絲管荷風入,簾帷竹氣清。莫愁歸路遠,水月夜虛明。
  • 玉琴軒

    乾隆清代〕玉琴軒搆久,文津閣築新。以閣在軒北,卻據上流真。分來曲注澄,步偶沿下循。坐軒聽繞砌,泠然宮商陳。非桐
  • 端午出遊

    程師孟宋代〕三山漂渺藹蓬萊,一望青天十里平。千騎臨流搴翠帷,萬人擁道出重城。參差螮蝀橫波瀾,飛躍鯨鯢斗楫輕。且醉
  • 同謝丈夜尋天門洞·其一

    沈一中明代〕三載曾游洞,孤筇此共尋。哀湍猶谷口,新月況波心。犬吠疑深寺,人扶見遠岑。維舟不自意,草草得登臨。
  • 賦雪十韻

    吳融唐代〕雨凍輕輕下,風乾淅淅吹。喜勝花發處,驚似客來時。河靜膠行棹,岩空響折枝。終無鷓鴣識,先有鶺鴒知。馬勢
  • 田家嘆

    趙汝鐩宋代〕破屋三間結草扉,柴根煨火闔家圍。此生能得幾年活,薄命連遭兩歲飢。腸久鳴雷惟淡粥,體雖起粟尚單衣。晚來
  • 題潤州金山寺

    張祜唐代〕一宿金山寺,超然離世群。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雲。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石橋秋月原文_石橋秋月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