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

作者:李彭 朝代:宋代

原文

湛湛太液池,氣接昆崙丘。

雕葫紫籜輩,茂密誰能儔。

鳧雛與雁子,溯波還複流。

偓佺倚黃鵠,往往乘風游。

詩詞問答

問:《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湛湛

(1).露濃貌。《詩·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毛 傳:“湛湛,露茂盛貌。”《初學記》卷十三引 三國 魏 王肅 《宗廟頌》:“湛湛甘露,濟濟醴泉,或涌於地,或降於天。” 明 何景明 《甘露頌》:“湛湛瀼瀼,既塗既溽。” 清 孫枝蔚 《貧農夏日吟》:“露湛湛兮晨出,月高高兮夜歸。”

(2).深厚貌;濃重貌。《楚辭·九章·哀郢》:“忠湛湛而願進兮,妬被離而鄣之。” 王逸 註:“湛湛,重厚貌。” 唐 韋應物 《善福精舍示諸生》詩:“湛湛嘉樹陰,清露夜景沉。” 宋 劉克莊 《賀新郎·九日》詞:“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

(3).聚集貌。《楚辭·九辯》:“乘精氣之摶摶兮,騖諸神之湛湛。” 朱熹 集註:“湛湛,厚集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紛湛湛其差錯兮,雜遝膠輵以方馳。” 顏師古 註:“湛湛,積厚之貌。”《晉書·摯虞傳》:“前湛湛而攝進兮,後僸僸而方馳。” 南朝 梁簡文帝 《 * 頌》:“運天宮之法駕,啟天路之威神……湛湛奕奕,轔轔赫赫。”

(4).水深貌。《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 王逸 註:“湛湛,水貌。” 南朝 梁武帝 《逸民》詩之十一:“巖巖山高,湛湛水深。” 清 陳廷敬 《渡江見焦山有作懷林吉人》詩:“只有思君日夜心, 長江 湛湛東流水。”

(5).清明澄澈貌。《藝文類聚》卷八引 晉 庾肅之 《水贊》:“湛湛涵淥,清瀾澄濬。” 南朝 梁 江淹 《清思》詩之三:“秋夜紫蘭生,湛湛明月光。”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楔子:“湛湛青天則俺識,三十六丈零七尺。” 明 無名氏 《華筵趣樂談笑酒令·譏爭坐席》:“詩曰:‘秋波湛湛甚分明,識書識寶識金銀。’” 田漢 《關漢卿》第七場:“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

(6).深切貌。 唐 皇甫湜 《傷獨孤賦》:“涕浪浪以相接兮,痛湛湛而不移。”

太液

(1).古池名。 漢 太液池 ,在 陝西省 長安縣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開鑿,周回十頃。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萊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為魚龍奇禽異獸之屬。 漢 班固 《西都賦》:“前唐中而後 太液 。”參閱《三輔黃圖》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宮 中 含涼殿 後,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八:“鶯歌聞 太液 ,鳳吹遶 瀛洲 。”參閱 清 《嘉慶一統志·西安府二·大明宮》。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宮 西華門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時名 西華潭 。 清 稱 太液池 。南北四里,東西二百餘步,池上跨長橋,舊有石牌坊,東西對峙,東曰玉蝀,西曰金鼇。橋北稱 北海 ,橋南稱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稱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諸水,由 地安門 水門流入。

紫籜

紫色筍殼。 南朝 梁 沉約 《休沐寄懷詩》:“紫籜開緑篠,白鳥映青疇。” 唐 白居易 《食筍》詩:“紫籜坼故錦,素肌擘新玉。”

茂密

茂盛而繁密

茂密的森林

茂密的山坡

鳧雛

幼鳧。《西京雜記》卷一:“其間鳧雛雁子,布滿充積。” 南朝 宋 鮑照 《三日》詩:“鳧雛掇苦薺,黃鳥銜櫻梅。” 明 袁宏道 《棹歌行》:“生子若鳧雛,穿江復入湖。”

雁子

亦作“鴈子”。雛雁。《西京雜記》卷一:“ 太液池 邊皆是彫胡、紫蘀、緑節之類……其間鳧雛、雁子布滿充積,又多紫龜、緑鱉。”一本作“鴈子”。

還復

(1).返回,復歸。《漢書·趙充國傳》:“豪 靡忘 使人來言:‘願得還復故地。’”《後漢書·光武帝紀下》:“今國有眾軍,並多精勇,宜且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令還復民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楚子 使 薳射 城 州屈 ,復 茄 人焉” 晉 杜預 註:“還復 茄 人於 州屈 。”

(2).回復;恢復。《後漢書·獻帝紀》:“詔除 光熹 、 昭寧 、 永漢 三號,還復 中平 六年。” 晉 王嘉 《拾遺記·周》:“使發其國之時並童稚,至京師鬚皆白。及還至 燃丘 ,容貌還復少壯。”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藍摩國》:“太子解其上服,授與獵人。獵人得已,還復天身,持所得衣,凌虛而去。”

(3).反覆,接連。《荀子·宥坐》:“ 子貢 觀於 魯 廟之北堂,出而問於 孔子 曰:‘鄉者, 賜 觀於太廟之北堂,吾亦未輟,還復瞻被,九蓋皆繼;被有説邪?匠過絶邪?’”《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所過發奔命兵,移檄邊部,共擊 邯鄲 ,郡縣還復回響。”

(4).仍然。《宋書·隱逸傳·陶潛》:“郡將候 潛, ,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偏訝思君無限極,欲罷欲忘還復憶。” 明 劉基 《遣興》詩之四:“飛蚊何營營,繞鬢鳴相煎。拍之不勝多,揮去還復前。”

(5).用在問句里,表示選擇。猶還是。《朱子語類》卷三:“不知 魏公 是有此夢,還復一時用兵托為此説?”

偓佺

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偓佺之倫暴於南榮。——《史記》

黃鵠

(1).鳥名。《商君書·畫策》:“黃鵠之飛,一舉千里。”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六:“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一個將青蛾來燎火,且過眼前;一個見黃鵠而關弓,不知背後。”

(2).比喻高才賢士。《文選·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劉良 註:“黃鵠,喻逸士也。” 唐 韓愈 《南山有高樹行贈李宗閔》:“黃鵠據其高,眾鳥接其卑。” 錢仲聯 集釋引 陳沆 曰:“黃鵠謂 元稹 、 李紳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雜詩》之六:“失藪哀鴻叫,摶空黃鵠勞。”

(3).指 漢高祖 劉邦 所作《鴻鵠歌》。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漢高帝 ﹞雖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辭致之,以為羽翼,便敬德矯情,惜其大者,發《黃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賢貴隱,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願歌《黃鵠》三千歲,移得金莖五百年。”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加以《大風》、《黃鵠》、《落葉哀蟬》,或步燕歌,或循騷旨,無詔伶人,自成絶調。”

(4). 漢 江都王 建 女 細君 所作之歌。《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昆莫年老,語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細君 )悲愁,自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唐 李德裕 《討回鶻制》:“ 太和公主 居處不同,情義久絶,懐土多畏,亟聞《黃鵠》之歌,失位自傷,寧免緑衣之嘆,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門》詩:“公主歌《黃鵠》,君王指白日。”後以“黃鵠”指離鄉的遊子。 明 高啟 《甪里村》詩:“紫芝日已老,黃鵠何時還?”

(5).據 漢 劉向 《列女傳》載: 魯 陶嬰 少寡, 魯 人聞其義,將求焉。 嬰 聞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黃鵠之早寡兮七年不雙。”後指婦女的守節不嫁和空閨寂寞。 明 汪廷訥 《種玉記·互醋》:“我流落邊關,若不回時只恐你終啣黃鵠哀。淚空垂,冷落鴛幃日易西。” 清 陳維崧 《麥秀兩岐·為周貞女題詞》詞:“既許驅金犢,便合歌《黃鵠》。”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早歲吟《黃鵠》,顛連四十春,懷貞心比鐵,完節鬢如銀。”

(6).山名。參見“ 黃鵠山 ”。

往往

(1) 每每;時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乘風

順風;憑藉風力

乘風向法國駛去

詩詞推薦

  • 詠籠鶯

    納蘭性德清代〕何處金衣客,棲棲翠幙中。有心驚曉夢,無計囀春風。謾逐梁間燕,誰巢井上桐。空將雲路翼,緘恨在雕籠。
  • 清平樂(樞密叔父生日)

    史浩宋代〕萬花如繡。淑景熏晴晝。一曲齊稱千歲壽。歡擁兩行紅袖。當年西府橫翔。急流穩上仙鄉。笑閱磻溪日月,行看尚
  • 送東萊學士無競

    陳子昂唐代〕寶劍千金買,生平未許人。懷君萬里別,持贈送交親。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已矣將何道,無令白髮新。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鹹通

    韋莊唐代〕鹹通時代物情奢,歡殺金張許史家。破產競留天上樂,鑄山爭買洞中花。諸郎宴罷銀燈合,仙子游回璧月斜。人意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心上人乞食求頌

    釋正覺宋代〕去去之人乞食心,春風浩蕩洗叢林。松蹊香膩糝黃粉,竹塢清癯包玉簪。炊甑分珠齋缽滿,淨瓶汲月夜塘深。歸來
  • 一春不得家書因省歸計

    曾豐宋代〕飛絮白相颭,落花紅自紛。鯉魚何處去,楊鳥豈堪聞。婦老難教饁,兒驕不解耘。歸耕誠所願,耕責望誰分。
  • 端午帖子詞二十首八夫人合五首

    歐陽修宋代〕楚俗傳筒黍,江人喜競舡。深宮亦行樂,彩索續長年。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四邊靜

    吾邱瑞明代〕醜:今朝快把兵戈集。長驅入京國。要斬賊臣頭。奮勇靖君側。合:喑鳴咤叱。青旌畫鷁。烽火蔽天紅。功成勝赤
  • 惠山寺留題

    王禹偁宋代〕吟入惠山山下寺,古泉閒挹味何嘉。好拋此日陶潛米,學煮當年陸羽茶。猶負片心眠水石,略開塵眼識煙霞。勞生
  • 寄張大夫

    陳師道宋代〕只應青眼老,尚記白頭翁。一別今何向,三年信不通。不應書字倦,未有北來鴻。肯作彭城守,何時馬首東。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軍次陽城烽舍北流泉

    李益唐代〕何地可潸然,陽城烽樹邊。今朝望鄉客,不飲北流泉。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天封觀

    李彌遜宋代〕搖落秋山路,煙留寶構昏。曾回翠華步,不到此虛門。可鑑豐碑壯,無知老柏尊。勒功當日事,寂寞更誰論。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書城北尼庵二首

    陳造宋代〕諸郎弓力勝黃間,中戟穿楊氣貌閒。樂府新傳殺胡讖,看君飛矢下陰山。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經湛長史草堂(一作題湛長史舊居)

    丘丹唐代〕身退謝名累,道存嘉止足。設醴降華幡,掛冠守空谷。偶尋野外寺,仰慕賢者躅。不見昔簪裾,猶有舊松竹。煙霞
  • 訴衷情

    晏幾道宋代〕種花人自蕊宮來。牽衣問小梅。今年芳意何似,應向舊枝開。憑寄語,謝瑤台。客無才。粉香傳信,玉盞開筵,莫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月中仙 望海

    王丹桂元代〕暑氣遊戲方闌,漸遊戲雲收四野遊戲,山海明遊戲霽。憑高放目,視萬里汪洋,東連無極。廓然風浪靜,屢顯現、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徐元敏榷貨同年

    周必大宋代〕當年駕鶴共驂鸞,對躡丹梯上廣寒。綠鬢旋同依帥府,華顛今並列王官。文才似我無多子,契分於君有四般。念舊
  • 倦學

    劉兼唐代〕樂廣亡來冰鏡稀,宓妃嫫母混妍媸。且於霧裡藏玄豹,休向窗中問碧雞。百氏典墳空自苦,一堆螢雪竟誰知。門前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頌古九十八首

    釋印肅宋代〕三聖戴角虎,德山獨眼龍。未展機先合,非言意已通。風雲融萬象,笑哭是誰同。死中若不活,爭免被他籠。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宦轍

    曾由基宋代〕宦轍馳驅塵滿襟,解鞍呼酒小登臨。天垂碧處秋江淨,山弄紫時西日沉。韓記合還渠老手,王詩似不要新吟。撐天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原文_讀西京雜記十三首次淵明讀山海經韻·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