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伯耳·其二

作者:李雲龍 朝代:明代

贈汪伯耳·其二原文

去國八千里,離家十六年。

身餘片舌在,詩有萬人傳。

嘯詠能終日,升沉莫問天。

獨憐行樂處,不在五湖船。

詩詞問答

問:贈汪伯耳·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雲龍
問:贈汪伯耳·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贈汪伯耳·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李雲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雲龍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去國

離開自己的國家

去國三千里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嘯詠

見“ 嘯詠 ”。

亦作“ 嘯詠 ”。猶歌詠。《晉書·阮孚傳》:“竊以今王蒞鎮,威風赫然……正應端拱嘯詠,以樂當年耳。”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劉方玄》:“唯聞廳西有家口語言嘯詠之聲,殆不多辨。” 宋 蘇軾 《與張朝請書》之三:“新春海上嘯詠之餘,有足樂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剎海市》:“宮中有玉樹一株,圍可合抱……葉類碧玉,厚一錢許,細碎有濃陰,常與女嘯詠其下。”

終日

從早到晚

終日忙忙碌碌

終日而思。——《荀子·勸學》

升沉

(1).升謂升進,沉謂黜退。指仕宦之升降進退。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懲戒》:“始, 仁軌 既官達,其弟 仁相 在鄉曲,昇沉不同,遂搆嫌恨,與 軌 別籍。”

(2).指升進與黜退者。 前蜀 杜光庭 《興州王承休特進為母修黃籙齋詞》:“神功救物,無遺動植之中;惠力宣恩,普及昇沉之內。”

(3).泛指世事之盛衰得失。 唐 牛僧孺 《席上贈劉夢得》詩:“休論世上昇沉事,且鬭樽前見在身。” 宋 楊萬里 《又和木犀初發呈張功夫》之一:“掇取仙山入 京 洛 ,不妨冷眼看昇沉。”

(1).升降。舊時謂仕途得失進退。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升沉應已定,不必問 君平 。”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三:“何自閒人無籍在,不妨冷眼看升沉。”《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後來許多年少的門生,賢愚不等,升沉不一。” 清 王愈擴 《周亮工先生小傳》:“所至有政聲,不以升沉介意。”

(2).升降。謂際遇的幸與不幸。 唐 元稹 《寄樂天》詩:“榮辱升沉影與身,世情誰是舊 雷 陳 。”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 鄭碩道 在此,某與之卻是同年,與夢中所聞畧無少異,則出處升沉,動靜語默,悉皆前定也。” 魯迅 《彷徨·孤獨者》:“但是世事升沉無定,失意人也不會長是失意人,所以他也就很少長久的朋友。”

(3).升降。高低上下。 清 曹寅 《發橫林未到錫山六十里示同舍》詩:“冥鴻沙鳥極升沉,畫舫青簾共盍簪。”

(4).升降。價錢的漲落。 茅盾 《子夜》十一:“有人拿著小本子和鉛筆,仰起了臉抄錄‘牌子’上的票價升沉錄。”

(5).升降。謂時代的變遷與推移。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而且時代的升沉,也不是月旦作品價值的唯一標準。”

(6).褒貶。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凡宴談會集間,諸公皆以分別流品、升沉人物為事。”

指仕宦的升降進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科道陞州府》:“要依上登極恩詔,一體擢用。此諸官他日敭歷陞沉,俱不可考。”

問天

謂心有委屈而訴問於天。 漢 王逸 《<楚辭·天問>序》:“《天問》者, 屈原 之所作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 唐 王維 《偶然作》詩之一:“未嘗肯問天,何事須擊壤。”

獨憐

(1).特別喜愛;特別哀憐。 唐 韋應物 《滁州西澗》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金 元好問 《贈答劉御史雲卿》詩之一:“獨憐夸毘子,一我無古今。共學君所貪,適道我豈任;相酧無別物,徒有好賢心。” 元 趙孟頫 《趙村道中》詩:“興亡自有數,不敢問何如;獨憐野菊花,立馬為躊躇。”

(2).只可惜。 清 方文 《寄壽嚴顥亭母夫人七十》詩之二:“獨憐延頸處,不及介眉時。明歲來湖上,當筵補一巵。”

行樂

一般以為是“尋歡作樂”、“享樂”的同義詞,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把“行樂”講成“持樂觀態度”比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世間行樂亦如此。——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不在

(1)

指不位於或處於某處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機房上班上

(2)

婉稱人去世了

長征幹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鄭玄 註:“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 韋昭 註:“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盪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 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 朱鶴齡 註:“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 李漁 《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詩詞推薦

  • 宿彭蠡館

    羅隱唐代〕孤館少行旅,解鞍增別愁。遠山矜薄暮,高柳怯清秋。病里見時態,醉中思舊遊。所懷今已矣,何必恨東流!
    贈汪伯耳·其二原文_贈汪伯耳·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乾隆清代〕入夕聽傾盆,無眠靜倚軒。恰才心地沃,不厭耳根喧。農喜今回歲,人言早滌暄。畹蘭與汀芷,得意總溫黁。
  •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李白唐代〕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輝,白髮見生涯。所期
    贈汪伯耳·其二原文_贈汪伯耳·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過何文玉青浪園·其一

    李之世明代〕微瀾輕漾綠,空影發天青。出郭塵方靜,到山眼獨醒。陰廊依岸轉,霽閣與煙停。步步堪延佇,回飆瑟瑟聽。
  • 空明洞

    杜范宋代〕莫訝青山小,山因洞得名。仙人騎鶴去,留跡在空明。
    贈汪伯耳·其二原文_贈汪伯耳·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題三洲岩

    何南明代〕岩畔青山紫翠堆,昔聞此處勝蓬萊。幸來遊覽仙遺蹟,留壁詩文長綠苔。
  • 仙嵓江口

    釋紹嵩宋代〕淅淅寒流漲淺沙,小橋通去路橫斜。因尋野渡逢漁舍,夾路鬆開黃玉花。
  • 白下亭

    任希夷宋代〕金鑾殿下脫靴去,白下門東索酒嘗。一自青山冥漠後,何人來道柳花香。
    贈汪伯耳·其二原文_贈汪伯耳·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風入松

    王吉昌元代〕乾坤營魄煉陽精。攝離坎煎烹。九還七返神功用,定氤氳、氣象推行。日月照臨滿室,和二物,產瓊英。器成常靜
  • 穎水

    田況宋代〕先生賞此傲明時,綠袖清波萬古奇。應有好名心未息,灘頭洗耳欲人知。
    贈汪伯耳·其二原文_贈汪伯耳·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還山留別長安知己

    王季友唐代〕出山不見家,還山見家在。山門是門前,此去長樵採。青溪誰招隱,白髮自相待。惟餘澗底松,依依色不改。
    贈汪伯耳·其二原文_贈汪伯耳·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八詠樓

    謝翱宋代〕江山此愁絕,寒角夢中吹。飛鳥過帆影,游塵空戟枝。水交明月動,槎洑故州移。已薄齊梁士,猶吟沈約詩。
  • 和趙尚書無辯詩

    吳泳宋代〕詞人工為文,瀑瀑如飛泉。辯士說利害,焰焰火始然。浮華不經實,胡取三百廛。吾生信拙爾,道勝還諸天。
  • 寄陳嗣初

    王汝玉明代〕昭代鮮遺逸,夫人尚沉淪。豈無乘時志,華發有慈親。傾家具甘旨,勵操守清貧。蹉跎四十載,抱潔將終身。嗟我
  • 和晦庵壁間韻

    陳宓宋代〕著壁驪珠五月寒,行人到此泣闌乾。亭前好景慵回首,恐跨征鞍不得看。
    贈汪伯耳·其二原文_贈汪伯耳·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點絳唇(再賦示王景源使君)

    向子諲宋代〕璧月光輝,萬山不隔蟾宮樹。金風玉露。水國秋無數。老子情鍾,欲向香中住。君王許。龍鸞飛舞。送到歸休處。
  • 蘇子由示詩再用前韻

    孔武仲宋代〕公家兩賢涉世久,六馬從容轡在手。驅馳有節心有常,進退不隨人左右。十年挫抑心不回,方知有膽大如斗。鸞坡
  • 題慎郡王黃山三十六峰圖·其十六·青鸞

    乾隆清代〕軒軒振羽翰,凝望何時翥。疑駕帝車來,到此不飛去。
  • 吳門道中

    孫覿宋代〕一點炊煙竹里村,人家深閉雨中門。數聲好鳥不知處,千丈藤蘿古木昏。
  • 青玉案

    毛滂宋代〕今宵月好來同看。月未落、人還散。把手留連簾兒畔。含羞和恨轉嬌盼。恁花映春風面。相思不用寬金釧。也不用
贈汪伯耳·其二原文_贈汪伯耳·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