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孫仲益察院借示詩卷

作者:張守 朝代:宋代

謝孫仲益察院借示詩卷原文

客游跨兩春,胸次飽塵滓。

無人抉河漢,為我一浣洗。

故人富清制,放筆如翻水。

此間渺無津,滂沛到筆底。

長須遣大軸,光彩照窗幾。

我時食對案,驚喜失箸匕。

風雅間何闊,稍復聞正始。

滌除塵想滅,肝肺挹清泚。

早年上金閨,氣劘諸彥壘。

風斤運無旁,四座羞血指。

駸駸跨驄馬,奔輪不容柅。

負大難為力,得坎聊復止。

熙辰崇盛典,潤色待東里。

風雲吐憤郁,事業振奇偉。

餘暇賦天台,金聲追祖禰。

詩詞問答

問:謝孫仲益察院借示詩卷的作者是誰?答:張守
問:謝孫仲益察院借示詩卷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客游

(1).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唐 張謂 《別睢陽故人》詩:“少小客游 梁 ,依然似故鄉。”《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丁戍 ﹞客游 北京 ,途中遇一壯士,名喚 盧彊 。” 清 毛岳生 《贈奉直大夫福建台灣縣知縣姚君墓志銘》:“君繼娶 灊山 徐氏 ,有裝送,君悉出以償負,仍不足,乃遂客游至歿。” 周詠 《雜詩》:“客游無可樂,垂涕望故鄉。” 陶成章 《浙案紀略·濮振聲傳》:“ 濮振聲 與其友 周鑑 ……等,均以善馭客游,見稱鄉里。客游亦均仰望而崇拜之。”

(2).指在外寄居或遊歷之人。

在外寄居或遊歷。《史記·刺客列傳》:“而 聶政 謝曰:‘臣幸有老母,家貧,客游以為狗屠。’” 南朝 宋 鮑照 《翫月城西門廨中》詩:“客游厭苦辛,仕子倦飄塵。” 宋 戴復古 《廬陵城外》詩:“客游鄉土別,景物只同然。” 清 吳敏樹 《書毛西垣<黔苗竹枝詞>》後:“故友 毛西垣 孝廉客游 貴陽 時,取 黔中 苗俗事,以其族類舉之,各為詠歌,成《竹枝》百首。”

胸次

胸間。亦指胸懷。《莊子·田子方》:“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 宋 黃庭堅 《題高君正適軒》詩:“豁然開胸次,風至獨披襟。”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頭折:“人説他胸次高傲,果然如此!” 鄭振鐸 《桂公塘》十四:“ 天祥 覺得胸次很光明,很舒暢,前之未有的放懷無慮。”

塵滓

(1) 細小的塵灰渣滓

她又不雜一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朱自清《綠》

(2) 比喻世間煩瑣的事務

其餘桎梏塵滓之中,顛仆名利之下者,豈可備言乎?——《顏氏家訓·勉學》

無人

(1).沒有人才。《左傳·文公十三年》:“﹝ 士會 ﹞乃行。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 金 元好問 《曲阜紀行》詩之八:“吾謀未及用,勿謂 秦 無人。”

(2).沒有人;沒人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王 屏左右,宮中虛無人。”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良思書》:“足下去後,甚相思想。《叔田》有無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風人之作,豈虛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詞:“深院無人,黃昏乍拆鞦韆,空鎖滿庭花雨。”參閱《詩·鄭風·叔于田》。

河漢

(1) 銀河

(2) 比喻浮誇而不可信的空話,轉指不相信或忽視

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莊子·逍遙遊》

為我

戰國 時期 楊朱 主張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學說。《孟子·盡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清制

清道的制度。《文選·顏延之<拜陵廟作>詩》:“夙御嚴清制,朝駕守禁城。” 呂延濟 註:“言早使宣嚴備清道之制。”參見“ 清道 ”。

放筆

(1).縱筆。 唐 杜甫 《戲為雙松圖歌》:“已令拂拭光凌亂,請公放筆為直乾。” 清 金農 《吳丈弘謨攜酒過寓園竹間對酌長句奉酬》詩:“欲乞放筆寫萬個,目接厓谷心坰郊。”

(2).擱筆。 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僕倘有言談,仍當寫寄,決不以偶一不登而放筆也。”

此間

此地

此間已有傳聞

無津

(1).沒有渡口。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君門以九重,道遠河無津。”

(2).喻無進身之路。《晉書·陶侃傳》:“及 逵 去, 侃 追送百餘里。 逵 曰:‘卿欲仕郡乎?’ 侃 曰:‘欲之,困於無津耳。’”

滂沛

波瀾壯闊;雨大

波逢洶湧,濆滂沛兮。——《楚辭·九唷·逢紛》

雲飛揚兮雨滂沛。——揚雄《甘泉賦》

筆底

猶筆下。 唐 劉禹錫 《答樂天見憶》詩:“筆底心無毒,杯前膽不豩。” 柯靈 《香雪海·給人物以生命》:“懂得他們性格中最細微的部分時,人物才能在作家筆底活起來。”

長須

漢 王褒 《僮約》:“ 資中 男子 王子淵 ,從 成都 安志里 女子 楊惠 ,買亡夫時戶下髯奴 便了 。”後因以“長鬚”指男僕。 唐 韓愈 《寄盧仝》詩:“先生又遣長鬚來,如此處置非所喜。”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妓女類》:“僕曰長鬚。” 明 葉憲祖 《鸞鎞記·詩激》:“為囑長鬚蚤出門,寸牋好與遞歸轅。”

大軸

大軸子。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戲碼相當的硬,倒第三是 文若霞 的《奇雙會》,壓軸是 招弟 的《紅鸞禧》,大軸是名角會串《大溪皇莊》。”

彩照

彩色照片

時食

四季應時的食品。《禮記·中庸》:“春秋脩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 鄭玄 註:“時食,四時祭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端陽》:“其供佛祀先者,仍以粽子及櫻桃、桑椹為正供。亦‘薦其時食’之義。”

對案

反駁提議的某事

驚喜

又驚又喜

驚喜交集

箸匕

筷和勺。均取食用具,常連用。 宋 徐積 《謝周裕之》詩:“或取鱐與臘,或約酒以指。人皆悅真厚,誰敢停箸匕。”

風雅

(1) 文雅。端莊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舉止端莊的或高雅的

舉止風雅

(2) 《詩經》有《國風》、《大雅》、《小雅》等部分,後世用風雅泛指詩文方面的事

正始

(1).正其始。《文選·卜商<毛詩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劉良 註:“正始之道,謂正王道之始也。”《國語·周語下》“故名曰黃鐘” 三國 吳 韋昭 註:“黃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為黃鐘之名,重元正始之義也。” 清 方苞 《讀<行露>》:“此害義傷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風,以為教於閨門、鄉黨、邦國與?”

(2).合乎禮儀、法則之始。《穀梁傳·定公元年》:“ 昭公 之終,非正終也; 定 之始,非正始也。”《元典章·詔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炳煥皇猷,權輿治道。”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 盧 駱 王 楊 ,號稱四傑。詞旨華靡,同沿 陳 隋 之遺;骨氣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勝之。五言遂為律家正始。”

(3). 三國 魏 齊王 芳 的年號。當時玄風漸興,士大夫唯 老 莊 是宗,競尚清談,世稱“正始之風”。當時詩人 嵇康 、 阮籍 等的詩,稱為“正始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采縟於 正始 ,力柔於 建安 。” 五代 齊己 《寄洛下王彝訓先輩》詩之一:“ 賈島 存 正始 , 王維 留格言。” 吳梅 《信陽題<何大復集>》詩:“ 正始 流風沫,奇才吾道光。”參見“ 正始體 ”。

滌除

為除去某種外部物質(如灰垢、肥皂沫、化學藥物等)而沖洗

滌除污垢

塵想

猶俗念。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二:“白日掩荊扉,對酒絶塵想。” 宋 朱松 《和人遊仙峰庵》詩之二:“掬寒露井銷塵想,擷翠筠籃當藥材。” 龔爾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鈍庵不至,書寄用淵明九日居韻》:“昏人累塵想,服食不長生。 淵明 臥叢菊,欲隱偏留名。”

肝肺

(1).肝與肺。泛指人體內部的器官。《莊子·說劍》:“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呂氏春秋·順民》:“今 吳 越 之國相與俱殘,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南史·蕭惠開傳》:“﹝ 惠開 ﹞發病嘔血,吐物如肝肺者。”

(2).比喻內心。《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煢煢對孤景,怛咤糜肝肺。” 唐 李群玉 《自澧浦東遊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詩:“咋筆話肝肺,詠茲枯魚章。” 宋 蘇軾 《次前韻送劉景文》:“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鬚。” 清 龍啟瑞 《答羅生書》:“不圖足下一旦傾瀉肝肺,相愛之甚,至於斯極也。”

清泚

(1).清澈。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邑里向疎蕪,寒流自清泚。” 唐 費冠卿 《枕流石》詩:“願以清泚流,鑒此堅貞質。” 宋 歐陽修 《荷花賦》:“陰曲池之清泚,漾波紋之奫淪。”《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十八日》:“林木森疎,泉流清泚。”

(2).清澈的水。 唐 徐牧 《省試臨淵》詩:“清泚濯纓處,今來喜一臨。”《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風亭月榭,杏塢桃溪,雲樓上倚晴空,水閣下臨清泚。” 清 錢謙益 《八月十四夜艤舟虎丘與孟陽長蘅小飲》詩:“四山歌吹罷,落月汎清泚。”

(3).形容詩文清晰明潔。 宋 王安石 《傷杜醇》詩:“談辭足詩書,篇詠又清泚。” 清 方文 《噉椒堂詩》:“學文雖未成,愛我筆清泚。”

早年

多年以前,指人年輕的時候

早年喪偶

金閨

(1).指 金馬門 。亦代指朝廷。 南朝 宋 鮑照 《侍郎報滿辭閤疏》:“ 金閨 雲路,從茲自遠。” 錢振倫 注引 李善 《江淹<別賦>》註:“ 金閨 , 金馬門 也。” 宋 蘇軾 《秧馬歌》:“錦韉公子朝 金閨 ,笑我一生蹋牛犂,不知自有木駃騠。” 金 楊叔玉 《贈答彥文相過之什》詩:“ 金閨 滿鵷鷺,什伯自為偶。” 清 吳偉業 《送沉繹堂太史之官大梁》詩:“多少 金閨 榜墨新,科名埋沒聲華冷。”

(2).閨閣的美稱。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一:“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明 無名氏 《霞箋記·養親辭歸》:“公主金閨質自超,重文章慨賜英豪。” 清 鈕琇 《觚賸·蛟橋幻遇》:“邑中金閨之艷,幽谷之姝,徧數止某某三人。”

諸彥

眾賢才。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今昆弟友朋,二三諸彥,共盡之矣。” 唐 杜甫 《積草嶺》詩:“卜居尚百里,休駕投諸彥。” 宋 王安石 《次楊樂道韻·後殿朝次偶題》:“忽隨諸彥登龍尾,尚憶當年應鵠頭。”

風斤

指尖厲的寒風。 宋 楊萬里 《春夜孤坐》詩:“老來覓句苦難成,細把風斤鏤薄冰。”

無旁

(1).沒有輔助者。《楚辭·九章·惜誦》:“吾使厲神占之兮,曰:‘有志極而無旁。’” 王逸 註:“旁,輔也。” 宋 范成大 《楚辭·交難》:“長風兮無旁,吾媒乏兮鳳凰。”

(2).沒有邊際。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守洪州》詩:“ 九江 左投 貢 與 章 ,揚瀾吹漂浩無旁。”

四座

指坐在周圍的人

她那燦爛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驚動了四座。——《第二次考試》

血指

手指出血。謂不善其事。 宋 黃庭堅 《寄餘乾徐隱甫》詩:“遙知解千牛,袖手笑血指。”《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二十五年》:“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傾覆。”參見“ 血指汗顏 ”。

駸駸

(1) 馬跑得很快

駕彼四駱,載驟駸駸。——《詩·小雅·四牡》

皋蘭被徑路,青驪逝駸駸。——三國魏·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

(2) 又如:駸駸(馬快跑的樣子)

(3) 迅疾

然後由歐洲新文明進而復我三皇五帝舊文明,駸駸進於大同之世矣。——《老殘遊記》

驄馬

亦作“騘馬”。1.青白色相雜的馬。 南朝 宋 鮑照 《結客少年場行》:“騘馬金絡頭,錦帶佩 吳 鉤。” 南朝 梁 《驄馬》詩:“驄馬鏤金鞍,柘彈落金光。” 唐 李賀 《浩歌》:“青毛騘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細煙。” 清 孫枝蔚 《艷曲》之二:“青樓十萬戶,驄馬向誰家。”

(2).指御史所乘之馬或借指御史。 唐 李白 《贈韋侍御黃裳》詩之二:“見君乘驄馬,知上 太行 道。” 唐 丘為 《湖中寄王侍御》詩:“驄馬真傲吏,翛然無所求。” 明 鄭善夫 《送蘇侍御從仁使蜀》詩:“驄馬今何去,玄冥歲已殘。” 清 嚴允肇 《送宋荔裳按察四川》詩:“驄馬出 薊門 ,駕言赴 岷 峨 。”參見“ 驄馬使 ”。

不容

(1)

 

不許;不讓

不容置疑(不容許有什麼懷疑)

(2)

 

不容許存在;不接納(為世所不客)

難為

(1) 使人為難

她不會喝酒,你就別難為她了

(2) 施加壓力

她會唱歌卻不唱,就得難為她唱

(3) 用於感謝別人代自己做事的客套話

難為你給我提一桶水來

盛典

大規模的、隆重的儀式

開國盛典

潤色

修飾文字,使有文采

乃增損而潤色之。——蔡元培《圖畫》

待東

謂替主人招待客人。待,通“ 代 ”。《紅樓夢》第四四回:“讓 鳳丫頭 坐上面,你們好生替我待東,難為他一年到頭辛苦。”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

憤郁

憤恨抑鬱。 宋 司馬光 《乞開言路狀》:“臣自到 西京 以來,朝夕伏聽朝廷惟新之政,以為必務明四目,達四聰,以發天下積年憤鬱之志。”《東周列國志》第三一回:“ 鮑叔牙 憤鬱發病而死, 齊 事從此大壞矣。”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 媚 日以金錢投瓊卜余中否。及榜發落第,余乃憤鬱成疾。”

事業

(1) 人們所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系統的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活動

他的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的事業。——《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2) 特指沒有生產收入,由國家經費開支,不進行經濟核算的文化、教育、衛生等單位

公用事業

(3) 個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奇偉

奇特雄偉

奇偉瑰怪。——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台

(1).謂尚書台、省。《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天臺縣遠,眾所絶意。”《北齊書·文宣帝紀》:“仍攝天臺,總參戎律。”《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東朝乎?” 胡三省 註:“天臺,謂尚書省。”參見“ 三臺 ”。

(2).對太守、縣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賴你?’ 程元 道:‘……萬乞天臺老爺做主。’” 明 鄭仲夔 《耳新·經國》:“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台 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明 楊珽 《龍膏記·邂逅》:“聽言詞有意相憐,怕重來 天台 路遠。”詳“ 天台山 ”。

金聲

(1).指鉦聲。《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漢書·李陵傳》:“聞鼓聲而縱,聞金聲而止。” 顏師古 註:“金謂鉦也,一名鐲。”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二:“將秉先登羽,豈敢聽金聲。”

(2).指鐘聲。 唐 沉佺期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詩:“興盡方投轄,金聲還復傳。” 宋 蘇軾 《十二琴銘·天球》:“有蔚者桐,僵於下陽之庭。奏刀而玉質,成器而金聲。” 清 金人瑞 《長夏讀杜詩有懷明人法師卻寄二十四韻》:“金聲齊雅頌,玉尺辨毫釐。”

(3).指金石聲。 唐 唐彥謙 《亂後經表兄瓊華觀舊居》詩:“醉中篇什金聲在,別後音書錦字空。” 明 何景明 《贈子言》詩:“腰佩白玉環,手擲金聲賦。” 葉景葵 《<蔽廬叢志>序》:“金聲擲地,誦 左 賦而俗耳頓聰。”

(4).對人聲音的美稱。 明 沉仕 《桂枝香·詠鏡題情》曲:“愛你秋波如練,金聲嬌軟。”

(5).恭敬的聲音。《逸周書·酆保》:“卑位柔色,金聲以合之。” 朱右曾 校釋:“金聲,肅也。”

(6).比喻美好的聲譽。 晉 劉琨 《勸進表》:“玉質幼彰,金聲夙振。” 唐 盧綸 《送黎燧尉陽翟》詩:“玉貌承嚴訓,金聲稱上才。”

(7).指聲譽傳播。 王國維 《觀堂集林·<國學叢刊>序》:“二 劉 金聲於 隋 代, 孔 賈 玉振於 唐 初。”

祖禰

(1).祖廟與父廟。《周禮·春官·甸祝》:“舍奠於祖禰,乃斂禽,禂牲,禂馬,皆掌其祝號。”《史記·孝武本紀》:“鼎宜見於祖禰,藏於帝庭,以合明應。”

(2).先祖和先父。亦泛指祖先。 漢 蔡邕 《鼎銘》:“乃及 忠文 ,克慎明德,以服享祖禰之遺風,悉心臣事,用媚天子。”《舊唐書·段文昌傳》:“以先人墳墓在 荊州 ,別營居第以置祖禰影堂,歲時伏臘,良辰美景享薦之。” 宋 文天祥 《<告先太師墓文>跋》:“余始至 南安軍 ,即絶粒為告墓文,遣人馳歸,白之祖禰。”

(3).本源;起始。 清 徐釚 《詞苑叢談·三百篇為詞祖》:“凡此煩促相宣,短長互用,以啟後人協律之原,豈非《三百篇》實祖禰哉。” 章炳麟 《訄書·訂文》:“數字之義,祖禰一名,久而莫蹤跡之也。” 鄭振鐸 《中國俗文學史》第一章:“所謂徽調、漢調、秦腔等等,都是代表的地方戲,先於皮黃而出現,而為其祖禰的。”

詩詞推薦

謝孫仲益察院借示詩卷原文_謝孫仲益察院借示詩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