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素馨花燈原文
九微當夕熾,素影出瓊田。
四照壁如拱,夜光珠復聯。
初疑花吐焰,忽訝火生蓮。
香國清風杳,一燈今為傳。
詩詞問答
問:詠素馨花燈的作者是誰?答:李雲龍
問:詠素馨花燈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詠素馨花燈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當夕
指侍寢。《禮記·內則》:“妻不在,妾御莫敢當夕。” 明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 卞賽 ﹞渡 浙江 ,歸於東中一諸侯,不滿意,進 柔柔 當夕,乞身下髮,復歸 吳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邵女》:“自夫妻絶好,女亦莫敢當夕, 柴 於是孤眠。”
當天晚上。 晉 張華 《雜詩》:“繁霜降當夕,悲風中夜興。”《法苑珠林》卷二二:“隨路布雲,當夕霖下,遂以豐足。”
素影
月影。 唐 杜審言 《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懷》:“霧濯清輝苦,風飄素影寒。” 唐 范榮 《殘雪賦》:“雜凝花於春露,亂素影於夜月。” 宋 梅堯臣 《金陵有美堂》詩:“江流不盡月不死,寒浪素影東西翔。” 元 倪瓚 《人月圓》詞:“當時明月,依依素影,何處飛來。”
瓊田
(1).傳說中能生靈草的田。《十洲記·祖洲》:“ 鬼谷 先生云:‘此草是 東海 祖洲 上,有不死之草,生瓊田中,或名為養神芝。其葉似菰,苗叢生,一株可活一人。’” 北周 庾信 《周趙國公夫人紇豆陵氏墓志銘》:“胡香四兩,嗟西域之使稀;靈草一枝,恨瓊田之路絶。” 唐 顧況 《朝上清歌》:“瓊田瑤草,壽無涯些。” 清 朱瑄 《祖龍引》:“瓊田倘致長生草,眼見諸侯盡入 關 。”
(2).傳說中種玉之田。 宋 朱熹 《公濟惠山蔬四種並以佳篇來貺因次其韻·芹》:“瓊田何日種,玉本一時生。”參見“ 玉田 ”。
(3).形容瑩潔如玉的江湖、田野。 南朝 陳 張正見 《詠雪應衡陽王教》:“九冬飄遠雪,六出表豐年。 睢陽 生玉樹, 雲夢 起瓊田。” 宋 歐陽修 《滄浪亭》詩:“風高月白最宜夜,一片瑩浄鋪瓊田。” 元 尹廷高 《次韻蘭室玉皇閣觀雪》:“大千世界天花墜,百萬人家玉色同。極目不知雲盡處,瓊田遙接海門東。” 清 納蘭性德 《玉泉十二韻》:“蛟龍蟠翠島,雁鶩起瓊田。”
四照
(1).(光華)照耀四方。《山海經·南山經》:“﹝ 招搖之山 ﹞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郭璞 註:“言有光燄也。”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開丹房以四照,舒翠葉而九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雪霏五彩,光流四照。”
(2).指光華四照的花。 南朝 宋 鮑照 《芙蓉賦》:“冠五華於仙草,超四照於靈木。”《北齊書·文苑傳序》:“開四照於春華,成萬寳於秋實。”
夜光珠
即夜明珠。 晉 劉琨 《答盧諶詩一首並書》:“夫才生於世,世實須才。 和氏 之璧,焉得獨曜於 郢 握;夜光之珠,何得專玩於 隨 掌?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 北齊 劉晝 《新論·薦賢》:“連城之璧,瘞影 荊山 ;夜光之珠,潛輝 鬱浦 。” 遼 懿德皇后 《回心院》詩:“裝繡帳,金鉤未敢上,解卻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見愁模樣,裝繡帳,待君貺。”
吐焰
見“ 吐焰 ”。
亦作“ 吐爓 ”。亦作“ 吐燄 ”。吐出火焰;發出光焰。 漢 班固 《東都賦》:“焱焱炎炎,揚光飛文;吐爓生風,欱野歕山。” 唐 王勃 《九成宮頌序》:“近陵吐焰,縟奔電於長鋒;灌莽生塵,隕飛霜於勁鏃。” 唐 盧仝 《月蝕詩》:“今夜吐燄長如虹,孔隙千道射戶外。” 元 吳師道 《次韻柳待制直院晚歸》:“庭松吐燄引凌霄,露井銀牀凍不消。” 理由 《揚眉劍出鞘》:“這一連串嫻熟細膩的劍法,伴隨著力度、幅度、深度、精度,殺那間爆發出來,如靈蛇吐焰,銀光一閃,正中對方的腹部。”
火生蓮
佛教語。語出《維摩經·佛道品》:“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禪,稀有亦如是。”後因以“火生蓮”喻雖身處煩惱中而能解脫,達到清涼境界。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浮榮水劃字,真諦火生蓮。”亦作“ 火中蓮 ”。 唐 羅虬 《比紅兒》詩之三五:“常笑世人語虛誕,今朝自見火中蓮。” 宋 蘇軾 《陸蓮庵》詩:“陸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蓮。”
香國
(1).《維摩詰經·香積佛品》曰:上方界佛土有國名 眾香 ,佛號 香積 ,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因以“香國”指佛國。 南朝 梁 沉約 《捨身願疏》:“雖果謝菴園,飰非香國,而野粒山蔬,可同屬饜。”
(2).猶花國。 宋 許月卿 《木犀》詩:“分封在香國,筮仕得黃裳。” 金 元好問 《紫牡丹》詩之三:“已從香國偏薰染,更惜花神巧剪裁。”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詠素馨花燈原文_詠素馨花燈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