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即事原文
風條日萼半披殘,不用登臨意惘然。
宿麥吐芒風卷浪,垂楊吹絮暖生煙。
送春鶯友分明語,並水鳧雛取次眠。
觸眼風光渾有味,人生行樂且加鞭。
詩詞問答
問:春晚即事的作者是誰?答:張守
問:春晚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春晚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張守的名句有哪些?答:張守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風條
(1).傳說中的草名。《山海經·中山經》:“有草焉,其狀如蓍,赤葉,而本叢生,名曰風條,可以為簳。”一本作“夙條”。
(2).風中的枝條。 宋 辛棄疾 《烏夜啼》詞:“晚花露葉風條,燕飛高。” 明 高啟 《夜坐天界西軒》詩:“煙幔螢微度,風條蟬罷喧。”
不用
用不著,不必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惘然
失意的樣子;心情迷茫的樣子
宿麥
隔年成熟的麥。即冬麥。《漢書·武帝紀》:“遣謁者勸有水災郡種宿麥。” 顏師古 註:“秋冬種之,經歲乃熟,故云宿麥。”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大小麥》:“夏至後七十日,可種宿麥。早種則蟲而有節,晚種則穗小而少實。” 馬烽 《青春的光彩》:“後來也不管 老梁 同意不同意,自己帶著乾糧,天天跟上拖拉機到附近各農業社去播種宿麥,翻秋地。”
垂楊
(1).垂柳。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 南朝 齊 謝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唐 萬齊融 《送陳七還廣陵》詩:“落花馥河道,垂楊拂水窗。”《老殘遊記》第二回:“到了 濟南府 ,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魯迅 《送增田涉君歸國》詩:“卻折垂楊送歸客,心隨東棹憶華年。”
(2).詞牌名。雙調,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詠垂楊,後為詞牌名。參閱《詞譜》卷二八。
絮暖
指絮飛春暖之時。 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 聖俞 平生所作詩多矣,然公( 晏殊 )獨愛其兩聯云:‘寒魚猶著底,白鷺已飛前。’又‘絮暖鮆魚繁,豉添蓴菜紫’。”
生煙
(1).煙氣。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四折:“猛一陣煤撲人生煙熗人,風捲泄盪起灰塵。”
(2).冒出煙來。形容非常著急或情緒激動。《說唐》第三十回:“急得七竅生煙,一些主意全無。”
送春
(1).送別春天。 唐 白居易 《送春歸》詩:“杜鵑花落子規啼,送春何處 西江 西。” 清 周亮工 《白櫻桃》詩之二:“嶺外麥英雪是膚,送春新脫紫霞襦。” 清 龔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
(2).舊時立春日的一種風俗。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山東·惠民縣之歲時》:“立春日,官吏各執彩仗……制小春牛遍送搢紳家,謂之送春。”
鶯友
《詩·小雅·伐木》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之句,後人遂以“鶯友”比喻好友。 唐 李商隱 《喜聞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詩:“若向南臺見鶯友,為傳垂翅度春風。” 元 王逢 《題朱松石左轄歸來堂》詩:“鶴孫影跨松閒石,鶯友聲過柳外牆。”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鳧雛
幼鳧。《西京雜記》卷一:“其間鳧雛雁子,布滿充積。” 南朝 宋 鮑照 《三日》詩:“鳧雛掇苦薺,黃鳥銜櫻梅。” 明 袁宏道 《棹歌行》:“生子若鳧雛,穿江復入湖。”
取次
亦作“ 取此 ”。1.隨便,任意。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兒當興卿門宗,四海將受其賜,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適江左》詩:“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棄捨,等閒拋掉。” 汪文溥 《子美囑題化佛化裝百相即柬亞子》詩:“有時西笑入 長安 ,七貴三公取次看。”
(2).草草,倉促。《敦煌變文集·葉淨能詩》:“何不揭氈看驗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陸游 《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別》曲:“腸斷處,取次作別離。”
(3).次序。 北齊 斛律羨 《北齊樂歌》:“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
(4).謂次第,一個挨一個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嵐》詩:“近樹參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詩:“妙舞娑盤歇,華鐘取次催。”
(5).尷尬,進退兩難。
眼風
向人示意的目光;媚眼
他向小王丟了個眼風
有味
(1) 指食物滋味好
這菜真有味,我愛吃
(2) 食物變質而餿臭
飯有味了,吃了會鬧肚子的
(3) 有情趣
這幅小品畫很有味兒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行樂
一般以為是“尋歡作樂”、“享樂”的同義詞,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把“行樂”講成“持樂觀態度”比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世間行樂亦如此。——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加鞭
本謂打馬快走,常以喻努力工作,加快進度。 宋 范成大 《次韻陳融甫支鹽年家見贈》之二:“加鞭翰墨場,一躍群空 冀 。” 康濯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他們幾個月來都在日夜加鞭地修建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