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靜學先生南還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送靜學先生南還原文

文星夜半屬紫薇,北門學士江南歸。

江頭新水漾輕舸,清嘯裂空雲不飛。

壯遊絕勝窺禹穴,錦袍不獨誇漁磯。

憂深廊廟見顏色,歷盡世味忘甘肥。

鐘山直道飢花鳥,寧知袞職思華藻。

鉅筆明教賦兩都,安車又見迎三老。

龍門賤士言非夸,海內文章公大家。

公方鵬運擊千里,賤士望洋真井蛙。

他日龍泉如可用,雷生爭敢負張華。

詩詞問答

問:送靜學先生南還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送靜學先生南還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熊峰集卷二

參考注釋

星夜

(1) 夜晚

(2) 連夜

紫薇

(1).花木名。又稱滿堂紅、百日紅。落葉小喬木,樹皮滑澤,夏、秋之間開花,淡紅紫色或白色,美麗可供觀賞。 明 何景明 《查城十五夜對月》詩:“去年當此夜,坐對紫薇間。”

(2).見“ 紫微 ”。

北門學士

唐高宗 時,弘文館直學士 劉禕之 、著作郎 元萬頃 等,時奉詔於翰林院草制,密令參決,以分宰相之權。 唐 制,官衙都在宮城之南,院在 銀台 之北, 劉 元 等人不經南門,而於北門出入,時人因謂之“北門學士”。參閱《舊唐書·劉禕之傳》、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七。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江頭

江邊,江岸。 隋煬帝 《鳳艒歌》:“三月三日向江頭,正見鯉魚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詩:“江頭斑竹尋應遍,洞裡丹砂自採還。” 元 沉禧 《一枝花·詠雪景》套曲:“這其間江頭有客尋歸艇,我這裡醉里題詩漫送程。” 蘇曼殊 《碎簪記》:“又明日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頭觀潮。”

新水

(1).新汲之水。《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 漢 鄭玄 註:“明齊,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藝文類聚》卷五引 晉 夏侯湛 《大暑賦》:“沃新水以達夕,振輕箑以終日。”

(2).春水。 唐 雍陶 《晴》詩:“新水亂侵青草路,殘陽猶傍緑楊村。”

輕舸

快船;小船。《晉書·陶輿傳》:“ 輿 率輕舸出其上流以擊之,所向輒克。” 宋 陳亮 《青玉案》詞:“黃犬書來何日許? 輞川 輕舸, 杜陵 尊酒,半夜燈前雨。” 清 夢麟 《夜過青浦》詩:“輕舸尋歸流,空波肆怡衍。”

清嘯

清越悠長的嘯鳴或鳴叫。《晉書·劉琨傳》:“ 琨 乃乘月登樓清嘯。” 唐 李山甫 《兵後尋邊》詩之二:“日暮卻登寒壘望,飽鴟清嘯伏屍堆。” 宋 陸游 《午睡起消搖園中因登山麓薄暮乃歸》詩:“踟躇遂忘歸,清嘯送日落。” 清 錢謙益 《許夫人嘯雪庵》詩序:“ 蘇門山 頭,嶺聞清嘯。”

壯遊

謂懷抱壯志而遠遊。 元 袁桷 《送文子方著作受交趾使於武昌二十韻》:“壯遊詩句豁,古戍角聲悲。” 明 陳所聞 《玉交枝·寄平湖沉海曙》曲:“你擔簦躡蹻還壯遊,我席門塵榻遙相候。”《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昔人曾云:讀萬卷書,不可不行萬里路。如你這等英年,正是為國宣力的時候,作這趟壯遊也好。” 陳毅 《送沉張諸君赴延安》詩:“穿插敵防千百里,壯遊堪羨快生平。”

禹穴

(1).相傳為 夏禹 的葬地。在今 浙江省 紹興 之 會稽山 。《史記·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遊 江 、 淮 ,上 會稽 ,探 禹穴 。”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 禹 巡狩至 會稽 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雲 禹 入此穴。”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山》詩:“幸游 建德 鄉,觀奇經 禹穴 。” 唐 李白 《越中秋懷》詩:“何必探 禹穴 ,逝將歸 蓬丘 。”

(2).指 會稽 宛委山 。相傳 禹 於此得 黃帝 之書而復藏之。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東》詩:“ 禹穴 藏書地, 匡山 種杏田。” 王琦 註:“ 賀知章 《纂山記》曰: 黃帝 號 宛委穴 為 赤帝 陽明之府,於此藏書。 大禹 始於此穴得書,復於此穴藏之,人因謂之 禹穴 。” 禹 於 宛委山 得 黃帝 金簡書之說,見《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宋 陸游 《秋雨初霽徙倚門外有作》詩:“前身已預 蘭亭 會,老眼曾窺 禹穴 書。” 清 王譽昌 《舟泊武林城外因憶新安會稽之勝賦呈確慶夫子志別》詩:“學溯 考亭 開霧障,書探 禹穴 破雲封。”

(3).相傳為 夏禹 決 漢水 時的住處。在今 陝西省 旬陽縣 東。《大清一統志·興安府·古蹟》:“ 禹穴 在 洵陽縣 東一百三十里。高八尺,深九尺。旁鎸“禹穴”二字。穴右有泉,味甚清洌。世傳 禹 決 漢水 時居此。”

錦袍

見“ 錦袍仙 ”。

不獨

連詞。不但

女人們卻不獨寬恕了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魯迅《祝福》

漁磯

可供垂釣的水邊岩石。 唐 戴叔倫 《過故人陳羽山居》詩:“峯攢仙境丹霞上,水遶漁磯緑玉灣。” 清 曹寅 《胡靜夫先歸白門即席同用依字》詩:“ 吳 船快於馬,遲我坐漁磯。”

廟見

(1).古代嗣君即位或封建諸王必拜謁祖廟,謂之“廟見”。《史記·秦始皇本紀》:“立 二世 之兄子 公子嬰 為 秦王 ……令 子嬰 齋,當廟見,受玉璽。”《史記·趙世家》:“大朝於東宮,傳國,立 王子何 以為王。王廟見禮畢,出臨朝。”《續資治通鑑·宋太宗至道元年》:“帝遂以 元侃 為 開封 尹,改封 壽王 ,至是立為太子。廟見還, 京師 之人擁道喜躍曰:‘少年天子也。’”

(2).古婚禮,婦入夫家,若公婆已故,則於三月後至家廟參拜公婆神位,稱為“廟見”。《禮記·曾子問》:“三月而廟見,稱來婦也。” 孔穎達 疏:“此謂舅姑亡者,婦入三月之後而於廟中以禮見於舅姑。” 漢 劉向 《列女傳·齊孝孟姬》:“三月廟見,而後行夫婦之道。”

(3).稱新婦首次拜謁祖廟為廟見。 宋 梅堯臣 《閏正月二日夜張氏納婦》詩:“環珮遙聞出,當脩廟見儀。”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禮制》:“按:家禮,於第三日廟見,見舅姑第四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三回:“因為辦事匆促,一切禮節都從簡略,所有拜天地、拜花燭、廟見、交拜都並在一時做了。”

顏色

(1) 色彩。光的各種現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分在大小、形狀或結構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象

(2) 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顏色不少變。——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指顏料或染料

(4) 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他的衣服上滿都是那種顏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 白居易《長恨歌》

歷盡

多次經歷或遭受

歷盡滄桑

世味

(1).人世滋味;社會人情。 唐 韓愈 《示爽》詩:“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連。” 宋 唐珏 《摸魚兒》詞:“悠然世味渾如水,千里舊懷誰省?” 清 曹寅 《避熱》詩之五:“世味何如 湘 水淡,物情翻向 楚 人夸。”

(2).指功名宦情。 宋 葉適 《孟達甫墓志銘》:“既連黜兩州,世味益薄。知 南康 ,自列親嫌不往。” 明 唐順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強盛之年,非孝愛純至,一不中熱於世味,有所不能。”

甘肥

(1).指美味。《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寡人甘肥周於堂,巵酒豆肉集於宮。” 晉 陶潛 《有會而作》詩:“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 宋 蘇軾 《祭吳子野文》:“有疾不藥,但卻甘肥。”

(2).肥腴;豐美。 宋 梅堯臣 《和表臣河南庾署西軒》:“白魚甘肥網可得,公酒美滑杯可持。”《明史·倪岳傳》:“蓋緣 河套 之中,水草甘肥,易於屯牧,故賊頻據彼地,擁眾入掠。”

鐘山

(1).山名。在 昆倉 西北。一說即 崑崙 。其地多產美玉。《呂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 鐘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訓》:“譬若 鐘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 高誘 註:“ 崑崙 也。”《楚辭·嚴忌<哀時命>》:“願至 崑崙 之 懸圃 兮,采 鐘山 之玉英。” 王逸 註:“ 鐘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絃以 園客 之絲,徽以 鐘山 之玉。”

(2).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地處極北,為苦寒之地。《山海經·海外北經》:“ 鐘山 之神,名曰 燭陰 ,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 袁珂 校註:“ 鐘山 以其不見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謂‘魂乎無北,北有 寒山 , 逴龍 ( 燭龍 )艷只’之‘寒山’也。”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 燭龍 晝夜於 鐘山 ,鵬雲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東北。 三國 吳 孫權 避祖諱,更名 蔣山 。至 宋 復名 鐘山 。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王荊公 退居 鐘山 ,切切以 呂吉甫 為恨。” 清 陳維崧 《醉太平·江口醉後作》詞:“ 鐘山 後湖, 長乾 夜烏。”

直道

(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開築,北起 九原 (今 內蒙古 包頭市 西北),南至 雲陽 (今 陝西 淳化 西北),是聯結 關中 平原與 河套 地區的主要通道。《史記·蒙恬列傳論》:“吾適北邊,自 直道 歸,行觀 蒙恬 所為 秦 築 長城 亭障,塹山堙谷,通 直道 ,固輕百姓力矣。”《新民晚報》1984.6.8:“‘ 秦始皇 直道 ’原來是一條專供軍隊大規模進攻的寬闊大道……全長一千四百里。由於是‘直道’,因此遇山開山,遇溝填溝,工程十分浩大。”

(2).泛指直的路。《北史·張衡傳》:“帝上 太行 ,開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書·太祖紀》:“車駕將北還,發卒萬人治直道。”

(3).猶正道。指確當的道理、準則。《禮記·雜記》:“其餘則直道而行之是也。”《韓非子·三守》:“然則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見,而忠直日疏。” 唐 呂岩 《促拍滿路花》詞:“是非海里,直道作人難。”《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 朱熹 ﹞慨然嘆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終不可行!’”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五:“‘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

花鳥

以花和鳥為主題的一種中國畫

花鳥派

袞職

(1).古代指帝王的職事。亦借指帝王。《詩·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 仲山甫 補之。” 鄭玄 箋:“袞職者,不敢斥王之言也。王之職有闕輙能補之者, 仲山甫 也。” 孔穎達 疏:“袞職,實王職也。” 漢 桓寬 《鹽鐵論·險固》:“故 仲山甫 補袞職之闕, 蒙公 築 長城 之固,所以備寇難而折衝萬里之外也。”《三國志·魏志·管寧傳》:“袞職有闕,羣下屬望。”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謀吳》:“極目烽煙爛不收,袞職慚何補。” 周詠 《感懷》詩之六:“缺來袞職誰縫補,話到娥眉有諑謡。”一說,指袞衣。 清 俞樾 《群經平議·毛詩四》“袞職有闕”:“《箋》以‘袞職’連文,恐非經意也。職乃語詞,當讀為識……識亦猶適也。‘袞識有闕’者,袞適有闕也。蓋詩人本借袞以寓王,闕乃袞衣之闕,而非服袞衣者之職事,若以袞職連文,則詩人之語妙全失矣。”參閱 楊樹達 《積微居國小述林·詩袞職有闕解》。

(2).古代指三公的職位。亦借指三公。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 弘農 楊公 , 東海 陳公 ,每在袞職,群僚賀之。”《三國志·魏志·崔林傳》:“﹝ 崔林 ﹞誠台輔之妙器,袞職之良才也。” 唐 明皇 《集賢書院成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得珍字》詩:“集賢招袞職,論道命台臣。”

華藻

(1).華麗的藻飾。《文選·曹植<七啟>》:“步光之劍,華藻繁縟。” 李善 註:“藻,文采也。” 唐 司空圖 《成均諷》:“炫華藻之新裝,捧重霄之寳器。”

(2).特指車上的彩飾。《後漢書·南匈奴傳》:“詔賜單于冠帶、衣裳、黃金璽、盭緺綬、安車羽蓋、華藻駕駟。”

(3).指有彩飾之車。 明 吳承恩 《贈宗萬湖令江山》詩:“冠裳換巾袍,動止有華藻。”

(4).華麗的辭藻。 宋 陸游 《上殿札子》之二:“太平既久,日趨於文,放而不還,末流愈遠,浮虛失實,華藻害道。” 清 李慈銘 《書凌氏廷堪<校禮堂集>中<書唐文粹文後>文後》:“流及 六朝 ,愈尚華藻,波靡遞下,乃有風雲月露之譏。”

(5).猶華光;光芒。 漢 揚雄 《法言·淵騫》:“明星皓皓,華藻之力也歟?” 李軌 註:“星雖皓皓有華藻,然非能自顯耀也。”

明教

舊對別人言論書札的敬稱

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戰國策·魏策》

兩都

(1) 指東漢著名歷史學家和辭賦家班固著的《兩都賦》。兩都指西漢的西都長安、東都洛陽

衡乃擬 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2) ——《後漢書·張衡傳》

安車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古車立乘,此為坐乘,故稱安車。供年老的高級官員及貴婦人乘用。高官告老還鄉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安車多用一馬,禮尊者則用四馬。《周禮·春官·巾車》:“安車,彫面鷖總,皆有容蓋。” 鄭玄 註:“安車,坐乘車。凡婦人車皆坐乘。”《漢書·張禹傳》:“為相六歲, 鴻嘉 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優再三乃聽許。賜安車駟馬,黃金百斤,罷就第。” 晉 皇甫謐 《高士傳·韓康》:“ 桓帝 時,乃備元纁安車以聘之。使者奉詔造 康 , 康 不得已,乃佯許諾,辭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發。” 宋 司馬光 《王侍郎輓辭》詩之二:“清朝解鳴玉,舊里掛安車。” 明 無名氏 《運甓記·帥閫賓賢》:“安車遠聘,筐篚將誠,玉帛為媒。” 清 黃遵憲 《和鍾西耘感懷》:“鸞聲閣道碾安車,元老相從話踦閭。”

三老

(1).古代掌教化之官。鄉、縣、郡均曾先後設定。《禮記·禮運》:“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史記·陳涉世家》:“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鋭,伐無道,誅暴 秦 ,復立 楚 國之社稷,功宜為王。’”《漢書·高帝紀》上:“舉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後漢書·循吏傳·王景》:“父 閎 為郡三老。”

(2).指國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逸周書·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執事之人,朝於大庭。” 朱右曾 校釋:“三老,國老也。謂致仕者。”《周書·儒林傳序》:“下詔尊太傅 燕公 為三老。”參見“ 三老五更 ”。

(3). 東漢 赤眉農民起義軍最高首領的稱號。《後漢書·劉盆子傳》:“ 琅玡 人 樊崇 起兵於 莒 ,眾百餘人轉入 太山 ,自號三老。”《資治通鑑·漢光武建武元年》:“諸三老、從事皆大會。” 胡三省 註:“赤眉諸帥最尊者號三老,次從事。”

(4).指上壽、中壽、下壽。《左傳·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 杜預 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5).道教指上元老君、中玄老君、下黃老君。《黃庭內景經·脾部》:“注念三老子輕翔。” 梁丘子 註:“三老謂元老、玄老、黃老之君也。”

(6).柁工。 唐 杜甫 《撥悶》詩:“長年三老遙憐汝,捩舵開頭捷有神。” 仇兆鰲 註:“ 蔡 註:‘峽中以篙師為長年,舵工為三老。’ 邵 註:‘三老,捩船者,長年,開頭者。’” 宋 陸游 《入蜀記》五:“問何謂長年三老,雲梢工是也。” 清 沉受宏 《九龍灘》詩:“長索條分眾攬舟,獨把操篙付三老。”

(7).稱三個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所指不一。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名臣下·三老》謂 文彥博 、 張方平 、 范鎮 為國之三老, 傅堯俞 、 范純仁 、 劉摯 為 和州 三老。《元史·張德輝傳》:“﹝ 張德輝 ﹞與 元裕 、 李冶 游 封龍山 ,時人號為‘龍山三老’雲。”《明史·文苑傳四·唐時升》:“﹝ 唐時升 ﹞與里人 婁堅 、 程嘉燧 並稱曰‘練川三老’。”

(8).泛指有聲望的老人。 清 趙翼 《謁補山制府奉呈》詩:“望高已共尊三老,才大疑兼用五官。” 清 金和 《圍城紀事六吟·警奸》:“往往當路橫要遮,道旁三老私嘆嗟。”

龍門

楚國都城郢城(現在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的東門

賤士

(1).輕視士人。 睡虎地 秦 墓竹簡《為吏之道》:“吏有五失:……五曰賤士而貴貨貝。”

(2).微賤的人。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貴室豪家,棄宅競竄;貧夫賤士,襁負爭逃。” 明 張居正 《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故有蓬戶編氓,桑樞賤士,膾鱗為羞,採薇代旨。”

(3).士人謙稱自己。 南朝 梁 江淹 《思北歸賦》:“況北州之賤士,為炎土之流人。”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一:“臣布衣賤士,無官守言責。” 清 龔自珍 《暮春以事趨圓明園》詩:“期門矚威武,賤士感蹉跎。”

海內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海內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大亂。——《資治通鑑》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大家

(1) 巨室,世家望族。古指卿大夫之家

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猶言大作家,大專家

藝苑品題有大家之目,自論詩者推李杜始。—— 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

(3) 奴僕對主人的稱呼

(4) 宮中近臣或后妃對皇帝的稱呼

(5) 知識淵博者,博學的人

公方

(1).公正方直。也指公正方直的人。《漢書·杜周傳》:“近諂諛之人而遠公方,信讒賊之臣以誅忠良。”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於是傲兀不檢,丸轉萍流者,謂之弘偉大量;苛碎峭嶮,懷螫挾毒者,謂之公方正直。” 唐 韋應物 《示從子河南尉班》詩:“拙直余恆守,公方爾所存。”

(2).公私合營工商企業中代表國家的方面。 習平 等《披荊斬棘的人》:“他就是被派到這座新公私合營工廠來擔任公方副廠長的 郭明昌 。”

(3).即立方米。

鵬運

(1).《莊子·逍遙遊》:“﹝ 鯤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後即以“鵬運”謂大鵬之奮然高飛遠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誇飾》:“言必鵬運,氣靡鴻漸,倒海探珠,傾 崐 取琰。” 明 李東陽 《後登舟賦》:“縱鵬運於九程,託鴻心於一紙。”

(2).大鵬藉以飛行之雙翼。 唐 朱子奢 《昭仁寺碑銘》:“吹劒首於 雷門 ,巢蚊睫於鵬運。”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望洋

視覺模糊;迷茫;茫然

望洋興嘆

望洋向若而嘆曰。——《莊子》

井蛙

井底的青蛙,借指見識不廣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於虛也。——《莊子·秋水》

他日

(1) 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他日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驢一鳴。——《戰國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願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龍泉

(1).寶劍名。即龍淵。 漢 王充 《論衡·率性》:“棠谿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鋌山中之恆鐵也。”

(2).泛指劍。 唐 李白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詩:“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王琦 註:“龍泉即龍淵也, 唐 人避 高祖 諱,改稱龍淵曰龍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 張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龍泉萬卷書; 鶯鶯 有福,穩請了五花官誥七香車。” 清 宋玉叔 《<述哀>題後》詩:“我有父兄千載恨,對君霑血拂龍泉。”

(3).喻行事果斷。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龍泉獨斷,龜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萬戶。” 唐 常袞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壺之清澄,兼龍泉之斷割。”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靈法師葬》詩:“ 龍泉 今日掩,石洞即時封。” 倪璠 註:“《法苑》云: 廬山 西有 龍泉精舍 , 慧遠 沙門之所立也。”

(5).常泛指僧院、佛門。 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詩序:“來從 許 下,月旦出於龍泉;言入 蜀 中,星文見於牛斗。” 唐 賈島 《送僧歸太白山》詩:“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

(6).噴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櫱山》詩:“陽岫照鸞采,陰谿噴龍泉。”

爭敢

怎敢。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怪術》:“麄行阿師,爭敢輒無禮?”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怎禁他諸賊黨著弓箭射,爭敢停時霎?”

詩詞推薦

  • 中峰行樂卻望北山因而成詠

    林逋宋代〕拂石玩林壑,曠然空色秋。歸雲帶層巘,疏葦際滄洲。固自堪長往,何為難久留。庶將濠上想,聊作剡中游。
  • 全韻詩上平聲十五首·其十一·太宗訓守冠服騎射舊制

    乾隆清代〕觀史知治亂,匪詡文藻彬。常稱金世宗,不愧賢君真。熙宗廢舊制,海陵荒樂頻。大定奮法祖,勤求治理臻。衣服
  • 偈頌二百零五首

    釋正覺宋代〕十方大地是我一個身便能禁足,十方眾生是我一個漢方解護生。禁足也步步不妄行,護生也心心不妄動。
    送靜學先生南還原文_送靜學先生南還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箑頭古畫六事·其四·唐寅溪橋詩思

    乾隆清代〕驢背溪橋過野灣,錦囊隨後負奴蠻。不知詩思李乎鄭,最愛畫情荊與關。巧拙何須論遲速,推敲還覺失高閒。解元
  • 題劉生雪巢

    劉克莊宋代〕吾宗手葺幽棲處,雪徑依衡認虎跑。凍折岩前百尋木,壓翻屋上幾重茅。懶吟二首乾韓愈。且聳雙肩學孟郊。只怕
    送靜學先生南還原文_送靜學先生南還的賞析_古詩文
  • 柳枝歌三首·其一

    周憲王明代〕蘇小門前萬縷垂,白家園內兩三枝。聽歌看舞人何在,惟有東風展翠眉。
  • 遣懷

    陸游宋代〕暮年世事轉悠悠,攬涕悽然類楚囚。不道渾無排遣處,病觀周易悶梳頭。
    送靜學先生南還原文_送靜學先生南還的賞析_古詩文
  • 北上再發瓊南阻寇·其一

    王弘誨明代〕兩度征途駐馬頻。三秋兵火獨驚神。苦遭赤幟久為客,羞見白鷗常傍人。南國有懷書劍遠,西風無那鬢毛新。乘槎
  • 超然自見軒

    釋德洪宋代〕叢林爭致致不得,繭足徑來尋儼師。幽境自能情外見,高懷獨出世間痴。清晨倚檻臨黃卷,五月亂山聞子規。夙習
  • 江神子(南園)

    曹冠宋代〕雨餘乾鵲報新晴。曉風清。聽鶯聲。飛蓋南園,游賞賦閒情。麥壠黃雲堆萬頃,收刈處,有人耕。淙琤漱玉澗泉鳴
  • 劉楨魏晉〕朝發白馬。暮宿韓陵。
  • 虞美人

    蘇軾宋代〕持杯搖勸天邊月。願月圓無缺。持杯復更勸花枝。且願花枝長在、莫離披。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此歡能
    送靜學先生南還原文_送靜學先生南還的賞析_古詩文
  • 重贈

    虞堪元代〕煙塵昧日奈愁何,柳色寒深臘未過。把酒送君離思遠,揚帆過浦亂山多。到家立雪看修竹,涕泣臨風廢蓼莪。若解
  • 題希陶詩卷(甲寅)·其一

    朱同明代〕典午忽兮不可尋,靖節感慨何其深。赤松終遂博浪擊,孤竹肯改西山心。百年事異有興廢,曠代志同無古今。希陶
  • 題南塘客舍

    范成大宋代〕閒里方知得此生,痴人身外更經營。君看坐賈行商輩,誰復從容唱渭城?
    送靜學先生南還原文_送靜學先生南還的賞析_古詩文
  • 古秀亭

    乾隆清代〕曲廊角有亭,亭迥廊級登。都無十餘步,儼具高下形。培塿孰卑低,泰山孰崚嶒。安名與立字,總屬人呼稱。何當
  • 神仙燦

    譚處端元代〕譚哥昔日,贍養家緣,積孽有若山丘。因遇仙師,東歷海島三州。勸誘頑愚向善,悟輪迴、舍愛回頭。隨緣過,守
    送靜學先生南還原文_送靜學先生南還的賞析_古詩文
  • 乾隆清代〕今年秋暖菊花遲,破萼重陽才數枝。乍爾掛瓶酣放候,依然行幄未踰時。底須節物尋陳跡,且喜風華引遠思。獨笑
  • 長江萬里圖

    桂〔元代〕萬里澄空一葉舟,披圖忽憶少年游。落霞孤鶩洪都晚,明月清風赤壁秋。有客 * 尋故壘,何人擊楫誓中流。浪淘
  • 偈二首

    釋道印宋代〕大雄山下虎,南山鱉鼻蛇。等閒撞著,抱賞歸家。若也不惜好手,便與拔出重牙。
    送靜學先生南還原文_送靜學先生南還的賞析_古詩文
送靜學先生南還原文_送靜學先生南還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