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金陵聞廣寧失守志感原文
幾度籌邊坐失機,廣寧又見羽書飛。
投鞭渡水那成陣,匹馬嘶風已潰圍。
臥甲從拋金鎖積,殘兵爭向玉門歸。
可憐當事庭如訟,今日猶雲戰守非。
詩詞問答
問:寓金陵聞廣寧失守志感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寓金陵聞廣寧失守志感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寓金陵聞廣寧失守志感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籌邊
籌劃邊境的事務。 宋 劉過 《八聲甘州·送湖北招撫吳獵》詞:“共記玉堂對策,欲先明大義,次第籌邊。”《明史·吳執御傳》:“故曰籌邊不在增兵餉,而在擇人。”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四》:“請更以籌邊進,從來籌邊者三策:曰和,曰守,曰戰。”
坐失
不積極採取行動而失去(時機)
坐失良機
羽書
古代插有鳥羽的緊急軍事文書
投鞭
(1).扔掉馬鞭。借謂下馬。《三國志·魏志·孫禮傳》:“帝獵於 大石山 ,虎趨乘輿, 禮 便投鞭下馬,欲奮劍斫虎。” 宋 王安石 《王村》詩:“攬轡聯貂帽,投鞭各酒巵。”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董如彪》:“ 葛封 棄鎗投鞭,涕泣叩馬而諫。”
(2).見“ 投鞭斷流 ”。
匹馬
一匹馬。後常指單身一人。《儀禮·覲禮》:“奉束帛,匹馬卓上,九馬隨之。”《後漢書·南匈奴傳論》:“龍駕帝服,鳴鐘傳鼓於 清渭 之上,南面而朝單于, 朔 、 易 無復匹馬之蹤,六十餘年矣。”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詩之三:“短衣匹馬隨 李廣 ,看射猛虎終殘年。” 宋 陸游 《訴衷情》詞:“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 梁州 。”《花月痕》第四七回:“ 李稷如 匹馬捉狗頭, 顏卓然 單刀盟倭目。”
嘶風
(馬)迎風嘶叫。形容馬勢雄猛。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嘶風的驕馬弄風珂,雄雄軍勢惡。” 宋 無名氏 《金明池·春遊》詞:“縱寳馬嘶風,紅塵拂面,也則尋芳歸去。”《三國演義》第五回:“﹝ 呂布 ﹞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將》:“ 宛 馬嘶風緩轡來, 黃河 冰上北門開。”
潰圍
突破包圍。《史記·項羽本紀》:“於是 項王 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舊唐書·崔光遠傳》:“ 光遠 不能守,遂夜潰圍而出,度 河 而還。”《明史·流賊傳·李自成》:“ 自成 盡亡其卒,獨與 劉宗敏 、 田見秀 等十八騎潰圍。”
臥甲
不解甲而臥。有枕戈待敵之意。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受任以來,剿賊是務,捐資竭產,臥甲枕戈,凡數月不寢處。” 清 張際亮 《傳聞》詩:“地險將軍仍臥甲,天高使相但銜杯。”
兵爭
以兵爭戰。《左傳·宣公十一年》:“十一年春, 楚子 伐 鄭 ,及 櫟 。 子良 曰:‘ 晉 楚 不務德而兵爭,與其來者可也。’” 明 胡應麟 《詩藪·遺逸下》:“蓋是時 姚興 都 關中 ,頗饒樂,寡兵爭,此歌必其時作。”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二章:“凡大同之世,全地大同,無國土之分,無種族之異,無兵爭之事。” 魯迅 《準風月談·四庫全書珍本》:“現在除兵爭、政爭等類之外,還有一種倘非閒人,就不大注意的影印《四庫全書》中的‘珍本’之爭。”
玉門
(1).宮闕,帝闕。《楚辭·劉向<九嘆·怨思>》:“背玉門以犇騖兮,蹇離尤而乾詬。” 王逸 註:“玉門,君門。”
(2).飾玉的門。《晏子春秋·諫下十八》:“及 夏 之衰也,其王 桀 背棄德行,為璿室玉門。”《淮南子·道應訓》:“ 文王 歸,乃為玉門,築 靈臺 ,相女童,擊鐘鼓,以待 紂 之失也。”
(3).山名。《楚辭·劉向<九嘆·遠遊>》:“回朕車俾西引兮,褰虹旗於 玉門 。” 王逸 註:“ 玉門 ,山名也。” 三國 魏 曹操 《陌上桑》詩:“駕虹霓,乘赤雲,登彼 九疑 歷 玉門 。”
(4).古關名。即 玉門關 。《漢書·西域傳序》:“﹝ 西域 ﹞東則接 漢 ,阸以 玉門 、 陽關 ,西則限以 蔥嶺 。” 南朝 宋 鮑照 《建除》詩:“成軍入 玉門 ,士女獻壺漿。” 宋 陸游 《枕上》詩:“荷鋤家圃知何憾,猶勝生求入 玉門 。” 明 吳騏 《塞下曲》:“四牡騑騑出 玉門 ,詔持繒帛賜 烏孫 。”參見“ 玉門關 ”。
(5).中醫謂處女的 * 口。《脈經·脈證》:“師曰:帶下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龍門,三曰玉門。已產屬胞門,未產屬龍門,未嫁女屬玉門。”
可憐
(1) 值得憐憫
露出一副可憐相
(2) 數量少或質量壞得不值一提
可憐的家產
當事
(1) 掌權
壞人當事,好人倒霉
(2) 跟某事有關聯
當事人
(3) 指當局或當事人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戰守
攻和守。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是故戰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晉 陸機 《辯亡論上》:“戰守之道,抑有前符,險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敗貿理,古今詭趣,何哉?” 宋 曾鞏 《請西北擇將東南益兵札子》:“故臣以謂西北之宜當擇將率,付之一州一路,任之以戰守之責。”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剿撫異同》:“現在 僧格林沁 兵威已壯,講求戰守,振刷精神,洋人頗知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