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雲協天塹

作者:鄧千江 朝代:宋代

望海潮·雲協天塹原文

雲協天塹,金湯地險,
名藩自古皋蘭。
營屯繡錯,山形米聚,
襟喉百二秦關。
鏖戰血猶殷。
見陣雲冷落,時有雕盤。
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
看看定遠西還。
有元戎閫令,上將齋壇。
區脫晝空,兜零夕舉,
甘泉又報平安。
吹笛虎牙閒。
且宴陪珠履,歌按雲鬟。
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蘭山。

詩詞問答

問:望海潮·雲協天塹的作者是誰?答:鄧千江
問:望海潮·雲協天塹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參考注釋

天塹

(1) 天然形成的隔斷交通的大壕溝

長江天塹

(2) 長江

金陵空壯觀,天塹淨波瀾。—— 李白《金陵》

(3) 錢塘江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柳永《望海潮》

(4) 黃河

天塹波光搖落日,太行山色照中原。—— 金· 李汾《汴梁雜詩》

金湯

“金城湯池”的略語

金湯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無遷。——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

固若金湯

地險

(1).大地險阻;地面險阻。《易·坎》:“《彖》曰: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 孔穎達 疏:“言地以山川丘陵而為險也。”《宋書·禮志三》:“地險俗殊,民望絶塞,以為分外,其日久矣。” 清 黃景仁 《鄧家墳寫望》詩:“方今萬里一,地險安足論!”

(2).指險要之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汾水》:“上戴山阜,下臨絶澗,俗謂之為‘ 魯般橋 ’,蓋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險也。” 唐 李商隱 《南朝》詩:“地險悠悠天險長, 金陵 王氣應瑤光。” 清 黃遵憲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沉文肅公祠》詩:“天驕橫肆地險失,坐令蚍蟻鹹無援。”

名藩

指地方重鎮。《晉書·王國寶傳》:“時 王恭 與 殷仲堪 並以才器,各居名藩。”《舊唐書·李德裕傳》:“受寄名藩,常憂曠職,孜孜夙夜,上報國恩。” 宋 梅堯臣 《葉大卿輓詞》之一:“舊族聲華遠,名藩治行存。” 清 李漁 《與丁太岩方伯書》:“老先生榮蒞名藩,身膺重寄,非惟保障 江 南,亦且屏翰四國。”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皋蘭

亦作“皐蘭”。1.澤邊的蘭草。《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以淹,皐蘭被徑兮斯路漸。”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清露被皐蘭,凝霜霑野草。” 晉 成公綏 《嘯賦》:“藉皐蘭之猗靡,蔭脩竹之蟬蜎。”

(2).山名。在今 甘肅省 蘭州市 南。《漢書·霍去病傳》:“轉戰六日,過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蘭 下。” 南朝 梁元帝 《鄭眾論》:“況復風生 稽落 ,日隱 龍堆 , 翰海 飛沙, 皋蘭 走雪。” 唐 沉佺期 《被試出塞》詩:“辛苦 皋蘭 北, 胡 霜損 漢 兵。”

(3).舊縣名。即今 甘肅省 蘭州市 。 漢 設 金城縣 , 明 為 蘭縣 , 清 改 皋蘭縣 。 清 姚鼐 《<停雲堂遺文>序》:“ 皋蘭 王誡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聰明才傑士也。”

營屯

(1).駐軍營寨;駐防軍。《資治通鑑·晉安帝義熙九年》:“於是 縱 諸營屯望風相次奔潰。” 宋 馬令 《南唐書·嗣主傳》:“妖賊 張遇賢 聚眾十餘萬陷 虔州 諸縣……命 洪州 營屯都虞候 嚴思禮 、通事舍人 邊鎬 討賊。”

(2).指屯田的兵士或農民。 陳衍 《元詩紀事·段明》:“ 大理 乃 唐 交綏之外國, 善闡 實 宋 斧畫之餘邦,地莫能酬中國之郡邑,民莫能列中國之營屯。”

(3).屯田。 宋 曾鞏 《李義內殿崇班制》:“虞度營屯之事,積纍歲月之勤。”《文獻通考·田賦七》:“ 長城 左右營屯,歲收稻粟數十萬石。”參見“ 營田 ”。

繡錯

色彩錯雜如繡。《魏書·地形志上》:“犬牙未足論,繡錯莫能比。”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馬退山茅亭記》:“蒼翠詭狀,綺綰繡錯。” 元 宋本 《大都雜詩》:“繡錯繁華遍九衢,《上林》詞賦 漢 西都 。” 清 趙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詩:“信哉繁麗推 維揚 ,肯讓他邦夸繡錯?”

山形

山的形態;山勢。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山形特秀,異於眾岳。”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隴東郡公侯莫陳君夫人竇氏墓志銘》:“山形起伏,既符白鶴之祥;地勢風煙,乃合青烏之氣。” 唐 許渾 《行次潼關題驛後軒》詩:“山形朝闕去,河勢抱關來。” 清 查慎行 《望岱》詩:“山形陡然來,其勢乃易量。”

襟喉

衣領和咽侯。比喻要害之地。 南朝 梁 劉孝綽 《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詩:“躡跨兼流采,襟喉邇封甸。”《醒世恆言·小水灣天狐貽書》:“那 揚州 , 隋 時謂之 江都 ,是 江 淮 要衝,南北襟喉之地,往來檣艣如麻。” 清 褚人穫 《堅瓠二集·苜蓿烽》:“ 胡蘆河 上狹下廣,洄波甚急,不可渡,上置 玉門關 ,即西域之襟喉也。”

百二

(1).以二敵百。一說百的一倍。後以喻山河險固之地。《史記·高祖本紀》:“ 秦 ,形勝之國,帶 河 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 司馬貞 索隱引 虞喜 曰:“言諸侯持戟百萬, 秦 地險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 秦 兵當二百萬也。” 晉 張載 《劍閣銘》:“ 秦 得百二,併吞諸侯。”《周書·賀蘭祥傳》:“固則神皋 西嶽 ,險則百二猶在。” 宋 王清惠 《滿江紅·題驛壁》詞:“龍虎散,風雲滅,千古恨,憑誰説!對山河百二,淚沾襟血。” 清 張尚瑗 《仙霞關》詩:“茲豈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

(2).猶言一百掛零。《晉書·王敦傳贊》:“弼成王度,光佐中興,卜世延百二之期,論都創三分之業,此功固不細也。” 唐 許渾 《汴河亭》詩:“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3).猶言百分之二。形容數量之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隱秀》:“凡文集勝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秦關

(1).指 秦 地關塞。 晉 張華 《蕭史曲》:“龍飛逸天路,鳳起出 秦 關。” 唐 李白 《登敬亭北二小山》詩:“迴鞭指 長安 ,西日落 秦 關。” 宋 陸游 《謝池春》詞:“煙波無際,望 秦 關何處。” 元 揭傒斯 《題李陵送蘇武圖》詩之一:“今朝送 漢 節,迢遞入 秦 關。” 清 劉大櫆 《吳萼千墓志銘》:“ 秦 關 蜀 棧, 粵 嶺海嶠,靡不游,游輒有以考其風土俗尚之異,與其山川人物之奇。” * 《攻克石門》詩:“盡殲全師收重鎮,不教胡馬返 秦 關。”

(2).指 關中 地區。 唐 盧綸 《長安春望》詩:“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 秦 關。”

鏖戰

激烈地戰鬥;竭力苦戰

引兵三千,與賊鏖戰。——《新唐書·王翃傳》

到了近代,又有多少人民的軍隊為了從封建地主階級手裡把土地奪回來,和帝國主義的軍隊、剝削者的軍隊在這上面鏖戰過。——秦牧《土地》

見陣

交戰,對陣。 宋 岳飛 《奏廣德捷狀》:“﹝臣﹞將帶所部人馬,邀擊 金 人,至 廣德軍 見陣,共斫到人頭一千二百一十六級。” 宋 岳飛 《支撥戰馬狀》:“﹝ 飛 ﹞與 曹成 下 王淵 賊馬見陣,約及數時,殺散 王淵 了當。”

冷落

(1) 冷清;不熱鬧

狹窄冷落的胡同

門前冷落鞍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宋· 柳永《雨霖鈴》

(2) 冷待

雕盤

刻繪花紋的盤子;精美的盤子。 南朝 梁 蕭統 《七契》:“瑤俎既已麗奇,雕盤復為美玩。” 唐 羊士諤 《州民有獻杏者瑰麗溢目因感花未幾聊以成詠》:“卻憶落花飄綺席,忽驚如實滿雕盤。” 元 柳貫 《送張明德使君赴南恩州》詩:“時取榔漿斟玉液,饒將桂蠹薦雕盤。”

樓頭

(1).樓上。 唐 王昌齡 《青樓曲》之一:“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 建章 。” 宋 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詞:“落日樓頭,斷鴻聲里, 江 南遊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辭》:“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處……樓頭觀者人如堵。”

(2). 宋 時對欺詐者的鄙稱。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委巷叢談五》:“言人虛偽不檢者曰樓頭。蓋 宋 時 何 家樓下多亡賴,以濫惡物欺人,其時有‘ 何 樓’之號。樓頭者,蓋 何 樓之惡魁也。”

曉月

拂曉的殘月。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陵王墓下作》詩:“曉月發 雲陽 ,落日次 朱方 。” 唐 李群玉 《自澧浦東遊江表》詩:“哀碪擣秋色,曉月啼寒螿。” 宋 柳永 《殢人嬌》詞:“曉月將沉,征驂已鞴。愁腸亂,又還分袂。” 曹禺 《原野》第三幕:“左半個天懸著半輪曉月,如同一張薄紙。”

依舊

依然像從前一樣

書房的陳設依舊未變

弓彎

(1).向後彎腰及地如弓形。 唐 沉亞之 《異夢錄》:“ 鳳 即起,從東廡下几上取綵牋,傳《春陽曲》。其詞曰:‘ 長安 少女踏春陽,何處春陽不斷腸。舞袖弓彎渾忘卻,羅衣空換九秋霜。’ 鳳 卒詩,請曰:‘何謂弓彎?’……美人乃起,整衣張袖,舞數拍,為弓彎狀以示 鳳 。”參見“ 弓腰 ”。

(2).指舊時婦女裹纏如弓形的腳。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弓彎纖小,腰支輕亞。”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 蒙古 某額駙嘗射得一狐,其後兩足著紅鞋,弓彎與女子無異。”

看看

(1) 查看,細看,檢查

士兵,讓我看看你的通行證

(2) 漸漸

看看腳酸腿軟

(3) 眼前,即將

看看又還秋暮

定遠

東漢 班超 立功西域,封 定遠侯 。後人稱為 班定遠 。 定遠 為其省稱。 北周 庾信 《擬詠懷》之三:“不言 班定遠 ,應為萬里侯。” 唐 杜審言 《送和西蕃使》詩:“寧獨錫和戎,更當封 定遠 。” 宋 司馬光 《塞上》詩之一:“未得 西羌 滅,終為 大漢 羞。慙非 班定遠 ,棄筆取封侯。” 清 李漁 《風箏誤·蠻徵》:“請纓繫虜,昔年曾有 終軍 ;投筆封侯,今日詎無 定遠 !”詳“ 定遠侯 ”。

元戎

主將

元戎十乘,以先啟行。——《詩·小雅·六月》

不是元戎令,誰敢亂爬蹅。——《西遊記》

閫令

軍令;將令。 金 鄧千江 《望海潮》詞:“看看 定遠 西還,有元戎閫令,上將齋壇。” 明 沉鯨 《雙珠記·並拜榮升》:“承差委,承差委。閫令傳恩旨,禁苑鶯遷,黃封褒美。”

上將

(1) 指地位高的將領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 宛、 洛。——《三國志·諸葛亮傳》

再撥一員上將,相助你去。——《三國演義》

(2) “軍銜”的一級。將官中的一級,低於大將,高於中將

齋壇

(1).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場所。 唐 李賀 《贈陳商》詩:“風雪直齋壇,墨經貫銅綬。”

(2).道土誦經禮神的場所。 唐 王昌齡 《題朱鍊師山房》詩:“叩齒焚香出世塵,齋壇鳴磬步虛人。”

區脫

匈奴 語。指 漢 時與 匈奴 連界的邊塞所立的土堡哨所。《漢書·蘇武傳》:“區脫捕得 雲中 生口。”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區脫,土室, 胡 兒所作以候 漢 者也。”一說指雙方都管轄不到的邊境地帶。 王先謙 補註引 沉欽韓 曰:“區脫猶俗之邊際, 匈奴 與 漢 連界,各謂之區脫”。後亦泛稱邊境哨所。 宋 張孝祥 《六州歌頭》詞:“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觚賸續編》卷一引 清 徐秉義 《聖武成功詩》之三:“負險營區脫,憑遐樹拂廬。”

兜零

亦作“ 兜鈴 ”。籠子。《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與 魏王 博,而北境傳舉烽” 裴駰 集解引 漢 文穎 曰:“作高木櫓,櫓上作桔橰,桔橰頭兜零,以薪置其中,謂之烽。”《後漢書·光武帝紀下》“修烽燧” 李賢 注引《廣雅》:“兜零,籠也。”今本《廣雅》作“篝笭”。 明 梵琦 《居庸關》詩:“渠答自今收戰馬,兜鈴無復置邊烽。”

甘泉

(1)

(2) 甜美的泉水

但願人間的一切血淚和汗點,同雨點一樣,化做甘泉

孔子曰:“為人下者乎?其猶土也?深抇( hú)掘

(3) 之而得甘泉焉。——《荀子·堯問》

(4) 亦指美好的水泉

濟南多甘泉,名聞者以十數

平安

(1)

(2) 沒有事故,沒有危險

平安無事

(3) 冒了險而未遭受損傷或損失的

經過艱難的歷程後平安到家

(4) 指心境平靜安定

心很平安

吹笛

晉 向秀 《思舊賦》序:“余與 嵇康 、 呂安 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遠而疎, 呂 心曠而放,其後各以事見法……余逝將西邁,經其舊廬,於時日薄 虞淵 ,寒冰悽然,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雲。”後因以“吹笛”為傷逝懷舊之典。 北周 庾信 《寄徐陵》詩:“莫待 山陽 路,空聞吹笛悲。” 清 錢謙益 《病榻消寒雜詠》之二二:“病樹枝顛天一握,為君吹笛上高樓。”

虎牙

向外凸出的犬牙

珠履

(1).珠飾之履。《史記·春申君列傳》:“ 春申君 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 唐 儲光羲 《同王維偶然作》詩之八:“賓客無多少,出入皆珠履。” 龔騫 《九秋詩》:“錦絲臥織雙珠履,赤麟片片生秋水。”

(2).指有謀略的門客。 唐 武元衡 《送裴戡行軍》詩:“珠履三千醉不歡,玉人猶苦夜冰寒。” 宋 陸游 《題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詩:“帳前犀甲羅十萬,幕下珠履逾三千。” 明 孫梅錫 《琴心記·王孫作醵》:“身老愛才華,座上皆珠履。”

雲鬟

(1).高聳的環形髮髻。 唐 李白 《久別離》詩:“至此腸斷彼心絶,雲鬟緑鬢罷梳結。” 元 楊暹 《劉行首》第四折:“脫紅裙,著布衣,改雲鬟為丫髻。”

(2).泛指烏黑秀美的頭髮。 清 鄭燮 《賀新郎·贈王一姐》詞:“竹馬相過日,還記汝、雲鬟覆頸,胭脂點額。”

(3).借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宋 晁補之 《綠頭鴨·韓師朴相公會上觀佳妓輕盈彈琵琶》詞:“算從來、司空慣,斷腸初對雲鬟。” 明 無名氏 《贈書記·男妝避選》:“拚將身命赴黃泉,強如宮禁鎖雲鬟。”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悔嫁》:“都祇説,屬鬚眉,終較勝雲鬟素麵。”

英靈

烈士的靈魂;受崇敬的人去世後的靈魂。也說“英魂”

毅魄

猶英靈。語出《楚辭·九歌·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清 黃景仁 《東阿項羽墓》詩:“昔奠絮酒 烏江 頭,知君毅魄羞江流。” 清 丘逢甲 《夏夜追話舊事》詩:“如聞 鹿耳 鯤身 畔,毅魄三更哭義旗。” 郭沫若 《由葛錄亞想到夏完淳》:“束髮從軍,死為毅魄。”

賀蘭山

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的山,南北長220千米,東西寬20—40千米,海拔2000—3000米,主峰3556米,是中國內外流域分界山脈之一

詩文賞析

【注釋】:
鄧千江,金代詞人,初不知名。後在金初張太慰鎮西邊時,有一士人鄧千江者,獻一樂章《望海潮》云云,太尉贈以白金百星 ,其人猶不愜意而去。(據劉祁《歸潛志》)遂一舉成名 ,奠定其在金詞壇中的地位。
全詞歌頌戌邊將帥的英雄業績和以苦為樂的樂觀主義精神,詞句豪邁雄渾 ,有氣慨。開首“ 雲雷天塹”三句,顯示邊塞的雄偉。詞以蘭州古城險固處落筆,“雲雷天塹,金湯地險”,憑藉水氣如雲,水勢如雷的黃河天塹,再加之金城湯池的古城,一句藩古城更顯穩固 。“勞屯繡錯”三句 ,“繡錯”出自《戰國策·秦策》“秦韓之地 ,形相錯如繡。”“米聚”出於《東觀漢記》中馬援勸光武伐隗囂 ,“聚米為山川地勢,上曰,虜在吾目中矣。” “百二秦關”語見《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 ,帶山河之險,懸隔千里,持戟百萬 ,秦得百二焉。”三個典故形象地描繪邊疆戰場的場面,並表達邊疆戰士守衛雄關的自豪感情。“鏖戰血猶殷”以下五句 ,描寫激戰後的戰場蕭殺的揚面,但詞人巧辟蹊徑,不寫兩軍對峙的正面交鋒,而是渲染戰後特有的氣氛 。“鏖戰血猶殷”戰守之慘烈歷歷在目,可以想見,戰後沙場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更可見到的是戰場煙雲慘滲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盤旋,貪饞地注視遍地屍骨。而“樓頭曉月”雖異常明亮,但它那彎彎的如玉弓般地形狀提醒著人們雖鏖戰已結束,邊塞已寂靜,而敵人的進攻時刻會打響。這五句寫大動盪後的靜景,但靜中有動,表現邊關的戰爭狀態。
下片讚頌守邊將帥的功績 。“看看”二句,詞語平常而氣勢不同 。“定遠西還”中的定遠指東漢定遠候班超出使西域。既歌頌定遠候的功績又暗贊張太尉守邊的功績。“有元戎”兩句,引用兩個典故。“元戎閫命”,《史記》載馮唐在漢文帝前替雲中守魏尚辯解時說 ,古代帝王委將軍以重任 ,將行,“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閫指門坎,意指份內份外 。“上將齋壇”也出於《史記》,曰:蕭何薦韓信於劉幫,須拜為大將,言:“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用此二典故,一則說明邊疆將帥責任之重,二則以魏尚和韓信力贊張太尉超群絕倫的將帥之才 。“這脫晝空”三句。“區脫”匈奴語,指邊疆哨所 ,此指西夏營壘。“兜零”,代指烽火。這三句以具體的邊疆平安無事的場事 ,稱述張太尉守城敵不敢侵的功績。“吹笛”三句,“吹笛”用杜牧 “成樓吹笛虎牙閒“詩句形容將士的悠閒自得的場面 。羌笛悠悠,歌舞昇平,觥籌交錯間顯出邊疆的安寧 。“招取英靈”二句,歡快安寧的場面不由使人想起為守衛邊陲血灑疆場的戰士,於是以祭奠烈士英靈,讚頌烈士的豐功偉績,又寄託無限哀惡,並流露出將士們的千古英名將永遠與賀蘭山同存的樂觀精神作為詞的結尾。
全詞讀後 ,豪氣極生 。寫景物讚嘆了軍營的雄偉,軍旅的豪壯;寫戰場,不見刀光劍影,但見戰後英姿 ;寫將帥 ,不言將帥英豪,而言可比魏韓;寫激情 ,雖有舉杯同慶 ,又有凜然豪情。全詞一氣貫通,錚錚有力,更顯雄豪風格。明人楊慎道:“金人樂府,稱鄧千江《塵海潮》為第一。”(《詞品》)元人陶宗儀也嘆道:“鄧千江《望海潮》,可與蘇子瞻《百字令》、辛幼安《摸魚兒》相頡。”(《輟耕錄》)

詩詞推薦

望海潮·雲協天塹原文_望海潮·雲協天塹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