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劍台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掛劍台原文

柯邑遙經掛劍台,延陵高義儼如哉。

使還上國心無倍,應是請觀周樂回。

詩詞問答

問:掛劍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掛劍台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掛劍台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二

參考注釋

掛劍

《史記·吳太伯世家》載: 春秋 時, 吳王 壽夢 少子 季札 封於 延陵 ,號 延陵季子 。他出使路過 徐國 , 徐國 國君很愛他的劍。 季札 已心許,準備回來時再送給他。等到回來時, 徐 君已死, 季札 就把劍掛在 徐 君墓上,表示不能因 徐 君已死而違背自己許劍的心愿。後以“掛劍”為懷念亡友或對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諱稱朋友逝世。 唐 王維 《哭祖六自虛》詩:“不期先掛劍,長恐後著鞭。” 明 張煌言 《祭定西侯張侯服文》:“徒深掛劍之懷,每阻炙雞之願。” 蘇曼殊 《答蕭公書》:“今托 穆弟 奉去《飲馬荒城圖》一幅,敬乞足下為焚化於 趙公 伯先 墓前,蓋同客 秣陵 時許 趙公 者,亦昔人掛劍之意。”

延陵

(1).古邑名。 春秋 吳 邑,公子 季札 因讓國避居(一說受封)於此。故址在今 江蘇 常州市 。《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去之 延陵 ,終身不入 吳 國。” 何休 註:“ 延陵 , 吳 下邑。”《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封於 延陵 。”

(2).借指 季札 。 漢 王粲 《贈文叔良》詩:“ 延陵 有作, 僑 肸 是與。” 宋 范仲淹 《吳岩寺》詩:“唯有 延陵 逃遁去,清名高節老乾坤。” 清 李漁 《憐香伴·狂喜》:“你雖是 王莽 虛謙,我當做 延陵 真讓。”參見“ 延陵季子 ”。

(3). 漢成帝 陵。《漢書·成帝紀》:“﹝ 綏和 二年﹞四月己卯,葬 延陵 。”

(4).指 漢成帝 。《漢書·元後傳》:“行道之人為之隕涕,況於陛下,時登高遠望,獨不慙於 延陵 乎!”

(5).複姓。 南朝 宋 有 延陵蓋 。見《宋書·謝晦傳》。

高義

指高尚的品德或崇高的正義感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儼如

(1).端莊貌。《新唐書·郭元振傳》:“自朝還,對親欣欣,退就室,儼如也。”

(2).宛如,好象。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民有積粟,野無餓殍,鷄犬牛羊散被草野,富庶充實,儼如承平之世。” 清 李天馥 《<溉堂詩集>序》:“鬚眉畢白,儼如 商洛 之就聘者。” 郭沫若 《蘇聯紀行》:“彼此本不相識,但國外相逢儼如舊友。”

上國

(1).指國都以西的地區。《左傳·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 杜預 註:“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

(2). 春秋 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吳子 ﹞使 延州來 季子 聘於上國,遂聘於 晉 ,以觀諸侯。”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 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韋昭 註:“上國,中國也。” 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3).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後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註:“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惟 布達拉 一區,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華夏 ,故 吐番贊普 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4).指京師。 南朝 梁 江淹 《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 金陵 之蕙枝。”《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 註:“時藩鎮竊據,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紅樓夢》第四回:“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會,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新支,--其實只為遊覽上國風光之意。”

應是

(1).料想是;應當是。 唐 李白 《清平樂》詞:“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宋 蘇軾 《卜運算元·感舊》詞:“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明 劉基 《題宋子章效米元暉山水圖》詩:“應是前後身,神會造化跡。”《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據此一説,自然應是父親更重。”

(2).凡是,所有。

周樂

指 周 室的樂舞。《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請觀於 周 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 楊伯峻 註:“ 魯 受 周 室 虞 、 夏 、 商 、 周 四代之樂舞,故 季札 請觀之。”後亦指仿 周 樂所制之廟堂樂章。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國朝雅樂,即 王朴 所製 周 樂。”

詩詞推薦

  • 無夢

    釋廣聞宋代〕為人徹困有誰知,眨得眼來話已遲。滿地如今正鬧在,聽渠寐語住何時。
  • 寄朝宗二首

    吳芾宋代〕湖水春來拍岸平,山光幻出小蓬瀛。幽深未許凡人到,只待君來共落成。
  • 回文體二首

    胡仲弓宋代〕灣前過渡小舟虛,好景妝成天畫圖。山列翠屏開戶牖,麥翻黃浪滾田圩。閒鷗樂處晴波細,暮鳥歸邊殘日晡。攀柳
  • 贈汲郡太守詩

    陸雲魏晉〕我有好爵。既成爾服。入贊崇華。遂登帷幄。時文聖宰。天祚方谷。朔風徽止。鴻漸雲岳。
    掛劍台原文_掛劍台的賞析_古詩文
  • 上元鐙詞·其五

    乾隆清代〕萬爆雷喧閃火電,象成噬嗑合而章。銅壺玉漏有常度,誰得謂之催莫忙。
  • 游泰山靈岩寺

    滕涉宋代〕山半舊招提,捫蘿躡石梯。佳名標四絕,勝境出三齊。殿古煙霞窟,庭深檜柏蹊。岳靈分地界,雲險接天倪。香篆
  • 橘枝詞三首記永嘉風土

    葉適宋代〕琥珀銀紅未是醇,私酤官賣各生春。只消一盞能和氣,切莫多杯自害身。
  • 仲秋苦熱半格一首

    蘇籀宋代〕老火薪烝鼎灶然,柔金低伏聽燔煎。虛窗疊巘攢三崿,冷枕清飈直萬錢。俛仰生涯恃林井,包纏冠紱哂毹氈。朝蠅
  • 熱河啟蹕幸木蘭之作

    乾隆清代〕數日山莊慶典循,木蘭時屆鹿甡甡。櫜鞬早候一千騎,村落都看三百囷。向北添衣涼益峭,自西馳牘喜猶頻。今年
  • 訴衷情(商調)

    周邦彥宋代〕堤前亭午未融霜。風緊雁無行。重尋舊日岐路,茸帽北游裝。期信杳,別離長。遠情傷。風翻酒幔,寒凝茶煙,又
    掛劍台原文_掛劍台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運司園亭雪峰樓

    孫甫宋代〕金穀計浩穰,山水志契闊。晴空倚危樓,快對西山雪。胸中浩氣充,物外囂塵絕。無事坐清吟,遠岫窗中列。
  • 夢使高麗到東海口占

    劉宰宋代〕夢魂飛到碧霄東,日出扶桑萬丈紅。窗戶曈曚開曉色,園林淡盪已春風。時平正使車書混,天遠那能玉帛通。萬事
  • 寄懷金天石

    吳騏明代〕旬日陪吟嘯,雄才爾不凡。風雷生動盪,渾沌剖機緘。鵰鶚為旗幟,蛟龍受轡銜。清思三峽永,奇句一峰巉。照乘
  • 滅跡

    釋文珦宋代〕滅跡岩岫間,居然養真素。夕餐籬菊英,朝飲木蘭露。玄衢諒堪涉,時榮焉足慕。萬古功名人,累累但丘墓。
  • 從軍行·其八

    乾隆清代〕戍兒約計看刀環,對鏡新驚發半斑。不是親擒生頡利,何顏復進玉門關。
  • 奉和御製煙

    徐鉉唐代〕春晴織靄映斜陽,幕幕偏能覆水鄉。濃似慶雲同馥郁,簿如輕素自飛揚。堤橫新柳真成畫,樓對遙山正好望。誰見
  • 聽歌

    李涉唐代〕颯颯先飛樑上塵,朱唇不動翠眉顰。願得春風吹更遠,直教愁殺滿城人。
    掛劍台原文_掛劍台的賞析_古詩文
  • 送臧子與子儀之楚州告免解二首

    陳造宋代〕二臧如靜女,不受朱粉加。尹姬望邢娥,宜著帝者家。向來揚蛾眉,眾喙怒以呀。指玉謝堅潔,擘肌起疵瑕。去汝
  • 至榕溪閣覽黃

    曾豐宋代〕元年留桂嶺,六月至榕溪。水木清相{左氵右砉},風煙暝欲淒。精廬千古蹟,樂石兩公題。造物生賢意,寧圖到
  • 題唐棣霜浦歸漁

    乾隆清代〕罾罩笭箵負一肩,呼朋沙岸捕魚旋。太湖設遇天隨子,問在詩中第幾篇。
掛劍台原文_掛劍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