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原文
聞道降王入,經時尚濟西。
徘徊為怪鳥,進退類藩羝。
鐵券功何在,金床夢已迷。
回頭郿塢遠,不必怨然臍。
詩詞問答
問:聞道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聞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聞道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齊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八
參考注釋
聞道
(1).領會某種道理。《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唐 韓愈 《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明 李贄 《卓吾論略》:“吾父子儻亦聞道於此,雖萬里可也。”
(2).聽說。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聞道 長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二折:“豈不聞道是哀哀父母劬勞。” 李木庵 《東山吟》:“聞道時危黨錮急,傷心不許問家國。”
時尚
當時的風尚;一時的習尚
仿照當時宮廷婦女服裝的樣式和時尚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怪鳥
(1).奇異的鳥。《山海經·南山經》:“又東四百里,至於 旄山 之尾,其南有谷曰 育遺 ,多怪鳥,凱風自是出。” 唐 韓愈 《永貞行》:“怪鳥鳴喚令人憎,蠱蟲羣飛夜撲燈。” 清 錢謙益 《西湖雜感》詩之四:“雙淚何辭濕階墄,羅平怪鳥正紛紜。”
(2).指鵩鳥。比喻不祥之人。語本 漢 賈誼 《鵩鳥賦》序:“ 誼 為 長沙王 傅,三年,有鵩鳥飛入 誼 舍,止於坐隅。鵩似鴞,不祥鳥也。”《晉書·孫盛傳》:“ 盛 與 溫 牋,而辭旨放蕩,稱州遣從事觀採風聲,進無威鳳來儀之美,退無鷹鸇搏擊之用,徘徊 湘 川 ,將為怪鳥。”
進退
(1) 前進和後退
進退不由。——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進退無顏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進退坐作之方。——宋· 蘇軾《教戰守》
進退維谷
(2) ∶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指言行適度
不知進退
藩羝
比喻進退兩難,陷於窘境。語本《易·大壯》:“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 宋 梅堯臣 《晚歸聞李殿丞訪別言已屢來不遇》詩:“囊罄厭外役,進退類藩羝。”
鐵券
(1).即鐵契。《東觀漢記·桓帝紀》:“﹝ 延熹 ﹞八年,妖賊 蓋登 稱太皇帝,有璧二十,珪五,鐵券十一。後伏誅。”《舊唐書·良吏傳下·楊元琰》:“及事成,加雲麾將軍,封 弘農郡公 ,食實封五百戶,仍賜鐵券,恕十死。”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錢武肅鐵券》:“吾鄉 錢叔琛 氏 贇 ,乃 武肅王 之諸孫也……嘗出示所藏鐵券,形宛如瓦,高尺餘,闊二尺許,券詞黃金商嵌。” 清 朱彝尊 《謁劉文成公祠》詩:“黃金遺像蝕,鐵券幾人傳。” 清 凌揚藻 《蠡勺編·鐵券》:“ 台州 民 錢允一 ,有家藏 吳越王 鏐 唐 賜鐵券。 洪武 初, 太祖 欲封功臣,遣使取其式而損益之。其制如瓦,第為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廣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歷履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功臣,右藏內府。有故,則合之以取信。”參見“ 鐵契 ”。
(2).借指擁有鐵券的王侯貴族。 清 李漁 《蜃中樓·寄書》:“到今朝藿食伴腥膻,果然是不棄糟糠當年的鐵券。”
何在
在哪裡
公理何在?
金床
(1).尊者所坐的交椅。《南史·西域傳·滑國》:“無城郭,氈屋為居,東向開戶。其王坐金牀,隨太歲轉,與妻並坐接客。”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年七歲坐 大明汗 之金牀,統南方八十萬 漢 人。”
(2).華美的床。《初學記》卷二引 唐 盧照鄰 《秋霖賦》:“若夫繡轂銀鞍,金床玉盤,坐臥珠璧,左右羅紈。”
回頭
(1) 把頭轉向後方
(2) 悔悟;改邪歸正
及早回頭
(3) 少等一會兒;過一段時間以後
回頭再談
回頭見
郿塢
東漢 初平 三年, 董卓 築塢於 郿 ,高厚七丈,與 長安 城相埒,號曰 萬歲塢 ,世稱“郿塢”。塢中廣聚珍寶,積穀為三十年儲。自云:“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終老。”後 卓 敗,塢毀(故址在今 陝西省 眉縣 東北)。見《後漢書·董卓傳》。後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財享樂終老之所。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老苗》:“築營 德勝堰 ,周圍三四里,子女玉帛皆在焉,且以為 郿塢 之計。”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嚴嵩》:“ 郿塢 久營,兔窟多術,安能根連株拔,風翦霆滅。” 清 倪瑞璿 《閱<明史·馬士英傳>》詩:“金墉舊險崇朝棄, 郿塢 多藏一炬焚。”
不必
無須,不一定,沒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唐·韓愈《師說》
然臍
《後漢書·董卓傳》:“ 呂布 斬 董卓 ,屍之於市。天時始熱, 卓 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屍吏然火置 卓 臍中,光明達曙。”後以“然臍”為奸佞可悲下場的典實。 唐 杜甫 《鄭駙馬池台喜遇鄭廣文同飲》詩:“然臍 郿塢 敗,握節 漢 臣回。” 宋 王安石 《和王樂道<烘虱>》:“然臍 郿塢 患溢世,焚寳 鹿臺 身易貨。” 清 宋琬 《詔獄行》:“神奸脫距競葅醢,亦有然臍當路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