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龍馭巡南詔,蒼梧罷六軍。
園陵藏日月,海國失風雲。
玉殿傷禾黍,春郊散馬群。
百蠻諸父老,哀痛為斯文。
詩詞問答
問:《大雲山(在蒼梧縣南十里,興陵在焉)·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岑徵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文韻
2. 在蒼梧縣南十里,興陵在焉
參考注釋
龍馭
亦作“ 龍御 ”。1.《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爰上 羲和 ,爰息六螭,是謂懸車。”註:“日乘車,駕以六龍, 羲和 御之。日至此而薄於 虞泉 , 羲和 至此而廻。六螭,即六龍也。”後因以“龍馭”指太陽。《藝文類聚》卷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謝賜歷表》:“竊以龍馭不爽,靡見侵薄,鳳職是司,曾無昃眺。” 南朝 陳 張正見 《輕薄篇》:“莫嫌龍馭晚,扶桑復浴鴉。”
(2).指天子車駕。 唐 白居易 《長恨歌》:“天地旋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3).借指皇帝。 前蜀 韋莊 《喻東軍》詩:“四年龍馭守 峨嵋 ,鐵馬西來步步遲。”
(4).謂君臨天下。 唐 錢起 《觀法駕自鳳翔回》詩:“聖情蘇品物,龍御闢雲雷。”一本作“ 龍馭 ”。
(5).婉詞。謂帝王去世。《明史·方從哲傳》:“以藥嘗試,先帝龍馭即上昇。”參見“ 龍馭上賓 ”。
南詔
古國名。建於盛 唐 時,是以 烏蠻 為主體,包括 白蠻 等族建立的奴隸制政權,受 唐 冊封,歷十三王, 唐 末為貴族 鄭買嗣 所滅。盛時轄有今 雲南 全部、 四川 南部、 貴州 西部等地。《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 蒙舍詔 在諸部南,故稱 南詔 。” 唐 白居易 《紅藤杖》詩:“ 南詔 紅藤杖, 西江 白首人。” 清 趙翼 《龍尾關》詩:“緬維 天寶 年, 南詔 早自大。”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 南詔 是以 烏蠻 蒙 姓為國王, 白蠻 大姓為輔佐,集合境內各族(包括漢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國家。”
六軍
(1).天子所統領的軍隊。《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左傳·襄公十四年》:“ 周 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後因以為國家軍隊的統稱。《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 河 北平,則六軍盛而天下震。” 宋 范成大 《州橋》詩:“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廻。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清 黃遵憲 《七月二十一日外國聯軍入犯京師》詩:“莫問空拳敺市戰,餘聞扈蹕六軍驚。”
(2). 晉 世稱領軍、護軍、左右二衛、驍騎、游擊為“六軍”。《南齊書·百官志》:“領軍將軍、中領軍。護軍將軍、中護軍……左右二衞將軍。驍騎將軍。游擊將軍。 晉 世以來,謂領護至驍、游為六軍。”
(3).指 唐 之禁軍六軍。《新唐書·百官志四上》:“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號六軍。”按,《舊唐書·職官志三》說六軍,與此不同。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新舊唐書十三》:“六軍,據《新志》以龍武、神武、神策各左右當之,而《舊志》説六軍則數左右羽林,而不數左右神策。《通典》説六軍與《舊志》同……要之,六軍之名乃取舊制書之,至中、晚 唐 神策軍權最重,故《新志》以後定者言之歟,今未能詳考。”
園陵
帝王的墓地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海國
(1).近海地域。 唐 張籍 《送南遷客》詩:“海國戰騎象,蠻州市用銀。” 宋 蘇軾 《新年》詩之三:“海國空自煖,春山無限清。” 清 何紹基 《滬上雜書》詩:“愁風悶雨人無寐,海國平分鬼氣多。”
(2).臨海之國或海外之國。 明 何景明 《送宗魯使安南》詩:“日月天門逈,星辰海國遙。” 清 卓爾堪 《題劉松年海島圖》:“ 中華 百貨資百蠻,海國紛紛估客船。” 清 魏源 《寰海後》詩之九:“鶴盡羽書風盡檄,兒談海國婢談兵。”
失風
出問題;出麻煩
上次失風使我們廠損失嚴重
玉殿
(1).宮殿的美稱。 三國 魏 曹植 《當車以駕行》詩:“歡坐玉殿,會諸貴客。” 南朝 梁簡文帝 《有所思》詩:“寂寞錦筵靜,玲瓏玉殿虛。” 宋 楊萬里 《擬歸院柳邊迷》詩:“玉殿朝初退,金門馬不嘶。” 明 貝瓊 《經故內》詩:“山中玉殿盡蒼苔,天子蒙塵豈復回。”
(2).借指朝廷,天子。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詞:“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
(3).指傳說中天界神仙的宮殿。 南朝 宋 謝莊 《送神歌》:“神之車,歸清都。琁庭寂,玉殿虛。”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如玉殿 嫦娥 ,微現蟾宮素影。”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且慢自叫閶闔,輕乾玉殿。”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馬群
指一群同族野馬,包括一匹公馬、幾匹母馬和一些幼駒
百蠻
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後也泛稱其他少數民族。《詩·大雅·韓奕》:“以先祖受命,因時百 蠻 。” 毛 傳:“因時百 蠻 ,長是 蠻 服之百國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方外內鄉,百 蠻 賓服,殊俗慕義,八州懷德。”《舊唐書·辛替否傳》:“千里萬里,貢賦於郊;九夷百 蠻 ,歸款於闕。” 元 湯式 《賞花時·送人回鎮淮安》曲:“鐵瓮金墉壯九關,銅柱樓船控百 蠻 , 江 漢 靜波瀾。” 清 陳玉樹 《乙未夏擬李義山重有感》詩:“ 越 甲鳴君情共憤,百 蠻 終獻吉光裘。”
諸父
(1).古代天子對同姓諸侯、諸侯對同姓大夫,皆尊稱為“父”,多數就稱為“諸父”。《詩·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諸父。”《管子·四稱》:“獠獵畢弋,暴遇諸父,馳騁無度,戲樂笑語。”
(2).指伯父和叔父。《莊子·列禦寇》:“如而夫者,一命而呂鉅,再命而於車上儛,三命而名諸父,孰協 唐 許 也。” 成玄英 疏:“諸父,伯叔也。”《漢書·王莽傳上》:“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彊而早世。” 宋 周紫芝 《竹坡詩話》:“ 李京兆 諸父中,有一人嘗為 博 守者,不得其名,其人極廉介。”
哀痛
哀傷;悲痛。《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哀痛未盡,思慕未忘。” 唐 杜甫 《杜鵑行》:“其聲哀痛口流血,所訴何事常區區。”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上:“哀痛之音,不堪卒讀。”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也同情憐惜著 愫姨 嚶嚶隱泣時發自衷心的哀痛。”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