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東皇太一原文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詩詞問答
問:九歌·東皇太一的作者是誰?答:屈原
問:九歌·東皇太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九歌·東皇太一是什麼體裁?答:楚辭
問:屈原的名句有哪些?答:屈原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時光,恭恭敬敬娛樂天神東皇。
手撫著鑲玉的長劍劍柄,身上的佩玉和鳴響叮噹。
精美的瑤席玉瑱壓四方,擺設好祭品鮮花散芳香。
蕙草包祭肉蘭葉做襯墊,獻上桂椒釀製的美酒漿。
舉鼓槌敲得鼓聲咚咚響,疏節奏緩拍節聲調安詳,又吹竽又鼓瑟放聲歌唱。
巫女舞姿 * 裝更漂亮,芬芳的香氣溢滿大廳堂。
宮商角徵羽五音齊合奏,衷心祝神君快樂又健康。
韻譯
吉祥日子好時辰,恭敬肅穆娛上皇。
手撫長劍玉為環,佩玉鏗鏘聲清亮。
華貴坐席玉鎮邊,滿把香花吐芬芳。
蕙草裹肉蘭為墊,祭奠美酒飄桂香。
高舉鼓槌把鼓敲,節拍疏緩歌聲響,
竽瑟齊奏樂音強。
群巫嬌舞服飾美,香氣四溢香滿堂。
眾音齊會響四方,上皇歡欣樂安康。
注釋
①吉日:吉祥的日子。辰良:即良辰。
②穆:恭敬肅穆。愉:同“娛”,此處指娛神,使神靈愉快、歡樂。上皇:即東皇太一。
③珥指劍柄上端像兩耳突出的飾品。
④璆(qiu2求):形容玉石相懸擊的樣子。鏘:象聲詞,此處指佩玉相碰撞而發出的聲響。
⑤瑤席:珍貴華美的席墊。瑤,美玉。玉瑱(zhen4鎮):同“鎮”,用玉做的壓席器物。
⑥盍(he2合):同“合”,聚集在一起。瓊芳:指赤玉般美麗的花朵。瓊,赤色玉。
⑦蕙:香草名,蘭科植物。餚蒸:大塊的肉。藉:墊底用的東西。
⑧椒漿: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美酒。
⑨枹(fu2伏):鼓槌。拊(fu4附):敲擊。
⑩安歌:歌聲徐緩安詳。
⑾陳:此處指樂器聲大作。浩倡:倡同“唱”;浩倡指大聲唱,氣勢浩蕩。
⑿靈:楚人稱神、巫為靈,這裡指以歌舞娛神的群巫。偃蹇:指舞姿優美的樣子。姣服:美麗的服飾。
⒀芳菲菲:香氣濃郁的樣子。
⒁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種音調。繁會:眾音匯成一片,指齊奏。
⒂君:此處指東皇太一。
詩文賞析
【簡析】:
《星經》記載:“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
《莊子·天地篇》云:“主之以太一”,成玄英註:“太者,廣大之名。一以不二為稱,言大道曠盪,無不制圍,囊括萬有,通而為一,故謂之太一也。”王逸註:“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
《漢書·郊祀志》曰:“天神貴者太一。”“皇”是最尊貴的神的通稱,“太一”在楚人中是東方最尊貴的天帝之神。
【賞析】
作為《九歌》的開首篇,《東皇太一》在全詩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與意義。雖然自東漢王逸以來,歷代注家對東皇太一是天神的說法,並無歧異之見,然而它究竟是什麼神,卻諸說不一。《文選》唐五臣注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認為東皇太一是東帝;洪興祖《楚辭補註》與朱熹《楚辭集注》皆承襲其說,何焯《義門讀書記》與馬其昶《屈賦微》則認為是戰神;聞一多又以為是伏羲;還有以為太乙、齊國上帝的,不一而足。
其實,“太一”在屈原時代並不是神,它在“東皇太一”中不可能充當神的稱謂;而“東皇”,由於先秦時代的東——春對應等關係,表明了它乃是春神的指稱。在沒有更確鑿材料發現之前,“東皇太一”應是春神的說法可以成立。至於“太一”,在這裡的含義是始而又始,象徵起始與開端。
詩一開首,先交待祭祀的時日——因是祭春神,故時日當在春天。選擇春日的吉良時辰,人們準備恭恭敬敬地祭祀上皇——春神——東皇太一,讓其愉悅地降臨人世,給人間帶來萬物復甦、生命繁衍、生機勃發的新氣象。主持祭祀的主祭者撫摸長劍上的玉珥,整飭好服飾,恭候春神降臨。開頭四句,簡潔而又明了地寫出了祭祀的時間與祭祀者們對春神的恭敬與虔誠。
繼而描述了祭祀所必備的祭品:瑤席,玉瑱,歡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肴美酒。這一切,配合著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訴人們,春神將要降臨了。整個祭祀氣氛開始進入高潮。
末尾四句,是全詩的尾聲,也是祭祀的高潮——春神於此時降臨了。“偃蹇兮姣服”——是春神美妙動人的舞姿與外表,“芳菲菲兮滿堂”——是春神帶來的春的氣息與氛圍。歡迎祈盼的人們於是鐘鼓齊奏、笙簫齊鳴,使歡樂氣氛達到最高潮。末句“君欣欣兮樂康”,既是春神安康欣喜神態的直接描繪,也是祭祀的人們對春神降臨所表露的欣喜心態。
全詩篇幅雖短,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氣氛熱烈,給人一種既莊重又歡快的感覺,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春神的敬重、歡迎與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賜福人間,給人類的生命繁衍、農作物生長帶來福音。
屈原以不同於《九歌》它篇的寫法,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生動展現了祭神的整個過程和場面,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徐志嘯)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不韋《呂氏春秋·覽·慎大覽》
- 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二》
-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黃庭堅《寄黃幾復》
- 春水別來應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李覯《秋晚悲懷》
- 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荀子《荀子·正名》
-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
- 勤苦守恆業,始有數月糧。
- 黯與山僧別,低頭禮白雲。
- 草草興亡休問,功名淚、欲盈掬。黃機《霜天曉角·儀真江上夜泊》
- 傷心故人去後,冷落新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