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名醫凌漢章還苕·其二

作者:朱志 朝代:明代

送名醫凌漢章還苕·其二原文

術傳盧扁字鐘王,底事來游便趣裝。

熟路也知車載穩,清時何用劍生鋩。

雞鳴函谷三更月,楓落吳江兩岸霜。

歸到苕溪尋舊侶,畫船詩酒水雲鄉。

詩詞問答

問:送名醫凌漢章還苕·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朱志
問:送名醫凌漢章還苕·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名醫凌漢章還苕·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盧扁

即古代名醫 扁鵲 。因家於 盧國 ,故又名“盧扁”。 宋 辛棄疾 《六州歌頭》詞:“口不能言臆對,雖 盧扁 藥石難除。”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我這病 盧扁 也醫不得。”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醫者聞之曰:‘是形神已離,雖 盧扁 莫措矣。’” 清 方文 《麻城贈枯木大師四十八韻》:“末俗有通病, 盧扁 難以痊。”參見“ 盧醫 ”。

鐘王

三國 魏 書法家 鍾繇 和 晉 書法家 王羲之 的並稱。《晉書·王羲之傳論》:“ 伯英 臨池之妙,無復餘蹤; 師宜 懸帳之奇,罕有遺跡。逮乎 鍾 王 以降,略可言焉。”《周書·趙文深傳》:“ 文深 雅有 鍾 王 之則,筆勢可觀。” 唐 皎然 《張伯英草書歌》:“先賢草律 * 狂,風雲陣發愁 鍾 王 。” 宋 歐陽修 《試筆·李邕書》:“因見 邕 書,追求 鍾 王 以來字法,皆可以通。” 清 吳偉業 《項黃中家觀萬歲通天法帖》詩:“近代丹青推 董 巨 ,名家毫素重 鍾 王 。”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趣裝

速整行裝。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詞:“趣裝入覲,行矣歸去作鹽梅。” 明 宋濂 《亡友陳宅之墓銘》:“庚子之夏,朝廷遣使者來召 濂 ,趣裝上 南京 ,擢為王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嬌娜》:“生入城,勾當數日,遂連夜趣裝。”

熟路

常來往而熟悉的道路

熟門熟路

車載

用車載運。《三國志·魏志·華佗傳》:“ 佗 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

清時

清平之時;太平盛世。《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勤宣令德,策名清時。” 張銑 註:“清時,謂清平之時。” 三國 魏 曹操 《清時令》:“今清時,但當盡忠於國,效力王事。” 唐 岑參 《虢中酬陝西甄判官贈》詩:“微才棄散地,拙宦慙清時。”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清時低賃 伯通 廡,殘年高枕 瞿曇 書。”

何用

(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孔穎達 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絶之也。”

(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 齊侯 與? 齊侯 也。何用見其是 齊侯 也?” 漢 王充 《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 文舉 舍我死,吾何用生為?” 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鑑·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雲……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雞鳴

(1).雞叫。常指天明之前。《詩·鄭風·風雨》:“風雨淒淒,雞鳴喈喈。” 南朝 宋 鮑照 《行藥至城東橋》詩:“雞鳴關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顧炎武 《燕中贈錢編修秉鐙》詩:“ 燕 市雞鳴動客輪,九門馳道足黃塵。” 魯迅 《秋夜有感》詩:“中夜雞鳴風雨集,起然菸捲覺新涼。”

(2).《世說新語·賞譽》“ 劉琨 稱 祖車騎 為朗詣”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逖 ( 祖逖 )與司空 劉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與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綢繆,共被而寢。中夜聞雞鳴,俱起,曰:‘此非惡聲也。’每語世事,則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共起,吾與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見《晉書·祖逖傳》。後以“雞鳴”為身逢亂世當及時奮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虎嘯俟騰躍,雞鳴遭亂離。”

函谷

亦作“ 凾谷 ”。 函谷關 。 三國 魏 曹植 《又贈丁儀王粲》詩:“從軍度 凾谷 ,驅馬過 西京 。” 唐 李白 《古風》詩之三:“收兵鑄金人, 函谷 正東關。”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出關>的“關”》:“ 老子 的西出 函谷 ,為了 孔子 的幾句話,並非我的發見或創造。”

三更

第三更,約在半夜十二時左右

楓落吳江

《新唐書·文藝傳上·崔信明》:“ 信明 蹇亢,以門望自負,嘗矜其文,謂過 李百藥 ,議者不許。 揚州 録事參軍 鄭世翼 者,亦驁倨,數恌輕忤物,遇 信明 江中,謂曰:‘聞公有“楓落 吳江 冷”,願見其餘。’ 信明 欣然多出眾篇, 世翼 覽未終,曰:‘所見不逮所聞。’投諸水,引舟去。”後遂以“楓落吳江”借指詩文佳句。 宋 辛棄疾 《玉樓春》詞:“舊時‘楓落 吳江 ’句,今日錦囊無著處。”亦省作“ 楓落 ”。 宋 陸游 《秋興》詩:“才盡已無楓落句,身存又見雁來時。”

兩岸

水流兩旁的陸地。《宋書·劉鍾傳》:“ 循 先留別帥 范崇民 以精兵高艦據 南陵 ,夾屯兩岸。” 唐 李白 《望天門山》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元 薩都剌 《江浦夜泊》詩:“棹歌未斷西風起,兩岸菰蒲雜雨聲。” 茅盾 《子夜》一:“現在沿這 蘇州河 兩岸的各色船隻都浮得高高地,艙面比碼頭還高了約莫半尺。”

歸到

回到;返回。《莊子·盜跖》:“﹝ 孔子 ﹞歸到 魯 東門外,適遇 柳下季 。”《漢書·匈奴傳下》:“歸到,官位如故,不肯令見 漢 使。” 宋 范成大 《念奴嬌·和徐尉游石湖》詞:“鄰家相問,這回真箇歸到。”

苕溪

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為 東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為 西苕 。兩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淺 兩湖口注入 太湖 。夾岸多苕,秋後花飄水上如飛雪,故名。 唐 羅隱 《寄第五尊師》詩:“ 苕溪 煙月久因循,野鶴衣製獨繭綸。” 宋 蘇軾 《泛舟城南會者五人》詩:“試選 苕溪 最深處,仍呼我輩不羈人。” 宋 張元乾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詞:“喚取 謫仙 平章看,過 苕溪 ,尚許垂綸否。”

舊侶

舊友。 南朝 宋 謝靈運 《晚出西射堂》詩:“羈雌戀舊侶,迷鳥懷故林。” 唐 唐彥謙 《賀李昌時禁苑新命》詩:“塵中舊侶無音信,知道 遼東 鶴姓 丁 。” 明 程岫 《送洪維則歸新安》詩:“並鞍非舊侶,負笈有佳兒。”

畫船

裝飾華美的遊船。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磯碑》:“畫船向浦,錦纜牽磯。” 宋 范仲淹 《獻百花洲圖上陳州晏相公》詩:“步隨芳草遠,歌逐畫船移。”《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秦淮河 ﹞水滿的時候,畫船簫鼓,晝夜不絶。”

詩酒

做詩與飲酒;詩與酒。《南史·袁粲傳》:“ 粲 負才尚氣,愛好虛遠,雖位任隆重,不以事務經懷,獨步園林,詩酒自適。” 宋 蘇軾 《寄黎眉州》詩:“且待 淵明 賦歸去,共將詩酒趁流年。” 清 秋瑾 《清明懷友》詩:“詩酒襟懷憎我獨,牢騷情緒似君痴。”

水雲鄉

水雲瀰漫,風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隱者游居之地。 宋 蘇軾 《南歌子·別潤守許仲途》詞:“一時分散水雲鄉,惟有落花芳草斷人腸。” 傅榦 註:“ 江 南地卑濕而多沮澤,故謂之水雲鄉。” 宋 陸游 《秋夜遣懷》詩:“六年歸臥水雲鄉,本自無閒可得忙。” 胡懷琛 《為湯磷石題鴛湖垂釣圖》詩:“超然絶塵想,寄懷水雲鄉。”

詩詞推薦

送名醫凌漢章還苕·其二原文_送名醫凌漢章還苕·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