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不盡原文
人生忠孝和貞信。聖世還須不棄人。
卮言似假。千秋萬載垂正論。
詩詞問答
問:意不盡的作者是誰?答:沈璟
問:意不盡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真韻 出處:六十種曲 義俠記 第三十六出
參考注釋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孝和
孝順淑和。 宋 范仲淹 《贈大理寺丞蔡君墓表》:“君娶故駕部員外郎 王允巳 之女,贈某縣君,以孝和聞。”
貞信
正直誠實。《商君書·定分》:“名分定,則大詐貞信,民皆願慤而各自治也。” 唐 柳宗元 《亡姐前京兆府參軍裴君夫人墓誌》:“以至於侍御史府君諱某,用貞信勁正達於邦家。” 明 范景文 《<鹿奉常集>序》:“今 伯順 文俱在,用意忠厚,摛詞懇惻,與君父言慈仁,臣子言敬孝,兄弟言友恭,朋友言貞信。” 章炳麟 《訄書·哀清史》:“且貞信以嬰戮,則國史不列;便辟以遇主,則草野不譏。”
聖世
猶新地。 漢 王充 《論衡·須頌》:“涉聖世不知聖主,是則盲者不能別青黃也。” 晉 葛洪 《抱朴子·擢才》:“且夫愛憎好惡,古今不均……故聖世之良榦,乃闇俗之罪人也。”《南史·庾仲文傳》:“令 賈誼 、 劉向 重生,豈不慷慨流涕於聖世邪!” 宋 王安石 《試院中五絕句》之一:“聖世選才終用賦,白頭來此試諸生。” 明 屠隆 《綵毫記·拜官供奉》:“聖世際昇平,車書九州,笙歌萬井。”
不棄
不遺棄;不嫌棄。《詩·小雅·伐木序》:“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 * 德歸厚矣。”《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又得遇卿不棄,今日成此良緣,真恩上加恩。” 清 李漁 《蜃中樓·雙訂》:“小生有個朋友,姓 張 名 羽 ……青年未娶,若還令妹不棄,待小生作伐何如?”
卮言
亦作“ 巵言 ”。自然隨意之言。一說為支離破碎之言。語出《莊子·寓言》:“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成玄英 疏:“巵,酒器也。日出,猶日新也。天倪,自然之分也。和,合也……無心之言,即巵言也。是以不言,言而無係傾仰,乃合於自然之分也。又解:巵,支也。支離其言,言無的當,故謂之巵言耳。”後人亦常用為對自己著作的謙詞,如《藝苑卮言》、《經學卮言》。 清 秦篤輝 《平書·文藝下》:“理以無枝葉為上,文以有波瀾為上。枝葉,非波瀾也,理外之卮言耳。” 清 魏源 《再書<宋名臣言行錄>後》:“雖 韓魏公 、 歐陽文忠公 德業,皆據小説卮言,議其疏防危身為莫大罪,議其暱妓挾私,誣謗 錢氏 ,等諸穢史。”
千秋萬載
千秋:千年。形容經歷的時間極為久遠。正論
(1).謂正直地議論事情。《漢書·夏侯勝傳》:“人臣之誼,宜直言正論,非苟阿意順指。”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進則切辭正論,攻過箴闕。”《秦併六國平話》卷中:“御史糾是察非,臺諫中書忠言正論。”
(2).正確合理的言論。 宋 葉適 《祭黃尚書文》:“公存匪石,終始根柢;常扶正論,獨引大體。”《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你這個自是正論。然而我看他們化的錢,實在寃枉得可笑!” 茅盾 《雜感二題》:“這是客觀的看法,也是適時的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