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閣用蘇軾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竹閣用蘇軾韻原文

白傅蘇公總杳然,湖邊尚說竹籠軒。

成林未逮晉七士,畫水曾聞蜀兩孫。

徙置不離山下路,長來都護寺前村。

寄題何必紆清蹕,遵海常懷晏子言。

詩詞問答

問:竹閣用蘇軾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竹閣用蘇軾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竹閣用蘇軾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二十二

2. 見東坡雪浪石詩

參考注釋

白傅

唐 詩人 白居易 的代稱。 白 晚年曾官太子少傅,故稱。 五代 齊己 《同光歲送人及第東歸》詩:“春官如 白傅 ,內試似 文皇 ( 唐太宗 )。” 宋 蘇軾 《次韻韶守狄大夫見贈》之二:“ 白傅 閒游空誦句,拾遺窮老敢論親。” 清 袁枚 《續詩品·滅跡》:“ 白傅 改詩,不留一字。” 汪洋 《壽靜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韻》:“ 白傅 流風猶想像, 紫陽 遺愛未銷磨。”

杳然

(1).渺遠貌。 漢 徐幹 《中論·治學》:“故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顧所由來,則杳然其遠。以其難而懈之,誤且非矣。” 明 龔賢 《扁舟》詩:“扁舟當曉發,沙岸杳然空。” 朱春雨 《在人海里》四:“如 源 ( 董源 )畫《落照圖》,近視無功,遠觀村落杳然深遠,悉是晚景。”

(2).幽深;幽寂。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 廬山 上有三石樑,長數十丈,廣不盈尺,杳然無底。” 唐 杜甫 《題張氏隱居》詩之一:“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十月》1981年第6期:“山中正是杏花、桃花將殘猶開的時節,因為落雨,遊人稀少,空山杳然。”

(3).猶悠然。形容心情。《舊唐書·文苑傳下·元德秀》:“秩滿,南遊 陸渾 ,見佳山水,杳然有長往之志,乃結廬山阿。”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張説 時為工部侍郎,望之(指 崔湜 )杳然而嘆曰:‘此句可效,此位可得,其年不可及也。’”

(4).形容看不到,聽不見,無影無蹤。 明 高明 《琵琶記·琴訴荷池》:“奴家久聞相公高於音樂,如何來到此間,絲竹之音,杳然絶響?”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宅妖》:“館中人聞聲畢集,堂中人物杳然矣。” 魯迅 《而已集·扣絲雜感》:“末尾附有《西遊記傳奇》,我想和演義來比較一下,所以很切用,但第二本即缺少,第四本起便杳然了。”

竹籠

用竹片編織的盛器。《陳書·章昭達傳》:“﹝ 歐陽紇 ﹞聞 昭達 奄至,恇擾不知所為,乃出頓 洭口 ,多聚沙石,盛以竹籠,置於水柵之外,用遏舟艦。” 唐 賈島 《題皇甫荀藍田廳》詩:“竹籠拾山果,瓦瓶擔石泉。”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每天還有許多婦人背了竹籠來洗衣,用木棒杵在流水中捶打。”

成林

成為樹林

昔日一片荒灘,如今果木成林

未逮

不及;沒有達到。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早達》:“ 鈗 以紈袴起家,被遇三朝,富貴安樂,優遊林下,則二公所未逮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隨分付 張氏 道:‘二十載恩情,今長別矣……必須教子成名,補我未逮之志。’”

畫水

(1).划水。《晉書·藝術傳·吳猛》:“因還 豫章 , 江 波甚急, 猛 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畫水而渡,觀者異之。” 宋 蘇軾 《畫魚歌》:“天寒水落魚在泥,短鉤畫水如耕犂。”

(2).以水為題材作畫。 唐 方乾 《卓山人畫水》詩:“常聞畫石不畫水,畫水至難君得名。”

(3).指以水為題材的圖畫。 宋 蘇軾 《畫水記》:“近日 常州 戚氏 畫水,世或傳寳之。” 宋 張表臣 《珊瑚鉤詩話》卷一:“余觀 高郵寺 壁 曹仁熙 畫水,感事傷時,呈 以道 舍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一·趙州畫水》:“ 趙州 畫水,世傳是 吳道子 筆。”

(4).民間的一種迷信活動。迷信職業者口念咒語,手指畫碗裡的水,畫後,水給病家飲服治病。 沙汀 《還鄉記》二:“這是個險惡的徵兆,丈夫已經動手準備後事,但 馮大媽 不甘心,摸黑跑 白溝口 ,求卦婆 張姨娘 畫水去了。”

徙置

(1).謂把物件等移放到別處。《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南史·薛伯宗傳》:“時又有 薛伯宗 善徙癰疽, 公孫泰 患背, 伯宗 為氣封之,徙置齋前柳樹上。”

(2).移民使定居於某地。《後漢書·鮮卑傳》:“聞 倭 人善網捕,於是東擊 倭人國 ,得千餘家,徙置 秦水 上,令捕魚以助糧食。”

不離

(1).不失;不失為。《莊子·馬蹄》:“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樸素。”《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2).不離開;不離去。 漢 焦贛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眾,不離其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一物大於貓,來伏身下,展轉不離。”

(3).差不多;還不錯。《紅樓夢》第一○八回:“ 湘雲 道:‘別人還不離,獨有 璉二嫂子 ,連模樣兒都改了,説話不伶俐了。’” 老舍 《駱駝祥子》四:“老頭子看了車一眼,點了點頭:‘不離!’”

下路

(1).前方;路邊。《韓非子·十過》:“ 韓 使人之 楚 , 楚王 因發車騎陳之下路,謂 韓 使者曰:‘報 韓君 言弊邑之兵今將入境矣。’”《南史·謝靈運傳》:“後 秦 郡府將 宋齊 受使至 塗口 ,行達 桃墟村 ,見有七人下路聚語,疑非常人,還告郡縣,遣兵隨 齊 掩討禽之。” 元 宮大挺 《七里灘》第三折:“見旗幟上月華日精,諕的些居民從速風迸,呈百般的下路潛藏無掩映,不知您,帝王情,是怎生。”

(2).猶言下江,指 長江 下游的地方。《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這番在下路脫了糧食,裝回頭貨回家,正趁著順風行走。”《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他有個妹子,嫁與下路人,住在 前門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宦成 聽見那兩個戴方巾的説的都是些 蕭山縣 的話--下路船上,不論甚么人,彼此都稱為‘客人’。”

(3).路為 宋 、 金 、 元 行政區劃名, 元 定轄區戶數在十萬以下者為下路。《元史·選舉志一》:“﹝ 至元 六年﹞十二月,中書省定學制頒行之,命諸路府官子弟入學,上路二人,下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參見“ 上路 ”。

都護

古代官名。設在邊疆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清蹕

(1).舊時謂帝王出行,清除道路,禁止行人。《文選·顏延之<應詔觀北湖田收>詩》:“帝暉膺順動,清蹕巡廣廛。” 李善 注引《漢儀注》:“皇帝輦動,出則傳蹕,止人清道。”《周書·儒林傳序》:“帝於是服袞冕,乘碧輅,陳文物,備禮用,清蹕而臨太學。”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四二:“扇掩紅鸞金殿悄,一聲清蹕捲珠簾。” 明 唐順之 《朝謁長陵》詩:“清蹕傳虛谷,靈旗隱洞房。”

(2).借指帝王的車輦。 唐 沉佺期 《奉和聖制幸禮部尚書竇希玠宅》:“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迴。”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大名 河朔 之咽喉,或蹔駐清蹕,揚天威以壯軍聲。”

遵海

沿著海岸。《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觀於 轉附 、 朝儛 ,遵海而南,放於 瑯琊 。”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十:“主船者曰:‘吾老於遵海,未嘗遇此變。’” 郭沫若 《歸去來·浪花十日》:“遵海而行,東手有漿岩的石山直達至岸。”

常懷

固定不變的歸向。《書·太甲》:“民罔常懷,懷於有仁。” 孔 傳:“民所歸無常,以仁政為常。”《新唐書·張文瓘傳》:“夫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人罔常懷,懷於有仁。”

詩詞推薦

  • 遣興次韻和晁應之四首

    張耒宋代〕老去詩書倦討論,一樽相對尚殷勤。鍛爐放蕩狂中散,書閣蕭條老子云。要路交親嗟隔闊,他鄉耆舊飽知聞。衰知
  • 送李直剛鹽官縣尉

    韓元吉宋代〕蚤接君家大父游,乃翁幕府尚淹留。文華遂風諸郎秀,名宦懸知異日優。朝雨拍溪梅正熟,晴雲烘路麥初秋。渭南
    竹閣用蘇軾韻原文_竹閣用蘇軾韻的賞析_古詩文
  • 石魚湖上醉歌

    元結唐代〕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春。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灑舫。我持
    竹閣用蘇軾韻原文_竹閣用蘇軾韻的賞析_古詩文
  • 三學院

    王投宋代〕精藍本是真人宅,疊嶂今古釋子山。綠樹不妨丹鶴下,白雲常伴老僧閒。無風木任秋蟬蔭,積雨庭多石蘚斑。儒客
    竹閣用蘇軾韻原文_竹閣用蘇軾韻的賞析_古詩文
  • 直舍大風書事寄循道

    楊時宋代〕枕書無寐首空搔,萬竅噓風正怒號。雪意浮空迷遠目,月木疏影見秋毫。幽庭所藉惟荒草,妙理應須付濁醪。誰念
  • 登名山寺宿高蓋蘭若紀興·其三

    佘翔明代〕何處窮蓬島,孤高有此峰。飛煙空世眼,積翠灑吾胸。鳴磬馴檐鴿,談經起缽龍。諸天瞻咫尺,佞佛得何顒。
  • 和李藍溪梅花韻

    黃庚宋代〕覓句逋仙琢肺肝,聲名千古冠吟壇。一詩香盡西湖水,白雪陽春和者難。
    竹閣用蘇軾韻原文_竹閣用蘇軾韻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東湖)

    黃裳宋代〕南北兩山驕欲斗。中有漣漪,莫道壺山小。落落情懷臨漂渺。駕言來處鈴齋悄。行到桃溪花解笑。人面相逢,競好
  • 賜蔣溥巡撫湖南

    乾隆清代〕簡畀羅英俊,咨時切治安。江湖襟帶地,風俗易移難。谷賤籌農苦,棉輕慮歲寒。承流敷渥澤,應共洞庭寬。
  • 贈風鑒神眼

    徐元傑宋代〕世道支撐盡要人,閱人多後眼通神。一朝相去三丞相,今昔同歸識認親。
    竹閣用蘇軾韻原文_竹閣用蘇軾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

    趙必宋代〕只為相思怕上樓。離鶯一操恨悠悠。十二翠屏煙篆冷,曉窗秋。繡線未拈心已懶,花箋欲寄寫還羞。懊恨郎邊無個
    竹閣用蘇軾韻原文_竹閣用蘇軾韻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送別

    王之渙唐代〕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竹閣用蘇軾韻原文_竹閣用蘇軾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送蒲元禮南歸

    黃庭堅宋代〕元禮佳少年,俊氣欲無敵。文章詩最豪,溟漲助筆力。三年葉公城,於我固多益。恨無荊雞材,使君有羽翼。此行
  • 贈諸葛子熙三首·其二

    陸友元代〕百二山河路欲迷,荒林敗冢轉悽悽。夜深曾過昭陵下,風雨猶疑石馬嘶。
  • 讀書呈幾復二首

    黃庭堅宋代〕得君真似指南車,杖策方圖問燕居。吾欲忘言觀道妙,六經俱是不完書。
    竹閣用蘇軾韻原文_竹閣用蘇軾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山窗雜詩·其三

    李叔與宋代〕夜久寒爐火尚紅,隔山誰動五更鐘。小童和夢移燈去,不管殘書讀未終。
  • 過信陽軍白雪驛

    鄭文寶宋代〕得罪先朝出粉闈,五原功業有誰知。年余放逐無人識,白雪關頭一望時。
  • 塞下曲

    張蠙唐代〕邊事多更變,天心亦為憂。胡兵來作寇,漢將也封侯。夜燒沖星赤,寒塵翳日愁。無門展微略,空上望西樓。
  • 來青軒示青崖

    乾隆清代〕謂人無念誰則然,亦於念中觀其與。詩禪兩忘我未能,梵室矧可蠲煩暑。時因移石動雲根,笑伊面壁安心所。披襟
  • 即事

    王士禎清代〕十里田田荷芰風,漁舠如葉出花中。鵝兒湖北煙初暝,背指明霞幾縷紅。
竹閣用蘇軾韻原文_竹閣用蘇軾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