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積寺原文
寶積重來異昔年,修廊千步辟山邊。
南分靈派渠行玉,北敞高台花雨天。
日照青林猶帶潤,雲收翠崦尚藏煙。
龐眉老子升猊坐,不惜家風示眾賢。
詩詞問答
問:寶積寺的作者是誰?答:劉芑
問:寶積寺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寶積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2. 清札隆阿道光《宜黃縣誌》卷三一之六
參考注釋
重來
(1).再來;復來。 晉 陶潛 《雜詩》之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宋 秦觀 《望海潮·洛陽懷古》詞:“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事事堪嗟。” 劉大白 《丁寧·春雪》:“讓寒飆卷將凍雨,重來稱霸。”
(2). 漢 樂曲名。《宋書·樂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廟樂……加宗廟食舉《重來》、《上陵》二曲,合八典為上陵食舉。”《宋書·樂志一》:“ 漢 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
昔年
前幾年;從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靈派
指皇族、宗室。《舊唐書·后妃傳下·憲宗懿安皇后郭氏》:“導靈派於昭回,揖殊仁於氣母。” 明 屠隆 《綵毫記·祿山謀逆》:“磐石貴宗安,靈派天潢遠。”
高台
(1).高建樓台。《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廣池,湛樂飲酒。”《左傳·昭公二十年》:“其適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後人。”
(2).高的樓台。 晉 左思 《吳都賦》:“造 姑蘇 之高臺,臨四遠而特建。”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黃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3).比喻京師。《文選·曹植<雜詩>之一》:“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語》:“高臺,喻京師。”
(4).頭之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形貌·頭》:“《黃庭經》:高臺通天臨中野。”原註:“頭為高臺。”
花雨
(1).花季所降的雨。 前蜀 貫休 《春山行》詩:“重疊太古色,濛濛花雨時。” 宋 向子諲 《水龍吟·紹興甲子上元有懷京師》詞:“更冥冥,一簾花雨。” 元 張雨 《次孫大方仙興詩韻》:“花雨掃塵鸞帚溼,島雲承韈蜃樓昬。”
(2).佛教語。諸天為讚嘆佛說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經·序品》:“時無 * 雨諸香華,香如須彌,華如車輪。”後用為讚頌高僧頌揚佛法之詞。 唐 李華 《潤州鶴林寺故徑山大師碑銘》:“十里花雨,四天香雲,幢幡葢網,光蔽日月。” 唐 李白 《尋山僧不遇作》詩:“香雲徧山起,花雨從天來。”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花雨散諸天,慈雲廣蔭庇。”
(3).落花如雨。形容彩花紛飛。 郭沫若 《雙倍的春天》詩序:“ 北京 市民夾道歡迎,花雨滿天,歡雷震地,人人臉上都煥發出無上的喜意。”
日照
一日當中太陽光照射的時間
青林
(1).指雲煙,雲霧。《文選·揚雄<羽獵賦>》:“羽騎營營,昈分殊事,繽紛往來,轠轤不絶,若光若滅者,布乎青林之下。” 張銑 註:“煙色,青林映之,故云青林。” 晉 陸雲 《登台賦》:“北溟浩以揚波兮,青林煥其興蔚。”
(2).蒼翠的樹林,蒼翠的樹木。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謝中書書》:“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宋 陸游 《舍北望水鄉風物戲作絕句》:“乞與畫工團扇本,青林紅樹一川秋。” 清 厲鶚 《七月十七日病起小園作》詩:“青林曲堵迴塘,臥起西風竹牀。”
(3).清靜的山林。青,通“ 清 ”。《文選·潘岳<射雉賦>》:“涉青林以遊覽兮,樂羽族之羣飛。”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青,靜也。” 劉良 註:“清林,清靜之林。”
(4).寺廟的別稱。《釋氏要覽·住持》:“禪門別號:叢林……青林。” 唐 王昌齡 《洛陽尉劉晏與府掾諸公茶集天宮寺岸道上人房》詩:“道安風塵外,灑掃青林中。” 清 厲鶚 《過硤石登西山廣福院》詩之三:“顧逋翁有讀書臺,白塔青林相對開。”
(5).星名。即天苑星。《文選·張衡<思玄賦>》:“建罔車之幕幕兮,獵青林之芒芒。” 李善 註:“罔車,畢星也。青林,天苑星也。” 清 吳錫麒 《星象賦》:“馭元氣之廣大,按六飛而巡行,遂集於青林之苑。”
龐眉
眉毛黑白雜色。形容老貌。龐,用同“ 庬 ”。 唐 錢起 《贈柏岩老人》詩:“龐眉忽相見,避世一何久。”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見一箇龐眉老叟行在前面。” 清 唐孫華 《閒居寫懷》詩之六:“龐眉既潛顏,皓首仍悲 馮 。”
老子
(1) 父親
(2) 老年男子的自稱。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
猊坐
見“ 猊座 ”。
不惜
(1)
不顧惜
不惜工本
(2)
捨得
為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風示
曉諭;教誨;告誡。《漢書·禮樂志》:“況於聖主廣被之資,修起舊文,放 鄭 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於以風示海內,揚名後世。” 宋 曾鞏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二君獨能追公之節,尊而祠之,以風示當世,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謂有者也。” 清 惲敬 《黃太孺人墓表》:“然古列女之賢者,天下皆繪畫之,鐫於廟垣,刻於墓闕,凡以風示後世而已。” 孫中山 《討袁檄文》:“亦以 民國 初立,舊污未殄,首行揖讓,風示天下,樹之楷模。”
暗示,用言語示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娥》:“ 青娥 知之,中情皇急,陰使腹心者風示媼。媼悅,託媒往。”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八:“他在 日本 也見過幾個要人,總不得要領,如今又遇著這退去之風示,更不得不急急離開 日本 ,前往 加拿大 。”
眾賢
(1).眾多的賢人。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傳》:“寡人獲先人之功,寄於眾賢之上,夙興夜寐,未嘗敢怠也。”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詵詵眾賢,千載一遇。”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應瑒》:“晚節值眾賢,會同庇天宇。” 宋 石介 《慶曆聖德頌》:“眾賢之進,如茅斯拔;大姦之去,如距斯脫。”
(2).謂使賢才增多。《墨子·尚賢上》:“故大人之務,將在於眾賢而已。曰,然則眾賢之術將奈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