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太初之金陵

作者:余繼登 朝代:明代

送王太初之金陵原文

匹馬西風出禁閭,皇恩新拜大鴻臚。

有官何必中丞節,無地不堪君子居。

南北那非明主賜,往來可柰故人疏。

秣陵舊跡時登眺,慷慨應傷六代餘。

詩詞問答

問:送王太初之金陵的作者是誰?答:余繼登
問:送王太初之金陵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王太初之金陵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參考注釋

匹馬

一匹馬。後常指單身一人。《儀禮·覲禮》:“奉束帛,匹馬卓上,九馬隨之。”《後漢書·南匈奴傳論》:“龍駕帝服,鳴鐘傳鼓於 清渭 之上,南面而朝單于, 朔 、 易 無復匹馬之蹤,六十餘年矣。”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詩之三:“短衣匹馬隨 李廣 ,看射猛虎終殘年。” 宋 陸游 《訴衷情》詞:“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 梁州 。”《花月痕》第四七回:“ 李稷如 匹馬捉狗頭, 顏卓然 單刀盟倭目。”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皇恩

指皇帝給予的恩惠

皇恩浩蕩

鴻臚

(1).官署名。《周禮》官名有大行人之職, 秦 及 漢 初稱典客, 景帝 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改稱大鴻臚,主掌接待賓客之事。 東漢 以後,大鴻臚主要職掌為朝祭禮儀之贊導。 北齊 始置鴻臚寺, 唐 一度改為司賓寺, 南宋 、 金 、 元 廢, 明 復之, 清 沿置。主官或稱卿,或稱正卿,副職為少卿,屬官因各朝代而異,或有鳴贊、序班,或置丞、主簿。《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典客, 秦 官,掌諸歸義蠻夷,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鴻臚。”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郊廟行禮讚九賓,鴻聲臚傳之也。”《新唐書·百官志三》:“凡客還,鴻臚籍衣齎賜物多少以報主客,給過所。”

(2).指該官署官員。 唐 韓愈 《袁氏先廟碑》:“始居 華陰 ,為 拓拔魏 鴻臚。” 明 李東陽 《十八日聽傳臚有作》詩:“黃紙數行丹詔字,鴻臚三唱甲科名。”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中丞

官名。即“大中丞”,見該條

中丞匿於溷藩。——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無地

(1).沒有地方;沒有土地。《戰國策·趙策三》:“來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與,則是棄前貴而挑 秦 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淮南子·泰族訓》:“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2).沒有大地。 漢 揚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無天何生?無地何形?”

(3).猶言看不見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範圍廣袤。《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儵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張銑 註:“言閣高下臨,見地若無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臨著苦海,真是上徹重霄,下臨無地。”

(4).猶言至極;不盡。形容無限喜愛、惶恐、驚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若乃統體必善,綴賞無地;雖 楚 趙 羣才, 漢 魏 眾作,曾何足雲!” 唐 劉禹錫 《謝分司東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者,寵命自天,戰越無地。”《三國志平話》卷上:“ 曹操 讀罷書,歡喜無地。”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感激至於無地。”

不堪

(1)

 

用於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備不堪

(2)

 

壞到極點

那飯菜都系不堪之物。——《紅樓夢》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明主

賢明的君主。《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史記·刺客列傳》:“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他原是 妲己 的舅公的干女婿,做著祭酒,因為知道天命有歸,便帶著五十車行李和八百個奴婢,來投明主了。”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舊跡

(1) 指過去發生的事情

(2) 古蹟

登眺

登高遠望。 唐 李白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詩:“峯巒秀中天,登眺不可盡。” 宋 王安石 《贈寶覺》詩序:“聞 化城閣 甚壯麗,可登眺,思往游焉,故賦是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愛奴》:“自入館以來,每欲一出登眺,輒錮閉之。”

慷慨

(1) 充滿正氣,情緒激昂

慷慨就義

(2) 大方;不吝嗇

慷慨解囊

六代

(1).指 黃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晉書·樂志上》:“ 周 始二《南》,《風》兼六代。昔 黃帝 作《雲門》, 堯 作《鹹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謂因前王之禮,設俯仰之容,和順積中,英華發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樂,宮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六代之樂,今盡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漢 。《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 胡三省 註:“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漢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 三國 魏 曹冏 有《六代論》,論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興衰之由。文見《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論》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齊書·高祖十二王傳論》:“若夫六代之興亡, 曹冏 論之當矣。”

(4).指 三國 吳 、 東晉 和 南朝 之 宋 、 齊 、 梁 、 陳 。 唐 李白 《留別金陵諸公》詩:“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宋 賀鑄 《水調歌頭·台城游》詞:“南國本蕭灑,六代浸豪奢。” 清 顧炎武 《贈鄔處士繼思》詩:“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煙。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討。” 魯迅 《無題》詩之一:“六代綺羅成舊夢, 石頭城 上月如鉤。”

詩詞推薦

送王太初之金陵原文_送王太初之金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