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高丞相

作者:劉祁 朝代:元代

寄高丞相原文

青雲自致不須階,十稔從容位上台。

負荷一堂森柱石,調和眾口費鹽梅。

勤勞密邇三朝重,壽考康寧七秩開。

家道益昌孫有息,綵衣扶杖好歸來。

詩詞問答

問:寄高丞相的作者是誰?答:劉祁
問:寄高丞相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寄高丞相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劉祁的名句有哪些?答:劉祁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青雲

(1) 比喻高官顯爵

平步青雲

(2) 舊時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雲之士

(3) 比喻隱居

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

(4) 天空

自致

(1).竭儘自己的心力。《論語·子張》:「 曾子 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2).憑主觀努力而得。《南史·趙知禮蔡徵等傳論》:「 希祥 勞臣之子,才名自致,跡涉便佞,貞介所羞。」 唐 杜甫 《送顧八分》詩:「烈士惡苟得,俊傑思自致。」 宋 曾鞏 《墨池記》:「 羲之 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清 譚嗣同 《治事篇·學會》:「人人可以自致,處處可以見功,夫何憚而久不為也。」

(3).謂將精力用在某一方面。 清 譚嗣同 《與唐紱丞書》:「雖然,三十曰壯,坐此縈繚遲回,卒不克自致於當世有用之學。」

(4).自己表達。《禮記·郊特牲》:「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盡其嘉,而無與讓也。」

(5).猶自給;親自料理、備辦。《陳書·文學傳·褚玠》:「 玠 在任歲餘,守祿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 宋 曾鞏 《洪渥傳》:「其孥蓋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無可奈何,則念輒悲之。」 清 曾國藩 《陳岱雲妻易安人墓志銘》:「 陳君 之病,凡三閲月矣,安人單憂極瘁,衣不解帶者四十餘日,凡可以自致者,無弗致也。」

(6).謂自喪其身。《新五代史·晉臣傳·桑維翰》:「﹝ 張彥澤 ﹞告 德光 曰:『 維翰 自縊。』 德光 曰:『我本無心殺 維翰 , 維翰 何必自致。』」

(7).自至其處。 漢 司馬相如 《喻巴蜀檄》:「道里遼遠,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從容

(1) 悠閒舒緩

聽小子從容的表白出來。——《初刻拍案驚奇》

從容應付

(2) 充裕;寬裕

時間從容

(3) 休息

神僧且從容一日。——《西遊記》

上台

(1) 角色登台演出;到舞台或講台上去

上台表演

(2) 比喻出任官職或開始掌權(多含貶義)

負荷

(1)

(2) 機器或主動機所克服的外界阻力

(3) 對某一系統業務能力所提的要求(如電路交換台,郵政,鐵路)

(4) 承受的重量

柱石

支撐建築物的立柱和石基。借指肩負國家重要使命的人

堅強柱石

和眾

(1).佛教語。僧眾。 唐 義淨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二:「見客僧創來入寺,於五日內,和眾與其好食,冀令解息。」

(2).使百姓和順。 唐 黃滔 《多寶塔碑記》:「至如戢兵保土,安民和眾之類,亦猶川陸之徂 秦 適 洛 焉。」 清 梅曾亮 《贈林侍郎序》:「然後能勤民急公,豐財和眾,禮俗達而政教成。」

口費

猶辭費。謂多無謂的空話。《禮記·緇衣》:「口費而煩,易出難悔,易以溺人。」 鄭玄 註:「費,猶惠也。言口多空言且煩數也。」《孔叢子·敘世》:「不求之於本,不考之於理,故冗長溷殽之言而眾莫能折其中,所以為口費而無得也。」

鹽梅

(1).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梁書·處士傳·庾詵》:「勒州縣時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鹽梅。」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三:「外來稿件不加減一下鹽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調和;和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聲得鹽梅,響滑榆槿。」 宋 蘇轍 《除馮京彰德軍節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鹽梅之德。」

(3).鹽花梅漿。可用以擦洗銀器。 唐 白居易 《寄兩銀榼與裴侍郎因題兩絕》之二:「慣和麴櫱堪盛否?重用鹽梅試洗看。」自註:「銀匠洗銀,多以鹽花梅漿也。」

(4).白梅的異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一·梅》。

勤勞

(1) 擾勞;辛勞

此蓋小事,何忍勤勞使君。——《隋書》

(2) 引申為努力勞動,不怕辛苦

人之勤勞。——清· 黃宗羲《原君》

千萬倍之勤勞。

勤勞致富

(3) 疲勞

奔走可擊;勤勞可擊。——《吳子·料敵》

(4) 功勞

多建勤勞

未有勤勞

密邇

貼近;靠近。《書·太甲上》:「予弗狎於弗順,營於桐宮,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宋書·劉延孫傳》:「 京口 家地,去都邑密邇,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 宋 蘇轍 《西掖告詞·蕭士元石州》:「 河 東諸郡,犬牙相錯,皆密邇鄰國,有兵有民。」 聶紺弩 《論時局》:「這一二百步的距離,在鳥們看來,尤其密邇,一呼一應,竟似田夫野老隔隴絮談。」

三朝

(1).正月一日。為歲、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京賦>》:「春王三朝,會同 漢 京。」 李善 註:「三朝,歲首朔日也。」《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 顏師古 註:「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詩:「九陌朝臣滿,三朝候鼓賒。」 宋 楊萬里 《誠齋荊溪集序》:「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

(2).謂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 黃牛 ,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3).舊時婚後或出生後第三日均稱「三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卻説那小公子 靈光 ,纔三朝便能言語。」 清 孫枝蔚 《新嫁娘》詩:「從今愁婦職,人莫羨三朝。」

(1).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漢 鄭玄 註:「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內朝、燕朝。外朝在王宮庫門外,有非常之事以詢萬民於宮中。內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蓋內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

(2).指前後三代君主統治的時期。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 僧繇 浪得名。」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壽考

年高;長壽

富貴壽考

康寧

(1).安寧。《書·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 孔 傳:「非我天子奉德不能使民安之。」《漢書·宣帝紀》:「天下蒸庶,鹹以康寧。」 顏師古 註:「康,安也。」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政體》:「數年間,海內康寧, 突厥 破滅。」

(2).健康。《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孔 傳:「無疾病。」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從舅 唐仲俊 ,年八十五六,極康寧。」

家道

家境

家道小康

扶杖

拄杖。《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萬石君 以 元朔 五年中卒,長子郎中令 建 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唐 韓愈 《人日城南登高》詩:「扶杖陵圮阯,刺船犯枯葑。」《宋史·儒林傳七·真德秀》:「深村百歲老人亦扶杖而出,城中歡聲動地。」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詩詞推薦

寄高丞相原文_寄高丞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