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

作者:翁彥深 朝代:宋代

原文

聞道三茅五洞門,翛然來往御風仙。

雲深騏驥那容步,松古龜蛇莫問年。

邂逅江頭披霧語,尋思岩畔枕流眠。

自憐天柱曾孫老,句曲清游合有緣。

詩詞問答

問:《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的作者是誰?答:翁彥深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2. 毛友

參考注釋

聞道

(1).領會某種道理。《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唐 韓愈 《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明 李贄 《卓吾論略》:“吾父子儻亦聞道於此,雖萬里可也。”

(2).聽說。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聞道 長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二折:“豈不聞道是哀哀父母劬勞。” 李木庵 《東山吟》:“聞道時危黨錮急,傷心不許問家國。”

三茅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晉書·禮志上》:“ 武皇帝 亦初平寇亂,意先儀范。其吉禮也,則三茅不翦,日觀停瑄。”詳“ 三脊茅 ”。

(2).指傳說中修仙得道的 茅君 三兄弟。 唐 許渾 《亡題》詩:“ 商嶺 採芝尋四老, 紫陽 收朮訪三 茅 。” 宋 柳永 《巫山一段雲》詞:“相將何處寄良宵?還去訪三 茅 。”詳“ 三茅君 ”。

(3).山名。亦稱 茅山 、 句曲山 。在 江蘇省 句容縣 東南。相傳 茅君 三兄弟得道於此,故名。 唐 劉禹錫 《重送逝西李相公頃新加旌旄》詩:“城下清波含百穀,窗中遠岫列 三茅 。”

翛然

無拘無束貌;超脫貌。《莊子·大宗師》:“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成玄英 疏:“翛然,無係貌也。” 前蜀 韋莊 《贈峨嵋李處士》詩:“如今世亂獨翛然,天外鴻飛招不得。” 明 歸有光 《南雲翁生壙志》:“翁為人有風致,可謂翛然於生死之際,則予之所謂命者,又不足為翁道也。”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有時夜半醒來,萬籟俱絕,皓月中天,翛然四顧,覺得心中一片空靈。”

迅疾貌。 宋 司馬光 《館宿遇雨懷諸同舍》詩:“佳雨濯煩暑,翛然生曉涼。”

來往

(1) 來和去

街上來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車輛來往

(3) 聯繫、交往或接觸——用於人

他僅與那些百萬富翁們來往

(4) 左右;上下

總不過二尺來往水

御風

(1).乘風飛行。《莊子·逍遙遊》:“ 列子 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有時朝發 白帝 ,暮到 江陵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粵詩》:“ 南越 輕綃似碧雲,裁為 飛燕 御風裙。”

(2).借指仙家。 宋 蘇軾 《和陶郭主簿》詩之二:“願因騎鯨 李 ,追此御風 列 ,丈夫貴出世,功名豈人傑。”

騏驥

千里馬

騏驥一躍。——《荀子·勸學》

龜蛇

(1).龜和蛇。古人常將此二物繪於旗上,以為能消災避害。《周禮·春官·司常》:“龜蛇為旐。” 鄭玄 註:“龜蛇象其扞難辟害也。” 賈公彥 疏:“龜有甲能扞難,蛇無甲,見人避之,是避害也。”按, 清 王引之 以為“龜蛇”當為“龜旐”之誤。參見“ 龜旐 ”。《參同契》卷下:“雄不獨處,雌不孤居, 元武 龜蛇,蟠紏相扶。”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九:“ 祥符 間避 聖祖 諱,始改 玄武 為 真武 ……後興 醴泉觀 ,得龜蛇,道士以為 真武 現,繪其像為北方之神,披髮黑衣,仗劍踏龜蛇,從者執黑旗,自後奉事益嚴。”參見“ 玄武 ”。

(2).神名。即 玄武 。

(3). 龜山 和 蛇山 的並稱。在今 湖北省 武漢市 。 龜山 在 漢陽 , 蛇山 在 武昌 ,兩山隔 江 對峙。古為扼守 江 漢 要塞。 武漢長江大橋 即建於兩山間。 毛 * 《水調歌頭·游泳》詞:“風檣動, 龜 蛇 靜,起宏圖。”

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詩·唐風·綢繆》

邂逅發露,禍及知親。——《後漢書·杜根傳》

邂逅迷惑。——《三國志·管寧傳》

江頭

江邊,江岸。 隋煬帝 《鳳艒歌》:“三月三日向江頭,正見鯉魚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詩:“江頭斑竹尋應遍,洞裡丹砂自採還。” 元 沉禧 《一枝花·詠雪景》套曲:“這其間江頭有客尋歸艇,我這裡醉里題詩漫送程。” 蘇曼殊 《碎簪記》:“又明日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頭觀潮。”

披霧

見“ 披雲霧 ”。

尋思

想;思考

枕流

(1).靠近水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三》:“ 黃鵠山 東北對 夏口城 , 魏 黃初 二年, 孫權 所築也。依山傍江,開勢明遠,憑墉藉阻,高觀枕流。”

(2).在江邊睡覺。指寄跡江湖。 唐 韓偓 《余臥疾深村聞一二郎官因成此篇》詩:“枕流方采北山薇,驛騎交迎市道兒。” 林景行 《湖泛口占示貞壯》:“借與詩人隨一舸,枕流看樹憺忘歸。”參見“ 枕流漱石 ”。

自憐

亦作“ 自憐 ”。自傷;自我憐惜。 漢 王褒 《九懷·通路》:“陰憂兮感余,惆悵兮自憐。” 晉 束晳 《貧家賦》:“行乞貸而無處,退顧影以自憐。” 北齊 顏之推 《神仙》詩:“鏡中不相識,捫心徒自憐。” 唐 岑參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詩:“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 宋 歐陽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 魯迅 《南腔北調集·學生和玉佛》:“驚擾詎雲妄?奔逃只自憐。”

見“ 自憐 ”。

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重任者。 田漢 《關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

(3).耳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嶽,即此。《史記·孝武本紀》:“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嶽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餘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陝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於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曾孫

(1).孫子的兒子。《左傳·昭公七年》:“余將命而子 苟 與 孔烝鉏 之曾孫 圉 相 元 。”《晉書·荀勗傳》:“ 荀勗 字 公曾 , 潁川 潁陰 人, 漢 司空 爽 曾孫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還有個曾孫,叫做 卜兌 ,只有八歲,代人家放牛去了。”

(2).對曾孫以下的統稱。《詩·周頌·維天之命》:“駿惠我 文王 ,曾孫篤之。” 鄭玄 箋:“曾,猶重也。自孫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稱曾孫。” 清 金人瑞 《古墓吟》:“物理自無定,曾孫非不賢。”

句曲

(1).彎曲。《史記·天官書》:“其西有句曲九星。”《晉書·天文志中》:“鉤雲句曲。” 周作人 魯迅 《<蛻龕印存>序》:“今 秦 璽希有,而 漢 印時見一二,審其文字,大都方正句曲。”

(2).山名。在今 江蘇省 句容縣 東南。相傳 漢 茅盈 與其弟 固 、 衷 修道於此,故又稱 茅山 。上有 蓬壺 、 玉柱 、 華陽 三洞,道家以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參閱《梁書·陶弘景傳》、《雲笈七籤》卷二七。 唐 韋夏卿 《送顧況歸茅山》詩:“羨君尋 句曲 ,白鵠是三神。” 清 趙翼 《茅山紀游》詩之一:“ 句曲 古洞天,距家二百里。”

游合

交遊聚合。《新唐書·顧師邕傳》:“﹝ 師邕 ﹞性恬約,喜書,寡游合。”

有緣

有緣分,有機緣

有緣千里來相會

詩詞推薦

  • 南鄉子

    元好問金代〕梅雪弄芳馨。線日迎長□□*。爭看琴堂稱賀處,娉婷。滿捧霞觴燦鯉庭。鶴算更龜齡。八十仙翁醉復醒。好倩洛
  • 用老竹與子晦韻

    蒲壽宬宋代〕冰清玉潔好風襟,老屋淒涼興味深。身世已非塵外跡,語言猶是竹邊音。且陪此日鶯花樂,休憶當年燈火心。白髮
  • 題天台黃思齊雪溪卷

    虞堪元代〕憶昔山陰訪戴船,滿溪晴雪思茫然。重遊想得前時夢,春水桃花別有天。
  • 送周十一

    儲光羲唐代〕秋風隕群木,眾草下嚴霜。復問子何如,自言之帝鄉。豈無親所愛,將欲濟時康。握手別征駕,返悲岐路長。
    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原文_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頌石頭和尚草庵歌

    釋印肅宋代〕鎮長在,不是坐禪並體拜。實相元來豈用修,越古超今含法界。
    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原文_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出塞

    蔣吉唐代〕瘦馬羸童行背秦,暮鴉撩亂入殘雲。北風吹起寒營角,直至榆關人盡聞。
  • 送胡婿晉遠赴嘉興酒官

    孫應時宋代〕逃暑吾無地,將家子在塗。隨宜簡人事,莫久往行都。最肯加餐否,剛能卻酒無。功名殊未晚,愛惜萬金軀。
    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原文_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含韻齋玉蘭·其三

    乾隆清代〕便使成塵作玉塵,肯如木藥太酣春。拈來迦葉猶微笑,寧不相思若個人。
  • 代東門行

    鮑照南北朝〕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離聲斷客情,賓御皆涕零。涕零心斷絕,將去復還訣。一息不相知,何況異鄉別。遙遙
    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原文_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的賞析_古詩文
  • 聞蟬

    劉昭禹唐代〕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聽。孤館宿漳浦,扁舟離洞庭。年年當此際,那免鬢凋零。
    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原文_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書懷示友十首

    陳與義宋代〕揚雄平生學,肝腎困雕鑴。晚於玄有得,始悔賦甘泉。使雄早大悟,亦何事於玄。賴有一言善,酒箴真可傳。
  • 木平像吾友宣老所藏宣示寂久矣余因歸朱方遇

    吳則禮宋代〕布襪元不破,霜雪遮頭顱。政自要老醜,肯剃頷底須。經卷聊關身,帳座種種無。安用古銅瓶,捉以高鼻奴。草鞋
  • 送僧入城

    釋重顯宋代〕雲籠碧嶂月籠台,此去城中早晚回。不為拂光謁韓愈,問君何事出山來。
    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原文_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巾山廣軒

    徐億宋代〕勝景更新數步間,北山游得對巑岏。憑闌愈覺雙峰峻,極目無涯六幕寬。特出喧卑資曠達,所臨高遠壯遊盤。炎蒸
  • 臨江仙

    佚名宋代〕玉貌香腮天賦與,清姿不假鉛華。素芳尋在五陵家。欲知春信息,庾嶺一枝斜。別有玲瓏瀟灑處,月梢淡影籠遮。
    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原文_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武陵春

    晁端禮宋代〕湖上風光寒食近,準擬醉花枝。不忍東風爛熳時。紅淚濕胭脂。情知今後游從少,鸞鏡懶重窺。金鳳銜花舊繡衣。
  • 感遇其二

    李白唐代〕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當榮君不採。飄落欲何依。
    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原文_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的賞析_古詩文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四次韻張耒學士病中

    蘇轍宋代〕一臥憐君三十朝,呼醫仍苦禁城遙。靈根自逐新陽發,病卉從經野火燒。吻燥未須尋曲糵,囊空誰與典絺蕉。何時
  • 登大明寺塔

    宋庠宋代〕寂寞南朝寺,徘徊北顧人。鐘聲含曉籟,塔相涌仙輪。弔古千齡恨,觀空萬法塵。三車何處在,歸鞅欲迷津。
  • 邢台

    王廷璧清代〕塵土彫殘客里顏,馬頭隱約見雄關。草蒸濕綠長煎雨,雲插空青欲占山。流水遠通寒棘外,小橋孤臥野花灣。季龍
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原文_次(毛友)玉晨鑒義真公見訪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