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山廣軒原文
勝景更新數步間,北山游得對巑岏。
憑闌愈覺雙峰峻,極目無涯六幕寬。
特出喧卑資曠達,所臨高遠壯遊盤。
炎蒸此地為清暑,莫厭攀躋磴道難。
詩詞問答
問:巾山廣軒的作者是誰?答:徐億
問:巾山廣軒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巾山廣軒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2. 宋李庚《天台續集》卷上
參考注釋
勝景
佳景;優美的風景
我高興地站起來,到船頭四處眺望,儘量欣賞石湖的勝景。——《石湖》
更新
(1)
(2) 革新,除舊布新
祖國面貌日日更新
萬象更新
(3) 使精神上煥然一新
更新觀念,陶冶情操
(4) 舊的去了,新的來到
漁船在不斷更新
必須更新工廠里的設備
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詩·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萊。” 唐 李白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詩:“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東山又北山,鏡中強半尚紅顏。”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陽市 東北。《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從。” 杜預 註:“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命駕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劉良 註:“謂登 北邙 望 晉 都。”
(3).山名。即 鐘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蘇 南京市 東。《文選·孔稚圭<北山移文>》 呂向 題解:“ 鐘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彥倫 隱於此山,後應詔出為 海鹽縣 令。今欲卻過此山, 孔生 乃假山靈之意移之,使不許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吳偉業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有道寧徵 管 ,無才卻薦 嵇 。 北山 休誚讓, 東觀 豈攀躋。”
得對
謂臣下獲準當面奏對。 宋 王禹偁 《右衛將軍秦公墓志銘》:“公歸京師,便殿得對,恩禮越等。” 宋 韓淲 《澗泉日記》卷上:“時諫官章須繇閣門進,且得對者尠。”
巑岏
(1).山高銳貌。 南朝 宋 鮑照 《登廬山望石門》詩:“嶄絶類 虎牙 ,巑岏象 熊耳 。”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縹渺對雄標,巑岏發奇藴。”
(2).形容其他尖銳之物。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齒巑岏而五兵失鋭,目閃爍而雙電交光。”
(3).聳立貌。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歸賦》:“究煙霞之繚繞,具林石之巑岏。” 明 李東陽 《送張修撰養正北巡》詩:“南則龍樓鳳閣高巑岏,北則諸州列鎮相鉤環。”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小屋三楹,屋旁小閣二楹,黃石巑岏,石中古木十數株。”
(4).高峻的山峰。《楚辭·劉向<九嘆>》:“登巑岏以長企兮,望南 郢 而窺之。” 王逸 註:“巑岏,鋭山也。”
(5).形容人品高尚。 清 方文 《老姑行為姚姐夫人七十壽》詩:“吾姐操行復巑岏,三老姑名應不刊。”
憑闌
見“ 憑欄 ”。
極目
遠望,盡目力所及
平原遠而極目兮。——王粲《登樓賦》
極目四望。——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義律極目遠望。——《廣東軍務記》
無涯
無盡;無限
災禍無涯
六幕
指天地四方。《漢書·禮樂志》:“專精厲意逝九閡,紛雲六幕浮大海。” 顏師古 註:“六幕,猶言六合也。” 唐 王初 《自和書秋》詩:“ 漢 宮夜結雙莖露,閶闔涼生六幕風。” 宋 王琪 《秋日白鷺亭向夕風晦有作》詩:“是時天宇曠,六幕無纖靄。” 章炳麟 《訄書·定版籍》:“方土者,自然者也。自然者,非材力,席六幕之餘壤,而富斗絶於類醜。”
特出
格外突出;特別出眾
特出的成績
特出的作用
足下之材,可謂特出。——宋· 曾鞏《回傅權書》
喧卑
(1).喧鬧低下。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去帝鄉之岑寂,歸人寰之喧卑。”
(2).借指人世間。 唐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詩:“童孺交遊盡,喧卑俗事牽。”
(3).指雜亂低下的地位。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薛逢》:“觀 逢 恃才怠傲,恥在喧卑,而喋喋唇齒,亦猶惡醉而強酒也。”
曠達
心胸開闊樂觀
時人貴其曠達。——《晉書·張翰傳》
高遠
(1).又高又遠。 漢 王充 《論衡·說日》:“從平地望 泰山 之顛,鶴如烏、烏如爵者, 泰山 高遠,物之小大失其實。”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高遠如長空片雲。” 王汶石 《大木匠》二:“天空高遠淨潔,空氣里夾雜著新麥苗的青草味。”
(2).高尚遠大。《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邴原 ﹞秉德純懿,志行忠方”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邴原別傳》:“ 原 亦自以高遠清白,頤志澹泊,口無擇言,身無擇行,故英偉之士向焉。”《晉書·隱逸傳·索襲》:“宅不彌畝而志忽九州,形居塵俗而棲心天外,雖 黔婁 之高遠, 莊生 之不願,蔑以過也。” 清 梅曾亮 《送韓珠船序》:“吾友 韓珠船 胸臆高遠,當官有聲。”
(3).高超深遠。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不聞清談講道之言,專以醜辭嘲弄為先,以如此者為高遠,以不爾者為騃野。”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十一》:“其神情高遠,絶無都城紈綺市井之習,亦一時勝士。”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至如 太白 《烏棲曲》諸篇,則又寓意高遠,尤為雅奏。” 朱自清 《論逼真與如畫》:“如 元 朝 倪瓚 的山水畫,就常不畫人,據說如此更高遠,更虛靜,更自然。”
(4).高貴其身分,久遠其歷史。《淮南子·修務訓》:“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託之於 神農 、 黃帝 而後能入説。亂世闇主,高遠其所從來,因而貴之。”
游盤
游逸娛樂。 晉 束晳 《補亡詩》之一:“彼居之子,罔或游盤。”《晉書·呂纂載記》:“而更飲酒過度,出入無恆,宴安游盤之樂,沉湎樽酒之間,不以寇讐為慮。” 宋 毛開 《畫堂春》詞:“華燈收盡雪初殘,踏青還爾游盤。” 清 朱仕琇 《蘭陔愛日圖記》:“故皇然閔然,內有不遑安之心,外有游盤之戒,此所為顧養而愛日者也。”參見“ 盤游 ”。
亦作“ 游槃 ”。猶遊樂。 晉 潘岳 《西征賦》:“厭紫極之閒敞,甘微行以游盤。”《魏書·陽尼傳》:“夫五都之總總兮,尚何足以游盤。” 五代 齊己 《湘中春興》詩:“雨歇江明苑樹乾,物妍時泰恣游盤。” 清 杜岕 《將之吳門述懷呈荔軒》詩:“游槃夫如何,鼓枻秋水瀾。”
炎蒸
亦作“ 炎烝 ”。1.暑熱熏蒸。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五月炎烝氣,三時刻漏長。” 唐 杜甫 《熱》詩之三:“歘翕炎蒸景,飄颻征戍人。” 宋 柳永 《玉山枕》詞:“當是時, 河朔 飛觴,避炎蒸,想風流堪繼。” 清 吳偉業 《雁門尚書行》:“六月炎蒸驅萬馬,二 崤 風雨斷千山。”
(2).指炎熱地區。 明 吳承恩 《贈馮南淮比部謫茂名》詩:“昨日尚書郎,今日投炎蒸。”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清暑
(1).消除暑熱;避暑。《文選·張衡<西京賦>》:“其遠則 九嵕 甘泉 ,涸陰沍寒,日北至而含凍,此焉清暑。” 薛綜 註:“帝或避暑於 甘泉宮 ,故云清暑。” 唐 盧綸 《天長久詞》:“天子方清暑,宮娃起夜妝。”《續資治通鑑·宋太祖開寶八年》:“ 遼 主如 頻蹕淀 清暑。”如:夏天吃西瓜可以清暑。
(2). 晉 宮殿名。《晉書·孝武帝紀》:“﹝ 太元 ﹞二十一年春正月,造 清暑殿 。”《太平御覽》卷一七五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晉中興書》:“ 烈宗 起 清暑殿 。” 唐 李白 《懷古》詩:“別殿悲 清暑 ,芳園罷 樂游 。” 王琦 注引《景定建康志》:“ 清暑殿 在 台城 內, 晉孝武帝 建。殿前重樓復道通 華林園 ,爽塏奇麗,天下無比,雖暑月常有清風,故以為名。”
攀躋
亦作“ 攀隮 ”。猶攀登。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體別》:“休動磊落,業在攀躋,失在疏越。”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唯當清宵夢,髣髴願攀躋。” 宋 陸游 《宿上清宮》詩:“盤蔬采掇多靈藥,閣道攀隮出半空。”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余讀相國之詩,雄健峭削,如長松千尋,孤峯萬仞,而不可攀躋也。” 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第二章:“自平原以至山巔,必經山麓之攀躋乃能登焉。”
磴道
登山的石徑。 南朝 宋 顏延之 《七繹》:“巖屋橋構,磴道相臨。” 唐 袁郊 《甘澤謠·懶殘》:“忽中夜風雷,而一峯頽下,其緣山磴道,為大石所攔。” 元 揭傒斯 《尋舍弟將至東牢宿野店》詩:“入雲攀磴道,落日及村墟。”《明史·禮志一》:“臺高三尺有奇,周以石欄,陟降為磴道。” 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巖洞窈窕,磴道紆折。” 郭沫若 《訪泰山雜詠·萬松亭遇雨》:“磴道千尋盡, 碧霞 鐵瓦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