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高太常贈錢文學畫竹原文
美人抱貞節,來自苕溪陰。
相遇玉堂仙,貽贈比兼金。
猗彼綠竹枝,琅然瑤華音。
微物豈足貴,用表歲寒心。
詩詞問答
問:題高太常贈錢文學畫竹的作者是誰?答:王汝玉
問:題高太常贈錢文學畫竹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侵韻
參考注釋
美人
(1)
(2) 美女
一個長著油光發亮的黑頭髮、紅嘴唇、眼睛一點也不怯懦的大膽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賢人
全州的美人和紳士都聚集在那裡
貞節
(1).忠貞不二的節操。《文選·張衡<東京賦>》:“執誼顧主,夫懷貞節。” 薛綜 註:“夫,猶人人也。言執禮義之心,顧思 漢 德,人懷貞正之志分也。” 唐 李德裕 《授鄭裔綽渭南縣尉直宏文館制》:“況兩代持衡,皆有貞節,守正持法,遺風凜然。” 清 翁志琦 《反班婕妤怨歌行》:“薄俗區故新,君子秉貞節。”
(2).封建禮教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行為。 漢 劉向 《說苑·建本》:“昔者 東夷 慕諸夏之義,有女,其夫死,為之內私壻,終身不嫁。不嫁則不嫁矣,然非貞節之義也。”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爾朱氏墓志銘》:“用 曹大家 之明訓,執 宋 伯姬 之貞節。”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老太太深信她的哲理是天下最好的,因為‘忍’字教她守住貞節,度過患難,得到像一個鋼針那么無趣而永遠發著點光的生命。”
來自
表示來源,但通常不帶有肇始之意,而指從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過賦與、移轉、演繹、模仿或再生而發生
主要收入來自開採煤礦
苕溪
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為 東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為 西苕 。兩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淺 兩湖口注入 太湖 。夾岸多苕,秋後花飄水上如飛雪,故名。 唐 羅隱 《寄第五尊師》詩:“ 苕溪 煙月久因循,野鶴衣製獨繭綸。” 宋 蘇軾 《泛舟城南會者五人》詩:“試選 苕溪 最深處,仍呼我輩不羈人。” 宋 張元乾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詞:“喚取 謫仙 平章看,過 苕溪 ,尚許垂綸否。”
相遇
遇見,遇到
這些候選人在許多講壇上相遇進行辯論
玉堂仙
翰林學士的雅號。 宋 蘇軾 《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詩:“到處聚觀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江雲漠漠桂花濕,海雨翛翛荔子然。” 明 何景明 《赤壁圖》詩:“ 黃州 逐客玉堂仙,停舟到此悲秋天。” 清 查慎行 《舟過三水邑宰徐君來晤口占贈之》:“誰知 花縣 宰,舊是玉堂仙。”參見“ 玉堂 ”。
貽贈
饋贈,贈送。 清 張雲錦 《水調歌頭·樊榭新遷東園過訪留贈》詞:“詩詞稱,香白雪,艷紅蕖。吟編甲乙貽贈,明月入簾初。” 清 全祖望 《寶查村蕉布歌》:“客從 寶查 來,貽贈忽數尋。用之作涼幬,不翅貴南金。”
兼金
價值倍於常金的好金子。古代金銀銅通言金。亦泛指多量的金銀錢帛。《孟子·公孫丑下》:“前日於 齊 ,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趙岐 註:“兼金,好金也,其價兼倍於常者。” 晉 陸機 《贈馮文羆》詩:“愧無雜佩贈,良訊代兼金。” 唐 王維 《酬賀四贈葛巾之作》詩:“野巾傳惠好,茲貺重兼金。” 清 程恩澤 《粵東雜感》詩:“有盡兼金傾海去,無端奇貨挾山來。”
竹枝
(1).竹子的小枝。 唐 杜甫 《示從孫濟》詩:“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 劉滄 《題古寺》詩:“古寺蕭條偶宿期,更深霜壓竹枝低。”
(2).樂府《近代曲》之一。本為 巴渝 (今 四川 東部)一帶民歌, 唐 詩人 劉禹錫 據以改作新詞,歌詠 三峽 風光和男女戀情,盛行於世。後人所作也多詠當地風土或兒女柔情。其形式為七言絕句,語言通俗,音調輕快。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詩:“盪槳 巴 童歌《竹枝》,連檣估客吹 羌 笛。” 宋 范成大 《夔門即事》詩:“《竹枝》舊曲元無調,麴米新篘但有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紀映淮》:“ 金陵 紀青 ……女名 映淮 ,字 阿男 ,嘗有《秦淮竹枝》云:‘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疎樹幾行。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 謝 女雪飛香。’” 朱自清 《中國歌謠》三:“《詞律》云:‘《竹枝》之音,起於 巴 蜀 唐 人所作,皆言 蜀 中風景。後人因效其體,於各地為之。’這時《竹枝》已成了一種敘述風土的詩體了。”
(3). 唐 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單調十四字,分平韻、仄韻兩體。
琅然
聲音清朗貌。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宋公垂 ﹞諷誦之聲,琅然聞於遠近。” 元 同恕 《良夜》詩:“琅然一曲發清商,門外踉蹌舞山鬼。”《明史·周順昌傳》:“﹝旂尉﹞大呼:‘囚安在?’手擲鋃鐺於地,聲琅然。”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張慧仙寄外詩記》:“琅然對答,聲若洞簫。”
瑤華音
對他人書翰的美稱。 南朝 齊 謝朓 《答呂法曹》詩:“惠而能好我,問以瑤華音。” 唐 李白 《代別情人》詩:“天涯有度鳥,莫絶瑤華音。”
微物
(1).細小的東西;小的生物。《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臣為削者也,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於削。”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昔嘉量微物,盤盂小器,猶其昭德記功,載在銘典。” 明 韓洽 《雪下紅》詩:“天道存微物,韶華惜歲闌。” 清 黃鷟來 《甲戌晤張蔚生喜而有賦》詩之二:“微物知報德,徑寸傳 隋 珠。”
(2).喻指卑下者。《南史·周朗傳》:“ 朗 悖禮利口,宜合翦戮,微物不足亂典刑,特鎖付邊郡。”
(3).作自稱之謙詞。 南朝 宋 顏延之 《應詔宴曲水作詩》:“仰閲豐施,降惟微物。” 李善 註:“微物,自謂也。”
(4).菲薄的禮物。用作謙詞。 明 楊珽 《龍膏記·旤媒》:“這些微物,聊充塗中之費。” 魯迅 《書信集·致宋琳》:“極欲略備微物,聊申祝意,而南北道遠,郵寄不便。”
歲寒心
喻堅貞不屈的節操。 唐 張九齡 《感遇》詩之七:“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宋 文天祥 《至揚州》詩:“折節從今交國士,死生一片歲寒心。” 清 顧炎武 《德州講易畢奉柬諸君》詩:“亮哉歲寒心,不變霜與雪。”參見“ 歲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