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紅牆曲折鏡光開,芝字堤頭聳趯台。

卻笑劉郎虛費事,遙從海上覓蓬萊。

詩詞問答

問:《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一

參考注釋

紅牆

紅色的牆。 唐 李商隱 《代應》詩:“本來銀漢是紅牆,隔得 盧 家白玉堂。” 宋 晁補之 《謁岱祠即事》詩:“碧瓦峙雙闕,紅牆繚長闉。” 明 陳子龍 《靈濟宮》詩:“絳樹 蓬萊 近,紅牆銀漢中。” 清 吳偉業 《琴河感舊》詩之二:“ 五陵 年少催歸去,隔斷紅牆十二樓。”

曲折

(1) 彎曲

一條曲折的小路

(2) 委曲

巷道曲折

(3) 複雜的、不順當的情節

這件事情裡面還有不少曲折

(4) 違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據經正對,無所曲折

鏡光

(1).鏡子的光。借指鏡。 清 黃遵憲 《山歌》:“一家女兒做新娘,十家女兒看鏡光。”

(2).明亮的光。 唐 劉長卿 《水西渡》詩:“伊水搖鏡光,纖鱗如不隔。” 唐 許渾 《重遊飛泉觀》詩:“松葉正秋琴韻響,菱花初曉鏡光寒。” 唐 廣宣 《駕幸普濟寺應制》詩:“寺壓山河天宇靜,樓懸日月鏡光新。”

劉郎

(1).指 南朝 宋武帝 劉裕 。《宋書·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劉郎 在室內,可入共飲酒。’”

(2).指 漢武帝 劉徹 。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 劉郎 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3).指 漢高祖 劉邦 。 宋 辛棄疾 《六么令》詞:“長喜 劉郎 馬上,肯聽詩書説。”

(4).指 三國 蜀 先主劉備 。 宋 王千秋 《賀新郎·石城弔古》詞:“要約 劉郎 銅雀醉,底事遽爭 荊 楚 。”

(5).指 東漢 劉晨 。相傳 劉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採藥,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 唐 司空圖 《遊仙》詩之二:“ 劉郎 相約事難諧,雨散雲飛自此乖。” 後蜀 顧夐 《虞美人》詞:“此時恨不駕鸞皇,訪 劉郎 。” 清 無名氏 《後會仙記》:“ 劉郎 曾否訪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

(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彥 《蘇幕遮》詞:“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劉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願扇兒寄去的速,師父束裝得早,三月三 劉郎 到了,攜手兒下妝樓。”參見“ 劉阮 ”。

(7). 唐 劉禹錫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 玄都觀 里桃千樹,儘是 劉郎 去後栽。”此為 禹錫 自稱,後因以“劉郎”指 禹錫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夢得》詩:“ 劉郎 劉郎 莫先起, 蘇臺 蘇臺 隔雲水。”

費事

事情麻煩,不好辦;費周折

炒菜太費事,隨便吃點兒間單的得了

海上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餘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蓬萊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詩詞推薦

  • 幽趣十二首

    鄭剛中宋代〕幽趣無人會,清閒五月中。魚跳荷葉綠,猿笑荔枝紅。撥竹看新月,鉤簾入好風。神仙赤松地,正恐自相通。
    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原文_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寄題楊太宰桃花嶺

    王弘誨明代〕鮑山深處有桃園,太宰當年別業存。薦實會同瑤水宴,迷花何必武陵源。千年隔洞應含笑,幾樹成蹊總不言。見說
  • 洪暉吉使君招游陰那山和韻

    李楩明代〕少年攜笈押危巒,老憶晴雲岫里看。出谷鶯聲遙喚友,趨城笠汗迫輸官。山深樵子遲新步,溪漲漁人溯舊歡。幽事
  • 再題獅子林十六景疊舊韻·其八·占峰亭

    乾隆清代〕平則為嶺側則峰,峰亭實勝嶺亭趣。於平易工側艱工,例論詩文頗有據。偶攀絕頂得笠覆,便憶巡方斯冕露。欲言
  • 瀑布

    洪咨夔宋代〕白龍飛出翠雲堆,不見源頭只見來。勢有盛衰惟視雨,聲無高下尺成雷。誰教河鼓翻將落,我欲陽侯挽取回。東陌
    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原文_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好事近

    呂渭老宋代〕雲影護梅枝,短短未禁飛雪。彩幅自題新句,作催妝佳闋。西樓昨夜五更寒,恐一枝先發。元是素娥無寐,駕半輪
    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原文_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再登半天樓

    乾隆清代〕游山趁幾閒,四刻未為久。園門臨晾甲,取便每從走。門內即石泉,過泉復岡阜。是為西北障,延緣達巔嶁。岩樓
  • 奇樹歌

    乾隆清代〕久竹青寧古或聞,異哉此樹非木群。木乎石乎難疏分,我忽逢之清衛濆。下臨流水上乾雲,盤根錯節如髡屯。兩株
  • 皇初平故隱

    白玉蟾宋代〕昔日登山願,今年破夏償。乘壺斟雪白,獨酌判黃昏。有許松俱老,皆為鶴所房。能多雲擘絮,若個石為羊。懷古
    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原文_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山間·其三

    沈光文明代〕念此朝宗義,孤衷每郁寥。未能支廈屋,祇可托漁樵。冀作雲中鶴,來聽海上潮。長安難得去,不是為途遙。
  • 題方琮四時山水畫·其四·冬

    乾隆清代〕噴珠千澗凍,削玉萬峰稠。沽酒孱童去,待糧瘦鶴留。無妨老梅發,依舊暗香浮。為問窗中客,逋仙可似不。
  • 歸隱

    張美和元代〕歸來江上看青山,種柳成陰漸可攀。舊夢任隨流水去,此身相伴白雲閒。錦囊書帙收千卷,金井丹砂貯九還。留得
  • 題京江鮑氏三女史詩合稿

    包蘭瑛清代〕璇閨三秀冠當時,賦茗才華並擅奇。韻洽塤篪成合璧,光輝花萼綴連枝。清娛樓閣開詩境,綠飲山堂醉酒卮。更有
  • 太師陳文恭公輓詞

    范成大宋代〕日者更皇化,公來輔聖能。無心殊轍混,不作眾波澄。舉國材真相,他年了中興。天如遺一老,人亦望三登。候火
  • 玉田八景西山晴雪

    李堪宋代〕西山岌岌倚層霄,爽氣恆多瘴氣消。誰道閩中無雨雪,年年絕頂見瓊瑤。
    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原文_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贈外孫

    王安石宋代〕南山新長鳳凰雛,眉目分明畫不如。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車書。
    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原文_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八十五首

    釋妙倫宋代〕竇八抽身已敗贜,偷兒曲為巧遮藏。一家著賊猶閒事,攪斷平人幾肚腸。
  • 長夏竹中二首

    陳普宋代〕四圍碧玉繞盤河,六月此為安樂窩。且喜身心客清淨,但愁歲月為消磨。洞門開闢元無鎖,暑氣羞慚自倒戈。只要
    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原文_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替在眼即景賦二首

    董嗣杲宋代〕菊向籬陰老,松連石影交。山梨寒脫樹,溪鳥晚投巢。欲把肩輿卸,先將手版拋。是時柴戶月,任客帶吟敲。
    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原文_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朝回和元少尹絕句

    白居易唐代〕朝客朝回回望好,盡紆朱紫佩金銀。此時獨與君為伴,馬上青袍唯兩人。
    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原文_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原文_仲夏瀛台即景雜詠六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