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白馬篇原文
駿馬生代北,少年出幽并。
結束各光采,指顧風雲生。
朝游屬玉觀,夕宿衛承明。
身逐孤兒隊,名隸羽林兵。
行行南山獵,意氣何縱橫。
蒼隼決雲來,飛矢逆風鳴。
大澤鸘鵠遒,深雪狐兔驚。
回瞻鸛雀門,突兀與雲平。
鞍馬倏來歸,勢若浮煙輕。
昨夜羽書至,貳師出邊庭。
上馬別妻子,鳴鏑追前旌。
舊隨冠軍伍,復此河源行。
大漠少行人,深谷多鼯鼪。
朝飲沙上泉,夕戍雲間城。
左顧疏勒服,右盼伊吾清。
無令都護將,關外獨聲名。
詩詞問答
問:擬白馬篇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擬白馬篇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一
參考注釋
駿馬
駿足。即良馬;跑得快的好馬
代北
(1).古地區名。泛指 漢 、 晉 代郡 和 唐 以後 代州 北部或以北地區。當今 山西 北部及 河北 西北部一帶。 唐 陳子昂 《送魏大從軍》詩:“ 雁山 橫 代 北, 狐塞 接 雲中 。”《宋史·韓琦傳》:“ 契丹 來求 代 北地,帝手詔訪 琦 ……會 安石 再入相,悉以所爭地與 契丹 。”
(2). 唐 方鎮名。《資治通鑑·唐僖宗中和三年》:“八月,甲辰……詔以前 振武 節度使 李國昌 為 代北 節度使,鎮 代州 。”
(3).指 北魏 。 西晉 末年, 拓跋猗盧 受封為 代王 。後其曾孫 拓跋珪 改國號為 魏 ,遷都 代郡 平城 ,是為 北魏 。故後世或以“代北”稱之。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五胡、 代北 ,始嘗宰制 中華 ,逮乎 隋 唐 統一,漢族自主,則亦箸土傅籍,同為編氓,未嘗自別一族以與 漢 人相抗,是則同於醇化而已。”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幽并
幽州 和 并州 的並稱。約當今 河北 、 山西 北部和 內蒙古 、 遼寧 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氣任俠。因借指豪俠之氣。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三:“ 幽 並 重騎射,少年好馳逐。”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五:“舉子 尉遲匡 , 幽 並 耿概之士也。”《金史·文藝傳下·元好問》:“歌謡慷慨,挾 幽 並 之氣。” 清 吳偉業 《吳門遇劉雪舫》詩:“排閣一少年,其氣為 幽 並 。”參見“ 幽并兒 ”。
結束
(1) 完畢,不再繼續
這個演講結束了典禮
(2) 裝束;打扮
結束而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收拾;處置
(4) 拘束
光采
見“ 光彩 ”。
指顧
(1).手指目視;指點顧盼。《漢書·律曆志上》:“指顧取象,然後陰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舊唐書·鄭畋傳》:“臣始仕從戎,爰承指顧,稟三令五申之戒,預一匡九合之謀。”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江右游日記》:“先躋峯攀磴里許,而至絶頂,則南瞰 西華 ,東瞰夾壁,西瞰南溪,北瞰城邑,皆在指顧。” 清 陳維崧 《喜遷鶯·排悶》詞:“憑高指顧,嘆野水增波,故陵無樹。”
(2).一指一瞥之間。形容時間的短暫、迅速。 漢 班固 《東都賦》:“指顧倏忽,獲車已實。” 宋 蘇軾 《乞詔邊吏無進取及論鬼章事宜札子》:“邊臣賈勇,爭欲立功,以為 河 南之地,指顧可得。” 明 陸粲 《庚巳編·神丹》:“女每有所須,雖遠方非時之物,一指顧間可致。” * 《攻克石門》詩:“ 石門 封鎖 太行山 ,勇士掀開指顧間。”
(3).猶指揮。《新唐書·趙犫傳》:“自號令指顧,羣兒無敢亂。” 元 鄭光祖 《伊尹耕莘》第三折:“望賢士運神機,施妙策,指顧三軍,保乾坤奠安。”參見“ 指揮 ”。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屬玉觀
漢 宮觀名。《漢書·宣帝紀》:“冬十二月,行幸 萯陽宮 屬玉觀 。”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屬玉,水鳥,似鵁鶄,以名觀也。”《三輔黃圖·宮觀》:“ 屬玉觀 在 右扶風 。”
宿衛
見“ 宿衞 ”。 1.在宮禁中值宿,擔任警衛。2.保衛,守護。 3.皇帝的警衛人員;禁軍。
承明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寢曰左右之路寢,謂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後者也。”
(2).即 承明廬 。《漢書·翼奉傳》:“ 未央宮 又無 高門 、 武臺 、 麒麟 、 鳳皇 、 * 、 玉堂 、 金華 之殿,獨有 前殿 、 曲臺 、 漸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陽尹荊州》詩:“驂駕乘駟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詞:“想夜半 承明 ,留教視草,卻遣籌邊。”參見“ 承明廬 ”。
孤兒
(1)
(2) 年幼無父的孩童
(3) 失去父母的兒童
孤兒院
羽林
禁軍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意氣
(1) 志向與氣概
意氣風發
意氣揚揚。——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精神;神色
意氣自若。——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意氣之盛。——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3) 志趣
意氣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緒
意氣用事
縱橫
(1) 豎和橫互相交錯
眾壑縱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猶有曲挺縱橫者。
刀戟縱橫。——《廣東軍務記》
(2) 奔放自如
筆意縱橫
(3) 賓士無阻
縱橫四海
(4) 放肆;無所顧忌
(5) 指合縱連橫
雲來
(1).如雲飛卷而來。 馬總 《意林》卷五引 漢 仲長統 《昌言》:“英辭雨集,妙句雲來。” 元 岑士貴 《凌煙閣賦》:“乘輿雲來,貴臣于于。”
(2).“雲孫”、“來孫”的並稱。泛指後代。 宋 蘇軾 《坤成節功德疏文》之七:“坐俟雲來之養,受祿無疆;屢觀甲子之周,與民同樂。” 宋 李綱 《謝親筆札子》:“顧臣煢然衰病,未知圖報之所。惟當什襲祕藏,刻之金石,傳示雲來,使天下後世知聖君不忘舊臣,樂取諸人以為善者。”
(3).傳說中的仙山 蓬萊山 的別稱。 晉 王嘉 《拾遺記·蓬萊山》:“ 蓬萊山 亦名 防丘 ,亦名 雲來 。”
飛矢
飛馳的箭。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策考傳》:“ 闔廬 見中於飛矢。”《後漢書·劉表傳》:“驃騎將軍 張濟 自 關中 走 南陽 ,因攻 穰城 ,中飛矢而死。”《宋書·南平穆王鑠傳》:“虜多作高樓,施弩以射城內,飛矢雨下。”
逆風
(1)
(2) 面衝著風;迎風
逆風而上
(3) 指跟車船行進方向相反的風
頂著逆風前進
大澤
(1).大湖沼;大藪澤。《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宋 梅堯臣 《送趙諫議知徐州》詩:“ 呂梁 水注千尋險,大澤龍歸萬古空。”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近 星宿海 ,為導者誤入大澤中,沮洳難行,人馬多死。” 魯迅 《亥年殘秋偶作》詩:“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雲齒髮寒。”
(2).即 大澤鄉 。《史記·項羽本紀》:“ 秦二世 元年七月, 陳涉 等起 大澤 中。”
(3).大恩惠。《禮記·祭統》:“祭者,澤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詩大澤之博,廣符瑞之富。” 李周翰 註:“大澤,謂天子之惠澤。”
狐兔
狐和兔。亦以喻壞人;小人。 漢 揚雄 《長楊賦》:“虎豹狖玃,狐兔麋鹿。” 唐 崔顥 《古遊俠呈軍中諸將》詩:“地迴鷹犬急,草深狐兔肥。”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 黃 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 清 玉瑟齋主人 《血海花·嚼雪》:“縱橫狐兔擅威權,空叫我嫠緯淒涼痛抱天。” 梁啓超 《留別澳洲諸同志》詩之一:“狐兔中原惡,干戈舊歲徂。”
回瞻
猶回望。 唐 韋應物 《酒肆行》:“迴瞻丹鳳闕,直視 樂游苑 。” 明 王世貞 《過維陽有懷子相》詩:“迴瞻 大江 水,極眺 黃河 流。”
鸛雀
(1).即鸛。水鳥名。《詩·豳風·東山》“鸛鳴於垤” 三國 吳 陸璣 疏:“鸛,鸛雀也。似鴻而大,長頸赤喙,白身黑尾翅。樹上作巢,大如車輪,卵如三升桮。望見人按其子令伏,徑捨去。一名負釜,一名黑尻,一名背灶,一名皁裙。又泥其巢一傍為池,含水滿之,取魚置池中,稍稍以食其雛。”《舊五代史·周書·齊藏珍傳》:“ 揚州 地實卑濕,食物例多腥腐,臣去歲在彼,人以鱓魚饋臣者,視其盤中虬屈,一如虵虺之狀,假使鸛雀有知,亦應不食,豈況於人哉!”
(2).指鸛雀樓。 清 顧炎武 《蒲州西門外鐵牛唐時所造以繫浮橋者今河西徙十餘里矣》詩:“失水黿鼉沒,依城 鸛雀 鄰。”
突兀
(1) 突然變化的
平原過去了,面前山巒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聳的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蒼然突兀。——明· 顧炎武《復庵記》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來得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鞍馬
(1) 泛指馬和馬具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詩》
(2) 指人騎的馬
而操舍鞍馬,仗舟楫,與 吳越爭衡。—— 司馬光《資治通鑑》
(3) 騎馬的人
門前冷落鞍馬稀。——白居易《琵琶行》
(4) 一種體育器材,形狀略像馬,背部有兩個半圓環,可以調整高度,用來做體操
來歸
(1) 歸順;歸附
(2) 古代稱女子出嫁(從夫家方面說)
(3) 歸來,回來
浮煙
亦作“浮煙”。飄動的煙氣或雲霧。 晉 左思 《吳都賦》:“飛爓浮煙,載霞載陰。” 唐 司空曙 《雲陽館與韓紳宿別》詩:“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 明 高啟 《贈醉樵》詩:“世間萬事如浮煙,看棋何必逢神仙。” 王闓運 《<衡陽縣誌>序》:“余榮未光,棄若浮煙。” 姚雪垠 《長夜》五:“童年的生活想起空幻得像水上的浮煙。”
昨夜
(1).昨天夜裡。 南朝 宋 鮑照 《上潯陽還都道中》詩:“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蘆洲 。” 前蜀 毛文錫 《醉花間》詞之一:“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 巴金 《探索集·長崎的夢》:“昨夜,我夢見我在 長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夫人與 鄭恆 親。雖然昨夜見許,未足取信。”
羽書
古代插有鳥羽的緊急軍事文書
貳師
(1).指 貳師城 。《史記·大宛列傳》:“且 貳師 馬, 宛 寶馬也。” 金 趙秉文 《西漢論》:“ 武帝 非實知 衛 霍 之才,特以私 衛後 之親耳。以 李廣利 征 貳師 準之,可見。”
(2).指 漢 貳師將軍 李廣利 。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明主不深曉,以為僕沮 貳師 ,而為 李陵 游説,遂下於理。” 北周 庾信 《見征客始還遇獵》詩:“ 貳師 新受詔, 長平 正凱歸。” 清 王士禛 《和沉石田鉤弋夫人歌》:“ 漢 家競説 貳師 功, 衛 霍 勛名甲第同。”
邊庭
(1) 邊境地區的政府
(2) ∶邊疆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唐· 杜甫《兵車行》
上馬
(1) 騎上馬背
那個競技場騎手騰身上馬
(2) 比喻某個重大工程項目或工作開始進行
他承包的工程明年開春就上馬
(3) 指領導者指揮者上任
丁浩上馬以來,單位的經濟效益比原來大有好轉
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卻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
鳴鏑
古時一種射出去帶響的箭,多用於發號令
聞鳴鏑而股戰。——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前旌
(1).帝王官吏儀仗中前行的旗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行漏抱刻,前旌載鳶。” 唐 孟浩然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詩:“衣冠列祖道,耆舊擁前旌。” 清 吳敏樹 《己未上曾侍郎書》:“ 敏樹 於湖上瞻望前旌有日矣。”
(2).借指前軍,前線。 唐 劉長卿 《行營酬呂侍御時尚書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上侍御以州鄰寇賊復有水火迫於徵稅詩以見喻》:“不敢 淮南 臥,來趨 漢 將營。受辭瞻左鉞,扶疾往前旌。”
冠軍
泛指第一名的稱號
拳擊冠軍
河源
河流的發源地,特指黃河的發源地
大漠
無邊的沙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 王維《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唐·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深谷
幽深的山谷
鼯鼪
同“ 鼯鼬 ”。泛指小動物。 宋 歐陽修 《祭石曼卿文》:“更千秋而萬歲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與鼯鼪。” 清 梁紹壬 《荒冢行》:“杜鵑痛苦鼯鼪弔,不值青山笑一場。” 謝無量 《己酉歲未盡七日自蕪湖溯江還蜀入春淹泊峽中》詩:“縱橫聞虎豹,細黠玩鼯鼪。”
雲間
松江府的別稱。現在上海松江縣一帶。因西晉文學家陸雲(字士龍,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華亭)對客自稱“雲間陸士龍”而得名
左顧
(1).向左方觀看。《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晉 士彌牟 逆 叔孫 於 箕 , 叔孫 使 梁其踁 待於門內,曰:‘余左顧而欬,乃殺之;右顧而笑,乃止。’”《宋史·樂志三》:“文舞曰《化成天下之舞》:第一變……再鼓,皆左顧左揖。” 清 顧炎武 《恭謁高皇帝御容於靈谷寺》詩:“天顏仍左顧,國難一趨從。”
(2).猶言枉顧;屈駕。謝人見訪的謙詞。《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 子高 乃幸左顧存恤。” 顏師古 註:“左顧,猶言枉顧也。”《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今辱左顧,綺閣生光。”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劉鍛工》:“幸左顧,勿見拒也。”
(3).猶斜視,怒視。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六:“議未決,賊帥左顧而去。”
疏勒
古 西域 諸國之一。 王莽 時稱 世善 , 唐 名 佉沙 。在今 新疆 * 爾自治區喀什市 一帶。其治 疏勒城 ,即今 疏勒縣 。《後漢書·班超傳》:“臣見 莎車 、 疏勒 田地肥廣,草牧饒衍,不比 敦煌 、 鄯善 閒也。” 唐 皇甫冉 《和袁郎中破賊後經剡中山水》:“節比全 疏勒 ,功當雪 會稽 。” 明 梁伯龍 《念奴嬌序·擬出塞》曲:“北接 莎車 ,西通 疎勒 , 班超 原是一書生。” 清 趙翼 《張甥聖時宦新疆之奇台尉五年俸滿告歸喜賦》:“ 疏勒 泉清禾滿野, 祁連山 迥雪彌天。”
伊吾
(1).象聲詞。讀書聲。 宋 黃庭堅 《考試局與孫元忠博士竹間對窗夜聞元忠誦書聲調悲壯戲作竹枝歌三章和之》:“南窗讀書聲伊吾,北窗見月歌竹枝。” 明 高啟 《臥病夜聞鄰兒讀書》詩:“月淡梧桐雨後天,伊吾聲在北窓前。”
(2).古地名。 漢 伊吾盧 地區, 隋 大業 六年置 伊吾郡 。治所在今 新疆 哈密縣 。亦泛指邊疆。《後漢書·班超傳》:“將兵別擊 伊吾 戰於 蒲類海 ,多斬首虜而還。” 李賢 註:“ 伊吾 , 匈奴 中地名,在今 伊州 納職縣 界。”《新唐書·西域傳下》:“ 伊吾城 者, 漢 宜禾 都尉所治。商胡雜居,勝兵千,附 鐵勒 。人驍悍,土良沃。 隋 末內屬,置 伊吾郡 。天下亂,復臣 突厥 。 貞觀 四年,城酋來朝。 頡利 滅,舉七城降,列其地為 西伊州 。” 元 郭鈺 《和酬宋竹坡韻》:“鷗社共盟君未棄,何須馳志向 伊吾 。” 清 高其倬 《薊州新城》詩:“志鳴 伊吾 劒,意洗魚海兵。長計一蹉失,塞馬仍縱橫。”參見“ 伊州 ”。
無令
(1).沒有律令。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以正治國》:“被道含德,無思無求。無令無法,萬民自化。”
(2).不使。《魏書·高祖紀上》:“一夫制治田四十畝,中男二十畝。無令人有餘力,地有遺利。” 唐 岑參 《送王伯倫應制授正字歸》詩:“科斗皆成字,無令錯古文。”
護將
猶護軍。《藝文類聚》卷四六引 南朝 陳 沉炯 《為陳太傅讓表》:“軍威重於護將,國禮貴於寒門。”指有某種虛銜的衛士。 清 曹大觀 《寇汀紀略》:“其姓 石 者,從 達開 姓也,其第內有護將五百名。”
關外
指山海關以東或嘉峪關以西一帶地區
聲名
名聲;名譽
第三是三仙姑的聲名不好。——《小二黑結婚》
標籤: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