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亭名詔語密相沿,須信從來教義全。
肯構嘗探詩禮業,出綸特表父師賢。
早安素履知文富,晚服朱衣稱賞筵。
不是韋家專講學,豈聞幡戟到門前。
詩詞問答
問:《和趙抃賦新繁周表權如詔亭詩》的作者是誰?答:白贄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詔語
(1).詔書上的話。 明 葉盛 《水東日記·何文淵自經》:“ 何文淵 嘗告人曰:‘詔語“天佑下民作之君,父有天下傳之子”出自手筆。’”
(2).告誡吩咐。 清 王夫之 《顯考武夷府君行狀》:“或有詔語於子孫僮僕,皆下氣怡聲。”
相沿
遞相沿襲。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二:“釋耒佩牛,相沿莫反。”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林·翰林散官》:“翰林官不論崇卑,其稱郎,稱大夫,俱結銜於本官之下,相沿既已久矣。”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後來祖、父相沿積德,所以一年好似一年,一代富似一代。” 郭沫若 《鼎》:“從此以後便相沿為例,‘鼎堂’兩字便被一部份的編輯使用了起來。”
信從
相信聽從;信奉遵從。《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矯公 初時也還有信從之意,聽説到‘收回雷部,也未可知’,到不免有疑。”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眾人心目中見我主能驅鬼逐怪,無不嘆為天下奇人,故聞風信從。”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他們的對於神,宗教,傳統的權威,是‘信’和‘從’呢,還是‘怕’和‘利用’?只要看他們的善於變化,毫無特操,是什麼也不信從的,但總要擺出和內心兩樣的架子來。”
教義
指一種宗教所信奉和宣揚的神學道理思想
肯構
見“ 肯堂肯構 ”。
詩禮
(1) 《詩經》和《禮經》,封建社會讀書人必讀的書
(2) 舊時常用來稱讀書講究禮教的人家
詩禮之家
出綸
《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 孔穎達 疏:“言綸粗於絲……綍又大於綸。”謂帝王的話關係重大。後以“出綸”指帝王的詔命。 遼 劉詵 《耶律宗允墓志銘》:“式旌扈蹕之勞,薦降出綸之命,重判忠順軍事,仍賜推誠功臣。”
特表
(1).非凡的儀表。 漢 蔡邕 《太尉喬公碑》:“膺受純性,誕有特表,岐嶷而超等,揔角而逸羣。”
(2).謂奏請不依常規特殊擢用。《後漢書·陳寔傳》:“大將軍 何進 、司徒 袁隗 遣人敦 寔 ,欲特表以不次之位。”《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大將軍 何公 、司徒 袁公 ,前後招辟,使人曉喻,雲欲特表,便可入踐常伯,超補三事,紆佩金紫,光國垂勛。” 李周翰 註:“特表,謂獨出常調擢用之也。”
父師
(1).即太師。上古三公之一。《書·微子》:“ 微子 若曰:‘父師、少師, 殷 其弗或亂正四方。’” 孔 傳:“父師,太師。”《漢書·五行志上》:“降及於 殷 , 箕子 在父師位而典之。” 顏師古 註:“父師,即太師, 殷 之三公也。 箕子 , 紂 之諸父而為太師,故曰父師。”
(2).即大司成。太子的師傅,掌國學之教。《禮記·文王世子》:“樂正司業,父師司成。” 孔穎達 疏:“父師,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孫希旦 集解:“父師,即大司成也。樂正掌國學之政,故世子之學業,樂正之所主;大司成總國學之教,故世子學業之成,大司成之所主也。”
(3).上古告老還鄉的大夫。《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就先生而謀賔介” 漢 鄭玄 註:“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鄉里。大夫名曰父師,士名曰少師。”
(4).對長者的尊稱。《漢書·敘傳上》:“是所望於父師矣。” 顏師古 註:“齒為諸父,尊之如師,故曰父師。”
(5).對師長的敬稱。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於是推本 堯 舜 以來相傳之意,質以平日所聞父師之言,更互演繹,作為此書。” 宋 周必大 《池陽四詠》之二:“向來稍喜《唐風集》,今信 樊川 是父師。”
(6).指基督教傳教士。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洎 元 明 時,雖有一二景教父師,以教理暨歷算質學於 中國 ,而其道非盛。”
早安
早上好,上午見面或分別時說的話
素履
(1).《易·履》:“初九:素履往,無咎。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王弼 註:“履道惡華,故素乃無咎。” 高亨 註:“素,白色無文彩。履,鞋也。‘素履往’比喻人以樸素坦白之態度行事,此自無咎。”後用以比喻質樸無華、清白自守的處世態度。《三國志·魏志·管寧傳》:“雖有素履幽人之貞,而失 考父 茲恭之義,使朕虛心引領歷年,其何謂邪?” 宋 葉適 《台州高君墓志銘》:“父 融 ,有素履,起家 衡州 司戶參軍。”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齋中有贈》詩:“我雖長賤貧,未敢愆素履。”
(2).居喪時所穿的鞋子。借用為對居喪者的問候語。如:敬候素履。
朱衣
(1).大紅色的公服。《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個,乘朱路,駕赤駵,載赤旂,衣朱衣,服赤玉。”《資治通鑑·宋文帝元嘉三十年》:“甲子,宮門未開, 劭 以朱衣加戎服上,乘畫輪車,與 蕭斌 共載,衛從如常入朝之儀。” 胡三省 註:“朱衣,太子入朝之服。”
(2). 唐 宋 四、五品官員所著的緋服。 唐 杜牧 《新轉南曹出守吳興書此篇以自見志》詩:“捧詔 汀洲 去,全家羽翼飛。喜拋新錦帳,榮借舊朱衣。”
(3).穿著朱衣的職官。《後漢書·蔡邕傳》:“臣自在宰府,及備朱衣,迎氣五郊,而車駕稀出。” 李賢 註:“朱衣,謂祭官也。” 宋 徐鉉 《送劉山陽》詩:“舊族知名士,朱衣宰 楚 城。” 清 唐孫華 《讀梅村先生<鹿樵紀聞>有感題長句》之六:“東市朱衣多裹血,西臺紅淚與招魂。”
(4).穿朱衣。指入仕、升官。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敏中 始婚也,已朱衣矣。”
(5).指朱衣使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赫赫科條,袖裡常存惟白簡;明明案牘,簾前何處有朱衣。”參見“ 朱衣使者 ”。
稱賞
誇讚、賞識
他們稱賞昔日的美德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講學
當眾講解闡述自己的學術理論
應邀出國講學
幡戟
旌旗和棨戟。泛指前驅儀仗。《南齊書·東昏侯紀》:“每三四更中,鼓聲四出,幡戟橫路,百姓喧走相隨,士庶莫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