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副使丘克明原文
木落長空高,霜風凋百草。
此時新安客,夜夢宜春道。
經綸方欲展,歸計一何早。
豈無五色線,黼黻袞龍好。
所悲本素絲,彰施非我抱。
自從居官來,衣裳屢顛倒。
萋斐成貝錦,危機固難保。
況以羸病軀,當此百憂搗。
故山松菊晚,三徑復誰掃。
歸耕實吾事,岩穴聊養浩。
不聞堯舜世,巢由亦高蹈。
勖君青松心,永保冰霜操。
詩詞問答
問:贈副使丘克明的作者是誰?答:朱同
問:贈副使丘克明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參考注釋
木落
樹葉凋落。 晉 左思 《蜀都賦》:“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南朝 齊 王融 《議給虜書疏》:“春草水生,阻散馬之適;秋風木落,絶驅禽之歡。” 唐 李嶠 《與雍州崔錄事司馬錄事書》:“春還 江 北,時興 楚 客之謡;木落 淮 南,乍動 潘生 之思。” 元 周權 《湘中》詩:“天寒 楚 雲浄,木落 湘 山幽。” 清 顧炎武 《賦得老鶴萬里心用心字》:“木落依空沼,雲多失舊林。” 包蕾 《豬八戒學本領》:“行夠多時,又是夏盡秋來,但平林木落,遠山含煙。”
長空
寬廣高遠的天空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毛 * 《蝶戀花·答李淑一》
遨遊長空
霜風
(1).刺骨寒風。 北周 庾信 《衛王贈桑落酒奉答》詩:“霜風亂飄葉,寒水細澄沙。”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三折:“斷不了你那 章臺 上霜風淅淅, 渭城 邊煙雨霏霏。”
(2).指嚴明的風紀。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風,教義窮於足跡。”
百草
各種草類。亦指各種花木。《莊子·庚桑楚》:“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寳成。” 漢 王充 《論衡·幸偶》:“夫百草之類,皆有補益,遭醫人採掇,成為良藥。”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王微》:“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鷄悲。”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宋 蘇軾 《蘇州閭丘江君二家雨中飲酒》詩之二:“曾把四絃娛 白傅 ( 白居易 ),敢將百草鬭 吳王 。”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宜春
(1).適宜於春天;適應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閣》詩:“灑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閣 上最宜春。” 後蜀 閻選 《八拍蠻》詞:“憔悴不知緣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郁達夫 《將之日本別海裳》詩之三:“知儂棹向 吳江 過,託買宜春半幅裳。”
(2).指 宜 *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蹷 石闕 ,歷 封巒 ,過 鳷鵲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註:“ 宜春 ,宮名,在 渭 南 杜縣 東。”《漢書·東方朔傳》:“北至 池陽 ,西至 黃山 ;南獵長 楊 ,東遊 宜春 。” 顏師古 註:“ 宜春 ,宮也,在 長安 城東南。” 唐 王維 《登樓歌》:“卻瞻兮 龍首 ,前眺兮 宜春 。”參見“ 宜 * ”。
(3).舊時立春及春節所剪或書寫的字樣。民間與宮中將其貼於窗戶、器物、彩勝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綵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閨》詩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遼史·禮志六》:“立春,婦人進春書,刻青繒為幟,像龍御之,或蟾蜍,書幟曰‘宜春’。”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早春壽魏塘柯素培先生》詞:“小樓人倚,梅花天氣,正院貼‘宜春’,釵搖燕子。”《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過了祀灶之期,不久又是除夕,家家貼起‘宜春’。” 郁達夫 《立春日》詩:“閒來剪個‘宜春’字,貼上蘭花小瓦盆。”
(4).指 宜春院 。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序》:“自高頭 宜春 梨園 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舞女,曉是舞者, 聖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孫 一人而已。”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序》:“餘生也晚,不及見南部之煙花, 宜春 之子弟。”參見“ 宜春院 ”。
經綸
(1) 整理過的蠶絲
(2) 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借指抱負與才幹
歸計
(1).聽從計策。《史記·淮陰侯列傳》:“僕委心歸計,願足下勿辭。”《漢書·陳湯傳》:“願歸計彊 漢 ,遣子入侍。” 顏師古 註:“歸計,謂歸附而受計策也。”
(2).回家鄉的打算、辦法。 宋 陸游 《行在春晚有懷故隱》詩:“歸計已栽千箇竹,殘年合掛兩梁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移防》:“吾兄日圖歸計,路阻難行,何不隨營前往。”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篇》二:“只領到一年前畢業回國時所應領的歸國費,結局是仍然不能不作歸計。”
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樂府詩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婦啼一何苦。
五色線
(1).古代補袞用五色線。因用以喻臣下規諫皇帝的文辭。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平生五色線,願補 舜 衣裳。”
(2).比喻文章華美。 明 文彭 《博士詩集》下:“詞場十度游,終迷五色線。”
黼黻
(1).泛指禮服上所繡的華美花紋。《晏子春秋·諫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繡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宋 葉適 《故寶謨閣趙公墓志銘》:“黼黻為章,宮徵成音,經綜緯錯,其行欽欽。” 清 黃鷟來 《雜詩》之二:“燦燦黼黻裳,乃出寒女治。”
(2).繡有華美花紋的禮服。《淮南子·說林訓》:“黼黻之美,在於杼軸。” 高誘 註:“白與黑為黼,青與赤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六》:“天子負黼黻,襲翠被。”《後漢書·張衡傳》:“士或解短褐而襲黼黻,或委臿築而據文軒者,度德拜爵,量績受祿也。”
(3).借指爵祿。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雅尚沖漠,脫落人事,鼎鐘黼黻,罔汩其志。” 唐 錢起 《寄任山人》詩:“天階崇黼黻,世路有趨競。” 茗蓀 《地方自治博議》:“天子無獨斷之力,民間有參政之權,袞冕黼黻,悉不足以炫燿。”
(4).使華美。 唐 柳宗元 《<非國語>跋》:“以彼庸蔽奇怪之語,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後世之耳目。”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九月桃花記》:“桃李不借力於東風,而春色必叨榮於桃李,籍以增輝萬物,黼黻河山也。” 姚華 《曲海一勺·駢史上》:“亦復黼黻河漢,藻飾川岳。”
(5).借指辭藻,華美的文辭。《北齊書·文苑傳序》:“其有帝資懸解,天縱多能,摛黼黻於生知,問珪璋於先覺。”
(6).指修飾文辭。 唐 楊炯 《崇文館宴集詩序》:“黼黻其辭,雲蒸而電激。” 明 宋濂 《<郭考功文集>序》:“文學侍從之臣,亦皆博習經藝,彰露文綵,足以……攄其獻替贊襄之益,致其黼黻藻會之盛。”
(7).謂輔佐。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黼黻帝躬,以臨下民。”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 米芾 ﹞困於資格,不幸一旦死,不得潤色帝猷,黼黻王度。” 清 黃遵憲 《述懷再呈靄人樵野丈》詩:“黼黻承平時,無賢幸無奸。”
袞龍
(1).朝服上的龍。指袞龍袍。 漢 徐幹 《中論·治學》:“視袞龍之文,然後知被褐之陋。” 宋 陸游 《賀壽成皇后箋》:“袞龍兼彩服之紆,褕翟煥玉卮之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六帝》:“奎璧騰輝,袞龍浮彩。”參見“ 袞龍袍 ”。
(2).見“ 袞龍袍 ”。
素絲
(1).本色的絲;白絲。《呂氏春秋· * 》:“ 墨子 見染素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北周 庾信 《擬連珠》之三四:“白羽素絲,隨其所染。” 唐 駱賓王 《帝京篇》:“黃金銷鑠素絲變,一貴一賤交情見。”
(2).“素絲羔羊”之省。用作對清廉者的譽辭。 宋 曾鞏 《策問二》:“然朝廷之臣未能有素絲之節,正直之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內閣·桂文襄受賂》:“舊傳 桂見山 有素絲之節,謬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李昭信相公》:“其處大事,明決若此,亦未可徒責以素絲之節也。”參見“ 素絲羔羊 ”。
(3).比喻白髮。 唐 李賀 《詠懷》之二:“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
彰施
(1).明施。《書·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孔 傳:“以五采明施於五色作尊卑之服。” 唐 獨孤及 《觀世音菩薩等身繡像贊》:“乃彰施五色,以刺繡成文。”
(2).鮮明地展現出來。 明 宋濂 《畫原》:“非書則無以紀載,非畫則無以彰施,斯二者其亦殊途而同歸乎?”
自從
介詞,表示過去的某段時間的起點
自從去年秋天到現在
居官
擔任官職;做官
居官幾載
衣裳
衣服的通稱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賣炭翁》
與衣裳。——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淚滿衣裳。——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顛倒
(1) 反而
好意叫他洗腳,顛倒嫌冷嫌熱!——《水滸傳》
(2) 又
你顛倒問!我等是小本經紀,那裡有錢與你。
(3) 究竟;所以
只被你打的來不知一個顛倒。——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
萋斐
見“ 萋菲 ”。花紋錯雜貌。語本《詩·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孔穎達 疏:“《論語》云:‘斐然成章。’是斐為文章之貌,萋與斐同類而雲成錦,故為文章相錯也。”後因以“萋斐”比喻讒言。《北齊書·幼主紀》:“忠信不聞,萋斐必入。”《舊唐書·朱敬則傳》:“去萋菲之牙角,頓姦險之鋒芒。”《封神演義》第九九回:“﹝ 呂岳 ﹞悞聽萋菲,動干戈殺戮之慘,自墮惡趣,夫復何戚!” 羅振玉 《劉鐵雲傳》:“予答書曰:‘……萬一幸成,而萋斐日集,利在國,害在君也。’”
貝錦
(1).指像貝的文采一樣美麗的織錦。《文選·左思<蜀都賦>》:“貝錦斐成,濯色江波。” 劉逵 註:“貝錦,錦文也。 譙周 《益州志》云:‘ 成都 織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勝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李德裕 《斑竹管賦》:“始裁截以成管,因天資而具美;疑貝錦之濯波,似餘霞之散綺。” 清 顧汧 《桃源賦》:“若貝錦之澄鮮,而濯色於江渚。”
(2).喻誣陷他人、羅織成罪的讒言。《詩·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朱熹 集傳:“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貝錦,以比讒人者因人之小過而飾成大罪也。”《周書·宇文測傳》:“ 太祖 怒曰:‘ 測 為我安邊,吾知其無貳志,何為間我骨肉,生此貝錦!’乃命斬之。” 明 李開先 《事定公評後序》:“貝錦百端,讒舌千丈,始之者一線,而引之者滔天。” 康有為 《敬謝天恩並統籌全局折》:“交章飛文,變亂黑白,誣攻新政,貝錦如織。”
危機
(1)
(2) 指產生危險的禍根
(3) 指嚴重困難的關頭
難保
難於確保
難保他不說
病軀
抱病之身。《三國演義》第五二回:“ 琦 謂 肅 曰:‘病軀不能施禮, 子敬 勿罪。’” 清 李漁 《風箏誤·請兵》:“你們這樣衰老,又且都是病軀,將來怎么樣去殺賊!”
百憂
種種憂慮。《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 晉 劉琨 《答盧諶書》:“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 唐 杜甫 《寄杜位》詩:“近聞寬法離 新州 ,想見懷歸尚百憂。” 宋 歐陽修 《秋聲賦》:“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清 金農 《題何山人琦活埋庵》詩:“一日百憂生,戚戚獨繭蠶。”
故山
舊山。喻家鄉。 漢 應瑒 《別詩》之一:“朝雲浮四海,日暮歸故山。” 唐 司空圖 《漫書》詩之一:“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追惟獻歲發春間,和我新詩憶故山。” 凌景堅 《寄十眉》詩:“應被故山猿鶴笑,我偏無計渡 汾 南。”
松菊
松與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堅貞節操或具有堅貞節操的人。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贈別》詩:“田園松菊今迷路,霄漢鴛鴻久絶羣。”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八:“ 陶潛 酷似 臥龍 豪,萬古 潯陽 松菊高。”
徑復
往返,迂迴曲折。《楚辭·招魂》:“川谷徑復,流潺湲些。” 王逸 註:“徑,過也。復,反也。”
歸耕
(1).回家耕田。謂辭官回鄉。《呂氏春秋·贊能》:“子何以不歸耕乎,吾將為子游。”《漢書·夏侯勝傳》:“學經不明,不如歸耕。” 宋 蘇軾 《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從此歸耕 劍 外,何人送我 池 南。” 金 王子端 《大江東去·癸巳暮冬小雪》詞:“此心安穩,只有歸耕去。”
(2).琴曲名。《文選·張衡<思玄賦>》:“嘉 曾 氏之《歸耕》兮,慕 歷阪 之欽崟。” 李善 注引《琴操》:“《歸耕》者, 曾子 之所作也。 曾子 事 孔子 十有餘年,晨覺,眷然念二親年衰,養之不備,於是援琴鼓之,曰:‘歔欷歸耕來兮!安所耕 歷山 盤兮!’”
岩穴
山洞
雲歸而岩穴暝。——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養浩
謂培養本有的浩然正氣。語本《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養浩,韜韞儒墨。” 宋 龔宗元 《贈林處士逋》詩:“養浩時清嘯,忘機只寓言。”
堯舜
(1) 堯和舜。據說都是上古的賢明君主
(2) 泛指聖人
巢由
巢父 和 許由 的並稱。相傳皆為 堯 時隱士, 堯 讓位於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隱居不仕者。《漢書·薛方傳》:“ 堯 舜 在上,下有 巢由 。” 五代 齊己 《題鄭郎中谷仰山居》詩:“ 秦 爭 漢 奪虛勞力,卻是 巢 由 得穩眠。” 清 趙翼 《途次先寄京師諸故人》詩:“祗應晚節供描畫,共笑 巢 由 下拜勞。”參見“ 巢父 ”、“ 許由 ”。
高蹈
(1) 遠遊
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左傳·哀公二十一年》
(2) 過隱居的生活
嘉遯龍盤,玩世高蹈。——晉· 張協《七命》
松心
不提心;心裡沒有牽掛
兒子工作後,母親松心多了
霜操
(1).高潔的操守。《南齊書·沉驎士傳》:“年踰七十,業行無改。 元嘉 以來,聘召仍疊。玉質踰潔,霜操日嚴。”
(2).古琴曲名。《說郛》卷一百引 宋 居月 《琴曲譜錄》:“《霜操》, 尹伯奇 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