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雙杯本各玉而追,長短橢圓一例為。
粟粒螭紋圍上下,土華銅暈沁參差。
贏他合卺易成聚,幸此分卮永不離。
義葉破匏安至此,佳城伴者慢懷其。
詩詞問答
問:《題漢玉雙杯漢玉合卺杯內府藏者不一而足此雙杯制式如合卺而各為一器誠昏禮合卺而酳之物也各為一器則易分而未分焉疑其有丁甲護持者然點筆成章以志感物》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四
2. 合卺雖兩杯原一器是長聚也
參考注釋
長短
(1) 〈方〉
(2) 不管怎么樣;好歹
莫恨東西溝水別,滄溟長短擬同歸。——白居易《送韋侍御量移金州司馬》
(3) 一定
你長短等我,不見不散
橢圓
一種規則的卵形線;特指平面兩定點(焦點)的距離之和為一常數的所有點的軌跡
一例
一律;同樣
粟粒
(1).穀物的顆粒。 唐 杜牧 《阿房宮賦》:“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2).粟粒狀之物。 唐 呂岩 《憶江南》詞之十:“光景斯須如夢裡,還丹粟粒變金姿。” 宋 蘇軾 《荔支嘆》詩:“君不見 武夷 溪邊粟粒芽,前 丁 後 蔡 相籠加。”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參差
(1) 不齊
參差荇菜。——《詩·周南·關睢》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早晚相差
參差了三兩年
(3) 差池;失誤
沒半點兒參差
譯意參差
(4) 馬虎
不敢參差
(5) 關係不融洽
人人不睦,個個參差
合卺
舊時結婚男女同杯飲酒之禮,後泛指結婚
不離
(1).不失;不失為。《莊子·馬蹄》:“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樸素。”《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2).不離開;不離去。 漢 焦贛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眾,不離其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一物大於貓,來伏身下,展轉不離。”
(3).差不多;還不錯。《紅樓夢》第一○八回:“ 湘雲 道:‘別人還不離,獨有 璉二嫂子 ,連模樣兒都改了,説話不伶俐了。’” 老舍 《駱駝祥子》四:“老頭子看了車一眼,點了點頭:‘不離!’”
至此
(1) 到此
你領著他們向前走,至此停下
(2) 到此時
至此,共有五十個人報名
(3) 達到這種情形
事情緣何至此?
佳城
墓地
佳城鬱郁,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博物志·異聞》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題漢玉雙杯漢玉合卺杯內府藏者不一而足此雙杯制式如合卺而各為一器誠昏禮合卺而酳之物也各為一器則易分而未分焉疑其有丁甲護持者然點筆成章以志感物原文_題漢玉雙杯漢玉合卺杯內府藏者不一而足此雙杯制式如合卺而各為一器誠昏禮合卺而酳之物也各為一器則易分而未分焉疑其有丁甲護持者然點筆成章以志感物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