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意

作者:徐孜 朝代:元代

述意原文

亂後蕭條筆硯荒,十年經歷幾風霜。

尚思霄漢高攀桂,且向田園漫種桑。

萬古斯文難泯滅,一時世態自炎涼。

塵沙浩浩迷天地,忍見彝倫失紀綱。

詩詞問答

問:述意的作者是誰?答:徐孜
問:述意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述意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仰山遺稿

參考注釋

蕭條

經濟成長退縮

經濟蕭條

筆硯

亦作“ 筆研 ”。1.筆和硯。泛指文具。《三國志·魏志·后妃傳》“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世說新語·方正》“ 夏侯玄 ”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護軍 曹爽 誅,徵為太常,內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筆研。”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育子》:“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於地,盛菓木、飲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卷鍼綫,套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時舉朝失色,無敢與筆硯者。”

(2).指文墨書寫之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岳州》:“苦心筆硯二十餘年,偕計而試者,亦僅十年,心破魂斷,以望斯舉,今復無名,豈不終無成乎?” 宋 劉攽 《遣悶》詩之一:“若能全療詩書癖,用底聊均筆硯勞。”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經歷

(1) 親身遇到過的事情

個人經歷的故事

(2) 親身遇到過

幾年後他經歷過一次類似中暑的情況

(3) 歷時

上古之事,經歷數千載

風霜

(1) 在有冷空氣吹來的地區出現的一種氣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

久經風霜

霄漢

雲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氣凌霄漢

高攀

跟地位、名譽較自己高的人結交或攀親

你們鍾府上是做官的仕宦之家,我們做買賣的,恐怕高攀不上吧?——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

田園

(1) 田地與園圃

(2) 農村;鄉下

(3) 描繪或表現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習俗化的手法

田園詩

田園文學

漫種

播種方法之一,種子置於器物中,邊走邊撒,力求撒勻,使苗出稀稠適當。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胡麻》:“一畝用子二升,漫種者,先以耬耩,然後散子,空曳勞。” 元 王禎 《農書》卷二:“漫種者,用斗盛穀種,挾左腋間,右手料取而撒之;隨撒隨行,約行三步許,即再料取;務要布種均勻,則苗生稀稠得所。 秦 晉 之間,皆用此法。”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泯滅

(1) 消滅;消失

往者漢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幾於泯滅。——《三國志·鍾會傳》

(2) 消滅

難以泯滅的印象

時世

時代。《荀子·堯問》:“時世不同,譽何由生。” 唐 李翱 《寄從弟正辭書》:“用其九學聖人之道而知其心,使有餘,以與時世進退俯仰。” 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輯·人才易得》:“現在時世大不同了,手裡殺殺殺,而嘴裡卻需要‘自由、自由、自由’、‘開放政權’云云。”

炎涼

熱和冷,比喻對待地位不同的人或者親熱,或者冷淡的不同態度

世態炎涼

塵沙

(1).塵埃與沙土。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疾風千里兮吹塵沙。” 元 虞集 《城東觀杏花》詩:“緑水滿溝生杜若,暖雲將雨少塵沙。” 李季 《玉門兒女出征記》詩十七:“寒流隨風漫大地,午夜裡風怒號飛卷塵沙。”

(2).喻污濁,戰亂。 清 顧炎武 《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詩:“遙望 天壽山 ,猶在浮雲間。長嘆未及往,塵沙沒中原。” 蔡有守 《送陳樹人居若明之日本》詩:“鄉邦回首塵沙惡,一往夷嵎欲幾年。”

(3).猶塵世。 宋 梅堯臣 《和永叔景靈致齋見懷》:“不嗟門外塵沙苦,只覺壺中歲月長。” 宋 王安石 《蒙城清燕堂》詩:“飄然一往何時得,俯仰塵沙欲作翁。”

浩浩

(1) 廣闊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勢很大

浩浩湯湯。——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浩浩長江水,奔流向東海

迷天

(1).迷,通“ 彌 ”。形容極大。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於中箇首將罪過迷天大。”參見“ 迷天大罪 ”。

(2).迷,通“ 彌 ”。迷漫天空;滿天。《英烈傳》第三十回:“四圍放火,黑焰迷天。” 清 丘逢甲 《珠江行樂詞》:“安知海上東風起,摧花折柳塵迷天。” 茅盾 《子夜》十五:“現在那迷天的曉霧散了些了。”

彝倫

(1).常理;常道。《書·洪範》:“王乃言曰:‘嗚呼, 箕子 !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蔡沉 集傳:“彝,常也;倫,理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放斧斤而欲雙巧於 班 墨 ,忽良才而欲彝倫之攸敍,不亦難乎!” 宋 朱熹 《<大學章句>序》:“夫以學校之設,其廣如此,教之之術,其次第節目之詳又如此,而其所以為教,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是以當世之人,無不學。”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彝倫》:“彝倫者,天地人之常道……不止 孟子 之言人倫而已。能盡其性,以至能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而彝倫敘矣。”

(2).指倫常。 陳獨秀 《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道德彝倫,又焉能外?”

(3).謂成為表率、成為典範。《魏書·彭城王勰傳》:“自古統天位主,曷常不賴明師,仗賢輔,而後燮和陰陽,彝倫民物者哉?” 唐 楊炯 《庭菊賦》:“ 鐘太傅 之家聲,彝倫 魏 室,道合鹽梅,功成輔弼。”

(4).指銓選官吏。《北史·魏紀四·世宗宣武帝》:“中正所銓,但為門第,吏部彝倫,仍不才舉。八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體,以令才學並申,資望兼致。”

紀綱

(1).網罟的綱繩。引申為綱領。《呂氏春秋·用民》:“用民有紀有綱,壹引其紀,萬目皆起,壹引其綱,萬目皆張。為民紀綱者何也?” 唐 劉知幾 《史通·載言》:“夫方述一事,得其紀綱,而隔以大篇,分其次序,遂令披閲之者有所懵然。”

(2).法度。《書·五子之歌》:“惟彼 陶唐 ,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底滅亡。” 漢 崔瑗 《座右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 唐 韓愈 《雜說》之二:“善計天下者,不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之理亂而已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軍機御史》:“有闌入者,即時糾劾,然後人不敢私謁,紀綱始嚴肅焉。” 吳晗 《“一二一” * 與紀綱》:“政府要保持紀綱,必得先明白是誰在破壞紀綱。”

(3).起紀綱作用之人物。《荀子·堯問》:“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為紀綱。” 宋 司馬光 《言張田第二狀》:“臣竊以吏者,民之紀綱。” 宋 陳亮 《酌古論·李愬》:“夫將者,三軍之紀綱也。”

(4).指州郡掾屬。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四:“時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腳……郡紀綱上祠,請殺之。”

(5).特指州郡錄事參軍。 唐 劉長卿 《題元錄事開元所居》詩:“幽居蘿薜情,高臥紀綱行。” 唐 喻鳧 《送越州高錄事》詩:“官曹權紀綱,行李半舟航。”

(6).治理;管理。《國語·晉語四》:“此大夫 管仲 之所以紀綱 齊國 ,裨輔先君而成霸者也。”《漢書·武帝紀》:“二千石官長紀綱人倫,將何以佐朕燭幽隱,勸元元,厲蒸庶,崇鄉黨之訓哉?” 唐 韓愈 《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侍御 韓君 ,前領三縣,紀綱二州,奏課常為天下第一。”

(7).統領仆隸之人。後泛指僕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秦伯 送衛於 晉 三千人,實紀綱之僕。” 杜預 註:“諸門戶僕隸之事,皆 秦 卒共之,為之紀綱。”《舊五代史·唐書·李存孝傳》:“ 梁祖 與 揆 牙兵三千為紀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清僧》:“又年餘,夫人遣紀綱至,多所餽遺。”

(8).謀略。 元 楊暹 《西遊記》第五本第十七出:“胸襟兒紀綱,扶持得帝王。” 元 尚仲賢 《單鞭奪槊》第一折:“俺這裡雖然是有紀綱,知興敗,那裡討 尉遲 這般樣一個身材。” 元 尚仲賢 《三奪槊》第一折:“若不是 唐 元帥少年有紀綱,義伏了 徐茂公 ,禮設了 褚遂良 ,智降了 蘇定方 。”

詩詞推薦

  • 謝郭倅見訪

    毛滂宋代〕及榻青苔疊亂錢,端知骯髒倚門邊。蒿萊歲晚荒三徑,餚酒人疏問一廛。懶慢容教著帽進,傳呼驚起藉糟眠。分庭
  • 早發姑蘇

    呂師濂明代〕放舸金閶曉露晞,霸圖懷古欲沾衣。城邊不見要離冢,草上低看黃蝶飛。
  • 郭三益宋代〕曉鳥啼啞啞,遊子初去家。去家向何許,雪暗天一涯。
    述意原文_述意的賞析_古詩文
  • 延佳精舍

    乾隆清代〕氣肅天高秋景颯,西成平秩此為佳。延來山景非不美,曾未於斯一繫懷。
  • 遣興

    陸游宋代〕馬跡車麈不到門,暮年萬事付乾坤。讀書浪苦只取笑,識字雖多誰與論!骨相元非金馬客,夢魂空繞石帆村。濁醪
  •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

    王安石宋代〕數間茅屋閒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橋。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
    述意原文_述意的賞析_古詩文
  • 山齋聞鶯

    沈大俊明代〕貝葉亭前綠始榮,黃鶯偏愛曉時鳴。雙雙深坐梧桐里,語盡春風無限情。
  • 李鈐轄坐上分題戴花

    蘇軾宋代〕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簾前柳絮驚春晚,頭上花枝奈老何。露濕醉巾香掩冉,月明歸路影婆娑。綠珠
    述意原文_述意的賞析_古詩文
  • 賦陳子在瓢飲

    薛嵎宋代〕羨爾甘貧居陋巷,遙知清德繼前修。平時所樂從中得,外物雖微不過求。自枕曲肱安澹泊,閒挑拄杖亦風流。百千
  • 山中道士

    賈島唐代〕頭髮梳千下,休糧帶瘦容。養雛成大鶴,種子作高松。白石通宵煮,寒泉盡日舂。不曾離隱處,那得世人逢。
    述意原文_述意的賞析_古詩文
  • 贈梅

    鄧深宋代〕花蒙臘雪袁安臥,影落寒江正則魂。忽見江南春信息,誰教驛使到夔門。
    述意原文_述意的賞析_古詩文
  • 褒山定明禪師贊

    釋清遠宋代〕四海稱唐,師出華陽。不起燕坐,翱翔帝鄉。名與山俱,道逐時芳。濟民助國,能雨能暘。貧者獲富,熱者得涼。
  • 題洛神賦圖詩

    王銍宋代〕曹公文武俱絕倫,傳與陳王賦洛神。高情寓托八荒外,曾是親逢絕世人。五官郎將莫輕怒,椒房自是袁家婦。聞道
  • 柳初新

    晁端禮宋代〕些兒柄靶天來大。悶損也、還知麽。共伊合下、深盟厚約,比望收因結果。這好事、難成易破。到如今,彼此無那
  • 次韻范子儀東山之什

    蘇籀宋代〕東隅嶺嶠紆層出,濃翠春妝日夕佳。僧老林丘黨猨鹿,地靈山澤產龍蛇。井泉移得天台脈,洞壑時開閬苑花。可笑
  • 瑞鶴仙

    俞國寶宋代〕春衫和淚著。又燕入江南,雁歸衡岳。東風曉來惡。繞西園無緒,淚隨花落。愁鍾恨角。夢無憑、難成易覺。到春
    述意原文_述意的賞析_古詩文
  • 自白鹿洞至三峽澗

    王士禎清代〕溪行少阡術,沿洄屢迷津。馬蹄怯危石,欲下還逡巡。出谷見稻畦,煙火自成鄰。日午聞雞啼,邪徑見遺薪。薜荔
  • 春日田園雜興

    趙必拆宋代〕一段佳山水,芳時事正妍。犢耕青燒雨,鶴臥碧桃煙。社老邀嘗煮,靈僧伴摘鮮。莫嫌陶令拙,農圃得餘年。
    述意原文_述意的賞析_古詩文
  • 虞美人(趙文鼎生日)

    辛棄疾宋代〕翠屏羅幕遮前後。舞袖翻長壽。紫髯冠佩御爐香。看取明年歸奉、萬年觴。今宵池上蟠桃席。咫尺長安日。寶煙飛
    述意原文_述意的賞析_古詩文
  • 立春日舟次藕池阻雪有懷

    趙崇嶓宋代〕楚澤多芳草,春風昨夜生。空江寒欲凍,亂雪灑無聲。獨坐孤舟穩,能忘萬里情。手持新歲酒,空繞落梅行。
述意原文_述意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