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寧節推游聘君亭邂逅廣漢同游分題得聘字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原文

漢衰至桓靈,王室既不競。

豪傑死黨錮,奸嬖偷權柄。

娟娟彼孺子,德譽南州盛。

耕稼以自食,羞詣安車聘。

彼非硜硜者,而欲為奇行。

未能比禹稷,夫豈慚蘧寧。

我登斯亭上,悠悠發幽興。

高山知仰止,池水不可泳。

魚戲芙蓉花,鳧雜參差荇。

嗟嘆之不足,俛仰成諷詠。

詩詞問答

問:《與寧節推游聘君亭邂逅廣漢同游分題得聘字》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2. 傅校作然

參考注釋

桓靈

東漢 末世 桓帝 與 靈帝 的並稱。 三國 蜀 諸葛亮 《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 桓 靈 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 幽 厲 昔崩亂, 桓 靈 今板蕩。”

王室

(1) 帝王的家族

王室之胄。——《資治通鑑》

王室成員

(2) 指朝廷

不競

(1).不爭逐。《管子·大匡》:“﹝ 桓公 ﹞謂 管仲 曰:‘吾士既練,吾兵既多,寡人慾服 魯 。’ 管仲 喟然嘆曰:‘ 齊國 危矣!君不競於德而競於兵。’”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 揚子云 括澹寡營,不競時名。”

(2).不強;不振。《左傳·襄公十八年》:“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 楚 必無功。”《金史·哀宗紀贊》:“ 金 人不競,遂失故物。” 吳汝綸 《答嚴幼陵》:“執事之譯此書,蓋傷吾土之不競,懼 炎 、 黃 數千年之種族,將遂無以自存。”

(3).謂競爭失利,猶言不勝。《遼史·伶官傳·羅衣輕》:“上嘗與太弟 重元 狎昵……又因雙陸,賭以居民城邑。帝屢不競,前後已償數城。”

豪傑

(1) 才智勇力出眾的人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史記·陳涉世家》

(2) 又

三老豪傑皆曰。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安然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人中豪傑

(3) 倚仗權勢橫行一方的人

黨錮

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黨參政的現象

權柄

(1) 權勢地位

掌握權柄

(2) 所掌握的權力

娟娟

(1).姿態柔美貌。 唐 杜甫 《寄韓諫議注》詩:“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 洞 庭 望八荒。” 宋 蘇洵 《張益州畫像記》:“有女娟娟,閨闥閒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顧之微笑,似將有言。” 冰心 《往事二》三:“仿佛萬一,只能說是似娟娟的靜女,雖是照人的明艷,卻不飛揚妖冶。”

(2).長曲貌。《文選·鮑照<翫月城西門廨中>》詩:“始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末映東北墀,娟娟似娥眉。” 李善 註:“《上林賦》曰,‘長眉連娟’。” 唐 沉佺期 《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詩:“娟娟潭裡虹,渺渺灘邊鶴。”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織四月》詩:“四月夏氣清,蠶大已屬眠。高首何昂昂,娥眉復娟娟。”

(3).明媚貌。 宋 司馬光 《和楊卿中秋月》:“嘉賓勿輕去,桂影正娟娟。” 清 孫枝蔚 《邗上酬贈施尚白督學二十韻》:“凍月娟娟白,高雲兀兀垂。” 魯迅 《集外集拾遺·懷舊》:“月光娟娟,照見眾齒,歷落如排朽瓊。”

(4).飄動貌。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詩:“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5).同“ 涓涓 ”。緩流;細流。 前蜀 韋莊 《夜景》詩:“欲把傷心問明月,素娥無語淚娟娟。” 清 吳偉業 《過席允來山居》詩:“石筍一林雲活活,藥欄千品雨娟娟。”

孺子

(1) 小孩子

吾父王威鎮江淮數年,豈可一旦稱臣於孺子,貽笑於後世?——《英烈傳》

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驕惰脆弱,如婦人孺子不出閨門。——宋· 蘇軾《教戰守》

(2) 古代太子的妾的名目

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漢書·外戚傳上》

德譽

美好的聲譽。《三國志·魏志·王昶傳》“ 甘露 四年薨,諡曰 穆侯 ,子 渾 嗣” 南朝 宋 裴松之 註:“ 昶 諸子中, 湛 最有德譽。” 唐 韓愈 《知名箴》:“昔者 子路 ,惟恐有聞,赫然千載,德譽愈尊。”

南州

(1).泛指南方地區。《楚辭·遠遊》:“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 姜亮夫 校註:“南州猶南土也,此當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晉書·羊祜傳》:“南州人征市日,聞 祜 喪,莫不號慟。” 清 吳偉業 《庚子八月訪同年吳有調有感賦贈》詩之四:“南州師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葉葉 《庚戌紀事》詩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紅綿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後漢書·徐稺傳》:“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憂,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眾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張養浩 《詠史詩·朱震》:“如何當日 陳蕃 榻,止為 南州 孺子 懸。”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韓子新歸中州詩以贈之》:“邑宰聞生來,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陽 。《後漢書·王常傳》:“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後會 昆陽 ,幸賴靈武,輒成斷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賢 註:“謂以廷尉行 南陽 太守。”

(5).指兩 粵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櫱山》詩:“ 南州 饒奇怪,赤縣多靈仙。” 唐 杜甫 《從人覓小胡孫許寄》詩:“人説 南州 路,山猿樹樹懸。” 仇兆鰲 注引 顧宸之 曰:“兩 粵 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縣 。即今 四川省 南川縣 。

耕稼

泛指種莊稼。《孟子·公孫丑上》:“﹝ 舜 ﹞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漢書·循吏傳·召信臣》:“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歸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人生在世,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 宋 曾鞏 《請擇將益兵札子》:“古者兵出於農,故三時耕稼,一時閲武。”

自食

靠己力養活自己。《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張耳 、 陳餘 乃變名姓,俱之 陳 ,為里監門以自食。”《漢書·韓信傳》:“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宋 曾鞏 《越州趙公救災》:“知 越州 趙公 ,前民之未飢,為書問屬縣:菑所被者幾鄉?民能自食者有幾?”《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 春兒 自此日為始,就吃了長齋,朝暮紡績自食。”

安車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古車立乘,此為坐乘,故稱安車。供年老的高級官員及貴婦人乘用。高官告老還鄉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安車多用一馬,禮尊者則用四馬。《周禮·春官·巾車》:“安車,彫面鷖總,皆有容蓋。” 鄭玄 註:“安車,坐乘車。凡婦人車皆坐乘。”《漢書·張禹傳》:“為相六歲, 鴻嘉 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優再三乃聽許。賜安車駟馬,黃金百斤,罷就第。” 晉 皇甫謐 《高士傳·韓康》:“ 桓帝 時,乃備元纁安車以聘之。使者奉詔造 康 , 康 不得已,乃佯許諾,辭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發。” 宋 司馬光 《王侍郎輓辭》詩之二:“清朝解鳴玉,舊里掛安車。” 明 無名氏 《運甓記·帥閫賓賢》:“安車遠聘,筐篚將誠,玉帛為媒。” 清 黃遵憲 《和鍾西耘感懷》:“鸞聲閣道碾安車,元老相從話踦閭。”

硜硜

形容一個人見識淺薄又非常固執的樣子

不知老大王克守臣節,硜硜不貳,雖在羑里,定無怨言。——《封神演義》

奇行

不合法度的行為。亦指不同於凡俗的行為。《管子·任法》:“世無請謁任舉之人……無偉服,無奇行,皆囊於法以事其主。” 尹知章 註:“偉服奇行,皆過越法制者。”《戰國策·趙策二》:“且服奇而志淫,是 鄒 魯 無奇行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姬傳 姚太史 云:‘詩文之道,凡志奇行者易為工,傳庸德者難為巧。’理固然也。” 劉師培 《文說》:“瑰意奇行,超然高舉,緤馬 閬風 ,驂螭西極。”

禹稷

指 夏禹 與 后稷 。 夏禹 后稷 受 堯 舜 命整治山川,教民耕種,稱為賢臣。《孟子·離婁下》:“ 禹 稷 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孔子 賢之。” 漢 王充 《論衡·逢遇》:“夫能御驥騄者,必 王良 也;能臣 禹 、 稷 、 皋陶 者,必 堯 舜 也。”

蘧寧

蘧伯玉 和 寧武子 的並稱。 春秋 時 衛國 的大夫,都能根據不同的形勢施展或隱藏自己的才能。《論語·衛靈公》:“君子哉 蘧伯玉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論語·公冶長》:“ 寧武子 ,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故 蘧 寧 以之卷舒, 柳下 以之三黜。” 唐 韓愈 孟郊 《遣興聯句》:“ 蘧 寧 知卷舒, 孔 顏 識行藏。” 宋 王禹偁 《公退言懷》詩:“賴有古人蹤跡在,只應 蘧 寧 是吾師。”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幽興

(1).微奧的旨趣。

(2).幽雅的興味。 唐 裴迪 《木蘭柴》詩:“緣谿路轉深,幽興何時已。” 宋 葉適 《項君先有幽興堂其子木即以名庵》詩:“更欲添幽興,惟消桂幾枝。” 清 王貴一 《李三十六拙隱草堂》詩:“年年花事好,幽興獨徘徊。”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舉舉西州士,來為邦國華。藝文尤爾雅,經術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參見“ 高山景行 ”。

(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

(3).少數民族名。 清 魏祝亭 《兩粵傜俗記》:“其在西者,種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仰止

仰慕;嚮往。止,語助詞。語出《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宋 姜夔 《饒歌吹曲·沅之上》:“真人方興,百神仰止。” 清 魏源 《貴溪象山龍虎山諸詩》之一:“山形果象蹲,遺躅空仰止。” 孫中山 《革命原起》:“二人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每一念及,仰止無窮。”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參差

(1) 不齊

參差荇菜。——《詩·周南·關睢》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早晚相差

參差了三兩年

(3) 差池;失誤

沒半點兒參差

譯意參差

(4) 馬虎

不敢參差

(5) 關係不融洽

人人不睦,個個參差

嗟嘆

見“ 嗟嘆 ”。

亦作“ 嗟嘆 ”。吟嘆;嘆息。《禮記·樂記》:“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東觀漢記·牟融傳》:“帝數嗟嘆,以為才堪宰相。”《世說新語·文學》“ 晏 聞 弼 名” 劉孝標 注引《王弼別傳》:“ 弼 之卒也, 晉景帝 嗟嘆之。”《太平廣記》卷二○四引 唐 袁郊 《甘澤謠·許雲封》:“﹝ 韋應物 ﹞夜泊 靈璧驛 。時雲天初瑩,秋露凝冷,舟中吟諷,將以屬詞。忽聞 雲封 笛聲,嗟嘆良久。”《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今日既承不棄到此,如何只是嗟嘆?” 丁玲 《莎菲女士日記·三月二十七》:“他聽見明天我要上山時,他顯出的那驚詫和一種嗟嘆,又很安慰到我,於是我真的笑了。”

不足

(1)

 

不充足,不夠,滿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樂府詩集·陌上桑》

最愛湖東行不足。——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沒有

信心不足

(3)

 

少於,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5)

 

不值得,不必

俛仰

亦作“ 俛卬 ”。1.低頭抬頭。《墨子·節用中》:“俛仰週遊威儀之禮,聖王弗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鴻》:“見其伸頸俛仰,吐出黃金半鋌。”

(2).指身體的屈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脅痛不可俛仰,又不得小溲。”

(3).升降。《淮南子·原道訓》:“是故聖人將養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沉浮俛仰。” 高誘 註:“俛仰猶升降。”

(4).形容時間短暫。《莊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漢書·晁錯傳》:“以大為小,以彊為弱,在俛卬之間耳。” 宋 蘇軾 《徐州賀河平表》:“未有收狂瀾於既潰,復故道於將堙,俛仰而成,神速若此。”

(5).俯視和仰望。 明 歸有光 《周弦齋壽序》:“俛仰今昔,覽時事之變化,人生之難久長如是,是不可不舉觴而為之賀也。”

(6).應付;周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言敢近舍明公遠希 嵇 阮 ”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引 晉 鄧粲 《晉紀》:“ 伯仁 儀容弘偉,善於俛仰應答,精神足以蔭映數人。” 宋 秦觀 《陳偕傳》:“嘻,今老矣,顧家貧無以給衣食之奉,聊復俛仰於其間,至於得失精粗,不復經意也。”《明史·高穀胡濙王直傳贊》:“皆力持正議,不隨眾俛仰,故能身負碩望。”

諷詠

見“ 諷詠 ”。

亦作“ 諷詠 ”。諷誦吟詠。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聽誦詩書諷詠之音,不聽淫聲,不視邪色。” 明 海瑞 《訓諸子說》:“聖賢以識真誨人,其説備在方冊,踴躍於諷詠,而不能以自已。”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序:“所居東偏小室,設榻帷額中盡書 元亮先生 《飲酒詩》,朝夕諷詠,有會於心,爰用追和,以誌所懷。”

詩詞推薦

與寧節推游聘君亭邂逅廣漢同游分題得聘字原文_與寧節推游聘君亭邂逅廣漢同游分題得聘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