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寺贈見心上人原文
定水高蹤何處尋,雲林燕坐靜觀心。
虎來磐石倚禪錫,龍出靈湫聽梵音。
月窟天香金粟老,王城祇樹寶花深。
遙知東澗蒲庵好,擬著藤床夜共吟。
詩詞問答
問:湖心寺贈見心上人的作者是誰?答:賈實勒們
問:湖心寺贈見心上人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湖心寺贈見心上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賈實勒們的名句有哪些?答:賈實勒們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五十三
參考注釋
定水
佛教語。澄靜之水。喻禪定之心。 南朝 梁元帝 《法寶聯璧序》:“熏戒香,沐定水。” 北周 庾信 《陝西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春園柳路,變入禪林;蠶月桑津,迴成定水。” 唐 高宗 《謁慈恩寺題奘法師房》詩:“幡虹遙 * ,定水迥分暉。” 明 屠隆 《曇花記·尼僧說法》:“定從戒得,外邪不染,內境自寧;慧從定生,定水不波,心珠自現。”
高蹤
亦作“ 高蹤 ”。1.發生在遙遠的過去的事跡。《漢書·揚雄傳上》:“軼五帝之遐跡兮,躡三皇之高蹤。” 晉 陸雲 《盛德頌》:“紹 軒轅 之叡哲,越 三代 之高蹤。”
(2).高尚的行跡。《文選·傅鹹<贈何劭王濟>詩》:“豈不企高蹤,麟趾邈難追。” 張銑 註:“豈不慕高軌,但蹤跡邈遠難可追攀也。” 唐 包佶 《雙山過信公所居》詩:“傳心不傳法,誰可繼高蹤。” 明 李東陽 《徐州洪蘇墨亭》詩:“由來一代不幾見,沉我異世懷高蹤。”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便做道伴、孤燈,偕隻影,閉長門,捱永夜,也甘受淒其。況有這明師足倚,高蹤可追,少不得蓮臺獅象,共坐同騎。”
(3).指高的造詣。《宋書·謝靈運傳論》:“若夫 平子 艷發,文以情變,絶唱高蹤,久無嗣響。”
(4).指隱退。《漢書·蓋寬饒傳》:“君不惟 蘧氏 之高蹤,而慕 子胥 之末行,用不訾之軀,臨不測之險,竊為君痛之。” 顏師古 註:“ 蘧伯玉 ,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唐 盧照鄰 《初夏日幽莊》詩:“聞有高縱客,耿介坐幽莊。”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八:“惟曾祖受三天子聘賢之禮數,在先朝為九老人授道之師承,繼 巢 由 之高蹤,辭 夔 龍 之盛舉。”
見“ 高蹤 ”。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雲林
(1).隱居之所。 唐 王維 《桃源行》:“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金 張斛 《還家》詩:“雲林無俗恣,相對可終老。” 清 陳大章 《送胡卜子南歸》詩:“白雉岡頭荒圃在,未妨述作老雲林。”
(2). 漢 宮館名。《漢書·外戚傳上·孝宣霍皇后》:“ 霍後 立五年,廢處 昭臺宮 ,後十二歲,徙 雲林館 ,乃 * 。”《晉書·外戚傳序》:“遂使 悼後 遇 雲林 之災, 愍懷 濫 湖城 之酷。”
(3).指 雲夢澤 。《文選·枚乘<七發>》:“游涉乎 雲林 ,周馳乎蘭澤。” 劉良 註:“ 雲林 、 雲夢澤 也。”
(4). 元 代畫家 倪瓚 的別號。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壬辰過 陽羨 之 亳村 , 定道人 出所藏 雲林 《十萬圖》相示,皆有 雲林 自跋。” 清 納蘭性德 《憶江南》詞:“ 江 南好,真箇到 梁溪 。一幅 雲林 高士畫,數行泉石故人題。”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余掃墓山中,檢有巒紋可觀之石……用 宜興 窰長方盆疊起一峯,偏於左而凸於右,背作橫方紋,如 雲林 石法,巉巖凹凸,若臨江石磯狀。”
燕坐
(1).安坐;閒坐。《儀禮·燕禮》“賓反入,及卿大夫皆説屨升,就席” 漢 鄭玄 註:“凡燕坐必説屨,屨賤不在堂也。” 賈公彥 疏:“凡在堂立行禮不説屨,安坐則説屨……以其屨在足賤,不宜在堂,陳於尊者之側也。” 宋 梅堯臣 《寄謝開封宰薛贊善》詩:“燕坐禽鳥寂,吟喔簿書退。” 元 蔣正子 《山房隨筆》:“ 漫塘先生 與客燕坐,指窗外櫻桃惟一實,共以為笑。” 明 文徵明 《春雨漫興》詩:“焚香燕坐心如水,一任門多長者車。” 葉聖陶 《北上日記》:“餐廳頗寬暢,其上層為吸菸室與燕坐間。”
(2).指坐禪。 宋 蘇軾 《成都大悲閣記》:“吾燕坐寂然,心念凝默,湛然如大明鏡。” 明 宋濂 《寂照圓明大禪師壁峰金公設利塔碑》:“越七日,水退。競往視之,禪師燕坐如平時,唯衣濕耳。”
(3).指施食。 清 袁枚 《新齊諧·徐先生》:“ 宿 俗,富饒之家,每日必設一家常飯,置外廳堂,不拘來客,皆就食焉,號曰燕坐。”
靜觀
冷靜地分析觀察
冷眼靜觀
磐石
厚而大的石頭
堅如磐石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禪錫
即佛教法器錫杖,杖頭有錫環,故名。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蜀岡錄》:“ 世宗 賜‘萬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風吹禪錫鳴’一聯。”
靈湫
深潭,大水池。古時以為大池中往往多靈物,故稱。 唐 王度 《古鏡記》:“此靈湫耳,村閭每八節祭之,以祈福祐。” 唐 黃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覺大師碑銘》:“恠石古松,棲蟄龜鶴,靈湫邃壑,隱見龍雷。” 宋 曾鞏 《喜雨》詩:“更喜風雷生北極,頓驅雲雨出靈湫。”
梵音
(1).梵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論》:“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音。” 唐 宋之問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梵音迎漏徹,空樂倚雲懸。”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詩:“古壁棲金象,花宮出梵音。”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捐姬》:“聽松風梵音,偶來蕭寺,看他疏寫千張紙。” 李涵秋 《廣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們點齊香燭,請大家拜佛。霎時鐃鈸叮噹,梵音高唱。”
(2).佛教謂大梵天王所出的音聲。亦指佛、菩薩的音聲。《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徧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數》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
(3).猶梵語。亦泛指 印度 的語言。 唐 黃滔 《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夫 毗沙門 ,梵音, 唐 言多聞也。”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 唐 音梵音相雜時。”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華音論讀,必以一音為一讀;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我雖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見過他《從印度帶去的使命》。”
月窟
(1).傳說月的歸宿處。《漢武帝內傳》:“仰上升絳庭,下游月窟阿。” 唐 岑參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之二:“官軍西出過 樓蘭 ,營幕傍臨月窟寒。” 宋 邵雍 《秋懷》詩之三二:“脫衣掛扶桑,引手探月窟。”
(2).泛指邊遠之地。 唐 李白 《蘇武》詩:“渴飲月窟水,飢飡天上雪。”
(3).月宮;月亮。 晉 摯虞 《思游賦》:“觀玄鳥之參趾兮,會根壹之神籌;擾毚兔於月窟兮,詰 姮娥 於蓐收。” 唐 盧肇 《天河賦》:“光連月窟,何慙媚以懷珠;影照天津,豈愧浄而如練。” 宋 王禹偁 《商山海棠》詩:“桂須辭月窟,桃合避仙源。” 明 謝讜 《四喜記·禁苑奇逢》:“玉兔豈嘗離月窟,竹狸空想喫天鵝。”《紅樓夢》第五十回:“ 寳琴 也忙笑道:‘月窟翻銀浪。’ 湘雲 忙聯道:‘霞城隱赤標。’”
天香
(1).芳香的美稱。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圖》:“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 李白 《廬山東林寺夜懷》詩:“天香生空虛,天樂鳴不歇。” 前蜀 貫休 《山居》詩之二二:“豈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滿毳袍。” 清 納蘭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詩:“無月見村火,有時聞天香。”
(2).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 宋 劉克莊 《念奴嬌·木犀》詞:“卻是小山叢桂里,一夜天香飄墜。”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詩:“信有天香亦傾國,金罍在手莫辭乾。” 郭沫若 《梅花樹下醉歌》:“你從你自我當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3).指宮廷中用的薰香;御香。 唐 皮日休 《送令狐補闕歸朝》詩:“朝衣正在天香里,諫草應焚禁漏中。” 唐 黃滔 《奉和翁文堯員外經過七林書堂見寄》:“駟馬寶車行賜禮,金章紫綬帶天香。”
(4).祭神、禮佛的香。 唐 沉佺期 《樂城白鶴寺》詩:“潮聲迎法鼓,雨氣濕天香。”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元旦大朝會》:“元旦侵晨,禁中 景陽 鐘罷,主上精虔炷天香,為蒼生祈百穀於上穹。”
(5).指美女。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選姿》:“非止國色難親,天香未遇,即強顏陋質之婦,能見幾人。”參見“ 國色天香 ”。
金粟
(1).錢和糧谷。《商君書·去強》:“國好生金於竟(境)內,則金粟兩死,倉府兩虛,國弱;國好生粟於竟(境)內,則金粟兩生,倉府兩實,國強。”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築之用,金粟與城齊矣。”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則有其名,關市之榷,摭實盡無其物。”
(2).“ 金粟如來 ”的省稱。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 金粟 來儀, 文殊 戾止。” 前蜀 貫休 《和韋相公見示閒臥》:“堂懸 金粟 像,門枕御溝泉。” 宋 張元乾 《西江月·和蘇庭藻》詞:“且作大真遊戲,未甘 金粟 龍鍾。”
(3).桂花的別名。因其色黃如金,花小如粟,故稱。 宋 范成大 《中秋後兩日自上沙回聞千岩觀下岩桂盛開復檥石湖留賞一日賦兩絕》之一:“金粟枝頭一夜開,故應全得小詩催。” 明 徐霖 《繡襦記·聞信增悲》:“看繁英金粟亂開,美人玉纖輕折采。”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卷一:“不多金粟散天香,應共荷花斗靚妝。”
(4).黃色花蕊。 宋 梅堯臣 《梅花》詩:“墜萼誰將呵在鬢,蕊殘金粟上眉蟲。”
(5).比喻燈花、燭花。 唐 韓愈 《詠燈花同侯十一》:“黃里排金粟,釵頭綴玉蟲。” 明 劉基 《正月十五夜燈花大開作》詩:“夜寒衾冷漏聲遲,臥看瓊枝綻金粟。” 清 許光治 《閱金經·燭花》曲:“絳蠟銀荷擁,翠盤金粟叢。”
(6).首飾名。 唐 楊炯 《老人星賦》:“晃如金粟,燦若銀燭。” 唐 溫庭筠 《歸國遙》詞:“鈿筐交勝金粟。” 華鍾彥 註:“鈿筐、金粟,皆頭飾也。”
(7).山名。在 陝西省 蒲城縣 東北。 唐玄宗 泰陵 在此山。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釐革》:“ 玄宗 嘗謁 橋陵 ,至 金粟山 ,覩崗巒有龍盤鳳翔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三·蒲城縣》:“ 金粟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唐玄宗 葬此,曰 泰陵 。”
(8).後世泛指帝王陵墓。 明 李東陽 《中元謁陵遇雨》詩之十:“ 鼎湖 龍作雨, 金粟 鳥呼風。”
王城
(1).都城。《後漢書·趙溫傳》:“公前託為 董公 報讎,然實屠陷王城,殺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見而戶説也。” 唐 戴叔倫 《送少微山人入蜀》詩:“世俗多離別,王城幾日還?” 宋 蘇軾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詩之一:“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明 袁宏道 《顯靈宮集諸公以城市山林為韻》之一:“仙人傑閣俯王城,西山見雨北山晴。”
(2).地名。即 洛邑 。今 河南省 洛陽市 西北。《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 劉子 、 單子 以 王猛 入於 王城 。” 楊伯峻 註:“ 王城 ,在今 洛陽市 西北偶。”
(3).地名。 春秋 時 大荔戎都 故址,在今 陝西省 大荔縣 東。《左傳·僖公十五年》:“ 晉 陰飴甥 會 秦伯 ,盟於 王城 。” 楊伯峻 註:“ 王城 當在今 陝西省 大荔縣 東。”
祇樹
指祇園。 祇陀太子 所置之園林。後借稱佛寺。 南朝 梁 沉約 《瑞石像銘》:“莫若圖妙像於檀香,寫遺影於祇樹。” 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別參軍崇嗣》詩序:“詣祇樹而從游,眾然舊欵。”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漫言祇樹有緣,落得浮萍無定。” 清 姚鼐 《鷲峰寺》詩:“寂寂青谿水,蕭蕭祇樹園。”參見“ 祇園 ”。
寶花
亦作“ 寶華 ”。1.珍貴的花。多指佛國或佛寺的花。 南朝 梁 沉約 《齊禪林寺尼淨秀行狀》:“又雲,有兩樹寶華在邊,人來近牀語,莫壞我華。” 隋 江總 《花贊》:“池中寶花,葉覆金沙。”《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若解分明生曉悟,眼前便是寶花開。”
(2).特指牡丹。 宋 袁文 《瓮牖閒評》卷七:“凡花皆以美名褒之,故 宋鹹 《牡丹》詩云:‘寶花初爛欲連枝’,是以牡丹為寶花也。”
遙知
謂在遠處知曉情況。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詩:“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金 元好問 《汴禪師自斷普照石為斫以詩見餉為和》之一:“遙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蒲庵
草庵。 元 周伯琦 《答覆見心長老見寄》詩之一:“ 浙水 東頭佛舍連,蒲菴上士坐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