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憶昔原文

憶昔膝下時,依依切孺慕。

北方例春旱,歲歲煩聖慮。

殷憂每先期,賑恤籌補助。

常見傳六膳,有時忘下箸。

竊謂愁勞過,欲慰意轉懼。

微誠荷恩鑒,首肯無訶怒。

恆於祈請所,命代申忱素。

豈知慈愛中,誨訓於茲寓。

今為切已事,旱暵況頻遇。

任同德霄壤,慚畏日增遽。

敕幾戒終怠,調元愧六幕。

稍可自信者,良心尚如故。

詩詞問答

問:憶昔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憶昔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四十一

2. 葉

參考注釋

膝下

(1) 子女幼時常依於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兒

親生之膝下。——《孝經》

膝下猶虛

(2) 在與父母通信時,用作敬辭,表示對父母的愛慕

違離膝下,三十五年。——守文護《報父母》

父親大人膝下

依依

(1) 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

楊柳依依

(2) 戀戀不捨的樣子

依依不捨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覺民《與妻書》

(3) 依稀;隱約

依依墟里煙

孺慕

(1).《禮記·檀弓下》:“ 有子 與 子游 立,見孺子慕者, 有子 謂 子游 曰:‘予壹不知夫喪之踴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於斯,其是也夫。’” 鄭玄 註:“喪之踴,猶孺子之號慕。”後謂對父母的哀悼、悼念為“孺慕”。《陳書·孝行傳·司馬暠》:“年十二,丁內艱,孺慕過禮,水漿不入口,殆經一旬。” 宋 王安石 《祭張安國檢正文》:“君孝至矣,孺慕以至死。” 清 楊潮觀 《寇萊公思親罷宴》:“相公,我在家不敢常提起,也只怕你孺慕終朝淚不乾。”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章:“ 子桓 之作則宛轉哀鳴,孺慕正深,極力的寫著‘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的悲感。”

(2).對父母的孝敬。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二·慈安皇太后聖德》:“ 毅 皇帝 孝事太后,能先意承志,太后撫之亦慈愛備至,故帝終身孺慕不少衰。”

(3).愛戴;懷念。《後漢書·伏湛侯霸等傳贊》:“ 湛 霸 奮庸,維寧兩邦。 淮 人孺慕, 徐 寇要降。”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帝哀冊文》:“充窮靡寄,孺慕奚凴。”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四》:“ 葵庵 亦以考察去,百姓皆孺慕,送者擁路,至不得行。” 郭沫若 《青年時代·初出夔門》:“但一出 四川 ,外面的情形卻不見得比 四川 進步得怎樣。而在種種的觀感上,反在不識不知之間引起了對故鄉的孺慕。”

北方

(1) 向北的方向;地球北極的方向

(2) 特指中國黃河以北的地區

北方有侮臣者。——《墨子·公輸》

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資治通鑑》

春旱

春天出現的旱情

罕見的春旱

聖慮

帝王的思慮或憂念。《後漢書·胡廣傳》:“稽之典經,斷之聖慮。”《三國志·吳志·樓玄傳》:“今海內未定,天下多事,事無大小,皆當關聞,動經御坐,勞損聖慮。”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宣宗 視遠郡謝上表,左右曰:不足煩聖慮也。”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宣仁 答云:此自有所處,不煩聖慮。” 清 龍啟瑞 《上梅伯言先生書》:“又上之則有宰相風示意旨,謂水旱盜賊不當以時入告,上煩聖慮。”

殷憂

深深的憂慮

殷憂必竭誠。——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先期

(1) 在預定的某個日期以前

代表團的部分團員已先期到達

(2) 在事情發生或進行之前;規定的日數

賑恤

賑濟撫恤

振恤遺孤

補助

(1) 為某一目標提供資金方面的援助

市政府為該計畫補助了100萬元

(2) 提供缺乏的、不足的生活津貼或工作經費

以義賣捐贈品來補助經費

常見

(1) 在正常實踐或事態發展中發生的

所塑造的人物勝過愛情劇本中常見的角色

(2) 強調沒有區別的或例外的特徵的

常見的東西

(3) 正常性的;非例外的

在根據口授聽寫下來的作品中常見的…離題話

(4) 在種類上屬於一般的

感冒是一種常見病

六膳

六種肉類膳食品。《周禮·天宮·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鴈宜麥、魚宜苽。”據此,“六膳”乃牛、羊、豕、犬、雁、魚。又,《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 鄭玄 註:“六牲,馬、牛、羊、豕、犬、雞也。”說與《周禮》稍異。 唐 沉佺期 《嵩山石淙侍宴應制》詩:“仙人六膳調神鼎,玉女三漿捧帝壺。” 唐 元稹 《高端婺州長史制》:“和六飲六膳以會其時,察五色五聲以知其變。”

有時

(1).有時候。表示間或不定。《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 唐 張喬 《滕王閣》詩:“疊浪有時有,閒雲無日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心裡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卻也有時念及,心上有些遣不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遊樂場帶到另一個遊樂場,有時坐下來看一陣,有時站在那裡停一會。”

(2).謂有如願之時。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 劉雲 《婕妤怨》詩:“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下箸

指用筷子夾食物

愁勞

愁苦;憂愁。《史記·吳王濞列傳》:“彗星出,蝗蟲數起,此萬世一時,而愁勞聖人之所以起也。” 晉 陸雲 《答車茂安書》:“尊堂憂灼,賢姊涕泣,上下愁勞,舉家慘慼。” 晉 葛洪 《抱朴子·省煩》:“躊躇歧路之衢,愁勞羣疑之藪。”

微誠

微小的誠意。常用作謙詞。 晉 陸機 《謝平原內史表》:“臣之微誠,不負天地。”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而微誠淺薄,未垂察諒,憂惶屏營,不知所厝。” 唐 駱賓王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儻允微誠,許陪大禮。”《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官人感夫人盛情,特備一巵酒謝夫人,夫人鑒其微誠,萬物推辭!” 王闓運 《彌之領軍罷歸奉贈》詩之二:“園葵傾太陽,道遠效微誠。”

荷恩

蒙受恩惠。 宋 蘇轍 《謝除中書舍人表》:“譬如木之在山,生則荷恩,而死無所怨。” 葉聖陶 《窮愁》:“則吾之荷恩鄉里,非悲慘中之大愉樂耶?”

首肯

點頭許可

待首肯而後應之。——《聊齋志異》

未獲首肯

訶怒

猶怒斥。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訶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

祈請

(1).向神禱告請求。 漢 荀悅 《申鑒·俗嫌》:“或曰祈請者,誠以接神自然應也。”《後漢書·順帝紀》:“分禱祈請,靡神不禜。”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謂之 北君祠 ,諸欲升山者,至此皆祈請焉。”

(2).泛指請求。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守從之,飲次,從容祈請。”

命代

命世。《文選·劉琨<勸進表>》:“伏惟陛下,玄德通於神明,聖姿合於兩儀,應命代之期,紹千載之運。” 李善 註:“《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也。’《廣雅》曰:‘命,名也。’”按,本集作“命世”, 唐 人諱改。《舊唐書·文苑傳中·賈曾》:“伏惟殿下神武命代,文思登庸,宇內顒顒,瞻仰德化。”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杜紫微 ﹞復有《贈嘏》詩曰:‘命代風騷將,誰登 李 杜 壇。’”

慈愛

(1) 仁慈而愛人

(2) 溫柔仁慈的愛和體恤

於茲

(1).在此。《書·盤庚上》:“我王來,既爰宅於茲。” 孔 傳:“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應麟 《詩藪·遺逸中》:“殘珠剩玉,淪沒淵海,能亡三嘆?因識其目於茲雲。”

(2).於今,至今。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於茲矣。” 晉 潘岳 《懷舊賦》:“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於茲矣。” 唐 韓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愛,人莫與夷,自始及今,二紀於茲。”

(3).當今,今世。《漢書·司馬相如傳》:“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於茲。” 顏師古 註:“於茲,猶言今茲也。”

吁嗟;嘆息。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於茲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謗木,於茲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執銓以平,御煩以簡。 裴楷 清通, 王戎 簡要,復存於茲。”

已事

往事。《漢書·賈誼傳》:“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其已事可知也。” 顏師古 註:“已事,已往之事。” 清 錢謙益 《<兵略>序》:“以 漢 唐 之已事徵之, 永壽 、 延熹 之間,用 皇甫規 、 張奐 、 段熲 為將帥,所向剋捷。”

旱暵

亦作“ 旱熯 ”。不雨乾熱。《周禮·地官·舞師》:“教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 唐 柳宗元 《王京兆賀雨表三》:“伏惟皇帝陛下言為神化,動合天心,未成旱暵之虞,已積憂勤之慮。” 宋 王禹偁 《和楊遂賀雨》:“且慰旱熯人,偶與天雨會。”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旱暵祈雨,便有小孩子共同抬了活狗,帶上柳條,或紮成草龍,各處走去。”

同德

(1).為同一目的而努力。《國語·吳語》:“戮力同德。”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公平》:“夫以善相成,謂之同德;以惡相濟,謂之朋黨。” 明 宋濂 《<昭鑒錄>序》:“天子則元首,諸王則手足,是謂一體者也。其可不同心而同德者乎?”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五百萬人同德戮力,如生番之有社寮。”參見“ 同心同德 ”。

(2).指同德的人。 明 方孝孺 《郊祀頌》:“上帝至仁,視民如傷,眷求同德,俾典萬邦。”

(3).《國語·晉語四》:“同姓為兄弟。 黃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同姓則同德。” 韋昭 註:“同父而生,德姓同者乃為兄弟。”後因以“同德”借指同姓。 宋 陳師道 《謝田氏》詩:“顧我何堪能至此,正緣同德又同門。”

霄壤

(1).天和地,天地之間。 元 張養浩 《得子強也書詩以答之》:“緬思霄壤間,實與逆旅均。” 明 沉鯨 《雙珠記·京邸敘親》:“羨名傾霄壤,靈異動君王。”

(2).比喻相去極遠,差別很大。《隸釋·漢石經論語殘碑》 宋 洪适 釋:“觀遺經字畫之妙,非 蔡中郎 輩不能為,以 黃初 後來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渙》:“常為《惆悵詩》十三首……膾炙士林。在晚 唐 諸人中,霄壤不侔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五》:“而兄弟前後,成敗霄壤,後起者勝,孰知其故。” 梁啓超 《新民說》十一:“夫同在 東亞 之地,同為 黃 族之民,而何以一進一不進,霄壤若此。”

畏日

烈日。畏通“隈”

夏與畏日爭。——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調元

(1).謂調和陰陽,執掌大政。多用以指為宰相。 唐 李益 《述懷寄衡州令狐相公》詩:“調元方翼聖,軒蓋忽言東。” 元 柳貫 《江浙行省左右司題名序》:“夫自建官以來,由是而調元揆路,執法南端者,代不乏人。” 清 唐孫華 《長椿寺拜瞻明慈聖李太后御容恭賦四十韻》:“調元歸保傅,預政戒中涓。”

(2).調理元氣。 李東陽 《孝宗皇帝御書贊》引 明孝宗 《靜中吟一絕》:“習靜調元養此身,此身無恙即天真。”《紅樓夢》第八十回:“ 王一貼 道:‘若問我的膏藥……內則調元補氣,養榮衛,開胃口。’”

六幕

指天地四方。《漢書·禮樂志》:“專精厲意逝九閡,紛雲六幕浮大海。” 顏師古 註:“六幕,猶言六合也。” 唐 王初 《自和書秋》詩:“ 漢 宮夜結雙莖露,閶闔涼生六幕風。” 宋 王琪 《秋日白鷺亭向夕風晦有作》詩:“是時天宇曠,六幕無纖靄。” 章炳麟 《訄書·定版籍》:“方土者,自然者也。自然者,非材力,席六幕之餘壤,而富斗絶於類醜。”

自信

(1) 相信自己

他自信能把它做好

(2) 相信自己的

看起來他體格結實,而且自信

良心

(1) 個人內心的是非感;對自己行為、意圖或性格的好壞的認識;同時具有一種做好人好事的責任感,常被認為能引起對於做壞事的內疚和悔恨

(2) 對道德行為主要原則的先天知識

如故

(1) 同過去一樣

使擊柝如故。——《資治通鑑·唐紀》

室內擺設如故

(2) 如同老朋友

你大哥是個爽快人,咱們既然一見如故,應該要借杯酒敘敘,又何必推辭呢。——清· 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詩詞推薦

  • 題錢維城山水四十八幀·其三十五·遠煙歸鳥

    乾隆清代〕遠山暮色夕陽西,山靄蒼蒼暗滿溪。漫道此時人意懶,便他歸鳥也應迷。
  • 勸酒十四首。何處難忘酒七首

    白居易唐代〕何處難忘酒,長安喜氣新。初登高第後,乍作好官人。省壁明張榜,朝衣穩稱身。此時無一盞,爭奈帝城春。何處
  • 古玉小壺

    乾隆清代〕論代過秦漢,陳筵間觶樽。虛中廉不劌,盎外即之溫。絮斮終無濟,土華尚有痕。 * 曾表聖,典雅至今存。
  • 三朵花(並敘)

    蘇軾宋代〕房州通判許安世,以書遺余言:“吾州有異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詩,皆神仙
    憶昔原文_憶昔的賞析_古詩文
  • 淨土院

    虞謨宋代〕法界惟心現,真風觸處涼。具茨非有路,建德豈須糧。地僻遠塵世,境幽聞妙香。此山斯淨土,不必往西方。
  • 往復無間

    釋重顯宋代〕日昳未,碧眼胡來欺漢地。九年計較不能成,剛有癡人求斷臂。
  • 嶧山

    成伯龍明代〕松聲泉語遞紛紛,天籟翛然到處聞。山客起居多枕石,林鴉出入動乘雲。琴成半死孤桐樹,碑滅全消小篆文。度世
  • 枕上

    仇遠宋代〕雞鳴夜過半,霜氣入孤衾。歲時將脫屣,鄰家方擣砧。
  • 閒居

    陸游宋代〕野水明窗幾,通渠遶屋流。鷺沖煙織素,魚避月沉鉤。
  • 和深父傷字韻·其三

    彭汝礪宋代〕戰伐周綱替,春秋救已亡。綴旒憂主弱,問鼎嘆臣強。蕭斧懲當世,蓍龜鑑後王。最憐君學苦,能為古人傷。
  • 送喻介夫

    文同宋代〕介夫陵陽奇男子,節義素為人所談。身長七尺氣萬丈,自謂流落誰能甘。去將舊學中新格,坐取高第如手探。明年
    憶昔原文_憶昔的賞析_古詩文
  • 明月海棠圖

    朱諫明代〕太液池邊月欲墜,海棠花下楊妃醉。月照金閨春夜長,花近玉闌嬌欲睡。東風淡盪沈香亭,花間恐有流鶯鳴。玉笛
  • 次韻孫秘丞見贈

    蘇軾宋代〕感慨清哀似變風,老於詩句耳偏聰。迂疏自笑成何事,冷淡誰能用許功。不怕飛蚊如立豹,肯隨白鳥過垂虹。吟喔
    憶昔原文_憶昔的賞析_古詩文
  • 初冬山居即事十首

    吳芾宋代〕田宅雖無幾,琴書幸有餘。不妨臨水賦,況是背山居。適意真為樂,浮名總是虛。前賢猶若此,我輩欲何如。
    憶昔原文_憶昔的賞析_古詩文
  • 和早春楮衾

    趙希逢宋代〕楮衾重蓋得春多,貴羽都忘紈與羅。一枕雷聲齁鼻息,想應夢不到妖娥。
  • 柳塘

    石寶明代〕一水溶溶隔柳南,浪花如舞落深潭。飛來黃鳥添春色,影出青山識舊嵐。萬事忽同萍梗聚,幾人能與世情諳。憑君
  • 冶春絕句十二首·其十二

    王士禎清代〕故國風光在眼前,鵲山寒食泰和年。䢴溝未似明湖好,名士軒頭碧漲天。
  • 悼王致處士

    王安石宋代〕處士生涯水一瓢,行年七十更蕭條。老妻稻下分遺秉,弱子松間拾墮樵。豈有聲名高后世,遂無饘粥永今朝。窮魂
  • 別方子韓·其三

    佘翔明代〕司馬才名大,元龍客禮疏。形骸長自放,詞賦好誰噓。把袂看時事,銜杯嘆索居。不知萍梗跡,飄泊竟何如。
  • 雨夜詠懷

    乾隆清代〕欹枕城烏喚曙時,雨聲漸急漏聲遲。廉纖細潤應含麥,料峭輕涼欲透帷。治理每慚先哲訓,憂懷未許侍臣知。更闌
憶昔原文_憶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