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道中雜詩十三首·其六原文
小舟適久雨,疏篷常自蔽。
形留一席間,心與天地際。
逝者不可作,遺編等蟬蛻。
一念無古今,千載若符契。
詩詞問答
問:越州道中雜詩十三首·其六的作者是誰?答:陳淵
問:越州道中雜詩十三首·其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陳淵的名句有哪些?答:陳淵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霽韻
參考注釋
自蔽
自行掩蔽。謂為自己的成見所囿,無視客觀實際。《漢書·藝文志》:“安其所習,毀所不見,終以自蔽。”《魏書·高祖紀上》:“使朝有不諱之音,野無自蔽之響。” 清 戴震 《答鄭丈用牧書》:“其得於學,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不為一時之名,亦不期後世之名。”
一席
(1).一張坐臥之席。《儀禮·鄉飲酒禮》:“公升如賓,禮辭一席,使一人去之。” 鄭玄 註:“辭一席,謙自同於大夫。” 賈公彥 疏:“辭一席,謙自同於大夫者,大夫再重,公三重,故辭去一席,同於大夫再重。” 唐 韓愈 《祭河南張員外文》:“夜息 南山 ,同臥一席。”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子固類元章》:“東西薄游必挾所有以自隨。一舟橫陳,僅留一席為偃息之地。”
(2).一桌飯菜或酒席。《宋史·孝義傳·陳兢》:“每食必群坐廣堂,未成人者別為一席。” 許地山 《在費總理底客廳里》:“掌燈的時候到了, 費總理 底客廳里安排著一席酒,是為日間參觀工廠的 黃先生 預備的。”
(3).一陣;一番。 宋 范成大 《放舟風復不順,再泊馬當,戲題兩絕》之一:“無才解賦珠簾雨,誰肯相賒一席風。”《儒林外史》第十三回:“一席話,説得 蘧公孫 如夢方醒。” 龐瑞垠 《我們還會相逢》:“我不能不承認,一席肺腑之言,使得我們長期隔膜的心重新貼近了。”
(4).指一個職位。 丁西林 《壓迫》:“敝公司擬聘書記一席,現已聘定,所有親友寄來薦書,恕不一一作復,特此聲明。”
心與
以心相許。《文選·枚乘<七發>》:“雜裾垂髾,目窕心與。” 劉良 註:“心與,心相許也。” 唐 裴度 《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銘》序:“故 州平 心與, 元直 神交。”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遺編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舊唐書·章懷太子賢傳》:“往聖遺編,鹹窮壼奧。” 宋 蘇轍 《寄題蒲傳正學士閬中藏書閣》詩:“更把遺編觀得失,君家舊物豈須猜。” 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遺編軼正雅,曠代殊徽音。” 清 杜濬 《詠史得謝皋》:“所以 晞髮翁 ,遺編燦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盧照鄰 《樂府雜詩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諸侯;中使驅車,訪遺編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籟集>序》:“頃余有志於先朝文獻,欲勒為一書,所至輒訪求遺編,頗畧具。”
(3).釋卷;放下書籍。 明 袁宏道 《送葉使君還朝序》:“雖紛龐業雜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遺編。”
蟬蛻
(1) 幼蟬化為成蟬時所脫下的皮,可入藥
(2) 比喻從…擺脫或脫離出來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一念
(1).一動念間;一個念頭。 南朝 梁 沉約 《卻出東西門行》:“一念起關山,千里顧兵窟。” 唐 陳鴻 《長恨歌傳》:“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 宋 陸游 《自規》詩:“忿慾俱生一念中,聖賢亦本與人同。”《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
(2).佛家語。指極短促的時間。《仁王般若波羅蜜經·觀空品》:“九十剎那為一念。” 北魏 曇鸞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卷上:“六十剎那為一念。”《翻譯名義集·時分》:“一念中有九十剎那。”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符契
(1).猶符節。《韓非子·主道》:“符契之所合,賞罰之所生也。”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君臣相體,若合符契。” 宋 司馬光 《謝始平公以近詩一卷賜示》詩:“聖賢會合若符契,坐致四海登熙隆。”參見“ 符節 ”。
(2).符券契約一類文書的統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市朝徵信,則有符契券疏。” 唐 白行簡 《李娃傳》:“其二肆長相謂曰:‘我欲各閲所傭之器於 天門街 ,以較優劣,不勝者罰直五萬,以備酒饌之用,可乎?’二肆許諾,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證,然後閲之。”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 漢 世制詔三王,其冊書猶真草兼具,豈況符契箋奏之書日不暇給,則何取端書分隸?”
(3).符合。 宋 洪邁 《夷堅丙志·生肉勸酒》:“千里影嚮,符契若是,異哉!異哉!”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太祖 之封 燕王 ,與 文皇 之定都於 燕 ,其遠見皆相符契矣。”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其所言歷歷與正史相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