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緣書屋有會原文
性近情為遠,情必由緣起。
緣靜情則正,斯實復性理。
屏以翠之山,帶以澄之水。
豈不懷仁智,毫釐失堪揣。
靜則鮮其失,緣乃得其美。
詩詞問答
問:靜緣書屋有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靜緣書屋有會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九
參考注釋
近情
切近情理
作者善文辭,敘事近情而生動
由緣
(1).緣故。《魏書·鹿悆傳》:“﹝ 鹿悆 ﹞仍敘由緣, 景儁 便記。”《法苑珠林》卷五二:“ 度 驚曰:‘汝那得 蓬萊 道人書喚我歸耶?’乃説由緣,又將鉢與之。”
(2).機緣。 唐 獨孤及 《自東都還濠州奉酬王八諫議見贈》詩:“二華舊遊如夢想,他時再會何由緣。” 宋 陸游 《別曾學士》詩:“起坐三嘆息,欲見無由緣。” 清 劉大櫆 《<楊黃在文集>序》:“先生數為余言 楊君 ,余心慕焉,而無由緣見也。”
(3).從循。 晉 陶潛 《雜詩》之九:“慷慨思南歸,路遐無由緣。” 唐 顧況 《寄上兵部韓侍郎奉呈李戶部盧刑部杜三侍郎》詩:“出門多岐路,命駕無由緣。”
性理
(1).謂生命之原理、規律。《後漢書·趙咨傳》:“ 王孫 裸葬, 墨夷 露骸,皆達於性理,貴於速變。”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若能杖藥以自永,則稻稷之賤,居然可知。君子知其若此,故準性理之所宜,資妙物以養身。” 宋 司馬光 《初見白髮慨然感懷》詩:“萬物壯必老,性理之自然。”
(2).情緒和理智。 晉 葛洪 《抱朴子·酒誡》:“是以智者嚴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宋書·謝述傳》:“ 述 有心虛疾,性理時或乖謬。”
(3).人性與天理。指 宋 儒性理之學。 宋 陳善 《捫虱新話·本朝文章亦三變》:“ 唐 文章三變,本朝文章亦三變矣, 荊公 以經術, 東坡 以議論, 程氏 以性理,三者要各自立門戶,不相蹈襲。” 明 李贄 《與友人書》:“﹝ 利西泰 ﹞凡我國書籍無不讀,請先輩與訂音釋,請明於‘四書’性理者解其大義,又請明於‘六經’疏義者通其解説。” 孫犁 《秀露集·關於兒童文學》:“他們有時教子弟性理之學。”
不懷
(1).不安。《書·盤庚中》:“ 殷 降大虐,先王不懷。厥攸作,視民利用遷。”
(2).不愛。《管子·八觀》:“豪傑不安其位,而積勞之人不懷其祿。”《魏書·南安王傳》:“昔 魏武 翦髮以齊眾, 叔向 戮弟而明法,克己忍親,以率天下。夫豈不懷,有為而然耳。”
(3).不思念。《文選·張衡<西京賦>》:“豈伊不虔思於天衢,豈伊不懷歸於枌榆。” 薛綜 註:“懷,思也。”
(4).不臣服。《魏書·沮渠蒙遜傳》:“又加命王入贊百揆,謀謨幃幄,出征不懷,登攝侯伯。”
仁智
(1).仁與智。《孟子·公孫丑下》:“ 周公 使 管叔 監 殷 , 管叔 以 殷 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 周公 未之盡也,而況於王乎?”參見“ 仁 ”。
(2).仁愛而多智。《韓非子·問田》:“故不憚亂主闇上之患禍,而必思以齊民萌之資利者,仁智之行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 徐偃王 ﹞長而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