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謁昭烈惠陵原文
萬里登高日,橋山白露寒。
至今悲蜀帝,何處問祠官。
杳杳衣冠閉,淒淒封樹殘。
錦江非渭水,猶作霸陵看。
詩詞問答
問:九日謁昭烈惠陵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九日謁昭烈惠陵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九日謁昭烈惠陵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寒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七
參考注釋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登高
上到高處。也特指重陽節登山的風俗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唐· 李白《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
橋山
(1).山名。在今 陝西省 黃陵縣 西北,相傳為 黃帝 葬處。 沮水 穿山而過,山狀如橋,故名。《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崩,葬 橋山 。” 裴駰 集解引《皇覽》:“ 黃帝 冢在 上郡橋山 。”後因以借指 黃帝 陵墓或帝王陵墓。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山陵之建也,以公檢校將作大匠。游衣 漢 寢之外,抱劍 橋山 之下。” 唐 張祜 《憲宗皇帝輓歌詞》:“ 橋山 非遠地,雲去莫疑峯。”
(2).山名。在今 河北省 涿鹿縣 東南。上有 黃帝 和 唐堯 廟。《魏書·太宗紀》:“幸 橋山 ,遣使者祠 黃帝 、 唐堯 廟。”
白露
節氣名,每年九月上旬交節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蜀帝
(1).泛指 蜀 的君主。 北周 庾信 《奉和趙王喜雨》:“猶言祀 蜀 帝,即似望 荊臺 。”此指 蜀侯 惲 。 清 潘果 《蟂磯孫夫人廟》詩:“ 蜀 帝復讐 猇亭 敗, 永安 遺詔蒼黃中。”此指 蜀先主 劉備 。
(2).相傳 蜀 帝 杜宇 死,其魂化為杜鵑。後用以借指杜鵑。 唐 李群玉 《烏夜啼》詩:“既非 蜀 帝魂,恐是 恆山 禽。” 唐 鮑溶 《湘妃列女操》:“三 湘 測測流急緑,秋夜露寒蜀帝飛。”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祠官
掌管祭祀之官。《史記·孝文本紀》:“今吾聞祠官祝釐,皆歸福朕躬,不為百姓,朕甚愧之。”《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常以鬼神難徵,淫祀無福,乃詔有司罷諸祠官不合典禮者。” 唐 杜甫 《橋陵》詩:“宮女晚知曙,祠官朝見星。” 王國維 《觀堂集林·<齊魯封泥集存>序》:“郡縣屬官如水丞、平丞、陶丞,餘官如司空、祠官、橘監、發弩、兵府、治府皆 班 《表》、 馬 《志》所未載。”
杳杳
(1).昏暗貌。《楚辭·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宋 歐陽修 《和徐生假山》:“陰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陽兮載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長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遠貌。《楚辭·九章·哀郢》:“ 堯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興祖 補註:“杳杳,遠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詩:“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體變》:“若後之變者,則萬年浩蕩,杳杳無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測之矣。”
(3).猶渺茫。 唐 許渾 《韶州驛樓宴罷》詩:“簷外千帆背夕陽,歸心杳杳鬢蒼蒼。” 元 李裕 《次宋編修顯夫南陌詩四十韻》:“美人何杳杳,良夜獨漫漫。” 魯迅 《書信集·致李霽野》:“我現在正在整理《小約翰》的譯稿,至快須下月初頭才完,倘一間斷,就難免因此放下,再開手就杳杳無期了。”
(4).猶隱約,依稀。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吾昨夜夢遊月宮,諸仙娛予以上清之樂……其曲楚楚動人,杳杳在耳。” 宋 蘇軾 《伏波將軍廟碑》:“自 徐聞 渡海適 朱崖 ,南望連山,若有若無,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聲杳杳人何處,日色銜山我也行。”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淒淒
(1) 形容寒涼
風雨淒淒。——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形容悲傷淒涼
淒淒不似向前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封樹
(1).堆土植樹以固疆界。《周禮·地官·大司徒》:“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樹之。” 鄭玄 註:“樹,樹木溝上,所以表助阻固也。” 賈公彥 疏:“於畿疆之上而作深溝,土在溝上謂之為封,封上樹木以為阻固,故云‘而封樹之’。”
(2).堆土為墳,植樹為飾。古代士以上的葬禮。《禮記·王制》:“庶人縣封,葬不為雨止,不封不樹,喪不貳事。” 孔穎達 疏:“庶人既卑小,不須顯異,不積土為封,不標墓以樹。”《史記·匈奴列傳》:“其送死,有棺槨金銀衣裘,而無封樹喪服。” 宋 司馬光 《論劉平招魂葬狀》:“今 劉平 沒身虜廷,喪柩不返,其子不忍封樹之不立,哀展省之無所,欲虛造棺槨,招魂假葬。” 明 高明 《琵琶記·散發歸林》:“生能竭奉養之力,死能備棺槨之禮,葬能盡封樹之勞。”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一:“只要你買有田地,建有居宅,墳墓再一封樹於此,自然就算你是某一縣的本籍。”或謂庶人樹以楊柳。見《禮緯·含文嘉》。
錦江
岷江 分支之一,在今 四川 成都平原 。傳說 蜀 人織錦濯其中則錦色鮮艷,濯於他水,則錦色暗淡,故稱。《文選·左思<蜀都賦>》“百室離房,機杼相和;貝錦斐成,濯色江波” 劉逵 注引 三國 蜀 譙周 《益州志》:“ 成都 織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勝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杜甫 《登樓》詩:“ 錦江 春色來天地, 玉壘 浮雲變古今。” 明 許潮 《龍山宴》:“愁暗 錦江 雲,淚灑 巫山 雨。” 清 趙翼 《題敦拙堂詩集》詩:“先生甫筮仕,即泛 錦江 櫂。”
霸陵
即 灞陵 。 漢文帝 陵名。《史記·孝文本紀》:“治 霸陵 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後漢書·逸民傳·韓康》:“ 康 嘆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有藥為?’乃遯入 霸陵 山中。” 後蜀 韓琮 《楊柳枝》詞之三:“ 霸陵 原上多離別,少有長條拂地垂。”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一折:“現如今 章臺 怕到春光盡,則這 霸陵 又早秋霜近。”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玉楝花飛宿雨晴趙子發《憶王孫》
- 桑田欲看他年變,瓠子先成此日歌劉筠《漢武》
- 精金喜入陶熔手,玉鑒直須明主知鄭獬《喜吳幾道遷右正言知諫院》
-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韋元甫《木蘭歌》
- 邁德大三傑,觀時定九章夏竦《奉和御製讀前漢書》
- 當家勛閥舊巍煌,天女裁云為制裳陳杰《中齋生朝》
- 午憩白土市,暮指丹陽湖
- 人貴當食物,物因供人須李流謙《過彌牟有攜魚過者買而放之因志以詩》
- 人安宜遠泛,沙上蕙蘭香
- 沖融和氣洽,悠遠聖功長徐元鼎《太常寺觀舞聖壽樂》
![九日謁昭烈惠陵原文_九日謁昭烈惠陵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