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神祠瞻禮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白河神祠瞻禮原文

遙源出宣化,靈澤護厗奚。

資運功無盡,安瀾事有稽。

去秋經異漲,歸壑賴明禔。

是用崇祠建,於焉慶落徯。

橋樑利普濟,階級肅初躋。

棟宇依神煥,香花達悃攜。

永恬佑保赤,錫福被群黎。

牲麗碑應峙,五言當記題。

詩詞問答

問:白河神祠瞻禮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白河神祠瞻禮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白河神祠瞻禮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齊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

參考注釋

遙源

遙遠的源頭。 南朝 梁 王屮 《頭陀寺碑文》:“遙源濬波,酌而不竭。” 北周 庾信 《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 高陽 之子, 少典 之孫, 蒼林 遠遘, 若水 遙源。” 宋 曾鞏 《幽谷晚飲》詩:“遙源窗難窺,盤石坦如磋。”

宣化

傳布君命,教化百姓。《漢書·宣帝紀》:“今吏或以不禁姦邪為寬大,縱釋有罪為不苛,或以酷惡為賢,皆失其中,奉詔宣化如此,豈不謬哉!” 唐 皮日休 《秦穆謚繆論》:“夫 重耳 之賢也,天下知之,又其從者足以相人國。如先立之,必能誅亂公子,去暴大夫,翼德於成周,宣化於 汾 晉 。” 清 李漁 《奈何天·錫祺》:“我們三位都是上帝宣化之臣,生靈造福之主。”

靈澤

滋潤萬物的雨水。亦喻君王的恩德。《楚辭·王逸<九思·憫上>》:“思靈澤兮一膏沐,懷蘭英兮把瓊若。”原註:“靈澤,天之膏潤也。蓋喻德政也。” 晉 張駿 《東門行》:“旱天降靈澤,朝日輝華精。”

厗奚

古縣名。 漢 置,屬 漁陽郡 。在今 北京市 密雲縣 境內。《漢書·地理志下》:“ 平谷 , 安樂 , 厗奚 , 莽 曰 敦德 。”《後漢書·郡國志五》作“傂奚”。 清 王念孫 謂當為 虒奚 之形訛。參閱 清 王念孫 《讀書雜誌·漢書七》。

資運

猶補給。《南史·檀道濟傳》:“ 道濟 時與 魏 軍三十餘戰多捷,軍至 歷城 ,以資運竭乃還。”

無盡

無窮盡的

無盡的水源

安瀾

(1).水波平靜。比喻太平。《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天下安瀾,比屋可封。” 李善 註:“瀾,水波也,安瀾,以喻太平。” 明 無名氏 《運甓記·帥閫賓賢》:“用之將帥,必能扶弱鼎於安瀾;委以一方,定可起疲民於袵席。” 清 梁清標 《送張伯珩同年按蜀》詩:“按部諸侯爭負弩,洗兵 三峽 見安瀾。”福州評話《老漁翁殲敵記》:“紅旗飄飄河山壯麗,漁鄉繁盛海國安瀾。”

(2).謂使河流安穩不泛濫。 清 馮桂芬 《致李伯相書》:“將來恐不能不出於河自河,漕自漕,河專主安瀾,漕專主海運而後定。”《清史稿·河渠志一》:“前築土壩,保固隄根,頻歲安瀾,已著成效。”

是用

因此。《左傳·襄公八年》:“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於道。” 漢 張衡 《東京賦》:“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 漢 ,而欣戴 高祖 。”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是用瀝血鳴神,剖心告世。”

於焉

從此;於此。 唐 顧況 《塞上曲》:“酣戰祈成功,於焉罷邊釁。” 唐 唐彥謙 《游南明山》詩:“於焉偶閒暇,鳴轡忽相聚。”

於是。《詩·小雅·白駒》:“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朱熹 集傳:“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 陳奐 傳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搖也。今字作‘逍遙’。”《後漢書·董卓傳論》:“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 崑岡 之火,自茲而焚,《版》《盪》之篇,於焉而極。” 唐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有美一人,於焉曠絶。” 明 劉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詩:“珍重無生侶,於焉托清淨。”

橋樑

(1)

(2) 供鐵路、道路、渠道、管線等跨越河流、山谷或其他交通線使用的建築物

諸道橋樑。——《資治通鑑·唐紀》

(3) 比喻能起溝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病理學是基礎和臨床的橋樑課

普濟

普遍濟助。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二十:“威以齊物為肅,德以普濟為弘。”

階級

(1) 人們在社會上由於所處地位不同和對生產資料關係不同而分成的集團

(2) 等級

有兩個主要的階級——天生的貴族和平民

(3) 台階

棟宇

泛指房屋

香花

香味芬芳的花,比喻對人民有益,有利於社會進步的言行和作品

保赤

養育、保護幼兒。語本《書·康誥》:“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孔 傳:“愛養人如安孩兒赤子,不失其欲。” 清 陳元龍 《粵西舊無育嬰堂創建告成有作》詩:“聖治重仁育,保民如保赤。”

錫福

賜福。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天上福星恆錫福,人間徽士愛流徽。”

五言

(1).五德之言。《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 孔 傳:“以出納仁、義、禮、智、信五德之言,施於民以成化。” 唐 韓愈 《進士策問》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納五言。”

(2).五個字的句子。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3).見“ 五言詩 ”。

詩詞推薦

白河神祠瞻禮原文_白河神祠瞻禮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