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手植檜疊舊作韻原文
松身還柏葉,拔地復拿天。
龍角均無見,鴻名獨尚傳。
真稱卓立爾,那藉屈蟠焉。
新乾仍連理,太清空左纏。
重看承瑞露,會得拂祥煙。
遙憶緇帷映,敦書勵已千。
詩詞問答
問:賦得手植檜疊舊作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賦得手植檜疊舊作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賦得手植檜疊舊作韻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二
參考注釋
柏葉
(1).柏樹的葉子。可入藥或浸酒。 唐 劉禹錫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七:“當香收柏葉,養蜜近梨花。”
(2).指柏葉酒。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太簇正月》:“梅花舒兩歲之裝,柏葉泛三光之酒。” 唐 杜甫 《人日》詩之二:“樽前柏葉休隨酒,勝里金花巧耐寒。” 仇兆鰲 註:“ 崔寔 《四民月令》:元旦進椒、柏酒。椒是玉樹星精,服之令人卻老。柏是仙藥,能駐年卻病。” 清 錢謙益 《人日示內》詩之一:“銀幡頭上衝愁陣,柏葉尊前放酒兵。”
拔地
(1) 狠狠地
拔地瞅了一眼
(2) 在地面上陡然聳立
拔地孤峰
拔地而起的高樓
龍角
(1).龍的角。《南齊書·齊始興簡王鑑傳》:“﹝ 永明 ﹞五年, 鑑 獻龍角一枚,長九尺三寸,紅色,有文。”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八五:“頻著金鞭打龍角,為嗔西去上天遲。”
(2).喻指龍角狀的東西。 宋 陳師道 《登鳳凰山懷子瞻》詩:“孤高伏龍角,浮圖刺雲漢。” 金 元好問 《過晉陽故城書事》詩:“君不見 繫舟山 頭龍角禿,白塔一摧城復沒。” 郝樹侯 註:“ 繫舟山 ,在 太原市 北一百餘里。 北宋 統治者以 晉陽 為龍城, 繫舟山 高峙其北,正是龍頭。所以毀 晉陽 後,又把 繫舟山 的山頂剷平,拔掉龍角。”此喻山峰。 元 薩都剌 《題元符宮東秀軒又名日觀》詩:“竹園筍出穿龍角,松樹年深長鶴孫。”此喻新筍。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三:“ 五代 帝王多裹朝天幞頭,二腳上翹,四方僭位之主各創新樣…… 湖南 馬希范 二角左右長尺餘,謂之龍角,人或誤觸之,則終日頭痛。”此喻豎起的帽角。
(3).龍角地。舊時堪輿家認為最吉的葬地。《晉書·郭璞傳》:“ 璞 嘗為人葬,帝微服往觀之,因問主人何以葬龍角。”《葬書語·張約相崔巽墓》:“安龍頭,枕龍角,不三年,自消鑠。”參見“ 龍耳 ”。
(4).猶日角。帝王之相。 前蜀 貫休 《大蜀高祖潛龍日獻陳情偈頌》:“龍角日角,紫氣盤屈。”
(5).指東方蒼龍星座。《史記·天官書》:“杓攜龍角,衡殷南斗。”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杓,北斗杓也。龍角,東方宿也。”《新唐書·天文志一》:“陽氣自明堂漸升,達於龍角,曰壽星。”
鴻名
大名;盛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前聖之所以永保鴻名而常為稱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義而覽焉。” 唐 蘇頲 《開元元年赦書》:“鴻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違。” 清 孫枝蔚 《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鴻名赫赫垂無窮。”
卓立
(1) 高高站立
卓立於世界
(2) 堅定不動搖
屈蟠
盤曲。 賈思勰 《齊民要術·桃》引 漢 衛宏 《漢舊儀》:“ 東誨 之內 度朔山 上有桃屈蟠三千里。” 唐 杜甫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詩:“惆悵老大藤,沉吟屈蟠樹。” 宋 陸游 《寄酬曾學士》詩:“小印紅屈蟠,兩端黃蠟塗。”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孫承宗》:“作為文章,伸紙屬筆,蛟龍屈蟠,江河競注。”
連理
(1) 不同根的草木、枝幹連生在一起
東平陸上言木連理。——《後漢書·安帝紀》
(2) 比喻恩愛夫妻
結為連理
連理枝:象徵至死不渝的愛情
太清
(1).天空。《鶡冠子·度萬》:“唯聖人能正其音,調其聲,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 陸佃 註:“太清,天也。”《楚辭·劉向<九嘆·遠遊>》:“譬若 王僑 之乘雲兮,載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註:“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適 《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詩:“七級凌太清,千崖列蒼翠。” 清 薛福成 《寧波府學記》:“聖人之道之在天下,猶日月之懸於太清也。”
(2).天道,自然。《莊子·天運》:“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訓》:“抱其太清之本而無所容與,而物無能營。”
(3).引申指太古無為而治之時。《淮南子·本經訓》:“太清之始也,和順以寂漠。” 高誘 註:“清,淨也。太清無為之始者,謂三皇之時。” 漢 班固 《東都賦》:“今將語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監於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氣之清者。《淮南子·道應訓》:“太清問於無窮曰:‘子知道乎。’” 高誘 註:“太清,元氣之清者也。”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體雲氣之逌暢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謂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上昇四十里,名為太清,太清之中,其氣甚剛,能勝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或藥成,相與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調息解》:“儲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看承
(1).看待;對待。 宋 黃庭堅 《歸田樂引》詞:“看承幸廝勾,又是尊前眉峯皺。” 元 關漢卿 《竇娥冤》楔子:“令愛到我家,就做親女兒一般看承他。”
(2).護持;照顧。 宋 韓琦 《和袁陟節推龍興寺芍藥》:“問得 龍興 好事僧,每歲看承不敢暇。” 明 高明 《琵琶記·南浦囑別》:“娘子,年老爹娘望伊家看承。” 茅盾 《林家鋪子》四:“ 林先生 只有陪不是,請他原諒,實在是因為 上海 打仗錢莊不通,彼此是多年的老主顧,務請格外看承。”
瑞露
(1).象徵吉祥之露;甘露。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皇帝哀冊文》:“東京飛其瑞露,北陸霣其祥星。” 唐 鄭畋 《麥穗兩歧》詩:“瑞露縱橫滴,祥風左右吹。” 元 劉壎 《賀新郎》詞:“玉骨冰肌終是別,猶帶 孤山 瑞露。”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死忠》:“我只怕 勾踐 將 姑蘇 來墾,總就有三華瑞露,九轉靈丹……也醫不活你 吳 邦眾子孫。”
(2).酒名。 宋 蘇軾 《小圃五詠·地黃》:“融為寒食餳,嚥作瑞露珍。” 王十朋 集注引《纂異記》:“ 田璆 、 鄧詔 ,逢二書生,謂曰:‘我有瑞露之酒,釀於百花之中。’” 宋 陸游 《謝郭希呂送石洞酒》詩:“瑞露頗疑名太過,橐泉猶恨韻差低。”自註:“瑞露桂杯酒,得名甚盛。”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瑞露,帥司公廚酒也。”
會得
(1).猶言能理會,懂得。 唐 元稹 《嘉陵驛》詩之二:“無人會得此時意,一夜獨眠西畔廊。” 清 李漁 《比目魚·改生》:“我們這一班兄弟,學了箇把月戲文,還不曾會得一兩本。” 魯迅 《且介亭雜文·連環圖畫瑣談》:“這也不能謂之失真,因為觀者既經會得了內容,便是有了藝術上的真。”
(2).能夠。《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晚婆﹞也會得使人喜,也會得使人愁。”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記蘇聯版畫展覽會》:“我想,倘沒有十月革命,這些作品是不但不能和我們見面,也未必會得出現的。”
祥煙
祥瑞的煙氣。 南朝 梁簡文帝 《玄圃園講頌》序:“停瑞氣於三辰,汎祥煙於五節。”《舊唐書·禮儀志五》:“皇帝初至 橋陵 ,質明,柏樹甘露降,曙後祥煙遍空。” 宋 柳永 《透碧霄》詞:“月華邊,萬年芳樹起祥煙。”
遙憶
猶回憶。 唐 杜甫 《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詩:“晨朝降白露,遙憶舊青氈。” 豐子愷 《從孩子得到的啟示》:“我坐在校旁的 黃浦江 邊的青草堤上,悵望雲水遙憶故居的時候。”
緇帷
喻林木繁茂之處。《莊子·漁父》:“ 孔子 游乎緇帷之林。” 成玄英 疏:“緇,黑也。 尼父 遊行天下,讀講《詩》《書》,時於江濱,休息林籟,其林鬱茂,蔽日陰沉,布葉垂條,又如帷幕,故謂之緇帷之林也。”後因以為高人賢士講學之典。 唐 吳筠 《高士詠·通元真人》:“已陳緇帷説,復表滄浪謡。” 清 顧炎武 《過張貢士爾岐》詩:“緇帷白室覩風標,為嘆斯人久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