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陳啟泰聯原文
梅花心似石,薑桂老逾辛,直道事人,曾同鐵面龍圖論;
蟻穴潰金堤,高門來鬼瞰,謗書盈篋,竟亂蘇州刺史腸。
詩詞問答
問:挽陳啟泰聯的作者是誰?答:廖蓀階
問:挽陳啟泰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挽陳啟泰聯是什麼體裁?答:對聯
注釋
1. 對聯 出處:對聯話
參考注釋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薑桂
生薑和肉桂。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夫薑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夫薑桂同地,辛在本性。”後常以“薑桂”比喻人的本性剛直。《宋史·晏敦復傳》:“吾終不為身計誤國家,況吾薑桂之性,到老愈辣。”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六:“後以給事中轉 建昌道 ,忤總督,直揭部科,可謂薑桂之性,至老不移。” 清 鈕琇 《觚賸·惠士陳言》:“或者恐逆鱗之禍烈,而公則魚水之契方深;或者疑晚歲之氣衰,而公則薑桂之性未泯。”
直道
(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開築,北起 九原 (今 內蒙古 包頭市 西北),南至 雲陽 (今 陝西 淳化 西北),是聯結 關中 平原與 河套 地區的主要通道。《史記·蒙恬列傳論》:“吾適北邊,自 直道 歸,行觀 蒙恬 所為 秦 築 長城 亭障,塹山堙谷,通 直道 ,固輕百姓力矣。”《新民晚報》1984.6.8:“‘ 秦始皇 直道 ’原來是一條專供軍隊大規模進攻的寬闊大道……全長一千四百里。由於是‘直道’,因此遇山開山,遇溝填溝,工程十分浩大。”
(2).泛指直的路。《北史·張衡傳》:“帝上 太行 ,開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書·太祖紀》:“車駕將北還,發卒萬人治直道。”
(3).猶正道。指確當的道理、準則。《禮記·雜記》:“其餘則直道而行之是也。”《韓非子·三守》:“然則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見,而忠直日疏。” 唐 呂岩 《促拍滿路花》詞:“是非海里,直道作人難。”《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 朱熹 ﹞慨然嘆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終不可行!’”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五:“‘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
事人
(1).事奉人;服侍人。《論語·先進》:“ 季路 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禮記·禮運》:“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事人則失位。” 漢 班固 《 * 通·嫁娶》:“婦人所以有師何?學事人之道也。”
(2).奉承人;討好人。《漢書·外戚傳下·孝元傅昭儀》:“ 孝元 傅昭儀 ……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宮人左右,飲酒酹地,皆祝延之。”《北齊書·陳元康傳》:“ 元康 便辟善事人,希顏候意,多有進舉,而不能平心處物,溺於財利。”
(3).謂充任下屬。《晉書·司馬休之傳》:“ 裕 得書嘆息,以示諸佐曰:‘事人當應如此!’”
(4).嫁人。 明 瞿佑 《歸田詩話·沉園感舊》:“ 劉克莊 《續詩話》,謂翁( 陸游 )初婚某氏,伉儷相得,而失意於舅姑,竟出之,某氏改事人。” 明 楊慎 《丹鉛續錄·荳蔻》:“ 杜牧之 詩:‘婷婷嫋嫋十三餘,荳蔻梢頭二月初’……本詠娼女,言其美而且少,未經事人,如荳蔻花之未開耳。”
鐵面
(1).古代作戰時用以自衛的鐵制面具。《晉書·朱伺傳》:“ 夏口 之戰, 伺 用鐵面自衛,以弩的射賊大帥數人。”《南史·賊臣傳·侯景》:“見賊軍皆著鐵面,遂棄軍走。”《北齊書·神武帝紀下》:“ 西魏 晉州 刺史 韋孝寬 守 玉璧 ,城中出鐵面, 神武 使 元盜 射之,每中其目。”
(2).黑臉。 宋 蘇軾 《真興寺閣》詩:“當年 王中令 ,斫木南山赬。寫真留閣下,鐵面眼有稜。”
(3).喻指剛直無私的人。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一折:“則除是 包龍圖 ,那個鐵面沒人情。”
(4).比喻剛直、不徇私情。 清 方文 《送馬倩若令陽江》詩:“君家柱後惠文冠,鐵面霜威草木寒。”原註:“ 倩若 祖 蓼初 公曾為御史,劾權相。”《黑籍冤魂》第四回:“不料這 林大人 竟是鐵面無情,一些賄賂也不能搞。” 郭沫若 《海濤集·我是中國人》:“這本是很看得起我,這樣的條件在當時也可算是相當公平,但我由於自己的潔癖,鐵面拒絕了。”參見“ 鐵面御史 ”。
龍圖
(1).即河圖。 漢 應劭 《風俗通·山澤·四瀆》:“ 河 者,播也,播為九流,出龍圖也。”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卦起龍圖,文因鳥跡。” 唐 張九齡 《龍池聖德頌》:“浩浩洪水,包山襄陵, 舜 亦命 禹 , 夏氏 以興,龍圖龜書,二王是膺。”
(2).借指神授的君權。 南朝 梁 江淹 《為建平王慶明帝疾和表》:“故 丹陵 之君,款金泥而謝賢; 嬀墟 之後,眷龍圖而慚德。” 唐 張說 《大和舞》詩:“龍圖友及,駿命恭膺。”參見“ 河圖 ”。
(3).天子的雄圖。 唐 薛克構 《奉和展禮岱宗塗經濮濟》:“龍圖冠胥陸,鳳駕指雲亭。”
(4).指皇帝的璽印。 唐太宗 《帝京篇》之二:“玉匣啟龍圖,金繩披鳳篆。”
(5).借指君權。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皇帝御極,十有七載,凝龍圖於黼座,握鳳管於璇宮。”參閱《舊唐書·禮儀志三》。
(6).畫的龍。 清 袁於令 《西樓記·覓緣》:“怎奈 葉公 有龍圖之好,涓人無駿骨之求。”
(7). 宋 代 龍圖閣 學士的省稱。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呂 出殿門,深疑之,整巾拂面,索鏡自照,問 周 曰:‘足下果見 溱 如何?’ 周 曰:‘ 龍圖 無自疑,容彩安靜。’”
(8).特指 宋 包拯 。因曾為 龍圖閣 直學士,故名。 清 袁枚 《新齊諧·冤鬼戲台告狀》:“ 乾隆 年間, 廣東 三水縣 前,搭臺演戱。一日,演 包孝肅 斷烏盆,浄方扮 孝肅 上臺坐,見有披髮帶傷人跪臺間作申寃狀……浄云:‘我係偽作 龍圖 ,不若我帶汝赴縣堂求官申寃。’”
蟻穴
亦作“螘穴”。1.螞蟻的巢穴。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 夏陽 盧汾 ,字 士濟 ,夢入蟻穴,見堂宇三間,勢甚危豁,題其額曰‘審雨堂’。” 唐 杜甫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林居看蟻穴,野食待魚罾。” 明 劉基 《感時述事》詩之一:“戎機一以失,蟻穴僨臺殿。” 清 張岱 《<陶庵夢憶>自序》:“今當黍熟黃粱,車旅螘穴,當作如何消受?”
(2).比喻可以釀成大禍的小漏洞。語出《韓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三國 魏 應璩 《雜詩》:“細微可不慎,隄潰自蟻穴。” 陳三立 《孟樂大令出示紀憤舊句和答》之二:“蟻穴河山他日淚,龍樓鐘鼓在天靈。”
金堤
亦作“ 金隄 ”。 1.堅固的堤堰。後作為堤堰的美稱。《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媻姍勃窣,上金隄。” 顏師古 註:“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無射九月》:“金堤翠柳,帶星采而均調。” 宋 柳永 《笛家弄》詞:“水嬉舟動,禊飲筵開,銀塘似染,金堤如繡。” 清 錢謙益 《寄督漕張御史》詩之二:“ 鐵瓮 雲帆連析木,金堤春水泛桃花。”
(2).堤名。在今 河南省 滑縣 東。《史記·河渠書》:“ 孝文 時河決 酸棗 ,東潰 金隄 。” 張守節 正義引《括地誌》:“ 金隄 ,一名 千里隄 ,在 白馬縣 東五里。”
(3).堤名。指今 四川 灌縣 都江堰 一帶 岷江 的江堤。《文選·左思<蜀都賦>》:“西踰 金隄 ,東越 玉津 。” 劉逵 註:“ 金隄 在 岷山 都安縣 西,隄有左右口,當 成都 西也。”
高門
門戶高大、寬敞。舊指地位高,有錢有勢的人家(高門不一定出高才)
鬼瞰
見“ 鬼瞰其室 ”。
謗書
(1).誹謗和攻訐他人的書函。《戰國策·秦策二》:“ 魏文侯 令 樂羊 將,攻 中山 ,三年而拔之。 樂羊 反而語功。 文侯 示之謗書一篋。 樂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唐 崔顥 《結定襄郡獄效陶體》詩:“謗書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2).指《史記》。《後漢書·蔡邕傳》:“昔 武帝 不殺 司馬遷 ,使作謗書,流於後世。” 李賢 註:“凡史官記事,善惡必書。謂 遷 所著《史記》,但是 漢 家不善之事,皆為謗也。” 宋 洪邁 《容齋隨筆·謗書》:“ 司馬遷 作《史記》,於《封禪書》中述 武帝 神仙、鬼灶、方士之事甚備,故 王允 謂之謗書。”
(3).泛稱有直言指斥或毀謗內容的史傳、小說等。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後漢書>誤仿<史記>》:“且序酷吏必屢稱天子以為能,未免露謗書之意。” 柯靈 《香雪海·題材問題一解》:“《水滸傳》之後有《續水滸傳》(《蕩寇志》),也是用了同一題材,卻乾脆成了一部農民起義的謗書。”
蘇州
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全市面積8488.42平方公里。刺史
古代官名,自漢設立本為監察郡縣的官員,宋元以後沿用為一州長官的別稱